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护理

刘利香;陈玫;张雪芳;黄晓燕;胡沛仪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 封堵术, 护理
摘要:目的:通过对施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 106例婴幼儿的护理,总结该术式的护理工作对治愈动脉导管未闭婴幼儿的重要性.方法:针对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前术后的护理,总结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 106例中, 104例封堵成功, 2例行心外科手术,成功率达 98%,经过术前、术后的仔细观察和精心的术后护理, 106例患儿均痊愈出院,随访 3个月~ 1年,无与护理及手术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难点是婴幼儿年龄小,不会诉说,要求工作人员精心、耐心、用心去观察病情.观察患儿的面色、心电、血压、体温、尿色、足背动脉搏动、下肢皮温及心脏杂音等变化,及时发现病情,做好护理工作,协助医生及时处理.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热休克蛋白的生物功效及与肿瘤热疗的研究进展

    在突然升温和其他应激的条件下 ,一切生物细胞包括原核细胞及真核细胞都合成了一系列蛋白质 ,这些蛋白质称为热休克蛋白 (heat shock protein,HSP),又称为应激蛋白.根据同源程度及分子量大小可分为 HSP110、 HSP90、 HSP70、 HSP60、小分子 HSP(22~ 23 ku)以及泛素等几个家族. HSP在细胞生长、发育、分化、基因转录等功能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其主要的生物学功能是在应激状态下保护细胞生命活动必需的蛋白质 ,维持细胞生存.

    作者:王淼舟;李苏宜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部撕脱骨折13例手术治疗体会

    后交叉韧带(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胫骨附着部撕脱常伴有小块骨片撕脱,易致患膝直向,旋转、侧方不稳定.笔者于 1998年 1月至 2005年 5月共收治 13例,均行手术治疗.

    作者:王新杰;程镇西;周三保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人工阴道成形术的护理体会

    先天性无阴道是双侧副中肾管发育不全所致,为女性生殖道的发育畸形,发生率约 1/5 000.成年后须行人工阴道成形术来恢复其生理功能.国内外治疗先天性无阴道的方法很多,如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回肠代阴道成形术、游离皮瓣阴道成形术、羊膜阴道成形术等 [1].目前国内多采用前三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作者:林小美;华七妹;王沂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预存式自体输血在小型猪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预存式自体输血对外科手术后小型猪存活率的影响.方法:随机对 67只不同外科手术实验用小型猪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即预存式自体输血组 35只,均在手术前 5 d按体重的 0.6%采血保存,术中回输,检测采血前后部分血常规值变化.对照组 32只,术中或术后不输血液.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成活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在采血前后血常规值有显著变化 (P< 0.05),血液回输后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与对照组动物手术后成活率分别为 80.0%和 56.3%,差异有显著性 (P< 0.01).结论:预存式自体血回输可显著提高外科手术后小型猪的存活率,是一种安全、有效而且经济的输血方式.

    作者:肖育华;刘大志;吴锦银;李新春;詹纯列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宫颈癌术前化疗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术前化疗对宫颈癌的疗效.方法:对我院妇科 2002年 1月至 2004年 12月收治的 18例Ⅰ b~Ⅱ b期宫颈癌患者术前予开普拓方案化疗 1个疗程,后行广泛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化疗后肿瘤体积的变化和盆腔淋巴转移、宫旁浸润程度及阴道残端肿瘤浸润情况,并与同期 18例直接行根治手术的宫颈癌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18例术前化疗者化疗后,宫颈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 12例临床有效 (66.67% ),且术中出血量 (375± 22.14)mL,明显低于直接手术者 [(619± 35.58)mL, P< 0.01].两组术后标本病理均示阴道残端无浸润. 18例术前化疗者宫旁浸润率 (0/18)和盆腔淋巴结转移率 (1/18)均低于直接手术者 (2/18和 4/18),但差异无显著性 (均 P >0.05).结论:宫颈癌术前使用开普拓化疗使局部肿瘤缩小,宫旁浸润消失,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中出血量,消除亚临床病灶、微小转移灶,降低淋巴结转移率,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提倡.

    作者:曹桂荣;赵昌银;王涤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高龄老人全髋置换术的麻醉及镇痛1例

    患者男, 98岁,体重 60 kg,因右股骨颈骨折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全髋置换术.既往有冠心病、左心室肥厚、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性痴呆史.查体:一般情况尚好,全口牙齿脱落,心肺听诊无异常,脊柱无畸形.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右束支传导阻滞, ST段改变.肺功能为轻度阻塞性减退.

    作者:高月凤;吴文松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实验性兔长管状骨骨折的X线分析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 80只新西兰白兔 , 于左胫骨粗隆下 3~ 5 cm 处造成横行骨折模型 , 各选 40只分别行可吸收消旋聚乳酸 (PDLLA)混合壳聚糖髓内钉和克氏针内固定,同时在以上两组随机各选 20只分别在骨折端局部注射 bFGF 0.1 μ g.于术后 2、4、8、12周时分别摄 X 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克氏针组中 bFGF组和非 bFGF组 4周时骨折线模糊例数和 8周时骨折线消失例数有显著不同,可吸收 PDLLA混合壳聚糖髓内钉组中 bFGF组和非 bFGF组 2周时骨折线模糊例数有显著不同,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相同条件比较, bFGF组骨痂质量和数量明显优于非 bFGF组.结论: bFGF能促进骨折的愈合.

    作者:金新安;黄潮桐;李敬矿;曾焕忠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肺淋巴管肌瘤病1例及相关文献复习

    肺淋巴管肌瘤病( pulmonary lymphangioleiomyomatosis, LAM)是一种临床上较为罕见的弥漫性肺间质疾病.它是以肺淋巴管、小气道和小血管及其周围的平滑肌细胞弥漫性异常增生为特征,引起肺淋巴管、细支气管及小血管狭窄或阻塞,导致肺功能障碍的弥漫性肺间质疾病. 1937年由 VON STOSSEL首先报告, 1966年 CORNOG将本病命名为淋巴管肌瘤病, 1986年国内刘亦庸报道首例胸内 LAM, 1993年龚俊辉报道首例肺 LAM.现报道我科收治的肺 LAM 1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和同仁们进一步认识和讨论 LAM的起病特点和变化规律,尽可能避免临床上误诊、漏诊的发生.

    作者:陈业民;黄文杰;李伟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48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并总结对其行中西医非手术疗法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 1997年 1月至 2004年 11月腹部手术后 48例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表现及非手术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 48例早期肠梗阻患者治愈 44例,治疗时间 4~ 13 d,平均治愈时间 9.5 d; 4例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 2周内,绝大多数病例可采用中西结合非手术治疗方法治愈.

    作者:李大可;王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缓释厄贝沙坦涂层支架置入对内膜增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缓释厄贝沙坦涂层支架置入对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建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广西种的微型猪动物模型,分别置入普通裸支架和缓释厄贝沙坦涂层支架.于支架置入后 3、7、28、90和 180 d截取支架段血管连同邻近的近端正常血管段,通过病理组织学分析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支架局部内膜增生情况.结果:正常血管段表达 PCNA mRNA在各个时间段差异没有显著性.普通支架置入后 3 d局部血管壁 PCNA 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并在术后 7 d达到高峰.术后 90 d PCNA mRNA的表达呈现下降的趋势,但仍显著高于正常血管段,并且差异一直持续到术后 180 d.术后第 3天药物支架段 PCNA 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并在术后 7 d达到高峰.术后 7 d药物支架段 PCNA mRNA的表达已显著低于普通支架段,并且差异一直持续到术后 90 d.术后 90~ 180 d药物支架段内膜加中膜面积明显小于普通支架段.结论:缓释厄贝沙坦涂层支架置入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支架置入后内膜的增生反应.

    作者:李光;林曙光;陈纪言;谭虹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内外同步放射治疗Ⅱ~Ⅲ期宫颈癌的远期疗效

    目的:探讨内外同步放射治疗Ⅱ~Ⅲ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和放射副反应.方法:选择 1991年 6月至 2000年 5月我院收治的Ⅱ~Ⅲ期宫颈鳞癌患者 166例进行 192Ir高剂量率腔内加 60Co体外同步放射治疗,全盆腔外照射 4次 /周, 2 Gy/次,总剂量 46~ 50 Gy;腔内放疗 5~ 8 Gy/次, 1次 /周, A点的总剂量 35~ 42 Gy.治疗总疗程 6~ 7周.结果:全组总 5年生存率为 63.9%,其中Ⅱ期 72.3%,Ⅲ期 58.4% (P >0.05).晚期放射性直肠反应发生率 1+ 2级 9.6% (16/166), 3+ 4级 4.2% (7/166);晚期放射性膀胱反应发生率 1+ 2级 3.6% (6/166), 3+ 4级 1.2% (2/166).结论:内外同步放射治疗Ⅱ~Ⅲ期宫颈鳞癌疗效肯定,耐受性好;如何降低晚期放射反应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宋仕茂;马玉芳;李志玖;况建荣;王道梅;熊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现代医院感染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的思路与措施

    1861年 SEMMELWEIS首先提出医院获得性感染以来,医院感染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特别是近 20年来美国和欧州国家普遍建立了管理和监测医院感染的机构.医院感染已成为一个世界性公共健康问题,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医院感染率达 5%~ 10%,发展中国家这个比例估计会更高.发生医院感染不但会增加患者和医院的经济负担,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严重制约着医疗质量的提高,也是产生医疗纠纷的焦点之一.在美国每年医院感染的花费在 50亿美元以上,直接因医院感染死亡人数约为 1 900人,间接因医院感染死亡人数约为 58 000人.

    作者:计宁;耿仁文;汪能平;廖四照;王晋豫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近年急性胰腺炎发病的病因学分析

    目的:总结近年来急性胰腺炎 (AP)的病因组成及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 1998年 1月至 2003年 12月我院所收治的 AP病例 471例.按病因分为胆石性组、酒精性组、高脂血症性组和其他病因组.统计各病因组病例比例构成,比较不同病因组病人平均年龄、性别比例等发病情况.结果: 471例病例中胆石性 AP 216例( 45.9%)、酒精性 AP 103例( 21.9%)、高脂血症性 AP 96例( 20.4%)、其他原因 56例( 11.9%).不同病因组之间平均年龄、性别构成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高脂血症已成为 AP重要病因.不同病因 AP在发病人群上有各自的特点.

    作者:李昂;李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脑血管造影术后皮质盲2例的处理

    随着脑血管造影技术的不断普及,与其相关的术后并发症日益得到重视.我院进行脑血管造影术的 49例患者中,术后发生双目失明 2 例,经积极处理后视力恢复,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志峰;王翊飞;张永革;蒋伟浩;尤锦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可吸收螺钉治疗关节内骨折32例

    目的:评价可吸收螺钉对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可降解超高分子- 2D-乳酸 (PDLLA)自膨胀可吸收螺钉治疗关节内骨折 32例 ,术后石膏托固定 3~ 6周.定期随访 ,了解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本组随访 6个月至 4年,结果优 24 例 ,良 8例 , 差 0例.结论: PDLLA自膨胀可吸收螺钉是关节内骨折理想的内固定物 ,其操作简单 ,固定确切 ,生物相容性好.

    作者:雷春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化疗病人的消化系统症状及饮食护理

    我们对 59例化疗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由于患者在化疗后出现的各种症状的原因不同,我们采取了针对性的饮食护理,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模威;孙永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去甲万古霉素活性煅烧骨颗粒的体外缓释与内修复骨缺损研究

    目的:将异种煅烧骨、Ⅰ型胶原、骨形成蛋白、去甲万古霉素制备为活性缓释材料后与骨水泥复合,探讨其体外缓释万古霉素和体内对兔感染性桡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采用体外洗提实验和抑菌实验观察缓释系统体外释放能力.建立兔感染桡骨缺损模型,使用缓释材料修复骨缺损,通过 X线检查、组织学观察、生物力学测定和扫描电镜等手段观察抗感染和成骨情况.结果:缓释系统体外洗提实验结果, 1 d时平均浓度为 (474.5± 46.8)μ g/mL, 30 d时为 (8.9± 1.5)μ g/mL.缓释系统的体外抑菌实验结果,抑菌圈 1 d平均直径为 (22.1± 1.6)mm, 30 d为 (5.9± 0.3)mm. X线检查和组织学观察显示缓释材料有较强的抗感染修复能力.扫描电镜观察缓释材料有较高的空隙率.生物力学测量结果显示,缓释材料修复兔桡骨大扭转强度平均为 (0.82± 0.03)Nm,接近自体骨组的 (0.76± 0.05)Nm( P >0.05),明显高于煅烧骨组的 (0.26± 0.01)Nm( P< 0.05).实验组大弯曲载荷平均为 (172.2± 6.1)N,接近自体骨组的 (162.6± 4.1)N( P >0.05),明显高于煅烧骨组的 (46.8± 6.8)N( P< 0.05).结论:缓释材料具有较强的缓释药物能力和抗感染修复成骨能力,可望成为新型骨缺损修复材料.

    作者:韩涛;范清宇;张殿忠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人参皂甙Rg1对内毒素性肺损伤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 Rg1( ginsenoside Rg1)对脂多糖( LPS)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 (ALI)后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比较地塞米松 (Dex)、人参皂甙对 ALI的疗效.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LPS组、Dex+ LPS组、Rg1+ LPS组,对各组大鼠的肺系数、肺水含量、肺通透指数、肺血管通透性、 PO2、PCO2、pH值等指标进行观测,同时将肺组织送病理检查,并进行病理评分.结果: Rg1组的肺系数、肺水含量、肺通透指数、PCO2和病理评分均显著低于 LPS组( P< 0.01),但高于对照组( P< 0.01),其 PO2、pH值显著高于 LPS组( P< 0.01),但低于对照组( P< 0.01), Dex+ LPS组的肺系数、肺水含量、肺通透指数、PO2、pH值、PCO2和病理评分与 Rg1+ LPS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05).结论 : 人参皂甙 Rg1可降低肺水肿参数 ,改善肺组织水肿,降低肺血管通透性,作用与 Dex类似,其具体作用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熊俊;吴旭;王武军;侯量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泮托拉唑钠肠溶片与泮托拉唑钠胶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泮托拉唑钠肠溶片与泮托拉唑钠胶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评价其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和开放试验的方法治疗胃镜检查确诊的消化性溃疡病人共 162例,其中泮托拉唑钠肠溶片组(试验组) 62例,其中胃溃疡 18例,十二指肠溃疡 44例;泮托拉唑钠胶囊组(对照组) 60例,其中胃溃疡 16例,十二指肠溃疡 44例;开放组 40例,其中胃溃疡 12例,十二指肠溃疡 28例.结果:试验组中胃溃疡的愈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 83.3%和 100.0%,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 88.6%和 97.7%;对照组中胃溃疡的愈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 81.3%和 100.0%,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 84.1%和 97.7%;开放组中胃溃疡的愈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 91.7%和 100.0%,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 85.7%和 100.0%.试验组中疼痛消失率和其他消化道症状的消失率在胃溃疡为 94.4%和 92.3%,在十二指肠溃疡则为 97.7%和 98.0%.对照组中疼痛消失率和其他消化道症状的消失率在胃溃疡为 93.8%和 93.6%,在十二指肠溃疡则为 97.7%和 97.3%.两组在愈合率、总有效率、疼痛消失率和其他消化道症状消失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泮托拉唑钠肠溶片与泮托拉唑钠胶囊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方面具有等效性,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

    作者:段建华;余卫林;沈哲;俞金莲;章文华;陈鉴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单臂固定架结合高压氧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探讨单臂外固定支架结合高压氧疗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以单臂外固定支架结合术后高压氧治疗 5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 4~ 24个月 ,骨折均愈合 ,功能恢复良好,有 3例外固定松动, 1例发生轻度髋内翻.结论:利用单臂外固定支架结合高压氧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 ,安全可靠 ,并发症少 ,是临床上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周雄清;李焕雄;张红红;叶运廷;李亦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