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王美芬
细胞凋亡失调可导致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其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有关.目前认为肠黏膜细胞凋亡失调在IBD的发病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过度、肠黏膜固有层T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凋亡迟滞可能是IBD发生及发展的原因之一,本文就细胞凋亡失调在IBD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叶献词;吴正祥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移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8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改良Smith-Peterson切口,股骨颈骨折开放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移植于股骨颈骨折处的方法进行处理.结果:经过1~5年的随访,功能评定优30例,良6例,优良率94.7%(按Harris评分标准).骨折全部愈合,愈合率100%,愈合时间为4~12个月,平均为6个月,2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头坏死率5.3%.结论:本术式能为骨折端提供充足的血供,内固定可靠,能明显提高股骨颈骨折的治愈率,减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非常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进;陈军;李维汉;廖前德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通过对我科收治的5例创伤后引发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希望给大家一个借鉴,以减少创伤后反应性精神障碍的发生率.方法:建立一套预见性护理措施,加强业务学习,合理运用马斯洛原理,评判性思维贯穿于整体护理的始终.结果:自制定措施以来,未发现并发症及创伤后引发的反应性精神障碍.结论:对于创伤后反应性精神障碍,应注重临床预防,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这更是预见性护理的宗旨.
作者:王晓琼;陈中明;李萍 刊期: 2006年第24期
肺癌是我国城市男性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以手术为主[1].但对于局部晚期和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措施.但近10年来,放疗加化疗的综合治疗逐渐显现出较单纯放疗更好的疗效[2].故近年来全身化疗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艾恒是国产第三代铂类药物,在肺癌中单药有效率为10%~26%[3] 549,又因其副作用小、耐受好正在受到重视.本科自2003年12月至2005年4月采用含艾恒的化疗方案联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和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2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殷小健;张子勇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比较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对围术期病人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ASA Ⅰ~Ⅱ级择期在全麻下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人,分成异丙酚组15例和咪唑安定组15例,分别在麻醉前30 min、诱导后30 min和停药后60 min抽取肘静脉血3 mL,采用流式细胞双色免疫荧光染兰,测定血小板表面CD41/CD61、CD62p、CD63 的表达量,同时测定血浆血栓烷(TXB2)的浓度.结果:异丙酚组诱导后30 nin和停药后60 min两个时段CD62p、CD63、CD41/CD61和血浆TXB2明显下降,与咪唑安定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异丙酚有抑制血小板活化功能,对机体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的老年患者是比较理想的静脉麻醉药,咪唑安定没有抑制血小板活化功能.
作者:陈晓敏;熊俊成 刊期: 2006年第24期
外伤性急性脑肿胀(brain swelling,BS)一般指严重颅脑损伤后数小时内(通常为4 h)行CT检查,既有明显的一侧或双侧脑水肿、肿胀而未见明显颅内血肿的病症.典型表现为深昏迷,并进行性恶性发展,病情难以控制,临床报道死亡率超过85%,与弥漫性轴索损伤同属弥漫性脑损伤.通过对外伤后急性脑肿胀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提高其生存率的方法.
作者:高福源;郝帅;姚香芝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一期后前路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7月12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应用后前路一期手术治疗,先行后路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脊髓功能采用JOA评分进行评定,随访观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随访平均16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4.83分,术后12个月时JOA平均评分11.08分,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无内植物松动、断裂发生,均获骨性融合.结论: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采用后前路联合一期手术治疗,可达到充分的减压、即刻可靠的稳定,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有利的条件,但应根据患者具体的损伤机制和MRI等影像学特点,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作者:李健;谭平先;颜登鲁;张在恒;谢清华;高梁斌;潘永谦;张平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对比观察曲马多、哌替啶及联合用药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150例行腹部手术病人,分为曲马多联合哌替啶组(A组)、曲马多组(B组)和哌替啶组(C组)3组,每组50例,均采用PCIA,分别于用药后4、8、16、24、48 h观察血压、心率、SpO2、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病人的血压、心率、SpO2无明显变化.3组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均可取得满意镇痛效果.Ramsay镇静评分,B组明显大于A组和C组(P<0.05),而A组和C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B组50%病人出现嗜睡.A组无明显呼吸抑制,B组2例、C组4例出现呼吸抑制.A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低,仅为10%和15%,而B组和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分别为60%和50%、50%和40%.B组70%病人出现多汗,C组60%病人有局部静脉炎发生.结论:曲马多联合哌替啶用于术后PCIA的效果良好,既可减少二者的用量,又可克服二者的不良反应,是一种相对更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
作者:崔瞻 刊期: 2006年第24期
小肠平滑肌肉瘤是一种少见的小肠恶性肿瘤,占小肠恶性肿瘤的第3位[1].临床外科医师对其认识往往不充分.因其没有特异的辅助检查手段,临床表现又呈多样性,使术前诊断较困难,术前诊断率约30%.为探讨小肠平滑肌肉瘤的诊断方法、误诊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笔者整理回顾了近25年来我院收治的18例病例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翟岱垠;黄建光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评价钢圈套扎吻合主、肺动脉用于心脏移植的优缺点及其可行性.方法:应用传统吻合法和钢圈套扎吻合法模仿猪心脏移植时主、肺动脉的吻合,对比其主动脉和肺动脉吻合时间、吻合口出血发生率、动物存活率、血栓形成率、吻合口狭窄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10只动物全部存活,平均主动脉、肺动脉吻合时间为(12±3)min,无吻合口出血,术后3个月处死动物时吻合口无血栓形成,无吻合口狭窄发生.对照组8只动物全部存活,平均主动脉和肺动脉吻合时间为(44±16)min,吻合口出血发生率为12.5%(2/16),术后3个月处死动物时吻合口无血栓形成,无吻合口狭窄发生.结论:钢圈套扎吻合法用于心脏移植时的大动脉吻合,其方法简单易行,完成吻合所需时间短,效果与传统缝合法一样可靠,可明显缩短心脏移植手术中两大动脉吻合时间,从而更有利于心肌保护,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姬尚义;杨晓涵;季军;王小雷;杨建安;叶晓青;张艳辉;姜禹慧;张玉萍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术对胃肠道广基、扁平息肉的治疗作用.方法:对79例胃肠道广基、扁平息肉患者(胃息肉60例,结肠息肉19例)采用德国ERBE公司APC300型内镜专用氩气刀进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结果:79例患者全部临床近期治愈.结论: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肠道广基、扁平息肉是安全、有效、可靠的.
作者:陆敏;田耀洲;夏军权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观察持续小剂量5-氟尿嘧啶(5-FU)静脉滴注联合应用环磷酰胺(CTX)及蒽环类药物行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及毒性.方法:118例乳腺癌患者分为A、B两组,以5-FU 200 mg/(m2·d)持续静脉滴注,联合应用CTX 500 mg/(m2·d)及吡柔比星40 mg/(m2·d),第1天及第14天行新辅助化疗,A组58例化疗14 d,B组60例化疗21 d.观察毒副反应及测量肿瘤大小变化,评估两组病例的近期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B两组新辅助化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6%和90.0%,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Ⅲ度毒性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症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持续小剂量5-FU静脉滴注联合应用CTX及蒽环类药物行乳腺癌短程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满意、毒性反应小.化疗21 d较14 d疗效更好.
作者:苏磊;王雪晨;桑剑峰;姚永忠 刊期: 2006年第24期
脐尿管瘘及囊肿是少见的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临床上易误诊,传统多采用开腹手术切除,我们采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4例,其中脐尿管瘘3例,脐尿管囊肿伴感染1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庆元;吴建斌;程智礼;张明金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改良钻孔引流术式.方法:回顾分析52例CSDH患者经改良式单孔前后引流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该术式治疗的52例患者全部治愈,术后出现并发症少,其中1例不同部位脑出血经保守治疗痊愈,8例不同程度颅内积气积液患者经引流管回抽后自然吸收痊愈.结论:改良式单孔引流术治疗CSDH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并发症少,有一定的优越性.
作者:陈伟平;钟连英;黄文江;龚洪桂;罗攸泉;陈劲飞;邹普汉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盆腔静脉曲张症(pelvic congestion syndrome)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盆腔静脉血管充血、扩张所致的症候群,是妇科慢性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患者多为育龄期妇女,涉及多器官、多系统,其自觉症状与体征和客观检查不符,因没有典型的临床体征,故临床诊断常有一定困难.随着彩色多普勒的发展和应用,对该病的诊断有一个新的飞跃.本文通过对我院2002年5月至2006年3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诊断盆腔静脉曲张症12例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旨在探讨其声像图表现和超声诊断价值.
作者:夏玉光;王海荣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经腔内途径治疗膀胱结石的微创、有效的新方法.方法:以尿道电切镜外鞘置入肾镜气压弹道碎石,将结石击碎,碎石颗粒顺外镜水流冲出体外.结果:100例病人一次碎石成功,碎石颗粒术中即全部排出体外.结论:上述方法治疗膀胱结石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效果确切、病人痛苦小等优点,特别是对于合并前列腺增生或尿道狭窄者效果更佳.
作者:吴哲;邓交 刊期: 2006年第24期
患者女,22岁,已婚;因人流术后7 d下腹疼痛7 h入院;入院时检查:血压测不到,深昏迷状,重度贫血貌,双侧瞳孔散大(直径=5 mm),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消失,心率120次/min,心音弱,腹稍隆起,腹穿抽出不凝血5 mL,入院后立即建立静脉通道,补液输血,病人呈一度心跳骤停,行气管插管,胸外按压等心肺复苏,心跳血压恢复正常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左侧输卵管壶腹部妊娠破裂,腹腔内出血量约3 000 mL,术后病人一直处于深昏迷状态,心跳呼吸骤停数次,与内、外、麻醉科医师一起继续积极抢救2 h,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熊志芳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24例腹主动脉瘤患者除1例瘤体破裂大出血未能及时手术而死亡之外,其余患者均择期手术成功,23例患者均接受围手术期护理.结果:23例腹主动脉瘤患者经过周密的观察和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未发生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腹主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手术的成功起到非常好的辅助作用.
作者:邹春艳;彭静君;陈秋芳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神经鞘瘤是由周围神经的Schwann鞘所形成的肿瘤,笔者近期遇见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牛晓东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了解营养支持对心脏术后撤呼吸机困难患者在撤呼吸机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营养支持的方法与涉及的护理.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5年6月的20例撤呼吸机困难患者施行了综合治疗、营养支持和精心的护理.结果:有15例患者顺利撤呼吸机,5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营养支持虽不能改善病变的发展过程,但在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及早顺利撤呼吸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合理的营养支持是治疗此类病人的一项重要措施.
作者:许立倩;蔡晓梅;陈秋霞;谢建华 刊期: 2006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