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如何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正确诊断率

张兆萍

关键词:
摘要:社区卫生服务不同于医院的专科门诊,它有自己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诊疗的对象是社区居民,因此卫生工作范围广,诊疗任务复杂.(2)接触病人早,大多数病人在发病的早期和轻症阶段,疾病特征还没有充分暴露时来就诊.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雌激素皮埋剂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本院研制的雌激素皮下埋植剂进行临床研究,为防治妇女更年期疾病提供更适宜的HRT(激素替代疗法)剂型.方法统一标准选定受试对象,埋植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多项试验,自身对照统计.结果埋药3月,白带及宫颈涂片结果明显改善;埋药6月与埋药12月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内分泌激素测定E2轻度上升,FSH略有下降;骨密度无明显变化;子宫内膜,乳房无改变.结论雌激素皮埋剂经济、方便、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作者:周雅;邢青峰;杨学芳;杨丹;王玲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地塞米松致肌无力2例报告

    1 病例报告例1:男,30岁.因头昏、咽痛1天,四肢无力半天入院.入院前1天患者开始出现头昏,咽痛,不伴发热,无多汗、呕吐、腹痛、腹泻.半天前在外静滴庆大霉素24万U,病毒唑0.2g及地塞米松10mg后,出现下肢无力,双侧对称,伴肢体酸痛、麻木,抬入病房.既往体健,无周期性瘫痪病史,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史.已婚,育有子女.体检:体温36.9℃,脉搏72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10/68mmHg.

    作者:彭拥军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恶性肿瘤疾病诊断与ICD-10

    在ICD-10二十一章节中,恶性肿瘤编码准确性难度比较大,由于恶性肿瘤病人反复多次住院,在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之间往来,因而带来了撰写临床诊断上简单化、笼统化的弊病.各人对恶性肿瘤的主要诊断选择规则掌握理解不一致,编码人员业务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医学知识欠缺,遇到复杂疑难问题较多,因而通过讨论交流,使其规则具体化、形象化,以提高编码的准确性.

    作者:王建敏;周祖缇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多发性骨关节结核的误诊分析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关节结核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以减少误诊.方法对18例多发性骨关节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发病年龄、部位、病史特点、X线表现及病理特点,总结误诊原因.结果从发病到后确诊时间平均11个月,首次误诊率达44.4%,多误诊为骨关节肿瘤或关节炎.结论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及临床医生对本病认识的不足是造成多发性骨关节结核误诊的主要原因,提高认识,仔细综合分析病情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作者:王晓杰;肖芃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配戴角膜接触镜并发症52例临床分析

    因角膜接触镜使用方便,对屈光不正矫正效果好,故近年角膜接触镜应用已较为普及,但配戴后的各种眼部并发症时有发生.现将配戴角膜接触镜后出现的52例并发症的诊疗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胡劭彦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老年人抑郁症的分析与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人抑郁心理护理.方法分析老年人抑郁的原因.结果老年人抑郁症状受到来自身体、心理、经济、家庭和社会等诸方面的综合影响.结论老年人抑郁症的护理主要是尊重老年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及个性,注意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使老年人精神、心理、身体三者合一,强调回归自然,贴近自然.

    作者:许璧瑜;成守珍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β-受体过敏综合征3例误诊分析

    笔者分析了我院3例β-受体过敏综合征的病例资料,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

    作者:刘小青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甲状腺癌诊断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诊断方法.方法对151例甲状腺癌患者分别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FNAB)、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等检查.结果有151例、64例和122例患者分别接受了上述检查,符合率分别为51.0%、87.5%、97.5%.病理诊断乳头状癌115例,滤泡状癌23例,髓样癌3例,未分化癌6例,其它4例.结论大多数分化性甲状腺癌起病隐匿、生长缓慢,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FNAB、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可以减少甲状腺癌的误诊,避免甲状腺癌术后近期二次手术带来的心理、生理上的痛苦.

    作者:包建东;杭剑萍;戴军;臧亚萍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NIS基因转染与肿瘤的靶向放射治疗

    钠/碘同向转运体(sodium/iodide symporter,NIS)是一种糖化膜蛋白[1],主要存在于甲状腺滤泡细胞基底膜上,是甲状腺细胞摄取碘的分子基础.经研究,NIS不仅存在于甲状腺组织,人体许多非甲状腺组织亦有少量的NIS存在.放射性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前提条件便是NIS的存在,使部分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具有聚碘功能.近年来,随着对NIS基因克隆的成功及对其结构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利用基因转染技术将甲状腺NIS基因转入非甲状腺肿瘤细胞中,使之具有聚碘功能,再给予放射性碘治疗,把放射性碘治疗推广到非甲状腺肿瘤组织,为恶性肿瘤的靶向放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2].

    作者:张兰胜;包建东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慢阻肺患者内皮素变化和在肺内分布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变化和肺组织内皮素分布在慢阻肺(COPD)发病机制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血气分析,心肺功能测定,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技术测量27例慢阻肺患者血浆ET-1水平,肺组织ET-1免疫组化,血气,心肺功能参数和肺组织超微结构.结果慢阻肺患者随着病情加重,血气和心肺功能明显降低;慢阻肺患者血浆ET-1水平较正常人增高,免疫组化染色显示ET-1主要分布在小支气管上皮和外膜平滑肌细胞,肺泡上皮细胞,肺细小动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其分布与肺组织超微结构病理改变相一致.血浆和肺组织ET-1与VC%,MVV%,PEFP,V25/HT%和右心EF%呈负相关(P<0.05或0.01);与右心Q-B/B-Y比值呈正相关(P<0.01).结论 ET-1通过加强肺组织小支气管和小动脉的收缩及其结构重建参与慢阻肺发病过程.

    作者:李志斌;罗祝泉;赖晃文;王小春;邹霞英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麻醉中发生心跳骤停后复苏成功4例报道

    近几年来我科在临床麻醉手术中致病人意外呼吸心跳停止4例,经抢救复苏后第3天出现突发性双眼失盲2例,经治疗后4例均转归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春华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基因工程药物的高度纯化方法

    随着人们对生命现象认识的不断加深,在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DNA重组和单克隆抗体两大技术后,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已使得利用基因工程改造细菌和动、植物细胞表达蛋白质成为一项常规技术.技术门槛的降低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使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到基因工程制药这一领域中来,这样势必造成市场竞争的加剧,刺激着基因工程药物成本的下降.因为基因工程制药的特殊性(生产过程中杂质的种类和数量多,性质与目的产物相似),分离纯化,特别是高度纯化的方法和手段直接决定终产品的质量和成本,因而其关键性不言而喻.

    作者:俞淑文;贾洪;张芳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灼口综合征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灼口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87例灼口综合征患者及82例对照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查,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综合探讨.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了一个包括6个自变量的回归方程,伸舌自检、咬唇、牙周炎、吸烟、不良的近期医疗结局、抑郁情绪为灼口综合征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影响权重大的因素为伸舌自检.结论戒除口腔不良卫生习惯、去除局部刺激因素、戒烟以及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等可预防灼口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陈立章;高建明;彭解英;凌天牖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胆囊结石患者血脂指标分析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的成因与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采用SPSS软件包对317例胆囊结石患者的血清脂质测定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其中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脂质代谢指标是胆囊结石成因的敏感因素,对它们的深入研究,在胆囊结石的防治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健;唐继红;王正云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不正常地在深静脉凝结,好发于下肢[1].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怒张.目前治疗方法主要为抗凝、溶栓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急性期患者,发病不超过72h,但由于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大部分患者来院治疗时已超过3天,因此抗凝溶栓成为主要治疗方法.我院根据下肢深静脉造影的原理[2],利用深静脉交通支的生理功能,即浅静脉血流可通过交通支进入深静脉,而深静脉血流则不能返流至浅静脉,从足背静脉穿刺,使溶栓药通过交通支直接进入深静脉,快速作用于血栓部位,促使血管再通.

    作者:朱新慧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试剂的前预温对半自动生化分析仪酶学测定的影响

    半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活性测定简便、快捷,适用于急诊或标本较少的中小型医院,但由于操作不规范,忽略试剂前预温,致使酶活性检测值偏低,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不具可比性.

    作者:王丽华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1例多器官功能不全患者施行原位肝移植术的观察与护理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随着肝移植数量的不断增加,技术不断完善,使存活率较前有所提高.2002年4月29日,我院成功地为1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心功能不全、肝肾综合征(失代偿期)、肝性脑病(Ⅰ度)等多器官功能不全患者施行了同种异体肝移植手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锷;黄婉琳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亚低温技术对心肺复苏后脑功能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亚低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脑外伤和脑卒中病人;但对脑复苏病人的临床应用少有报道,本文对其在脑复苏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方法 16例院内心肺复苏的患者,随机分为常温组与亚低温组各8例,在基本治疗相同的条件下,给亚低温组病人降温处理,使其脑部温度控制在32~34℃之内,维持72h后复温,3个月后对两组病人神经功能预后进行评定.结果亚低温组与常温组第3天时平均脑温为33.1±0.26℃和37.4±18℃(P<0.05),颅内压分别为15.7mmHg和19.1mmHg(P<0.05),其它如血氧饱和度(SaO2),血酸碱值(pH),平均动脉压(MAP),意识障碍评分(GCS)等基本相近(P>0.05);3个月后两组神经转归良好率分别为75%与25%(P<0.05),神经功能预后评分分别为12.9±1.75和9.9±1.9(P<0.05).结论亚低温技术在心肺复苏后的脑复苏中具有显著的神经功能保护意义和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均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羟喜树碱联合维拉帕米玻璃体内注射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应用一定剂量的羟喜树碱(HCPT),维拉帕米(Ver)在玻璃体切割术中注入玻璃体腔内,观察对玻璃体增殖物的抑制作用.方法对51只眼视网膜脱离体伴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患者施行玻璃体手术加玻璃体腔内药物注射,与单纯手术组37只眼视网膜脱离伴PVR做对比观察.结果手术加注药组与单纯手术组比较,术后3~5个月随访治愈率分别为88.23%,70.2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视网膜表面增生膜和网膜下机化膜比术前加重的发生率分别为13.72%,34.4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加注药组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提示羟喜树碱联合维拉帕米玻璃体腔内注射将是防治PVR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作者:荣翱;毕燕龙;李雯;王惠英;朱茜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肝癌伴脾亢应用双介入治疗的若干问题探讨

    目的探讨对原发性肝癌进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的同时做部分脾栓塞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伴脾亢患者在做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的同时,行部分脾栓塞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以及测定栓塞前后血细胞数量变化,并作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所有的病例除有发热、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一般性并发症外.少数病例出现栓塞性胆囊炎、上消化道出血、心功能衰竭等较重的并发症.结论对肝癌合并脾亢患者进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同时做部分脾栓塞的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奎阳;邓美育;徐旭东;周广德 刊期: 2003年第14期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