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州地区2~14岁儿童睡眠呼吸疾病和睡眠时间流行病学调查

刘大波;钟建文;邓力;陈倩;麦坚凝;黄振云;周丽枫;钱蔚珍;蓝海英;郭铁军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儿童, 睡眠时间, 流行病学
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儿童睡眠状况和睡眠呼吸疾病主要症状的发生率,探讨儿童睡眠时间与环境,睡眠呼吸疾病与遗传的关系,为制定预防和早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广州地区4 000名2~14岁儿童,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对其家长进行儿童睡眠状况的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结果:回收3 848份问卷,回收率为96.2%.平均夜间睡眠时间为(8.95±1.16) h,其中男(8.93±1.12) h,女(8.98±1.20) h,午睡时间为(1.20±1.01)h,其中男(1.21±1.08) h,女(1.19±0.95) h;儿童睡眠打鼾的发生率为4.65%,张口呼吸为3.53%,呼吸暂停的发生率为0.49%,睡眠不安为6.08%.睡眠打鼾者夜间睡眠时间较不打鼾者少,与父母同睡者睡眠时间较独睡者长,差异均有显著性,不同年龄段,睡眠打鼾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不同地理环境打鼾儿童的比例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广州地区儿童睡眠打鼾的发生率较高,睡眠时间长短和打鼾的发生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睡眠时间的长短与打鼾及睡眠环境有关,睡眠打鼾的发生与家族遗传有关,睡眠打鼾6岁以下多见,乡镇的发生率高.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白细胞介素1β髓核内注射对金属蛋白酶3及P物质的影响

    目的:探讨髓核内注射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及P物质(SP)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分为IL-1β组(IL组),椎间盘内(L3~4、L4~5、L5~6)注射20μL(10 ng/mL)IL-1β;力学组(ME组),咬除椎体棘突及一侧上下关节突.IL组动物T12~L1、L1~2、L2~3椎间盘作为对照组(SH组).术后6周及12周分批处死.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椎间盘髓核内MMP3表达及纤维环内SP表达.结果:IL组与ME组中均发现MMP3及SP阳性细胞,随时间延长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增多.SH组各阶段很少发现MMP3及SP免疫反应阳性物.在6和12周时MMP3表达水平IL组与ME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IL组与SH组、ME组与SH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组6与12周组内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6和12周时SP表达水平IL组与ME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IL组与SH组,ME组与SH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组6与12周组内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椎间盘内注射IL-1β可使髓核中MMP3阳性细胞及纤维环中SP阳性细胞表达且显著增高.

    作者:颜登鲁;李健;高梁斌;张志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心脏术后撤呼吸机困难患者的营养支持及护理

    目的:了解营养支持对心脏术后撤呼吸机困难患者在撤呼吸机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营养支持的方法与涉及的护理.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5年6月的20例撤呼吸机困难患者施行了综合治疗、营养支持和精心的护理.结果:有15例患者顺利撤呼吸机,5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营养支持虽不能改善病变的发展过程,但在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及早顺利撤呼吸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合理的营养支持是治疗此类病人的一项重要措施.

    作者:许立倩;蔡晓梅;陈秋霞;谢建华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创伤后反应性精神障碍的预见性护理

    目的:通过对我科收治的5例创伤后引发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希望给大家一个借鉴,以减少创伤后反应性精神障碍的发生率.方法:建立一套预见性护理措施,加强业务学习,合理运用马斯洛原理,评判性思维贯穿于整体护理的始终.结果:自制定措施以来,未发现并发症及创伤后引发的反应性精神障碍.结论:对于创伤后反应性精神障碍,应注重临床预防,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这更是预见性护理的宗旨.

    作者:王晓琼;陈中明;李萍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小肠平滑肌肉瘤18例

    小肠平滑肌肉瘤是一种少见的小肠恶性肿瘤,占小肠恶性肿瘤的第3位[1].临床外科医师对其认识往往不充分.因其没有特异的辅助检查手段,临床表现又呈多样性,使术前诊断较困难,术前诊断率约30%.为探讨小肠平滑肌肉瘤的诊断方法、误诊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笔者整理回顾了近25年来我院收治的18例病例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翟岱垠;黄建光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右肾上腺髓样脂肪瘤1例

    患者女,38岁.因体检发现右肾上腺肿瘤1个月,于2006年4月22日入院.查体: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B超示:右肾上腺区强回声实性占位.CT检查:右肾上腺区肿物,其内可见脂肪密度,考虑为右肾上腺髓样脂肪瘤.行手术切除.病理检查,肉眼:灰黄灰褐色球形肿物一个,大小为7.5 cm×6 cm×3 cm,表面有不完整包膜,切面实性黄褐色,有灶性出血.镜下:肿瘤组织由大量分化成熟的脂肪组织构成,在脂肪组织间有弥散分布的骨髓成分,可见巨核细胞、粒细胞、红细胞和淋巴细胞被脂肪细胞浸润,局部周边见残留肾上腺皮质细胞(图1).病理诊断:(右)肾上腺髓样脂肪瘤.

    作者:俞志刚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科莫非导致少见过敏反应1例

    患者男,60岁,因反复双下肢水肿6年余,血液透析2年余入院.6年前患者开始出现双下肢水肿,经检查诊断为中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给予免疫抑制剂、活血化瘀、保护肾功能等治疗,肾功能相对稳定.

    作者:张凡;王涛;郭东阳;张光明;郑宇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钠氢通道抑制剂在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缺血再灌注损伤经常发生在临床医疗过程中,如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器官移植、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溶栓治疗、休克治疗等.它可以引起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心肌舒缩功能障碍,脑、肾、肠等许多脏器损伤,成为影响缺血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针对缺血再灌注条件下的各种心肌保护方法层出不穷.在诸多方法中,关于钠氢通道(Na+/H+-exchanger,NHE)及钠氢通道抑制剂(Na+/H+-exchanger inhibitor,NHEI)的研究已经引起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心脏选择性NHEI也已经进入了临床试验期.现将目前关于NHEI的研究及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胡若愚;景华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5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切除子宫中隔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子宫中隔患者宫腔镜切除中隔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患者中3例为完全性中隔,49例为不完全性中隔.全部患者均在宫腔镜下一次完成手术切除,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术中采用B超监护,术后3个月复查宫腔成形满意.术后经长期随访,共获得妊娠38例,其中21例已获足月妊娠.结论:利用宫腔镜进行子宫中隔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谭鹰;简润爱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2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AP)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24例H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4例HAP占同期急性胰腺炎的3.42%(24/702),轻型HAP 18例,重症HAP 6例,血甘油三酯(TG)平均值重症组(23.25 mmol/L)较轻型组(17.69 mmol/L)为高(P<0.05),经治疗后血TG降至5.65 mmol/L以下的平均时间重症组(14.5 d)较轻型组(6.1 d)为长(P<0.05),血淀粉酶及尿淀粉酶正常或轻微升高者14例(58.3%),24例虽均痊愈出院,但重症组有3例并发呼吸衰竭.结论:在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上HAP既有急性胰腺炎的一般性,又有其自身的特点,须引起重视.

    作者:汪慧访;陈晓岗;丁小云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除术治疗重度痔病的护理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除术(PHH)治疗重度痔病的护理技巧.方法:对用PHH方法治疗的150例重度痔病患者进行护理,就如何帮助病人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术后重点防治并发症发生,做好出院康复指导等问题进行讨论.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吻合均一次成功,全组病人均无发生大便失禁、肛门狭窄、感染或肛周脓肿形成.2例术后出血,经过对症处理后无留下后遗症.病人观察3~5 d出院,随访3个月~2年余,术后内痔不再脱出,出血停止,无复发.结论:充分做好PHH术式术前宣教,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早发现、防止并发症发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罗冬红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全身多发性神经鞘瘤1例

    神经鞘瘤是由周围神经的Schwann鞘所形成的肿瘤,笔者近期遇见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牛晓东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加替沙星致癫痫发作3例

    加替沙星致老年患者癫痫发作尚未见报道,我院于2005年至今发现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别非;崔卉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的羟基磷灰石涂层体外细菌黏附实验

    目的:探讨细菌在羟基磷灰石(HA)涂层表面的黏附特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磁控溅射技术在纯钛基体表面制备HA涂层,并应用X线衍射仪(XRD)、水接触角和表面粗糙度研究HA涂层的物理化学特性,同时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Cowan Ⅰ株(S.aureu)评价HA涂层的细菌黏附性能.结果:HA涂层的XRD谱图可见相对于HA的物相,与纯钛相比,HA涂层表面的水接触角明显降低,而表面粗糙度差异无显著性.HA涂层表面黏附的S.aureu明显少于纯钛表面黏附的细菌.结论:HA涂层与纯钛相比,能降低S.aureu在其表面的黏附,可能与其表面疏水性降低有关.

    作者:陈伟辉;LIU Yong-xing;YANG Yun-zhi;欧阳奇明;ONG Joo L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含艾恒的化疗方案联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和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是我国城市男性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以手术为主[1].但对于局部晚期和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措施.但近10年来,放疗加化疗的综合治疗逐渐显现出较单纯放疗更好的疗效[2].故近年来全身化疗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艾恒是国产第三代铂类药物,在肺癌中单药有效率为10%~26%[3] 549,又因其副作用小、耐受好正在受到重视.本科自2003年12月至2005年4月采用含艾恒的化疗方案联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和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2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殷小健;张子勇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持续小剂量5-氟尿嘧啶静滴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持续小剂量5-氟尿嘧啶(5-FU)静脉滴注联合应用环磷酰胺(CTX)及蒽环类药物行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及毒性.方法:118例乳腺癌患者分为A、B两组,以5-FU 200 mg/(m2·d)持续静脉滴注,联合应用CTX 500 mg/(m2·d)及吡柔比星40 mg/(m2·d),第1天及第14天行新辅助化疗,A组58例化疗14 d,B组60例化疗21 d.观察毒副反应及测量肿瘤大小变化,评估两组病例的近期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B两组新辅助化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6%和90.0%,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Ⅲ度毒性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症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持续小剂量5-FU静脉滴注联合应用CTX及蒽环类药物行乳腺癌短程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满意、毒性反应小.化疗21 d较14 d疗效更好.

    作者:苏磊;王雪晨;桑剑峰;姚永忠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经尿道输尿管镜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106例

    目的:提高经尿道输尿管镜手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并远端输尿管狭窄的水平.方法: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106例患者接受经尿道榆尿管镜下狭窄镜体扩张、气囊扩张和内切开并碎石和取石等治疗,回顾性总结处理的方法、疗效和并发症.结果:住院时间1~7 d.出院前结石清除率50.9%(54/106).拔除内支架管后1个月,随访率74.5%(79/106).结石清除率82.3%(65/79).B超复查肾积水加重11.4%(9/79),利尿肾图显示输尿管机械性梗阻8.9%(7/79).结论:经尿道输尿管镜术是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的有效方法,正确的手术操作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作者:雷鸣;袁坚;曾国华;张泽;戚德峰;何朝辉;何永忠;李逊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经腹腔镜手术治疗脐尿管瘘及囊肿4例

    脐尿管瘘及囊肿是少见的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临床上易误诊,传统多采用开腹手术切除,我们采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4例,其中脐尿管瘘3例,脐尿管囊肿伴感染1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庆元;吴建斌;程智礼;张明金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异丙酚与咪唑安定对围术期老年病人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目的:比较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对围术期病人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ASA Ⅰ~Ⅱ级择期在全麻下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人,分成异丙酚组15例和咪唑安定组15例,分别在麻醉前30 min、诱导后30 min和停药后60 min抽取肘静脉血3 mL,采用流式细胞双色免疫荧光染兰,测定血小板表面CD41/CD61、CD62p、CD63 的表达量,同时测定血浆血栓烷(TXB2)的浓度.结果:异丙酚组诱导后30 nin和停药后60 min两个时段CD62p、CD63、CD41/CD61和血浆TXB2明显下降,与咪唑安定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异丙酚有抑制血小板活化功能,对机体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的老年患者是比较理想的静脉麻醉药,咪唑安定没有抑制血小板活化功能.

    作者:陈晓敏;熊俊成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移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38例

    目的:探讨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移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8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改良Smith-Peterson切口,股骨颈骨折开放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移植于股骨颈骨折处的方法进行处理.结果:经过1~5年的随访,功能评定优30例,良6例,优良率94.7%(按Harris评分标准).骨折全部愈合,愈合率100%,愈合时间为4~12个月,平均为6个月,2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头坏死率5.3%.结论:本术式能为骨折端提供充足的血供,内固定可靠,能明显提高股骨颈骨折的治愈率,减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非常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进;陈军;李维汉;廖前德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彩色多普勒诊断盆腔静脉曲张症12例

    盆腔静脉曲张症(pelvic congestion syndrome)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盆腔静脉血管充血、扩张所致的症候群,是妇科慢性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患者多为育龄期妇女,涉及多器官、多系统,其自觉症状与体征和客观检查不符,因没有典型的临床体征,故临床诊断常有一定困难.随着彩色多普勒的发展和应用,对该病的诊断有一个新的飞跃.本文通过对我院2002年5月至2006年3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诊断盆腔静脉曲张症12例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旨在探讨其声像图表现和超声诊断价值.

    作者:夏玉光;王海荣 刊期: 2006年第2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