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彤蔚
目的:探讨利用经阴道超声和宫腔镜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有效方法.方法:经阴道 B超检查发现子宫内膜息肉患者 120例,在经阴道 B超下行宫腔生理盐水造影,然后行电视宫腔镜检查和治疗,以宫腔镜及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标准.结果: 120例经阴道 B超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超声造影诊断 96例,宫腔镜诊断和治疗 92例,经阴道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 95.83%)明显高于经阴道 B超诊断符合率( 76.78%).结论: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有利于提高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准确率,联合宫腔镜可达到较好的诊治效果.
作者:刘芸;何凌云;何晓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高龄膀胱癌病人并存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 2000年 1月至 2004年 10月间收治的 95例 70岁以上高龄有并存病的膀胱癌病人的外科治疗方法.结果:并存心脏病 40例 ,高血压 17例 ,糖尿病 13例 ,呼吸系统疾病 13例 ,贫血 26例 ,肾功能不全 15例,低蛋白血症 21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4例.并发症为伤口感染 8例 ,肺部感染 21例 ,心功能不全 1例,应激性溃疡 10例.结论:虽然并存病增加了手术风险 ,但术前全面了解病情 ,加强并存病的围手术期处理可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 ,降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彭玉声;潘伟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患者男, 98岁,体重 60 kg,因右股骨颈骨折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全髋置换术.既往有冠心病、左心室肥厚、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性痴呆史.查体:一般情况尚好,全口牙齿脱落,心肺听诊无异常,脊柱无畸形.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右束支传导阻滞, ST段改变.肺功能为轻度阻塞性减退.
作者:高月凤;吴文松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施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 106例婴幼儿的护理,总结该术式的护理工作对治愈动脉导管未闭婴幼儿的重要性.方法:针对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前术后的护理,总结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 106例中, 104例封堵成功, 2例行心外科手术,成功率达 98%,经过术前、术后的仔细观察和精心的术后护理, 106例患儿均痊愈出院,随访 3个月~ 1年,无与护理及手术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难点是婴幼儿年龄小,不会诉说,要求工作人员精心、耐心、用心去观察病情.观察患儿的面色、心电、血压、体温、尿色、足背动脉搏动、下肢皮温及心脏杂音等变化,及时发现病情,做好护理工作,协助医生及时处理.
作者:刘利香;陈玫;张雪芳;黄晓燕;胡沛仪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肺淋巴管肌瘤病( pulmonary lymphangioleiomyomatosis, LAM)是一种临床上较为罕见的弥漫性肺间质疾病.它是以肺淋巴管、小气道和小血管及其周围的平滑肌细胞弥漫性异常增生为特征,引起肺淋巴管、细支气管及小血管狭窄或阻塞,导致肺功能障碍的弥漫性肺间质疾病. 1937年由 VON STOSSEL首先报告, 1966年 CORNOG将本病命名为淋巴管肌瘤病, 1986年国内刘亦庸报道首例胸内 LAM, 1993年龚俊辉报道首例肺 LAM.现报道我科收治的肺 LAM 1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和同仁们进一步认识和讨论 LAM的起病特点和变化规律,尽可能避免临床上误诊、漏诊的发生.
作者:陈业民;黄文杰;李伟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1997年 4月至 2005年 10月我院采用经左腋下第四肋间小切口(长约 7 cm),经胸降主动脉后方三重结扎动脉导管( 10号线- 7号线- 10号线),术中无一例出现动脉导管破裂,术后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8 d左右,随访 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未见导管再通.证明该术式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效果可靠的特点,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梁诚之;张建海;翁贤武;任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 Mammotome系统对乳腺≤ 1 cm良性肿块进行微创切除的效果.方法 :在超声图像的监控下 ,利用 Mammotome系统特殊的真空抽吸系统和旋切系统进行肿块活检并将肿块完全切除.结果 :20例 29个乳腺肿块被准确地完全切除 , 发生轻度皮下淤血 1例.结论 :在超声高频探头声像图监控下 ,使用 Mammotome进行乳腺≤ 1 cm小肿块活检和切除准确、有效、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 ,是一项值得推广的乳腺微创技术.
作者:潘聪慧;陈述政;潘颖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急性上尿路梗阻并感染性休克的紧急处理措施.方法:对 23例急性上尿路梗阻并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在积极抗感染、纠正休克和电解质紊乱的同时,行急症引流手术.其中 8例行急症开放手术解除梗阻并内置双 J管, 3例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后置双 J管内引流, 2例在 B超引导下行细针穿刺置管, 5例经皮穿刺置管, 5例单纯行双 J管内引流.结果: 23例患者术后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19例在术后 24~ 48 h内体温基本恢复正常,休克得到纠正.结论:对急性上尿路梗阻并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在积极抗感染、纠正休克及电解质紊乱的同时,急症手术引流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开放手术能一并解除病因.
作者:陶桂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内外同步放射治疗Ⅱ~Ⅲ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和放射副反应.方法:选择 1991年 6月至 2000年 5月我院收治的Ⅱ~Ⅲ期宫颈鳞癌患者 166例进行 192Ir高剂量率腔内加 60Co体外同步放射治疗,全盆腔外照射 4次 /周, 2 Gy/次,总剂量 46~ 50 Gy;腔内放疗 5~ 8 Gy/次, 1次 /周, A点的总剂量 35~ 42 Gy.治疗总疗程 6~ 7周.结果:全组总 5年生存率为 63.9%,其中Ⅱ期 72.3%,Ⅲ期 58.4% (P >0.05).晚期放射性直肠反应发生率 1+ 2级 9.6% (16/166), 3+ 4级 4.2% (7/166);晚期放射性膀胱反应发生率 1+ 2级 3.6% (6/166), 3+ 4级 1.2% (2/166).结论:内外同步放射治疗Ⅱ~Ⅲ期宫颈鳞癌疗效肯定,耐受性好;如何降低晚期放射反应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宋仕茂;马玉芳;李志玖;况建荣;王道梅;熊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八厘麻毒素结构改造物( Rh2)对心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 3组 ,对照组、小剂量 Rh2组及大剂量 Rh2组.同步监测血压,于给药 2 h后取心脏,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半定量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 Fas及 Bcl-2的表达.结果: Rh2明显升高血压,使心肌细胞 Fas及 Bcl-2表达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1),光镜下心肌结构基本正常.结论:八厘麻毒素结构改造物可升高血压,上调心肌凋亡相关蛋白 Fas 及 Bcl-2,但不影响心肌的基本结构,不促进心肌的重构.
作者:易卫平;邱汉婴;张国红;荣举;邓利芝;崔华中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单臂外固定支架结合高压氧疗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以单臂外固定支架结合术后高压氧治疗 5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 4~ 24个月 ,骨折均愈合 ,功能恢复良好,有 3例外固定松动, 1例发生轻度髋内翻.结论:利用单臂外固定支架结合高压氧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 ,安全可靠 ,并发症少 ,是临床上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周雄清;李焕雄;张红红;叶运廷;李亦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楔状缺损是牙齿唇颊面颈部硬组织由于慢性磨耗所致的楔形缺损,缺损位于牙颊唇面颈部,好发于上下颌尖牙、前磨牙,中老年人常见.我们在临床上采用松风氟化玻璃离子复合体(日本松风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松风树脂)和德国古莎公司的光固化复合树脂两种材料修复楔状缺损,并于术后 6个月和 2年进行随访调查,比较两种材料治疗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
作者:邹彤蔚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预存式自体输血对外科手术后小型猪存活率的影响.方法:随机对 67只不同外科手术实验用小型猪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即预存式自体输血组 35只,均在手术前 5 d按体重的 0.6%采血保存,术中回输,检测采血前后部分血常规值变化.对照组 32只,术中或术后不输血液.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成活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在采血前后血常规值有显著变化 (P< 0.05),血液回输后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与对照组动物手术后成活率分别为 80.0%和 56.3%,差异有显著性 (P< 0.01).结论:预存式自体血回输可显著提高外科手术后小型猪的存活率,是一种安全、有效而且经济的输血方式.
作者:肖育华;刘大志;吴锦银;李新春;詹纯列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评价可吸收螺钉对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可降解超高分子- 2D-乳酸 (PDLLA)自膨胀可吸收螺钉治疗关节内骨折 32例 ,术后石膏托固定 3~ 6周.定期随访 ,了解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本组随访 6个月至 4年,结果优 24 例 ,良 8例 , 差 0例.结论: PDLLA自膨胀可吸收螺钉是关节内骨折理想的内固定物 ,其操作简单 ,固定确切 ,生物相容性好.
作者:雷春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临床上用传统的克氏针加钢丝张力带治疗尺骨鹰嘴横断型骨折一般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但也存在一些缺点,我院于 2003年 1月至 2005年 8月采用 AO空心螺钉加钢丝张力带治疗尺骨鹰嘴横断型骨折 9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俊昌;陈万军;张海军;张华兵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普通凸阵探头与高频线阵探头联合应用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 3.5 MHz凸阵探头和 7.5 MHz高频线阵探头对 575例临床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腹部扫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诊断、病理诊断对照.结果 :575例临床疑似急性阑尾炎中, 3.5 MHz凸阵探头对急性阑尾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85.00%、 88.00%、 85.91%、 94.18%、 71.96%; 7.5 MHz高频线阵探头对急性阑尾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90.20%、 90.48%、 90.26%、 97.12%、 72.15%;普通凸阵探头与高频线阵探头联合应用对急性阑尾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93.72%、 92.78%、 93.57%、 98.46%、 75.00%;高频线阵探头对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性坏疽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的检出率分别为 76.00%、 73.85%、 68.00%和 60.00%,明显高于普通凸阵探头的 62.50%、 61.54%、 60.00%和 50.00%.两者联合应用后对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性坏疽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的检出率明显提高,检出率分别为 84.00%、 80.00%、 76.80%和 66.67%.结论 :普通凸阵探头与高频线阵探头联合应用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符合率明显提高.
作者:罗向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采用超声心动图 (echocardiography)评价骨髓基质细胞 (marrow stromal cells, MSCs) 移植前后兔缺血心肌局部运动及心功能,探讨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机制.方法 : 20只日本大耳白兔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后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移植组.分别在心肌梗死前 1 d、心肌梗死后 1周、移植后 4周行超声检查,测量左室前壁厚度( AW)、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Dd)、射血分数( EF),左室前壁收缩期峰值速度( 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 V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 VA).对 BrdU标记的移植细胞行抗肌钙蛋白 T和Ⅷ因子免疫荧光检测,探讨其分化和转归.结果 :MSCs移植后 4周,移植组较对照组 LVDd缩小( P< 0.05), EF、Vs和 VE则增高( P< 0.05).部分移植细胞抗心肌特异肌钙蛋白 T染色阳性,显示清晰的心肌横纹表明向心肌细胞分化;另有部分细胞 VⅢ因子为阳性,证实成功分化成为内皮细胞.结论 :超声能够检测到兔梗死心肌 MSCs移植后心肌局部运动与心脏功能的改善,其机制与 MSCs向心肌细胞及内皮细胞分化有关.
作者:易方方;唐其柱;冯斯婷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髌骨骨折的较佳治疗方法.方法:采用不带克氏针的钢丝张力带加周围荷包丝线环形内固定缝合法治疗髌骨骨折.结果:本组 52例得到 2~ 14年的随访,平均 7年 4个月,良好 41例,较好 6例,一般 4例,不良 1例;优良率达 90.4%.结论:髌骨骨折临床可通过不带克氏针的钢丝张力带和周围荷包粗丝线环形内固定缝合相结合的方法,达到理想的复位和可靠的固定;配合积极的早期锻炼,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龙千里;张文春;龙通莲;杨秀丽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急诊剖宫产指征的分布情况,以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产科 2002年 1月至 2004年 12月间 516例急诊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分布情况.结果:同期剖宫产率为 42.69%,其中急诊剖宫产占总剖宫产 37.94%,占分娩总数的 16.20%,急诊剖宫产的指征以胎儿窘迫居首位,占急诊剖宫产的 59.11%,占同期剖宫产的 22.43%,新生儿窒息率在胎儿窘迫组为 2.95%,与同期非胎儿窘迫组的 2.37%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05),其次为头位难产,占急诊剖宫产的 24.42% ,占同期剖宫产的 9.26% ,居第二位.以后排序为活跃期停滞、产前出血、胎膜早破.结论:应严格掌握胎儿窘迫的诊断标准,产程中严密观察、积极处理,减少活跃期延长及停滞的发生,提高产科医师处理头位难产的技术水平,正确使用产钳术、胎头吸引术,避免过分依赖剖宫产,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黄聪;杜晓丽;高眉扬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患者女, 21岁,主因右卵巢成熟性畸胎瘤,并有成熟脑组织术后 3年,因为婚前检查 B超发现卵巢肿物就诊入院.患者曾于 3年前左侧卵巢囊肿剥除术,术中发现右侧卵巢肿瘤,遂行一并切除.术后病理回报左侧卵巢成熟性畸胎瘤,右侧卵巢成熟性畸胎瘤并有成熟脑组织.妇科检查:外阴未产型,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子宫前位,偏右,正常大小,活动好,无压痛,双附件:子宫左上方可触及一 12 cm× 10 cm× 10 cm囊实性肿物,活动可,边界清楚,张力大,无压痛、反跳痛. B超示:子宫前位,正常大小,实质回声均匀,左侧附件可见一肿物,约 10.8 cm× 7.9 cm,内为低回声,有强回声分隔,腹腔未见明显游离液体.术中见腹腔内少量血性液体,部分大网膜增厚,其上散在无色囊泡样改变,子宫正常大小,前位,左侧卵巢囊性增大约 12 cm× 8 cm× 7 cm,周围肠管、大网膜粘连,左侧输卵管延长、迂曲于左侧卵巢肿物上,右侧外科性缺如.肿物冰冻病理诊断:卵巢畸胎瘤,有脑组织,部分幼稚.切除卵巢肿物、大网膜和左侧输卵管送检.
作者:黄勇;李宏伟;胡海霞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