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迟发性脾破裂的诊治体会(附1例报告)

达珍;黄亮

关键词:脾破裂, 脾修补术, 腹部损伤
摘要:目的探讨迟发性脾破裂的发生机制、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1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伤后16天出现脾破裂的症状,经腹穿、B超确诊,手术证实,行脾修补术,术后未发生暴发性感染,痊愈出院.结论迟发性脾破裂易误诊,应掌握其发生机制,提高对本症的认识和警惕性是提高迟发性脾破裂疗效的关键.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心静脉导管在消化系疾病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减少病人的痛苦,并开拓消化内科治疗新方法及措施,本院把中心静脉导管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建国;黄书海;陈乙勇;黄东坡;林阅生;黄万金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B超诊断宫腔胎物残留的体会

    本文经B超诊断,对宫内胎物残留80例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80例宫内胎物残留,年龄20~30岁46例,31~45岁34例,人工流产后40例,中期引产后20例,自然流产后15例,足月分娩后5例,均有阴道不规则流血,量时多时少,伴有下腹部疼痛.

    作者:孔亚;来洪卫;来卫华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周期性充气加压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92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使用周期性充气加压(IPC)预防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自1999年1月~2003年4月我院髋部骨折术后92例患者,其中传统预防措施10例,加用IPC预防DVT 82例.术后当天开始使用IPC,每12h 1次,每次30min,整个疗程至少14~21天.观察有症状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无特殊预防措施的10例下肢手术中有1例患者出现DVT.结论 IPC预防DVT较仅用传统方法效果好.

    作者:苏鹏;石英杰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浅谈如何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正确诊断率

    社区卫生服务不同于医院的专科门诊,它有自己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诊疗的对象是社区居民,因此卫生工作范围广,诊疗任务复杂.(2)接触病人早,大多数病人在发病的早期和轻症阶段,疾病特征还没有充分暴露时来就诊.

    作者:张兆萍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脱敏治疗

    我们应用特异性脱敏方法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胡昱;陈霞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高血压左室肥厚QT离散度的临床意义

    QT离散度(QTd)系指心电图各导联间QT时限变异的程度.Clarkson等报道QTd与收缩压高低及左室重量指数相关.研究表明,左室肥厚是高血压患者发生心性猝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常源于室性心律失常.为探讨QTd与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关系,验证QTd是否可作为评估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参考指标,对我院7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QTd和左室重量指数的测量,并与健康成人组对照,报告如下.

    作者:李静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三氧化二砷对U937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对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对急性白血病U937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对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三氧化二砷作用于体外培养的U937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仪及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TRAP-PCR-ELISA法检测细胞凋亡前后的端粒酶活性.结果三氧化二砷可显著地降低U937细胞端粒酶活性,抑制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呈现出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结论三氧化二砷能抑制U937细胞的生长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降低细胞端粒酶活性可能是其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刘加军;陆惠玲;潘祥林;伍新尧;蔡贵庆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通过对住院病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目前的健康教育需求,根据患者的需求,帮助医护人员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制定健康教育护理措施,使病人受益,并促进健康教育的发展.方法对2003年3月在我院各科住院的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病人对康复计划的健康教育需求率高,为97%.对心理社会的健康教育需求率低为66.6%,但超过50%.结论护理人员对住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健康教育的内容要根据病人的需要而制定并且不断发展.

    作者:成守珍;张振路;王晓丹;梁玲;谢凤兰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甲状腺癌诊断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诊断方法.方法对151例甲状腺癌患者分别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FNAB)、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等检查.结果有151例、64例和122例患者分别接受了上述检查,符合率分别为51.0%、87.5%、97.5%.病理诊断乳头状癌115例,滤泡状癌23例,髓样癌3例,未分化癌6例,其它4例.结论大多数分化性甲状腺癌起病隐匿、生长缓慢,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FNAB、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可以减少甲状腺癌的误诊,避免甲状腺癌术后近期二次手术带来的心理、生理上的痛苦.

    作者:包建东;杭剑萍;戴军;臧亚萍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通腑泻热合剂术前灌肠对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的影响

    目的探讨通腑泻热合剂灌肠对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率及消失时间的影响.方法术前3日内对患者分别以通腑泻热合剂及生理盐水保留灌肠,观察膀胱痉挛的发作例数、发作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发生率12.04%,对照组发生率27.86%,而发作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通腑泻热合剂术前灌肠能明显预防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减少发作时间,促进症状缓解.

    作者:张晓波;赖振添;赵先明;李惠东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中药与肾毒性

    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低毒、价廉、有效,在许多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且中药治疗肾脏疾病的作用已得到充分肯定.然而若不适当使用,轻则起不到治病的作用,重则可造成新的损害或使原有疾病加重,近来已成为药物性肾损害的重要病因,并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故本文就中药的肾毒性作一简述.

    作者:张玉梅;孙桂芝;周同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迟发性脾破裂的诊治体会(附1例报告)

    目的探讨迟发性脾破裂的发生机制、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1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伤后16天出现脾破裂的症状,经腹穿、B超确诊,手术证实,行脾修补术,术后未发生暴发性感染,痊愈出院.结论迟发性脾破裂易误诊,应掌握其发生机制,提高对本症的认识和警惕性是提高迟发性脾破裂疗效的关键.

    作者:达珍;黄亮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恶性肿瘤疾病诊断与ICD-10

    在ICD-10二十一章节中,恶性肿瘤编码准确性难度比较大,由于恶性肿瘤病人反复多次住院,在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之间往来,因而带来了撰写临床诊断上简单化、笼统化的弊病.各人对恶性肿瘤的主要诊断选择规则掌握理解不一致,编码人员业务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医学知识欠缺,遇到复杂疑难问题较多,因而通过讨论交流,使其规则具体化、形象化,以提高编码的准确性.

    作者:王建敏;周祖缇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经膀胱镜留置双J管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经膀胱镜向肾盂留置双J管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应用经验.方法对32例经膀胱镜向肾盂留置双J管治疗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插管均成功,对治疗上尿路梗阻性疾病有明显效果,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经膀胱镜逆行肾盂留置双J管,对预防肾输尿管结石ESWL术后石街形成和梗阻有明显效果,对那些不适合手术治疗的上尿路梗阻病例,有助于保存肾功能,延长患者生命.

    作者:胡玉辉;姚德良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护理

    射频消融术是我国近年来新开展的一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其原理是应用射频电流的热效应使组织脱水干涸,甚至凝固、坏死、碳化,从而消除病变组织而达到治疗目的[1].我科于2002年1~12月应用这项技术治疗198例快速心律失常的患者,获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冯艮娇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胎心监护仪的诊断结果对剖宫产率的影响(附98例分析)

    胎心监护仪普遍应用以来,虽然挽救了许多高危儿,但也导致了近年来剖宫产率的增高.为合理掌握剖宫产的指征,本文对以胎心监护异常而诊断为胎儿窘迫行剖宫产的98例进行分析,试图为判断诊断符合率提供参考.

    作者:樊艳丽;张凤莲;魏巧芳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不正常地在深静脉凝结,好发于下肢[1].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怒张.目前治疗方法主要为抗凝、溶栓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急性期患者,发病不超过72h,但由于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大部分患者来院治疗时已超过3天,因此抗凝溶栓成为主要治疗方法.我院根据下肢深静脉造影的原理[2],利用深静脉交通支的生理功能,即浅静脉血流可通过交通支进入深静脉,而深静脉血流则不能返流至浅静脉,从足背静脉穿刺,使溶栓药通过交通支直接进入深静脉,快速作用于血栓部位,促使血管再通.

    作者:朱新慧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老年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腹股沟斜疝修补术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斜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病人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择腹股沟斜疝老年病人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施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行传统斜疝修补术.结果治疗组病人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完全可以替代传统腹股沟斜疝修补术,且对不能耐受手术的老年患者尤为适宜.

    作者:罗海晖;黄敏;沈樑;余琼;詹振鹏;吴钧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探讨

    目的探讨不同条件下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方式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3月~2002年12月经过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的3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疗效.结果随访3个月~3年,26例门奇断流术中1例围手术期死亡,2例再发上消化道出血,3例布-加综合征及3例肝移植术中各1例围手术期死亡,其余各例及5例门奇断流联合门腔分流术临床治愈.结论门静脉高压症病情复杂,应根据具体情况谨慎选择术式.

    作者:朱兆红;张晓健;崔经建;姚卫洲;姜连春 刊期: 2003年第14期

  • 麻醉中发生心跳骤停后复苏成功4例报道

    近几年来我科在临床麻醉手术中致病人意外呼吸心跳停止4例,经抢救复苏后第3天出现突发性双眼失盲2例,经治疗后4例均转归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春华 刊期: 2003年第14期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