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剑辉;赵丽娟;钟沛霖;韩鸿杰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随着肝移植数量的不断增加,技术不断完善,使存活率较前有所提高.2002年4月29日,我院成功地为1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心功能不全、肝肾综合征(失代偿期)、肝性脑病(Ⅰ度)等多器官功能不全患者施行了同种异体肝移植手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锷;黄婉琳 刊期: 200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CHF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给予伊贝沙坦150mg/d,美托洛尔6.25~50mg/d,对照组36例给予伊贝沙坦150mg/d及安慰剂治疗.两组基础治疗类同,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6min步行距离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治疗前后相比两组LVEF、SV、CI、6min步行的距离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LVEF、CI及6min步行距离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伊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CHF疗效优于单用伊贝沙坦.
作者:邓斌;苏良献;刘明;黄仕洲 刊期: 2003年第14期
目的对处于休克代偿期或休克期的患者行宫外孕急诊手术,观察其在颈内静脉快速输注贺斯液行硬膜外麻醉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探讨其可行性.方法 22例休克指数在1~1.5的患者,穿刺颈内静脉快速输注贺斯液,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观察比较各时段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在贺斯输注后血流动力学有明显改善,使硬膜外用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减小.结论颈内静脉快速输注贺斯液宫外孕大出血行硬膜外麻醉是可行的.
作者:翁险峰;陈锦娥;郭永正 刊期: 2003年第14期
血液透析的疗效取决于透析器膜的材料,血透机性能和透析液质量、透析用水的好坏直接影响透析效果,甚至引起严重反应.本单位发生一过性氯胺超标的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勇;黄莉莉;许红梅 刊期: 2003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大鼠实验模型了解其降压作用部位.方法制造大鼠实验模型,不同途径给予BHB,测定血压值.结果中枢给药不能引起血压下降,对肾性高血压大鼠的作用时间长.结论 BHB降压作用部位不在中枢.
作者:包喜珍 刊期: 2003年第14期
酗酒引起的腹部闭合性损伤,由于其特殊性,在诊断、护理上难度较大.我科从1990年至今共收治腹部闭合性损失50例,其中酗酒所致的12例,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瑛;王宏辉;徐戈莲 刊期: 200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诊断方法.方法对151例甲状腺癌患者分别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FNAB)、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等检查.结果有151例、64例和122例患者分别接受了上述检查,符合率分别为51.0%、87.5%、97.5%.病理诊断乳头状癌115例,滤泡状癌23例,髓样癌3例,未分化癌6例,其它4例.结论大多数分化性甲状腺癌起病隐匿、生长缓慢,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FNAB、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可以减少甲状腺癌的误诊,避免甲状腺癌术后近期二次手术带来的心理、生理上的痛苦.
作者:包建东;杭剑萍;戴军;臧亚萍 刊期: 200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不同条件下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方式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3月~2002年12月经过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的3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疗效.结果随访3个月~3年,26例门奇断流术中1例围手术期死亡,2例再发上消化道出血,3例布-加综合征及3例肝移植术中各1例围手术期死亡,其余各例及5例门奇断流联合门腔分流术临床治愈.结论门静脉高压症病情复杂,应根据具体情况谨慎选择术式.
作者:朱兆红;张晓健;崔经建;姚卫洲;姜连春 刊期: 2003年第14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不正常地在深静脉凝结,好发于下肢[1].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怒张.目前治疗方法主要为抗凝、溶栓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急性期患者,发病不超过72h,但由于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大部分患者来院治疗时已超过3天,因此抗凝溶栓成为主要治疗方法.我院根据下肢深静脉造影的原理[2],利用深静脉交通支的生理功能,即浅静脉血流可通过交通支进入深静脉,而深静脉血流则不能返流至浅静脉,从足背静脉穿刺,使溶栓药通过交通支直接进入深静脉,快速作用于血栓部位,促使血管再通.
作者:朱新慧 刊期: 2003年第14期
笔者分析了我院3例β-受体过敏综合征的病例资料,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
作者:刘小青 刊期: 200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1年12月我院乳腺癌手术患者130例,统计分析了术式、引流管数目、手术时间等与早期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130例患者发生皮下积液和(或)皮瓣坏死48例.结论乳腺癌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时间的长短有明显关系,而与术式及放置引流管的多少无显著关系.
作者:王雪晨;姚永忠 刊期: 2003年第14期
在ICD-10二十一章节中,恶性肿瘤编码准确性难度比较大,由于恶性肿瘤病人反复多次住院,在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之间往来,因而带来了撰写临床诊断上简单化、笼统化的弊病.各人对恶性肿瘤的主要诊断选择规则掌握理解不一致,编码人员业务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医学知识欠缺,遇到复杂疑难问题较多,因而通过讨论交流,使其规则具体化、形象化,以提高编码的准确性.
作者:王建敏;周祖缇 刊期: 2003年第14期
为了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减少病人的痛苦,并开拓消化内科治疗新方法及措施,本院把中心静脉导管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建国;黄书海;陈乙勇;黄东坡;林阅生;黄万金 刊期: 2003年第14期
目的亚低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脑外伤和脑卒中病人;但对脑复苏病人的临床应用少有报道,本文对其在脑复苏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方法 16例院内心肺复苏的患者,随机分为常温组与亚低温组各8例,在基本治疗相同的条件下,给亚低温组病人降温处理,使其脑部温度控制在32~34℃之内,维持72h后复温,3个月后对两组病人神经功能预后进行评定.结果亚低温组与常温组第3天时平均脑温为33.1±0.26℃和37.4±18℃(P<0.05),颅内压分别为15.7mmHg和19.1mmHg(P<0.05),其它如血氧饱和度(SaO2),血酸碱值(pH),平均动脉压(MAP),意识障碍评分(GCS)等基本相近(P>0.05);3个月后两组神经转归良好率分别为75%与25%(P<0.05),神经功能预后评分分别为12.9±1.75和9.9±1.9(P<0.05).结论亚低温技术在心肺复苏后的脑复苏中具有显著的神经功能保护意义和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均 刊期: 200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的成因与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采用SPSS软件包对317例胆囊结石患者的血清脂质测定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其中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脂质代谢指标是胆囊结石成因的敏感因素,对它们的深入研究,在胆囊结石的防治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健;唐继红;王正云 刊期: 2003年第14期
目的对31例健康人及53例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的各种心脏病患者,对其脂质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进行研究.方法检测SOD、MDA并与正常对照组对照.结果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的各种心脏病患者,SOD明显低于正常组而MDA则显著高于正常组,且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呈平行关系;影响SOD的主要因素为左室腔扩大;左房扩大对MDA影响大.结论 SOD、MDA均可作为各种心脏病心脏扩大、心力衰竭时反映心肌细胞受损严重程度的较好指标,也为保护心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作者:吴卫群;陈霞;周宏研 刊期: 200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变化和肺组织内皮素分布在慢阻肺(COPD)发病机制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血气分析,心肺功能测定,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技术测量27例慢阻肺患者血浆ET-1水平,肺组织ET-1免疫组化,血气,心肺功能参数和肺组织超微结构.结果慢阻肺患者随着病情加重,血气和心肺功能明显降低;慢阻肺患者血浆ET-1水平较正常人增高,免疫组化染色显示ET-1主要分布在小支气管上皮和外膜平滑肌细胞,肺泡上皮细胞,肺细小动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其分布与肺组织超微结构病理改变相一致.血浆和肺组织ET-1与VC%,MVV%,PEFP,V25/HT%和右心EF%呈负相关(P<0.05或0.01);与右心Q-B/B-Y比值呈正相关(P<0.01).结论 ET-1通过加强肺组织小支气管和小动脉的收缩及其结构重建参与慢阻肺发病过程.
作者:李志斌;罗祝泉;赖晃文;王小春;邹霞英 刊期: 2003年第14期
1 病例资料患者,男,74岁,因反复头晕、胸闷、双下肢乏力加重1个月余,于2003年4月2日入院.该患者在近1个月内头晕反复发作,每2~3天发作1次,伴心悸胸闷,轻度耳鸣,视物旋转,双下肢乏力,有时头向右转动时眩晕加重,坐倒休息后缓解.无心前区疼痛、黑、晕厥史.患者10余年来有类似发作.
作者:毛剑辉;赵丽娟;钟沛霖;韩鸿杰 刊期: 2003年第14期
目的评价苦参素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4例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苦参素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和一般保肝治疗,观察患者一般情况、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肝纤维化指标和治疗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和肝功能.治疗组的血清HA、PCⅢ、CⅣ、LN浓度显著下降;HBV-DNA和HBeAg阴转率较对照组高(P<0.01).治疗组除个别患者静滴穿刺部位轻度疼痛外,未见其它不良反应.结论苦参素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安全性好.
作者:陈伟奇;周大明;鞠龙祥 刊期: 2003年第14期
我科于近期(2003年6月)收治了一起误食毒磨菇中毒少年6例,年龄在11~15岁,病情轻重不一,其中5例病人,经积极救治,在3天内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但有1例极其严重,病情发展极快,并出现心、脑、电解质紊乱合并症.经积极救治及精心护理,患儿脱离危险,现将该例的抢救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茹海燕 刊期: 2003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