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哲;邓交
目的:观察双氢青蒿素对多种肿瘤细胞和动物移植瘤模型的抑制作用,分析其抗癌作用的特异性.方法:用MTT法、SRB法观察和比较双氢青蒿素对多种肿瘤细胞和正常人体细胞的抑制作用,采用小鼠的B16-BL6、H22和Lewis等肿瘤模型分析双氢青蒿素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铁对双氢青蒿素抗肿瘤效应的药物协同作用.结果:双氢青蒿素对小鼠的B16-BL6、H22和Lewis肿瘤模型的肿瘤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提前6 h口服少量硫酸亚铁,可明显增强双氢青蒿素对B16-BL6、H22的抗肿瘤效应;双氢青蒿素对K562、KB、HCT、SGC7901、Hela、HepG、BGC823、KCC853、Bel7402、A549、B16-BL6细胞均有抑制作用.IC50(μg/mL)分别为4.12、10.21、11.02、11.77、13.03、18.36、26.47、28.02、44.55、46.28、54.46.在17.5~35 μg/mL药物浓度作用下,正常细胞(HELF)有3%~5%生长,而肿瘤细胞没有增长,并有部分死亡.结论:双氢青蒿素对多种肿瘤细胞和动物移植瘤模型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抑制作用,铁剂有抗癌协同作用.
作者:曹智刚;袁守军;陈惠鹏;徐兰平;田增月;韩昌明;丁林茂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切除子宫中隔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子宫中隔患者宫腔镜切除中隔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患者中3例为完全性中隔,49例为不完全性中隔.全部患者均在宫腔镜下一次完成手术切除,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术中采用B超监护,术后3个月复查宫腔成形满意.术后经长期随访,共获得妊娠38例,其中21例已获足月妊娠.结论:利用宫腔镜进行子宫中隔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谭鹰;简润爱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比较单纯切除或联合羊膜移植或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等3种不同方法治疗初发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102例106只眼分为A、B、C 3组,A组单纯胬肉切除30例30只眼,B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33例35只眼,C组翼状胬肉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39例41只眼.术后随访观察3~20个月,观察比较复发情况.结果:A组30眼中10眼复发,复发率33.3%;B组35眼中4眼复发,复发率11.4%;C组41眼中2眼复发,复发率4.9%.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59,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9.98,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12,P>0.05).结论:初发翼状胬肉采取单纯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或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均可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
作者:赵贵阳;于晓明 刊期: 2006年第24期
20世纪40年代,LEVIN和LOWN对心脏治疗提出早期活动疗法,对长期严格卧床提出了疑问.20世纪70年代,早期运动治疗在英美等国掀起了研究热潮,在此期间WENGER做了大量系统的工作,发展了心脏治疗第一期康复方案.20世纪70年代心脏康复医学的发展被称为心血管医学发展史的里程碑[1].20世纪90年代形成的综合性心脏康复方案,成为心血管疾病医疗的组成部分.目前认为,中度剧烈的运动不但可预防缺血性心脏病,而且是心肌梗死、冠脉搭桥、心脏移植后、先天性心脏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2].本文对冠脉搭桥术后运动康复的研究及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林小丽;陈静薇;陈日宇;林乙慧 刊期: 2006年第24期
随着对呼吸和循环生理的不断深入研究,近年来国外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左心功能不全,尤其是急性肺水肿(APE)的成功案例不断增多,研究表明无创正压通气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肺水肿和气体交换,同时可明显改善心功能.笔者通过8例难治性左心功能不全的病例在常规治疗无效的情况下使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治疗取得明显的效果,证实无创正压通气可明显改善心功能.
作者:王翔;单洪武;王东波 刊期: 2006年第24期
患者男,60岁,因反复双下肢水肿6年余,血液透析2年余入院.6年前患者开始出现双下肢水肿,经检查诊断为中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给予免疫抑制剂、活血化瘀、保护肾功能等治疗,肾功能相对稳定.
作者:张凡;王涛;郭东阳;张光明;郑宇 刊期: 2006年第24期
我们自2005年3-10月对我院儿科门诊30例脾虚证患儿做了唾液淀粉酶活性检测,并与健康儿童作对照,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潘德军;吴国英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评价改良胆道圆管式冲刮匙在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61例(B组)肝内胆管结石手术中应用改良胆道圆管式冲刮匙的患者,随访患者均为手术后满3年者,对其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肝叶部分切除率、胆道损伤出血率、术后结石残留率以及远期复发率等情况进行分析,并与同时期应用传统胆道刮匙的83例(A组)同种病例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A组术中5例出现胆道损伤出血,B组术中1例出现胆道损伤出血.A组术后造影12例(14.5%)出现肝内胆管残留结石,B组术后造影5例(8.2%)残留肝内胆管结石.共136例得到完整随访,A组79例,B组57例,A组有10例(12.7%)结石复发,B组有4例(7.O%)结石复发.结论:改良胆道圆管式冲刮匙较传统刮匙取石方法效果确切,胆道损伤机会小,结石残留率及远期复发率低.
作者:方喜;廖文鹏;李进展;吴俊伟;张银奕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观察麻黄素对罗库溴铵起效时间及循环的影响.方法:35例择期全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麻黄素组(E组,17例)和生理盐水组(S组,18例).E组病人诱导后给予麻黄素70 μg/kg,30 s后给予罗库溴铵0.6mg/kg.S组则以同容量的生理盐水代替麻黄素,其余相同.采用TOF-Watch肌肉加速度仪监测肌松.记录肌松药的起效时间、气管插管条件评分以及病人诱导前、插管即时、插管后1 min、插管后3 min、插管后5 min的血压及心率.结果:E组病人的起效时间为(81.7±38.7)s,短于S组病人的(106.1±42.6)s,但统计学分析显示差异无显著性(P=0.087).气管插管条件评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E组病人在诱导插管过程中血压波动不大(P>0.05).结论:麻黄素并未显著缩短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但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诱导插管过程中使血压更趋平稳.
作者:向桂芳;罗放;张铁军;张成伟;田玉科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一期后前路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7月12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应用后前路一期手术治疗,先行后路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脊髓功能采用JOA评分进行评定,随访观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随访平均16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4.83分,术后12个月时JOA平均评分11.08分,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无内植物松动、断裂发生,均获骨性融合.结论: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采用后前路联合一期手术治疗,可达到充分的减压、即刻可靠的稳定,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有利的条件,但应根据患者具体的损伤机制和MRI等影像学特点,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作者:李健;谭平先;颜登鲁;张在恒;谢清华;高梁斌;潘永谦;张平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高龄病人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的特点.方法:对我科1985年8月至2006年3月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20例高龄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高龄病人均在基础病得到控制以后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除1例第10天出现消化道出血和6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经保守治疗而愈外,其余病人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皆痊愈出院.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还有一定的病死率,高龄病人更因基础病多、年老体弱、营养不良等,给手术增加了很多困难和危险性,但只要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注意预防感染和治疗基础病,加强营养支持,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仍是高龄病人壶腹周围癌和胰头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洪伟勤;吴骏;温思齐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经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行下肢骨科手术应用等比重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的低局麻药剂量(MLAD).方法:选取40例ASA Ⅰ~Ⅱ级,年龄20~60岁,择期行下肢骨科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罗哌卡因组(R组),0.75%罗哌卡因加脑脊液混合液共3 mL;布比卡因组(B组),0.75%布比卡因加脑脊液混合液共3 mL,每组均采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方法.应用上下序贯法计算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行下肢骨科手术的MLAD.监测呼吸和循环状况,观察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布比卡因的MLAD是11.6 mg(95% CI 为 11.1~12.4),罗哌卡因的MLAD是12.8 mg(95% CI 为12.2~13.4).结论:罗哌卡因的MLAD低于国外报道剂量,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在相关手术中选择合适的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剂量.
作者:方梅;黄迅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比较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对围术期病人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ASA Ⅰ~Ⅱ级择期在全麻下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人,分成异丙酚组15例和咪唑安定组15例,分别在麻醉前30 min、诱导后30 min和停药后60 min抽取肘静脉血3 mL,采用流式细胞双色免疫荧光染兰,测定血小板表面CD41/CD61、CD62p、CD63 的表达量,同时测定血浆血栓烷(TXB2)的浓度.结果:异丙酚组诱导后30 nin和停药后60 min两个时段CD62p、CD63、CD41/CD61和血浆TXB2明显下降,与咪唑安定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异丙酚有抑制血小板活化功能,对机体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的老年患者是比较理想的静脉麻醉药,咪唑安定没有抑制血小板活化功能.
作者:陈晓敏;熊俊成 刊期: 2006年第24期
肺癌是我国城市男性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以手术为主[1].但对于局部晚期和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措施.但近10年来,放疗加化疗的综合治疗逐渐显现出较单纯放疗更好的疗效[2].故近年来全身化疗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艾恒是国产第三代铂类药物,在肺癌中单药有效率为10%~26%[3] 549,又因其副作用小、耐受好正在受到重视.本科自2003年12月至2005年4月采用含艾恒的化疗方案联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和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2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殷小健;张子勇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特点及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我院收治58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残胃癌多发生于胃大部切除术10年后,Billroth Ⅱ式发生率显著高于Billroth Ⅰ式,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好发于吻合口或其附近的黏膜,其次小弯侧、胃底贲门部,残胃癌的组织学分化差,多数已属中、晚期,手术是残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切除率和根治切除率分别为60.3%和55.2%,根治术后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为减少残胃病变,尤其是残胃癌的发生,必须严格掌握胃大部分切除术适应证和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而且手术后定期内镜检查,早期发现残胃癌,予以行残胃癌根治术治疗.
作者:何峰;王志明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同时比较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行上肢手术的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用0.375%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25 mL行臂丛神经阻滞,记录各支神经感觉和运动阻滞开始时间,术后进行随访,并记录感觉阻滞恢复时间.结果:两组对腋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和正中神经阻滞开始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肋间臂和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和尺神经阻滞开始时间左旋布比卡因组快于罗哌卡因组(P<0.05).两组比较前臂和肘运动阻滞的开始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腕和手指运动阻滞的开始时间左旋布比卡因组快于罗哌卡因组(P<0.05),同时其感觉恢复时间也长于罗哌卡因组(P<0.01),两组术中阻滞满意度相同.结论:0.375%左旋布比卡因可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桡侧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和罗哌卡因相同,但尺侧起效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快于罗哌卡因,同时感觉恢复时间也长于罗哌卡因,从而可提供满意的术后止痛.
作者:张娟;王培松;吕晨;陶涛;邹建玲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髓核内注射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及P物质(SP)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分为IL-1β组(IL组),椎间盘内(L3~4、L4~5、L5~6)注射20μL(10 ng/mL)IL-1β;力学组(ME组),咬除椎体棘突及一侧上下关节突.IL组动物T12~L1、L1~2、L2~3椎间盘作为对照组(SH组).术后6周及12周分批处死.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椎间盘髓核内MMP3表达及纤维环内SP表达.结果:IL组与ME组中均发现MMP3及SP阳性细胞,随时间延长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增多.SH组各阶段很少发现MMP3及SP免疫反应阳性物.在6和12周时MMP3表达水平IL组与ME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IL组与SH组、ME组与SH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组6与12周组内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6和12周时SP表达水平IL组与ME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IL组与SH组,ME组与SH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组6与12周组内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椎间盘内注射IL-1β可使髓核中MMP3阳性细胞及纤维环中SP阳性细胞表达且显著增高.
作者:颜登鲁;李健;高梁斌;张志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加贝酯和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应用对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后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180例胆胰疾病患者分为使用组93例及未使用组87例.使用组ERCP术后加用加贝酯0.2 g静脉滴注,每天2次,用3 d,洛赛克40 mg静脉注射,每日2次,用3 d.未使用组未给予加贝酯和洛赛克治疗.观察ERCP术后6、12、24 h血清淀粉酶及有关急性胰腺炎的表现及发生情况.结果:ERCP术后使用组和未使用组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15%和10.34%(P<0.01);术后6、12、24 h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分别为26.88%、10.75%、4.30%和47.13、18.39%、9.20%(均P<0.05).结论:ERCP术后联合应用加贝酯和洛赛克对预防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是有效的.
作者:徐敏;郭继中;王含芬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移位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43例,男34例,女9例,年龄20~48岁,平均35.3岁.单侧36例,双侧7例,共50侧跟骨骨折.按Sanders分类骨折分型,其中Ⅱ型25例30足,Ⅲ型13例15足,Ⅳ型5例5足.伤后至手术时间2~7 d.采用足跟外侧L形切口,Sander型钛合金钢板内固定.结果:随访3~48个月,平均23个月.切口皮肤坏死6例6足,二期愈合5例,皮瓣转移覆盖1例.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定:优26足,良13足,中9足,差2足,优良率78%.结论: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移位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基本满意.
作者:李永彪;曾宪尚;徐栋梁;潘滔;李占春 刊期: 2006年第24期
喉显微激光手术的大危险性在于激光击穿气管导管引起气管燃爆.众所周知,高浓度氧气遇激光照射会引起燃爆,但一般说法,氧浓度控制在30%以内不会引起燃爆[1].也有报道认为,CO2激光的燃爆氧浓度只有23%[2].为了验证紧闭回路低浓度氧通气在喉显微激光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寻找确切的氧浓度燃爆点,本实验通过模拟肺通气的离体实验进行了一些探索,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伟峰;邵景汉;马逸俊;陈建强 刊期: 2006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