沈洪兵;俞顺章
结、直肠癌是发达国家的第二位常见肿瘤。在英国每年有3万新增临诊断病例,其中将近45%的病例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近几年直肠癌在科手术和辅助治疗上有了长足的进展,从而给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很大变化。
作者:续哲莉;任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肿瘤干细胞是存在于肿瘤组织中的一小部分具有干细胞性质的细胞群体,它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是形成不同分化程度肿瘤细胞和肿瘤不断扩大的源泉.人们对肿瘤干细胞的认识开始于研究肿瘤组织的克隆起源,通过镶嵌性联同工酶标记,已证实了肿瘤细胞的单克隆源性,进而逐渐形成肿瘤干细胞的概念.髓着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知识的不断积累,又为肿瘤干细胞理论注八了很多新的观念.目前对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越来越热,很多实验证实肿瘤干细胞的存在,人们也在不断探索肿瘤干细胞的起源.通过这些方面的研究,人们对肿瘤发生发展过程的认识将会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判断将产生深远影响,将为战胜这一顽疾提供新的方法.
作者:任乐荣;刘玉琴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病急不能乱投医癌症是种重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扩散、转移,危及生命.因此,一旦被诊断为恶性肿瘤,患者总是非常紧张,家属也跟着着急,周围许多热心人又会帮忙出主意,常弄得病家六神无主,无所适从.那么,一旦得了癌症,病家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呢?如何进行首诊治疗呢?
作者:周小寒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癌症的出现是一种十分怪异的生命现象.从小小细胞,原始的草履虫单细胞开始,进化到今天高级的人体细胞,它的微观世界,特别是细胞内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和基因,以及由基因突变引发癌症这一怪异的特殊生命现象,使科学家们对细胞、对基因这一微观世界的研究前赴后继,死而后己.全世界对癌症防治的研究,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重视.
作者:郁汉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宫颈癌是妇女多发的一种恶性肿瘤,大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妇女,近几年发病有年轻化趋势.因此,对于广大女性朋友了解此病的临床特征为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病因病理
作者:陶昌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大多数食物在食品店前都需要经过烹饪。中国食品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烹饪具有特色,它兼顾了食物的色、香、味.烹饪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平常的,但从防癌的角度考虑,应昼避免由于烹饪而产生的致癌物质,现将烹饪中如何防癌介绍如下.
作者:许良中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伴发肿瘤的恶病质称肿瘤相关癌性恶病质(cancercachexia,以下简称恶病质),以短期内体重下降,脂肪及肌肉消耗为临床特征,此外还有厌食、低血糖、水肿、衰竭等.癌症晚期约50%、终末期约80%发生恶病质,在老年患者和儿童更为常见,并随进程而加重.总体来看,实体瘤发病率较高,80%晚期消化道和60%的晚期胃癌有相当程度的体重减轻.恶病质往往是癌症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王琳;李苏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中成药一般都是由二种或二种以上的药物制成,可针对多种病症起协同治疗作用.所谓引申应用,就是指医家们经过临床医疗实践,发现某些中成药的应用已超越了原来的适应范围,并且还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癌症的对症治疗.
作者:欧阳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一位多年不见的乡间邻居大妈来市医院找我,说是背部酸痛已经两三个月了,起病后即在当地医院做针灸治疗,还服用止痛片、中药什么的,可是不见效,背痛有增无减,医生说她患的是肋间神经痛,不是什么了不得的病.
作者:谢基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三苯氧胺是一种抗雌激素非甾体激素,于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合成,当时把它作为避孕药物在临床使用,但同时也发现其可以恢复不排卵妇女的排卯功能.几年以后又发现它能减少小鼠因致癌因素引起的乳腺癌,这一实验在临床上得以证实,并于1977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委员会批准用于绝经后妇女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经过15年的临床验证发现,三苯氧胺还可以抑制绝经前妇女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延长无病生存期,减少乳腺癌患者对侧乳腺癌的发病率.现在三苯氧胺作为绝经前后妇女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首选药物,而不考虑其分期因素.另外,在美国国家乳腺及大肠肿瘤外科辅助治疗项目中也把三苯氧胺作为预防乳腺癌的手段在临床上加以应用,其结果是在健康妇女人群中使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发病率降低了45%.
作者:张培宇;张代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直肠癌的发生迅速增加,随之而来的误诊病例也屡见不鲜.据报道某省肿瘤医院近年来共做直肠癌手术486例,其中340例在外院曾被误诊为良性疾病,误诊率高达70%,这一数字让医生、患者震憾.
作者:张秋臻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已知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环境因素中,癌与膳食的关系很早就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英国流行病学家Doll和Peto是早报道癌与膳食关系的学者.有报告推测美国人的癌死亡率中与膳食生活有关的占35%.哈佛大学癌预防中心报告曾指出,通过改善成人期的膳食习惯,可预防癌死亡率的30%.因此,改善膳食生活习惯可有效地预防癌症.
作者:杜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乳腺癌的新发病例140万,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半个多世纪来,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乳腺癌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是不断上升.乳腺癌高发地区,如北欧、西欧、北美,始终维持在高发病状态;原属低发地区的亚洲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发病率也快速上升.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同样如此,如上海、北京、天津,乳腺癌已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或第二位,以上海市区女性乳腺癌的发病变化为例,每年以2.7%的速度递增.1980年发病率21.3/10万,2000年发病率56.2/10万,20年增长了164%.据预测,到2015年,上海市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人将超过6000例,将是2000年发病数的3.4倍.
作者:高道利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为全身恶性肿瘤的首位.一般情况下,治疗原则首选手术疗法,手术后伤口完全愈合,消化道功能恢复,饮食情况良好,患者即可出院.但患者出院并非治疗护理工作的结束,多年来的工作实践体会到,出院后的家庭护理质量及患者自身的疗养对提高疗效、延长生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赵京霞;李武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中西医结合肿瘤研究已经历了40多年的历程.在新的世纪中,随着现代医学对肿瘤发生、发展的机理以及治疗方法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中西医结合肿瘤诊疗领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及挑战.
作者:郁仁存;王笑民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