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娟;王培松;吕晨;陶涛;邹建玲
患者男,60岁,因反复双下肢水肿6年余,血液透析2年余入院.6年前患者开始出现双下肢水肿,经检查诊断为中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给予免疫抑制剂、活血化瘀、保护肾功能等治疗,肾功能相对稳定.
作者:张凡;王涛;郭东阳;张光明;郑宇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观察麻黄素对罗库溴铵起效时间及循环的影响.方法:35例择期全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麻黄素组(E组,17例)和生理盐水组(S组,18例).E组病人诱导后给予麻黄素70 μg/kg,30 s后给予罗库溴铵0.6mg/kg.S组则以同容量的生理盐水代替麻黄素,其余相同.采用TOF-Watch肌肉加速度仪监测肌松.记录肌松药的起效时间、气管插管条件评分以及病人诱导前、插管即时、插管后1 min、插管后3 min、插管后5 min的血压及心率.结果:E组病人的起效时间为(81.7±38.7)s,短于S组病人的(106.1±42.6)s,但统计学分析显示差异无显著性(P=0.087).气管插管条件评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E组病人在诱导插管过程中血压波动不大(P>0.05).结论:麻黄素并未显著缩短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但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诱导插管过程中使血压更趋平稳.
作者:向桂芳;罗放;张铁军;张成伟;田玉科 刊期: 2006年第24期
患者女,38岁.因体检发现右肾上腺肿瘤1个月,于2006年4月22日入院.查体: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B超示:右肾上腺区强回声实性占位.CT检查:右肾上腺区肿物,其内可见脂肪密度,考虑为右肾上腺髓样脂肪瘤.行手术切除.病理检查,肉眼:灰黄灰褐色球形肿物一个,大小为7.5 cm×6 cm×3 cm,表面有不完整包膜,切面实性黄褐色,有灶性出血.镜下:肿瘤组织由大量分化成熟的脂肪组织构成,在脂肪组织间有弥散分布的骨髓成分,可见巨核细胞、粒细胞、红细胞和淋巴细胞被脂肪细胞浸润,局部周边见残留肾上腺皮质细胞(图1).病理诊断:(右)肾上腺髓样脂肪瘤.
作者:俞志刚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总结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探讨提高其治疗成功率的措施.方法:对我院1995-2006年27例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7例,所有病例在入院24 h内均作出正确诊断和处理,均为Ⅲ型食管闭锁,没有误诊.其中12例接受手术治疗,存活10例,死亡2例;吻合口瘘3例,其中2例痊愈;吻合口狭窄2例,扩张后痊愈.结论:早期诊断、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熟练轻柔的操作和良好的术后监护是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吴国伟;金乐潇;胡型锑;王胜利;杨美高;黄宪平;赵曙光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高龄病人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的特点.方法:对我科1985年8月至2006年3月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20例高龄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高龄病人均在基础病得到控制以后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除1例第10天出现消化道出血和6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经保守治疗而愈外,其余病人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皆痊愈出院.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还有一定的病死率,高龄病人更因基础病多、年老体弱、营养不良等,给手术增加了很多困难和危险性,但只要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注意预防感染和治疗基础病,加强营养支持,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仍是高龄病人壶腹周围癌和胰头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洪伟勤;吴骏;温思齐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了解营养支持对心脏术后撤呼吸机困难患者在撤呼吸机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营养支持的方法与涉及的护理.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5年6月的20例撤呼吸机困难患者施行了综合治疗、营养支持和精心的护理.结果:有15例患者顺利撤呼吸机,5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营养支持虽不能改善病变的发展过程,但在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及早顺利撤呼吸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合理的营养支持是治疗此类病人的一项重要措施.
作者:许立倩;蔡晓梅;陈秋霞;谢建华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细胞凋亡失调可导致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其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有关.目前认为肠黏膜细胞凋亡失调在IBD的发病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过度、肠黏膜固有层T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凋亡迟滞可能是IBD发生及发展的原因之一,本文就细胞凋亡失调在IBD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叶献词;吴正祥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经腔内途径治疗膀胱结石的微创、有效的新方法.方法:以尿道电切镜外鞘置入肾镜气压弹道碎石,将结石击碎,碎石颗粒顺外镜水流冲出体外.结果:100例病人一次碎石成功,碎石颗粒术中即全部排出体外.结论:上述方法治疗膀胱结石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效果确切、病人痛苦小等优点,特别是对于合并前列腺增生或尿道狭窄者效果更佳.
作者:吴哲;邓交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神经鞘瘤是由周围神经的Schwann鞘所形成的肿瘤,笔者近期遇见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牛晓东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移位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43例,男34例,女9例,年龄20~48岁,平均35.3岁.单侧36例,双侧7例,共50侧跟骨骨折.按Sanders分类骨折分型,其中Ⅱ型25例30足,Ⅲ型13例15足,Ⅳ型5例5足.伤后至手术时间2~7 d.采用足跟外侧L形切口,Sander型钛合金钢板内固定.结果:随访3~48个月,平均23个月.切口皮肤坏死6例6足,二期愈合5例,皮瓣转移覆盖1例.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定:优26足,良13足,中9足,差2足,优良率78%.结论: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移位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基本满意.
作者:李永彪;曾宪尚;徐栋梁;潘滔;李占春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比较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对围术期病人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ASA Ⅰ~Ⅱ级择期在全麻下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人,分成异丙酚组15例和咪唑安定组15例,分别在麻醉前30 min、诱导后30 min和停药后60 min抽取肘静脉血3 mL,采用流式细胞双色免疫荧光染兰,测定血小板表面CD41/CD61、CD62p、CD63 的表达量,同时测定血浆血栓烷(TXB2)的浓度.结果:异丙酚组诱导后30 nin和停药后60 min两个时段CD62p、CD63、CD41/CD61和血浆TXB2明显下降,与咪唑安定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异丙酚有抑制血小板活化功能,对机体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的老年患者是比较理想的静脉麻醉药,咪唑安定没有抑制血小板活化功能.
作者:陈晓敏;熊俊成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术对胃肠道广基、扁平息肉的治疗作用.方法:对79例胃肠道广基、扁平息肉患者(胃息肉60例,结肠息肉19例)采用德国ERBE公司APC300型内镜专用氩气刀进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结果:79例患者全部临床近期治愈.结论: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肠道广基、扁平息肉是安全、有效、可靠的.
作者:陆敏;田耀洲;夏军权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一期后前路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7月12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应用后前路一期手术治疗,先行后路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脊髓功能采用JOA评分进行评定,随访观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随访平均16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4.83分,术后12个月时JOA平均评分11.08分,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无内植物松动、断裂发生,均获骨性融合.结论: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采用后前路联合一期手术治疗,可达到充分的减压、即刻可靠的稳定,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有利的条件,但应根据患者具体的损伤机制和MRI等影像学特点,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作者:李健;谭平先;颜登鲁;张在恒;谢清华;高梁斌;潘永谦;张平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细菌在羟基磷灰石(HA)涂层表面的黏附特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磁控溅射技术在纯钛基体表面制备HA涂层,并应用X线衍射仪(XRD)、水接触角和表面粗糙度研究HA涂层的物理化学特性,同时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Cowan Ⅰ株(S.aureu)评价HA涂层的细菌黏附性能.结果:HA涂层的XRD谱图可见相对于HA的物相,与纯钛相比,HA涂层表面的水接触角明显降低,而表面粗糙度差异无显著性.HA涂层表面黏附的S.aureu明显少于纯钛表面黏附的细菌.结论:HA涂层与纯钛相比,能降低S.aureu在其表面的黏附,可能与其表面疏水性降低有关.
作者:陈伟辉;LIU Yong-xing;YANG Yun-zhi;欧阳奇明;ONG Joo L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原发性胃癌中BRCA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与临床病理特性的相关性,阐明BRCA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石蜡包埋组织,抽提其基因组DNA,进行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和Leica-Qwin计算机图像分析,对石蜡包埋胃癌标本及对应的正常组织进行D17S579、D17S855位点MSI、LOH检测和BRCA1基因的表达研究.结果:40例胃癌D17S579位点MSI、LOH检出率和BRCA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22.5%、15.0%、37.5%.37例胃癌D17S855位点MSI、LOH检出率和BRCA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18.9%、18.9%、37.8%.在肿瘤TNM分期中,上述2个位点MSI检出率在TNM Ⅰ+Ⅱ期分别高于TNM Ⅲ+Ⅳ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17S579位点,MSI检出率随着胃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呈下降趋势.在TNM Ⅰ+Ⅱ期,BRCA1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TNM Ⅲ+Ⅳ期,并随着胃管状腺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呈下降趋势(P<0.05).BRCA1蛋白阳性率在MSI阳性组高于MSI阴性组(P<0.05).结论:MSI和LOH可能通过相互独立的途径调控胃癌的进展.MSI可作为检测胃癌发生的早期分子学标志之一.BRCA1蛋白有可能阻止胃癌向低分化发展,并可能有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
作者:李小红;甘西西;杨月琴;林兴秋;梁勇;李继承 刊期: 2006年第24期
脐尿管瘘及囊肿是少见的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临床上易误诊,传统多采用开腹手术切除,我们采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4例,其中脐尿管瘘3例,脐尿管囊肿伴感染1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庆元;吴建斌;程智礼;张明金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除术(PHH)治疗重度痔病的护理技巧.方法:对用PHH方法治疗的150例重度痔病患者进行护理,就如何帮助病人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术后重点防治并发症发生,做好出院康复指导等问题进行讨论.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吻合均一次成功,全组病人均无发生大便失禁、肛门狭窄、感染或肛周脓肿形成.2例术后出血,经过对症处理后无留下后遗症.病人观察3~5 d出院,随访3个月~2年余,术后内痔不再脱出,出血停止,无复发.结论:充分做好PHH术式术前宣教,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早发现、防止并发症发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罗冬红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24例腹主动脉瘤患者除1例瘤体破裂大出血未能及时手术而死亡之外,其余患者均择期手术成功,23例患者均接受围手术期护理.结果:23例腹主动脉瘤患者经过周密的观察和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未发生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腹主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手术的成功起到非常好的辅助作用.
作者:邹春艳;彭静君;陈秋芳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比较单纯切除或联合羊膜移植或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等3种不同方法治疗初发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102例106只眼分为A、B、C 3组,A组单纯胬肉切除30例30只眼,B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33例35只眼,C组翼状胬肉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39例41只眼.术后随访观察3~20个月,观察比较复发情况.结果:A组30眼中10眼复发,复发率33.3%;B组35眼中4眼复发,复发率11.4%;C组41眼中2眼复发,复发率4.9%.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59,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9.98,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12,P>0.05).结论:初发翼状胬肉采取单纯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或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均可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
作者:赵贵阳;于晓明 刊期: 2006年第24期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对于要求保留子宫颈功能的年轻子宫肌瘤患者,子宫次全切除术是一个良好的选择.但是,近屡有关于子宫次全切除术后宫颈残端肌瘤发生的文献报道,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也遇到了比较典型的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智;王美芬 刊期: 2006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