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琼;陈中明;李萍
目的:观察一点红治疗静脉输液后紫癜、瘀斑的疗效.方法:190例接受静脉输液治疗而发生静脉炎伴发紫癜、瘀斑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分别给予一点红、50%硫酸镁、喜疗妥软膏局部外敷和外涂.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时间、临床症状的消失、平均治疗时间和治愈率均比对照1组和对照2组好,其祛瘀效果显著(P<0.01).结论:一点红是治疗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及伴发紫癜、瘀斑较理想的药物,能在短期内快速祛瘀、消肿.
作者:潘媚媚;余同珍;钟宁英 刊期: 2006年第24期
脐尿管瘘及囊肿是少见的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临床上易误诊,传统多采用开腹手术切除,我们采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4例,其中脐尿管瘘3例,脐尿管囊肿伴感染1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庆元;吴建斌;程智礼;张明金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观察持续小剂量5-氟尿嘧啶(5-FU)静脉滴注联合应用环磷酰胺(CTX)及蒽环类药物行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及毒性.方法:118例乳腺癌患者分为A、B两组,以5-FU 200 mg/(m2·d)持续静脉滴注,联合应用CTX 500 mg/(m2·d)及吡柔比星40 mg/(m2·d),第1天及第14天行新辅助化疗,A组58例化疗14 d,B组60例化疗21 d.观察毒副反应及测量肿瘤大小变化,评估两组病例的近期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B两组新辅助化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6%和90.0%,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Ⅲ度毒性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症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持续小剂量5-FU静脉滴注联合应用CTX及蒽环类药物行乳腺癌短程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满意、毒性反应小.化疗21 d较14 d疗效更好.
作者:苏磊;王雪晨;桑剑峰;姚永忠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除术(PHH)治疗重度痔病的护理技巧.方法:对用PHH方法治疗的150例重度痔病患者进行护理,就如何帮助病人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术后重点防治并发症发生,做好出院康复指导等问题进行讨论.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吻合均一次成功,全组病人均无发生大便失禁、肛门狭窄、感染或肛周脓肿形成.2例术后出血,经过对症处理后无留下后遗症.病人观察3~5 d出院,随访3个月~2年余,术后内痔不再脱出,出血停止,无复发.结论:充分做好PHH术式术前宣教,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早发现、防止并发症发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罗冬红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评价改良胆道圆管式冲刮匙在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61例(B组)肝内胆管结石手术中应用改良胆道圆管式冲刮匙的患者,随访患者均为手术后满3年者,对其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肝叶部分切除率、胆道损伤出血率、术后结石残留率以及远期复发率等情况进行分析,并与同时期应用传统胆道刮匙的83例(A组)同种病例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A组术中5例出现胆道损伤出血,B组术中1例出现胆道损伤出血.A组术后造影12例(14.5%)出现肝内胆管残留结石,B组术后造影5例(8.2%)残留肝内胆管结石.共136例得到完整随访,A组79例,B组57例,A组有10例(12.7%)结石复发,B组有4例(7.O%)结石复发.结论:改良胆道圆管式冲刮匙较传统刮匙取石方法效果确切,胆道损伤机会小,结石残留率及远期复发率低.
作者:方喜;廖文鹏;李进展;吴俊伟;张银奕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缺血再灌注损伤经常发生在临床医疗过程中,如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器官移植、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溶栓治疗、休克治疗等.它可以引起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心肌舒缩功能障碍,脑、肾、肠等许多脏器损伤,成为影响缺血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针对缺血再灌注条件下的各种心肌保护方法层出不穷.在诸多方法中,关于钠氢通道(Na+/H+-exchanger,NHE)及钠氢通道抑制剂(Na+/H+-exchanger inhibitor,NHEI)的研究已经引起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心脏选择性NHEI也已经进入了临床试验期.现将目前关于NHEI的研究及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胡若愚;景华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术对胃肠道广基、扁平息肉的治疗作用.方法:对79例胃肠道广基、扁平息肉患者(胃息肉60例,结肠息肉19例)采用德国ERBE公司APC300型内镜专用氩气刀进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结果:79例患者全部临床近期治愈.结论: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肠道广基、扁平息肉是安全、有效、可靠的.
作者:陆敏;田耀洲;夏军权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儿童睡眠状况和睡眠呼吸疾病主要症状的发生率,探讨儿童睡眠时间与环境,睡眠呼吸疾病与遗传的关系,为制定预防和早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广州地区4 000名2~14岁儿童,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对其家长进行儿童睡眠状况的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结果:回收3 848份问卷,回收率为96.2%.平均夜间睡眠时间为(8.95±1.16) h,其中男(8.93±1.12) h,女(8.98±1.20) h,午睡时间为(1.20±1.01)h,其中男(1.21±1.08) h,女(1.19±0.95) h;儿童睡眠打鼾的发生率为4.65%,张口呼吸为3.53%,呼吸暂停的发生率为0.49%,睡眠不安为6.08%.睡眠打鼾者夜间睡眠时间较不打鼾者少,与父母同睡者睡眠时间较独睡者长,差异均有显著性,不同年龄段,睡眠打鼾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不同地理环境打鼾儿童的比例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广州地区儿童睡眠打鼾的发生率较高,睡眠时间长短和打鼾的发生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睡眠时间的长短与打鼾及睡眠环境有关,睡眠打鼾的发生与家族遗传有关,睡眠打鼾6岁以下多见,乡镇的发生率高.
作者:刘大波;钟建文;邓力;陈倩;麦坚凝;黄振云;周丽枫;钱蔚珍;蓝海英;郭铁军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切除子宫中隔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子宫中隔患者宫腔镜切除中隔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患者中3例为完全性中隔,49例为不完全性中隔.全部患者均在宫腔镜下一次完成手术切除,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术中采用B超监护,术后3个月复查宫腔成形满意.术后经长期随访,共获得妊娠38例,其中21例已获足月妊娠.结论:利用宫腔镜进行子宫中隔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谭鹰;简润爱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比较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对围术期病人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ASA Ⅰ~Ⅱ级择期在全麻下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人,分成异丙酚组15例和咪唑安定组15例,分别在麻醉前30 min、诱导后30 min和停药后60 min抽取肘静脉血3 mL,采用流式细胞双色免疫荧光染兰,测定血小板表面CD41/CD61、CD62p、CD63 的表达量,同时测定血浆血栓烷(TXB2)的浓度.结果:异丙酚组诱导后30 nin和停药后60 min两个时段CD62p、CD63、CD41/CD61和血浆TXB2明显下降,与咪唑安定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异丙酚有抑制血小板活化功能,对机体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的老年患者是比较理想的静脉麻醉药,咪唑安定没有抑制血小板活化功能.
作者:陈晓敏;熊俊成 刊期: 2006年第24期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老年终末期心脏疾患及慢性心功能不全呈增加趋势,且部分患者临床症状呈不典型表现[1].我院自2001年以来共收治以中枢神经症状为首发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6例,其中大部分被误、漏诊.现报告如下.
作者:华满堂;陆雪梅;马海林;高振秋 刊期: 2006年第24期
患者女,38岁.因体检发现右肾上腺肿瘤1个月,于2006年4月22日入院.查体: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B超示:右肾上腺区强回声实性占位.CT检查:右肾上腺区肿物,其内可见脂肪密度,考虑为右肾上腺髓样脂肪瘤.行手术切除.病理检查,肉眼:灰黄灰褐色球形肿物一个,大小为7.5 cm×6 cm×3 cm,表面有不完整包膜,切面实性黄褐色,有灶性出血.镜下:肿瘤组织由大量分化成熟的脂肪组织构成,在脂肪组织间有弥散分布的骨髓成分,可见巨核细胞、粒细胞、红细胞和淋巴细胞被脂肪细胞浸润,局部周边见残留肾上腺皮质细胞(图1).病理诊断:(右)肾上腺髓样脂肪瘤.
作者:俞志刚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诊治策略.方法:对34例肾移植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原体检测发现细菌、真菌、卡氏肺囊虫与巨细胞病毒感染及混合感染较多.临床治愈22例,死亡10例,自动出院2例.结论:对于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应高度重视和积极救治,早期行病原学诊断,积极有效抗感染,及时调整免疫抑制方案,适时应用呼吸机支持治疗.
作者:孙元亮;陈正贤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盐酸戊乙奎醚是一种新型长效抗胆碱药,它具有中枢及外周抗毒蕈碱(M)和抗烟碱(N)样作用,能选择性作用于M1和M3亚型.因其对M2亚型无明显拮抗作用,本研究通过对比观察术前应用盐酸戊乙奎醚对病人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镇静程度、腺体分泌的影响,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在心血管手术中应用的效果.
作者:于辉;曲茹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髓核内注射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及P物质(SP)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分为IL-1β组(IL组),椎间盘内(L3~4、L4~5、L5~6)注射20μL(10 ng/mL)IL-1β;力学组(ME组),咬除椎体棘突及一侧上下关节突.IL组动物T12~L1、L1~2、L2~3椎间盘作为对照组(SH组).术后6周及12周分批处死.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椎间盘髓核内MMP3表达及纤维环内SP表达.结果:IL组与ME组中均发现MMP3及SP阳性细胞,随时间延长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增多.SH组各阶段很少发现MMP3及SP免疫反应阳性物.在6和12周时MMP3表达水平IL组与ME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IL组与SH组、ME组与SH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组6与12周组内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6和12周时SP表达水平IL组与ME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IL组与SH组,ME组与SH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组6与12周组内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椎间盘内注射IL-1β可使髓核中MMP3阳性细胞及纤维环中SP阳性细胞表达且显著增高.
作者:颜登鲁;李健;高梁斌;张志 刊期: 2006年第24期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是国内外近年来广泛开展的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新技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大限度地保留了鼻腔、鼻窦的基本功能,形成良好的通气和引流,达到其自身生理功能的恢复,本文对我科3年来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124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试对提高本手术疗效的方法进行探讨.
作者:滕锦楠;郑静;周志明;叶巍岭 刊期: 2006年第24期
颧骨居面中部1/3的关键解剖部位,决定着面部轮廓的三维立体结构.因其位置突出,因而是头面部创伤中易发生骨折的部位之一[1].颧骨骨折易导致邻近骨骨折,眶骨及上颌骨常受累,又称之为眶颧复合体骨折[2].骨折后骨块的移位或缺损会导致明显的面部畸形、复视或眼球内陷,严重影响面部的外形及功能.1996年10月至2005年12月我院应用小或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眶颧骨骨折12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李荷花;马玲平;厉小丽;梁利荣 刊期: 2006年第24期
我们自2005年3-10月对我院儿科门诊30例脾虚证患儿做了唾液淀粉酶活性检测,并与健康儿童作对照,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潘德军;吴国英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比较单纯切除或联合羊膜移植或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等3种不同方法治疗初发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102例106只眼分为A、B、C 3组,A组单纯胬肉切除30例30只眼,B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33例35只眼,C组翼状胬肉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39例41只眼.术后随访观察3~20个月,观察比较复发情况.结果:A组30眼中10眼复发,复发率33.3%;B组35眼中4眼复发,复发率11.4%;C组41眼中2眼复发,复发率4.9%.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59,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9.98,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12,P>0.05).结论:初发翼状胬肉采取单纯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或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均可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
作者:赵贵阳;于晓明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移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8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改良Smith-Peterson切口,股骨颈骨折开放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移植于股骨颈骨折处的方法进行处理.结果:经过1~5年的随访,功能评定优30例,良6例,优良率94.7%(按Harris评分标准).骨折全部愈合,愈合率100%,愈合时间为4~12个月,平均为6个月,2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头坏死率5.3%.结论:本术式能为骨折端提供充足的血供,内固定可靠,能明显提高股骨颈骨折的治愈率,减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非常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进;陈军;李维汉;廖前德 刊期: 2006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