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颈癌术前化疗的临床应用

曹桂荣;赵昌银;王涤菲

关键词:宫颈肿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化疗对宫颈癌的疗效.方法:对我院妇科 2002年 1月至 2004年 12月收治的 18例Ⅰ b~Ⅱ b期宫颈癌患者术前予开普拓方案化疗 1个疗程,后行广泛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化疗后肿瘤体积的变化和盆腔淋巴转移、宫旁浸润程度及阴道残端肿瘤浸润情况,并与同期 18例直接行根治手术的宫颈癌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18例术前化疗者化疗后,宫颈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 12例临床有效 (66.67% ),且术中出血量 (375± 22.14)mL,明显低于直接手术者 [(619± 35.58)mL, P< 0.01].两组术后标本病理均示阴道残端无浸润. 18例术前化疗者宫旁浸润率 (0/18)和盆腔淋巴结转移率 (1/18)均低于直接手术者 (2/18和 4/18),但差异无显著性 (均 P >0.05).结论:宫颈癌术前使用开普拓化疗使局部肿瘤缩小,宫旁浸润消失,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中出血量,消除亚临床病灶、微小转移灶,降低淋巴结转移率,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提倡.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阴道超声造影联合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

    目的:探讨利用经阴道超声和宫腔镜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有效方法.方法:经阴道 B超检查发现子宫内膜息肉患者 120例,在经阴道 B超下行宫腔生理盐水造影,然后行电视宫腔镜检查和治疗,以宫腔镜及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标准.结果: 120例经阴道 B超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超声造影诊断 96例,宫腔镜诊断和治疗 92例,经阴道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 95.83%)明显高于经阴道 B超诊断符合率( 76.78%).结论: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有利于提高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准确率,联合宫腔镜可达到较好的诊治效果.

    作者:刘芸;何凌云;何晓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单臂固定架结合高压氧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探讨单臂外固定支架结合高压氧疗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以单臂外固定支架结合术后高压氧治疗 5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 4~ 24个月 ,骨折均愈合 ,功能恢复良好,有 3例外固定松动, 1例发生轻度髋内翻.结论:利用单臂外固定支架结合高压氧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 ,安全可靠 ,并发症少 ,是临床上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周雄清;李焕雄;张红红;叶运廷;李亦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急性上尿路梗阻并感染性休克的急症手术引流

    目的:探讨急性上尿路梗阻并感染性休克的紧急处理措施.方法:对 23例急性上尿路梗阻并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在积极抗感染、纠正休克和电解质紊乱的同时,行急症引流手术.其中 8例行急症开放手术解除梗阻并内置双 J管, 3例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后置双 J管内引流, 2例在 B超引导下行细针穿刺置管, 5例经皮穿刺置管, 5例单纯行双 J管内引流.结果: 23例患者术后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19例在术后 24~ 48 h内体温基本恢复正常,休克得到纠正.结论:对急性上尿路梗阻并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在积极抗感染、纠正休克及电解质紊乱的同时,急症手术引流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开放手术能一并解除病因.

    作者:陶桂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热休克蛋白的生物功效及与肿瘤热疗的研究进展

    在突然升温和其他应激的条件下 ,一切生物细胞包括原核细胞及真核细胞都合成了一系列蛋白质 ,这些蛋白质称为热休克蛋白 (heat shock protein,HSP),又称为应激蛋白.根据同源程度及分子量大小可分为 HSP110、 HSP90、 HSP70、 HSP60、小分子 HSP(22~ 23 ku)以及泛素等几个家族. HSP在细胞生长、发育、分化、基因转录等功能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其主要的生物学功能是在应激状态下保护细胞生命活动必需的蛋白质 ,维持细胞生存.

    作者:王淼舟;李苏宜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滑动加压髋鹅头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目的:评价滑动加压髋鹅头钉 (DHS)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 7年 45例 Evans分型Ⅰ、Ⅱ、Ⅲ、Ⅳ型转子间骨折病例进行开放复位、 DHS内固定,随访 6个月至 2年,平均 12个月,按王福权等 [1]功能评定标准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转子间骨折患者在 3~ 10个月(平均 3个月)内愈合,其中 1例髋内翻, 1例患肢短缩 3.0 cm,无一例发生术后感染及骨折并发症.按王福权等 [1]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 43例,良 1例,差 1例,优良率为 97.8%.结论: DHS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满意,是目前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苏世彪;刘华林;廖诗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内外同步放射治疗Ⅱ~Ⅲ期宫颈癌的远期疗效

    目的:探讨内外同步放射治疗Ⅱ~Ⅲ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和放射副反应.方法:选择 1991年 6月至 2000年 5月我院收治的Ⅱ~Ⅲ期宫颈鳞癌患者 166例进行 192Ir高剂量率腔内加 60Co体外同步放射治疗,全盆腔外照射 4次 /周, 2 Gy/次,总剂量 46~ 50 Gy;腔内放疗 5~ 8 Gy/次, 1次 /周, A点的总剂量 35~ 42 Gy.治疗总疗程 6~ 7周.结果:全组总 5年生存率为 63.9%,其中Ⅱ期 72.3%,Ⅲ期 58.4% (P >0.05).晚期放射性直肠反应发生率 1+ 2级 9.6% (16/166), 3+ 4级 4.2% (7/166);晚期放射性膀胱反应发生率 1+ 2级 3.6% (6/166), 3+ 4级 1.2% (2/166).结论:内外同步放射治疗Ⅱ~Ⅲ期宫颈鳞癌疗效肯定,耐受性好;如何降低晚期放射反应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宋仕茂;马玉芳;李志玖;况建荣;王道梅;熊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丘脑出血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

    目的:探讨丘脑出血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方法:结合 CT表现,对 30例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本组 30例中,平均年龄 59.5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22例,入院时血压高于正常者 26例,意识障碍 18例,眼球运动障碍 17例,瞳孔变化 13例,感觉障碍 25例,运动障碍 28例,出血破入脑室 23例,本组病死率为 26%.结论:高血压病和动脉硬化为本病的主要病因,意识障碍主要与脑脊液循环通路阻塞或受限导致急性颅内压增高有关,垂直凝视麻痹和瞳孔缩小是丘脑出血特征性的体征,运动感觉障碍发生率比较高,但存活者早期功能恢复较好,其预后与意识障碍、血肿部位及大小脑室变化等因素有关.

    作者:张林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肺淋巴管肌瘤病1例及相关文献复习

    肺淋巴管肌瘤病( pulmonary lymphangioleiomyomatosis, LAM)是一种临床上较为罕见的弥漫性肺间质疾病.它是以肺淋巴管、小气道和小血管及其周围的平滑肌细胞弥漫性异常增生为特征,引起肺淋巴管、细支气管及小血管狭窄或阻塞,导致肺功能障碍的弥漫性肺间质疾病. 1937年由 VON STOSSEL首先报告, 1966年 CORNOG将本病命名为淋巴管肌瘤病, 1986年国内刘亦庸报道首例胸内 LAM, 1993年龚俊辉报道首例肺 LAM.现报道我科收治的肺 LAM 1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和同仁们进一步认识和讨论 LAM的起病特点和变化规律,尽可能避免临床上误诊、漏诊的发生.

    作者:陈业民;黄文杰;李伟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48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并总结对其行中西医非手术疗法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 1997年 1月至 2004年 11月腹部手术后 48例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表现及非手术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 48例早期肠梗阻患者治愈 44例,治疗时间 4~ 13 d,平均治愈时间 9.5 d; 4例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 2周内,绝大多数病例可采用中西结合非手术治疗方法治愈.

    作者:李大可;王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Mammotome微创旋切术治疗≤1cm女性乳房肿块20例

    目的:探讨 Mammotome系统对乳腺≤ 1 cm良性肿块进行微创切除的效果.方法 :在超声图像的监控下 ,利用 Mammotome系统特殊的真空抽吸系统和旋切系统进行肿块活检并将肿块完全切除.结果 :20例 29个乳腺肿块被准确地完全切除 , 发生轻度皮下淤血 1例.结论 :在超声高频探头声像图监控下 ,使用 Mammotome进行乳腺≤ 1 cm小肿块活检和切除准确、有效、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 ,是一项值得推广的乳腺微创技术.

    作者:潘聪慧;陈述政;潘颖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两种频率探头联合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

    目的:探讨普通凸阵探头与高频线阵探头联合应用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 3.5 MHz凸阵探头和 7.5 MHz高频线阵探头对 575例临床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腹部扫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诊断、病理诊断对照.结果 :575例临床疑似急性阑尾炎中, 3.5 MHz凸阵探头对急性阑尾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85.00%、 88.00%、 85.91%、 94.18%、 71.96%; 7.5 MHz高频线阵探头对急性阑尾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90.20%、 90.48%、 90.26%、 97.12%、 72.15%;普通凸阵探头与高频线阵探头联合应用对急性阑尾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93.72%、 92.78%、 93.57%、 98.46%、 75.00%;高频线阵探头对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性坏疽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的检出率分别为 76.00%、 73.85%、 68.00%和 60.00%,明显高于普通凸阵探头的 62.50%、 61.54%、 60.00%和 50.00%.两者联合应用后对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性坏疽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的检出率明显提高,检出率分别为 84.00%、 80.00%、 76.80%和 66.67%.结论 :普通凸阵探头与高频线阵探头联合应用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符合率明显提高.

    作者:罗向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护理

    目的:通过对施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 106例婴幼儿的护理,总结该术式的护理工作对治愈动脉导管未闭婴幼儿的重要性.方法:针对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前术后的护理,总结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 106例中, 104例封堵成功, 2例行心外科手术,成功率达 98%,经过术前、术后的仔细观察和精心的术后护理, 106例患儿均痊愈出院,随访 3个月~ 1年,无与护理及手术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难点是婴幼儿年龄小,不会诉说,要求工作人员精心、耐心、用心去观察病情.观察患儿的面色、心电、血压、体温、尿色、足背动脉搏动、下肢皮温及心脏杂音等变化,及时发现病情,做好护理工作,协助医生及时处理.

    作者:刘利香;陈玫;张雪芳;黄晓燕;胡沛仪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化疗病人的消化系统症状及饮食护理

    我们对 59例化疗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由于患者在化疗后出现的各种症状的原因不同,我们采取了针对性的饮食护理,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模威;孙永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腹腔镜胆囊肝管1例

    患者男, 62岁.因右上腹阵发性疼痛 6年余,放射肩背部而入院.曾多次 B超检查提示结石性胆囊炎,既往以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于门诊治疗.择期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残端钛夹满意,手术顺利 ,返回病房后第 2天,病人开始出现腹部不适、腹胀、纳差等症状,疑胆漏发生,行肝内胆管穿刺造影,发现造影剂外溢,即开腹探查,发现胆囊肝管分出于右肝管前枝,距左、右肝管分叉处 2.0 cm,予结扎,清理腹腔后关腹.病人康复出院.

    作者:盛海云;魏晓慧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卵巢成熟性畸胎瘤合并腹膜播散型胶质瘤病1例

    患者女, 21岁,主因右卵巢成熟性畸胎瘤,并有成熟脑组织术后 3年,因为婚前检查 B超发现卵巢肿物就诊入院.患者曾于 3年前左侧卵巢囊肿剥除术,术中发现右侧卵巢肿瘤,遂行一并切除.术后病理回报左侧卵巢成熟性畸胎瘤,右侧卵巢成熟性畸胎瘤并有成熟脑组织.妇科检查:外阴未产型,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子宫前位,偏右,正常大小,活动好,无压痛,双附件:子宫左上方可触及一 12 cm× 10 cm× 10 cm囊实性肿物,活动可,边界清楚,张力大,无压痛、反跳痛. B超示:子宫前位,正常大小,实质回声均匀,左侧附件可见一肿物,约 10.8 cm× 7.9 cm,内为低回声,有强回声分隔,腹腔未见明显游离液体.术中见腹腔内少量血性液体,部分大网膜增厚,其上散在无色囊泡样改变,子宫正常大小,前位,左侧卵巢囊性增大约 12 cm× 8 cm× 7 cm,周围肠管、大网膜粘连,左侧输卵管延长、迂曲于左侧卵巢肿物上,右侧外科性缺如.肿物冰冻病理诊断:卵巢畸胎瘤,有脑组织,部分幼稚.切除卵巢肿物、大网膜和左侧输卵管送检.

    作者:黄勇;李宏伟;胡海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高龄膀胱癌病人并存病的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探讨高龄膀胱癌病人并存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 2000年 1月至 2004年 10月间收治的 95例 70岁以上高龄有并存病的膀胱癌病人的外科治疗方法.结果:并存心脏病 40例 ,高血压 17例 ,糖尿病 13例 ,呼吸系统疾病 13例 ,贫血 26例 ,肾功能不全 15例,低蛋白血症 21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4例.并发症为伤口感染 8例 ,肺部感染 21例 ,心功能不全 1例,应激性溃疡 10例.结论:虽然并存病增加了手术风险 ,但术前全面了解病情 ,加强并存病的围手术期处理可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 ,降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彭玉声;潘伟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选择性动脉栓塞在肝海绵状血管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选择性动脉栓塞在肝海绵状血管瘤 (CHL)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 45例 CHL患者的供血动脉置管造影并超选择,行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瘤体,平阳霉素与明胶海绵栓塞供血动脉.结果:全部病例治疗成功,肿瘤消失或缩小 43例,有效率 95.6%.并发症为急性胆囊炎 2例,胃溃疡 1例.结论:应用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 CHL,创伤小,可重复,疗效肯定.

    作者:吴清海;周建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松风氟化玻璃离子复合体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

    楔状缺损是牙齿唇颊面颈部硬组织由于慢性磨耗所致的楔形缺损,缺损位于牙颊唇面颈部,好发于上下颌尖牙、前磨牙,中老年人常见.我们在临床上采用松风氟化玻璃离子复合体(日本松风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松风树脂)和德国古莎公司的光固化复合树脂两种材料修复楔状缺损,并于术后 6个月和 2年进行随访调查,比较两种材料治疗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

    作者:邹彤蔚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化学治疗在宫颈癌中的应用及评价

    子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不断地增加且趋向年轻化 [1],为此,宫颈癌的治疗已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传统的宫颈癌治疗方法是以手术及放疗为主.手术适用于早期宫颈癌患者,中晚期患者通常采用放疗.尽管手术及放疗技术不断提高以及放疗设备不断改进及更新,但宫颈癌的总体治疗效果并无明显提高, 5年生存率仅在 50%左右 [2],仍然存在较高的复发率或局部未控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是手术及放疗只针对局部病灶,对于一些晚期宫颈癌或已经转移及扩散的患者,手术或放疗则受到较大的限制.而对于化学治疗,通常认为宫颈癌对化疗药物多不敏感,尤其是分化差或一些特殊类型的宫颈癌.此外,宫颈癌患者经过手术或放疗后盆腔脏器周围组织纤维化,血液供应网络被破坏,化疗药物难以进入肿瘤部位发挥作用.因此,宫颈癌的化疗一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临床应用较少,仅作为宫颈癌姑息治疗的一种辅助方法,用于一些晚期或已经转移的病例.

    作者:徐建平;罗新;黎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环枢椎损伤围手术期护理

    上颈椎骨折脱位常常可导致环枢椎不稳,稍有不慎可危及生命.由于该部位解剖结构特殊,历来为骨科传统手术禁区.我科自 2003年 5月至 2005年 7月已成功为 5例上颈椎骨折或脱位病人实施颈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术后即刻恢复稳定性,同时有效缓解了神经压迫症状.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康复训练,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现将这 5例患者的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胡海燕;张洁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