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恶性肿瘤疾病诊断与ICD-10

王建敏;周祖缇

关键词:
摘要:在ICD-10二十一章节中,恶性肿瘤编码准确性难度比较大,由于恶性肿瘤病人反复多次住院,在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之间往来,因而带来了撰写临床诊断上简单化、笼统化的弊病.各人对恶性肿瘤的主要诊断选择规则掌握理解不一致,编码人员业务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医学知识欠缺,遇到复杂疑难问题较多,因而通过讨论交流,使其规则具体化、形象化,以提高编码的准确性.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多发性骨关节结核的误诊分析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关节结核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以减少误诊.方法对18例多发性骨关节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发病年龄、部位、病史特点、X线表现及病理特点,总结误诊原因.结果从发病到后确诊时间平均11个月,首次误诊率达44.4%,多误诊为骨关节肿瘤或关节炎.结论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及临床医生对本病认识的不足是造成多发性骨关节结核误诊的主要原因,提高认识,仔细综合分析病情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作者:王晓杰;肖芃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酷似淋巴瘤的颈、胸、腹淋巴结结核1例

    患者,男,35岁,反复胸闷、气促、发热1年,加重伴胸痛2月.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促、午后发热,体温39℃左右,无畏寒、寒战,持续半小时可自行退热,近2月来症状加重,伴左下胸部疼痛,呈牵拉样,以深吸气为重.在当地医院就诊,给予对症治疗后效果不佳,病程中体重减轻5kg.

    作者:杜海坚;李志斌;陈小容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胎心监护仪的诊断结果对剖宫产率的影响(附98例分析)

    胎心监护仪普遍应用以来,虽然挽救了许多高危儿,但也导致了近年来剖宫产率的增高.为合理掌握剖宫产的指征,本文对以胎心监护异常而诊断为胎儿窘迫行剖宫产的98例进行分析,试图为判断诊断符合率提供参考.

    作者:樊艳丽;张凤莲;魏巧芳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联合扑尔敏治疗皮肤瘙痒症的疗效观察

    皮肤瘙痒症是老年人常见的瘙痒性疾病,临床上无较好的治疗方法.我们于2002年7月~2003年4月用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联合扑尔敏治疗皮肤瘙痒症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乐栋;周再高;曾抗;刁友涛;林子刚;于娜沙;黄良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甲紫在乳头溢液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乳头溢液外科治疗切除范围的准确度.方法应用眼科冲洗针头(将角度平直),置入乳头溢液的乳管开口,并注入甲紫,根据乳腺组织的染色情况来决定手术切除范围.结果本组共收治乳管内乳头状瘤17例,乳腺导管扩张18例,乳腺囊性增生伴部分导管扩张19例,乳腺导管癌1例,其中7例在乳晕下可触到小肿块,12例可触及相应象限内的腺体增厚.乳头溢液术后症状均消失,随访2年均未复发.结论甲紫注入溢液乳管,方法简单、方便,副作用小,比亚甲蓝外渗少,染色范围局限于病灶,避免过多切除正常的腺体,是广大基层医院均可应用的方法.

    作者:郭伟华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β-受体过敏综合征3例误诊分析

    笔者分析了我院3例β-受体过敏综合征的病例资料,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

    作者:刘小青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乳腺癌术后的皮瓣坏死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1年12月我院乳腺癌手术患者130例,统计分析了术式、引流管数目、手术时间等与早期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130例患者发生皮下积液和(或)皮瓣坏死48例.结论乳腺癌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时间的长短有明显关系,而与术式及放置引流管的多少无显著关系.

    作者:王雪晨;姚永忠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经膀胱镜留置双J管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经膀胱镜向肾盂留置双J管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应用经验.方法对32例经膀胱镜向肾盂留置双J管治疗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插管均成功,对治疗上尿路梗阻性疾病有明显效果,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经膀胱镜逆行肾盂留置双J管,对预防肾输尿管结石ESWL术后石街形成和梗阻有明显效果,对那些不适合手术治疗的上尿路梗阻病例,有助于保存肾功能,延长患者生命.

    作者:胡玉辉;姚德良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更年期女性保健的特点

    妇女更年期的年龄一般为45~50岁之间.更年期时全身都会发生变化,特别是卵巢内分泌发生变化,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卵巢功能的减退会导致月经周期的紊乱.主要症状表现为:阵发性面色潮红、心悸、盗汗、失眠、烦躁、食欲减退、记忆力减退.

    作者:苏濮英;赵光翠;赵学征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雌激素皮埋剂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本院研制的雌激素皮下埋植剂进行临床研究,为防治妇女更年期疾病提供更适宜的HRT(激素替代疗法)剂型.方法统一标准选定受试对象,埋植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多项试验,自身对照统计.结果埋药3月,白带及宫颈涂片结果明显改善;埋药6月与埋药12月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内分泌激素测定E2轻度上升,FSH略有下降;骨密度无明显变化;子宫内膜,乳房无改变.结论雌激素皮埋剂经济、方便、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作者:周雅;邢青峰;杨学芳;杨丹;王玲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不正常地在深静脉凝结,好发于下肢[1].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怒张.目前治疗方法主要为抗凝、溶栓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急性期患者,发病不超过72h,但由于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大部分患者来院治疗时已超过3天,因此抗凝溶栓成为主要治疗方法.我院根据下肢深静脉造影的原理[2],利用深静脉交通支的生理功能,即浅静脉血流可通过交通支进入深静脉,而深静脉血流则不能返流至浅静脉,从足背静脉穿刺,使溶栓药通过交通支直接进入深静脉,快速作用于血栓部位,促使血管再通.

    作者:朱新慧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中药与肾毒性

    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低毒、价廉、有效,在许多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且中药治疗肾脏疾病的作用已得到充分肯定.然而若不适当使用,轻则起不到治病的作用,重则可造成新的损害或使原有疾病加重,近来已成为药物性肾损害的重要病因,并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故本文就中药的肾毒性作一简述.

    作者:张玉梅;孙桂芝;周同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血液透析治疗低钾麻痹并急性肾衰1例

    血液透析治疗各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肾衰,近年来已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法,而且疗效颇为满意[1,2].由于低钾麻痹引起的急性肾衰经检索国内外文献尚未见报告.我院于2000年收治1例低钾麻痹合并急性肾衰的患者,经过血液透析治疗,获得了预期的效果.经随访半年,患者低钾麻痹并急性肾衰已痊愈,健康状况颇佳.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国芳;郑宏;张青;付笑娟;武明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肝癌伴脾亢应用双介入治疗的若干问题探讨

    目的探讨对原发性肝癌进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的同时做部分脾栓塞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伴脾亢患者在做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的同时,行部分脾栓塞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以及测定栓塞前后血细胞数量变化,并作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所有的病例除有发热、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一般性并发症外.少数病例出现栓塞性胆囊炎、上消化道出血、心功能衰竭等较重的并发症.结论对肝癌合并脾亢患者进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同时做部分脾栓塞的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奎阳;邓美育;徐旭东;周广德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灼口综合征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灼口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87例灼口综合征患者及82例对照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查,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综合探讨.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了一个包括6个自变量的回归方程,伸舌自检、咬唇、牙周炎、吸烟、不良的近期医疗结局、抑郁情绪为灼口综合征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影响权重大的因素为伸舌自检.结论戒除口腔不良卫生习惯、去除局部刺激因素、戒烟以及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等可预防灼口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陈立章;高建明;彭解英;凌天牖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通腑泻热合剂术前灌肠对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的影响

    目的探讨通腑泻热合剂灌肠对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率及消失时间的影响.方法术前3日内对患者分别以通腑泻热合剂及生理盐水保留灌肠,观察膀胱痉挛的发作例数、发作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发生率12.04%,对照组发生率27.86%,而发作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通腑泻热合剂术前灌肠能明显预防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减少发作时间,促进症状缓解.

    作者:张晓波;赖振添;赵先明;李惠东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矾冰液治疗外科感染性创面8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矾冰液外治外科感染性创面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矾冰液外治各类外科感染性创面85例.结果总有效率:95.3%.结论矾冰液外用有利于创面感染的控制和组织的修复.

    作者:严志登;张晓波;蔡北源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探讨

    目的探讨不同条件下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方式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3月~2002年12月经过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的3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疗效.结果随访3个月~3年,26例门奇断流术中1例围手术期死亡,2例再发上消化道出血,3例布-加综合征及3例肝移植术中各1例围手术期死亡,其余各例及5例门奇断流联合门腔分流术临床治愈.结论门静脉高压症病情复杂,应根据具体情况谨慎选择术式.

    作者:朱兆红;张晓健;崔经建;姚卫洲;姜连春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基因工程药物的高度纯化方法

    随着人们对生命现象认识的不断加深,在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DNA重组和单克隆抗体两大技术后,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已使得利用基因工程改造细菌和动、植物细胞表达蛋白质成为一项常规技术.技术门槛的降低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使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到基因工程制药这一领域中来,这样势必造成市场竞争的加剧,刺激着基因工程药物成本的下降.因为基因工程制药的特殊性(生产过程中杂质的种类和数量多,性质与目的产物相似),分离纯化,特别是高度纯化的方法和手段直接决定终产品的质量和成本,因而其关键性不言而喻.

    作者:俞淑文;贾洪;张芳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周期性充气加压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92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使用周期性充气加压(IPC)预防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自1999年1月~2003年4月我院髋部骨折术后92例患者,其中传统预防措施10例,加用IPC预防DVT 82例.术后当天开始使用IPC,每12h 1次,每次30min,整个疗程至少14~21天.观察有症状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无特殊预防措施的10例下肢手术中有1例患者出现DVT.结论 IPC预防DVT较仅用传统方法效果好.

    作者:苏鹏;石英杰 刊期: 2003年第14期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