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剖宫产516例指征分析

黄聪;杜晓丽;高眉扬

关键词:剖宫产术, 胎儿窘迫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剖宫产指征的分布情况,以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产科 2002年 1月至 2004年 12月间 516例急诊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分布情况.结果:同期剖宫产率为 42.69%,其中急诊剖宫产占总剖宫产 37.94%,占分娩总数的 16.20%,急诊剖宫产的指征以胎儿窘迫居首位,占急诊剖宫产的 59.11%,占同期剖宫产的 22.43%,新生儿窒息率在胎儿窘迫组为 2.95%,与同期非胎儿窘迫组的 2.37%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05),其次为头位难产,占急诊剖宫产的 24.42% ,占同期剖宫产的 9.26% ,居第二位.以后排序为活跃期停滞、产前出血、胎膜早破.结论:应严格掌握胎儿窘迫的诊断标准,产程中严密观察、积极处理,减少活跃期延长及停滞的发生,提高产科医师处理头位难产的技术水平,正确使用产钳术、胎头吸引术,避免过分依赖剖宫产,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可吸收螺钉治疗关节内骨折32例

    目的:评价可吸收螺钉对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可降解超高分子- 2D-乳酸 (PDLLA)自膨胀可吸收螺钉治疗关节内骨折 32例 ,术后石膏托固定 3~ 6周.定期随访 ,了解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本组随访 6个月至 4年,结果优 24 例 ,良 8例 , 差 0例.结论: PDLLA自膨胀可吸收螺钉是关节内骨折理想的内固定物 ,其操作简单 ,固定确切 ,生物相容性好.

    作者:雷春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去甲万古霉素活性煅烧骨颗粒的体外缓释与内修复骨缺损研究

    目的:将异种煅烧骨、Ⅰ型胶原、骨形成蛋白、去甲万古霉素制备为活性缓释材料后与骨水泥复合,探讨其体外缓释万古霉素和体内对兔感染性桡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采用体外洗提实验和抑菌实验观察缓释系统体外释放能力.建立兔感染桡骨缺损模型,使用缓释材料修复骨缺损,通过 X线检查、组织学观察、生物力学测定和扫描电镜等手段观察抗感染和成骨情况.结果:缓释系统体外洗提实验结果, 1 d时平均浓度为 (474.5± 46.8)μ g/mL, 30 d时为 (8.9± 1.5)μ g/mL.缓释系统的体外抑菌实验结果,抑菌圈 1 d平均直径为 (22.1± 1.6)mm, 30 d为 (5.9± 0.3)mm. X线检查和组织学观察显示缓释材料有较强的抗感染修复能力.扫描电镜观察缓释材料有较高的空隙率.生物力学测量结果显示,缓释材料修复兔桡骨大扭转强度平均为 (0.82± 0.03)Nm,接近自体骨组的 (0.76± 0.05)Nm( P >0.05),明显高于煅烧骨组的 (0.26± 0.01)Nm( P< 0.05).实验组大弯曲载荷平均为 (172.2± 6.1)N,接近自体骨组的 (162.6± 4.1)N( P >0.05),明显高于煅烧骨组的 (46.8± 6.8)N( P< 0.05).结论:缓释材料具有较强的缓释药物能力和抗感染修复成骨能力,可望成为新型骨缺损修复材料.

    作者:韩涛;范清宇;张殿忠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部撕脱骨折13例手术治疗体会

    后交叉韧带(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胫骨附着部撕脱常伴有小块骨片撕脱,易致患膝直向,旋转、侧方不稳定.笔者于 1998年 1月至 2005年 5月共收治 13例,均行手术治疗.

    作者:王新杰;程镇西;周三保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高龄老人全髋置换术的麻醉及镇痛1例

    患者男, 98岁,体重 60 kg,因右股骨颈骨折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全髋置换术.既往有冠心病、左心室肥厚、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性痴呆史.查体:一般情况尚好,全口牙齿脱落,心肺听诊无异常,脊柱无畸形.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右束支传导阻滞, ST段改变.肺功能为轻度阻塞性减退.

    作者:高月凤;吴文松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AO空心螺钉张力带治疗横断型尺骨鹰嘴骨折

    临床上用传统的克氏针加钢丝张力带治疗尺骨鹰嘴横断型骨折一般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但也存在一些缺点,我院于 2003年 1月至 2005年 8月采用 AO空心螺钉加钢丝张力带治疗尺骨鹰嘴横断型骨折 9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俊昌;陈万军;张海军;张华兵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丹参酮ⅡA预防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大鼠心肌肥大的机制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盐 (sodium tanshinone ⅡA sulfonate ,STS)对血管紧张素Ⅱ (angiotensinⅡ , AngⅡ )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以探讨 STS在钙调神经磷酸酶 (calcineurin,CaN) 依赖的信号通路心肌肥大中的作用.方法:以培养的原代心肌细胞为模型,用 AngⅡ刺激细胞外 Ca2+内流,丹参酮Ⅱ A及钙离子拮抗剂维拉帕米( Ver)进行干预,检测心肌细胞 [Ca2+ ]I及 CaN活性; [3H] 亮氨酸掺入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速率作为心肌细胞肥大的指标.用 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细胞 CaN蛋白的表达.结果: AngⅡ刺激组 [Ca2+ ]I水平、 CaN蛋白的表达及蛋白核酸合成速率明显增高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01),而 STS能有效地降低由 AngⅡ刺激引起的 [Ca2+ ]I增高( P< 0.01 vs Ang Ⅱ组) ,明显抑制 AngⅡ诱导的蛋白质合成速率的增加( P< 0.01 vs Ang Ⅱ组). AngⅡ刺激组 CaN活性及其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05,P< 0.01). STS及 Ver抑制 AngⅡ介导的心肌细胞 CaN活性及其蛋白表达的增高.结论: CaN通路在 AngⅡ刺激的心肌细胞肥大中起重要作用; STS具有 Ca2+阻滞剂的特点,能有效地降低由 AngⅡ刺激引起的 [Ca2+ ]I增高,导致 CaN活性及其蛋白表达降低 ,阻滞心肌肥大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冯俊;张洁;郑智;粱黔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缓释厄贝沙坦涂层支架置入对内膜增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缓释厄贝沙坦涂层支架置入对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建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广西种的微型猪动物模型,分别置入普通裸支架和缓释厄贝沙坦涂层支架.于支架置入后 3、7、28、90和 180 d截取支架段血管连同邻近的近端正常血管段,通过病理组织学分析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支架局部内膜增生情况.结果:正常血管段表达 PCNA mRNA在各个时间段差异没有显著性.普通支架置入后 3 d局部血管壁 PCNA 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并在术后 7 d达到高峰.术后 90 d PCNA mRNA的表达呈现下降的趋势,但仍显著高于正常血管段,并且差异一直持续到术后 180 d.术后第 3天药物支架段 PCNA 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并在术后 7 d达到高峰.术后 7 d药物支架段 PCNA mRNA的表达已显著低于普通支架段,并且差异一直持续到术后 90 d.术后 90~ 180 d药物支架段内膜加中膜面积明显小于普通支架段.结论:缓释厄贝沙坦涂层支架置入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支架置入后内膜的增生反应.

    作者:李光;林曙光;陈纪言;谭虹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现代医院感染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的思路与措施

    1861年 SEMMELWEIS首先提出医院获得性感染以来,医院感染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特别是近 20年来美国和欧州国家普遍建立了管理和监测医院感染的机构.医院感染已成为一个世界性公共健康问题,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医院感染率达 5%~ 10%,发展中国家这个比例估计会更高.发生医院感染不但会增加患者和医院的经济负担,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严重制约着医疗质量的提高,也是产生医疗纠纷的焦点之一.在美国每年医院感染的花费在 50亿美元以上,直接因医院感染死亡人数约为 1 900人,间接因医院感染死亡人数约为 58 000人.

    作者:计宁;耿仁文;汪能平;廖四照;王晋豫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泮托拉唑钠肠溶片与泮托拉唑钠胶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泮托拉唑钠肠溶片与泮托拉唑钠胶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评价其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和开放试验的方法治疗胃镜检查确诊的消化性溃疡病人共 162例,其中泮托拉唑钠肠溶片组(试验组) 62例,其中胃溃疡 18例,十二指肠溃疡 44例;泮托拉唑钠胶囊组(对照组) 60例,其中胃溃疡 16例,十二指肠溃疡 44例;开放组 40例,其中胃溃疡 12例,十二指肠溃疡 28例.结果:试验组中胃溃疡的愈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 83.3%和 100.0%,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 88.6%和 97.7%;对照组中胃溃疡的愈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 81.3%和 100.0%,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 84.1%和 97.7%;开放组中胃溃疡的愈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 91.7%和 100.0%,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 85.7%和 100.0%.试验组中疼痛消失率和其他消化道症状的消失率在胃溃疡为 94.4%和 92.3%,在十二指肠溃疡则为 97.7%和 98.0%.对照组中疼痛消失率和其他消化道症状的消失率在胃溃疡为 93.8%和 93.6%,在十二指肠溃疡则为 97.7%和 97.3%.两组在愈合率、总有效率、疼痛消失率和其他消化道症状消失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泮托拉唑钠肠溶片与泮托拉唑钠胶囊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方面具有等效性,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

    作者:段建华;余卫林;沈哲;俞金莲;章文华;陈鉴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腹腔镜胆囊肝管1例

    患者男, 62岁.因右上腹阵发性疼痛 6年余,放射肩背部而入院.曾多次 B超检查提示结石性胆囊炎,既往以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于门诊治疗.择期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残端钛夹满意,手术顺利 ,返回病房后第 2天,病人开始出现腹部不适、腹胀、纳差等症状,疑胆漏发生,行肝内胆管穿刺造影,发现造影剂外溢,即开腹探查,发现胆囊肝管分出于右肝管前枝,距左、右肝管分叉处 2.0 cm,予结扎,清理腹腔后关腹.病人康复出院.

    作者:盛海云;魏晓慧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经胸降主动脉后方三重结扎动脉导管未闭42例体会

    1997年 4月至 2005年 10月我院采用经左腋下第四肋间小切口(长约 7 cm),经胸降主动脉后方三重结扎动脉导管( 10号线- 7号线- 10号线),术中无一例出现动脉导管破裂,术后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8 d左右,随访 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未见导管再通.证明该术式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效果可靠的特点,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梁诚之;张建海;翁贤武;任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腹部血管损伤32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腹部血管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 32例血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血管修复方式为血管缝合修补、端端吻合、自体血管移植修复、血管结扎、介入填塞、碘纺纱压迫止血.结果:本组 15例死亡,病死率达 46. 9%,腹部大血管损伤病死率更高达 78.6%. 结论:腹部血管损伤大多病情凶险,没有条件作过多辅助检查,应紧急开腹探查、止血.遵循首先止血、补充血容量、抗休克挽救生命,然后是正确修复血管损伤以保证组织恢复正常的灌注这个治疗原则,才有可能救治伤员,降低死亡率.

    作者:谢俊杰;温学文;罗劲根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宫颈癌术前化疗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术前化疗对宫颈癌的疗效.方法:对我院妇科 2002年 1月至 2004年 12月收治的 18例Ⅰ b~Ⅱ b期宫颈癌患者术前予开普拓方案化疗 1个疗程,后行广泛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化疗后肿瘤体积的变化和盆腔淋巴转移、宫旁浸润程度及阴道残端肿瘤浸润情况,并与同期 18例直接行根治手术的宫颈癌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18例术前化疗者化疗后,宫颈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 12例临床有效 (66.67% ),且术中出血量 (375± 22.14)mL,明显低于直接手术者 [(619± 35.58)mL, P< 0.01].两组术后标本病理均示阴道残端无浸润. 18例术前化疗者宫旁浸润率 (0/18)和盆腔淋巴结转移率 (1/18)均低于直接手术者 (2/18和 4/18),但差异无显著性 (均 P >0.05).结论:宫颈癌术前使用开普拓化疗使局部肿瘤缩小,宫旁浸润消失,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中出血量,消除亚临床病灶、微小转移灶,降低淋巴结转移率,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提倡.

    作者:曹桂荣;赵昌银;王涤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预存式自体输血在小型猪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预存式自体输血对外科手术后小型猪存活率的影响.方法:随机对 67只不同外科手术实验用小型猪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即预存式自体输血组 35只,均在手术前 5 d按体重的 0.6%采血保存,术中回输,检测采血前后部分血常规值变化.对照组 32只,术中或术后不输血液.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成活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在采血前后血常规值有显著变化 (P< 0.05),血液回输后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与对照组动物手术后成活率分别为 80.0%和 56.3%,差异有显著性 (P< 0.01).结论:预存式自体血回输可显著提高外科手术后小型猪的存活率,是一种安全、有效而且经济的输血方式.

    作者:肖育华;刘大志;吴锦银;李新春;詹纯列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内外同步放射治疗Ⅱ~Ⅲ期宫颈癌的远期疗效

    目的:探讨内外同步放射治疗Ⅱ~Ⅲ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和放射副反应.方法:选择 1991年 6月至 2000年 5月我院收治的Ⅱ~Ⅲ期宫颈鳞癌患者 166例进行 192Ir高剂量率腔内加 60Co体外同步放射治疗,全盆腔外照射 4次 /周, 2 Gy/次,总剂量 46~ 50 Gy;腔内放疗 5~ 8 Gy/次, 1次 /周, A点的总剂量 35~ 42 Gy.治疗总疗程 6~ 7周.结果:全组总 5年生存率为 63.9%,其中Ⅱ期 72.3%,Ⅲ期 58.4% (P >0.05).晚期放射性直肠反应发生率 1+ 2级 9.6% (16/166), 3+ 4级 4.2% (7/166);晚期放射性膀胱反应发生率 1+ 2级 3.6% (6/166), 3+ 4级 1.2% (2/166).结论:内外同步放射治疗Ⅱ~Ⅲ期宫颈鳞癌疗效肯定,耐受性好;如何降低晚期放射反应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宋仕茂;马玉芳;李志玖;况建荣;王道梅;熊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化疗病人的消化系统症状及饮食护理

    我们对 59例化疗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由于患者在化疗后出现的各种症状的原因不同,我们采取了针对性的饮食护理,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模威;孙永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充填术后并发症的分析及处理

    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作为充填材料引起并发症的原因、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比分析我院收治的 21例注射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并进行相应的治疗.结果:经处理后所有病例均在短期内治愈,基本能恢复注射前形态,其中 5例患者在 3个月至半年以后进行了 2次假体植入术,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操作不当有关,但也与充填材料本身有关,建议在临床整形外科上应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作为医用充填材料时应持谨慎态度.

    作者:杨长青;赵俊捷;罗力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高龄膀胱癌病人并存病的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探讨高龄膀胱癌病人并存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 2000年 1月至 2004年 10月间收治的 95例 70岁以上高龄有并存病的膀胱癌病人的外科治疗方法.结果:并存心脏病 40例 ,高血压 17例 ,糖尿病 13例 ,呼吸系统疾病 13例 ,贫血 26例 ,肾功能不全 15例,低蛋白血症 21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4例.并发症为伤口感染 8例 ,肺部感染 21例 ,心功能不全 1例,应激性溃疡 10例.结论:虽然并存病增加了手术风险 ,但术前全面了解病情 ,加强并存病的围手术期处理可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 ,降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彭玉声;潘伟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选择性动脉栓塞在肝海绵状血管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选择性动脉栓塞在肝海绵状血管瘤 (CHL)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 45例 CHL患者的供血动脉置管造影并超选择,行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瘤体,平阳霉素与明胶海绵栓塞供血动脉.结果:全部病例治疗成功,肿瘤消失或缩小 43例,有效率 95.6%.并发症为急性胆囊炎 2例,胃溃疡 1例.结论:应用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 CHL,创伤小,可重复,疗效肯定.

    作者:吴清海;周建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松风氟化玻璃离子复合体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

    楔状缺损是牙齿唇颊面颈部硬组织由于慢性磨耗所致的楔形缺损,缺损位于牙颊唇面颈部,好发于上下颌尖牙、前磨牙,中老年人常见.我们在临床上采用松风氟化玻璃离子复合体(日本松风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松风树脂)和德国古莎公司的光固化复合树脂两种材料修复楔状缺损,并于术后 6个月和 2年进行随访调查,比较两种材料治疗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

    作者:邹彤蔚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