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超定位下乳晕切口治疗乳腺多发微小腺瘤的临床体会

汤君东;陈晋肃

关键词:乳腺肿瘤, 腺瘤, 超声检查, 乳房, 乳晕切口
摘要:目的:探讨 B超定位下乳晕切口治疗乳腺多发微小腺瘤的效果.方法:术前 B超定位并在乳腺皮肤表面作好标记,朝多个标记集中的方向于乳晕边缘做一弧形切口,沿乳腺腺体组织表面向肿块标记处潜行分离,钳夹住病变周围腺体组织牵拉至切口旁,用丝线缝扎瘤体牵引,直视下切除肿块.结果:临床应用 194例行此切口,多个病变组织完全切除,所有患者的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 2年乳房形态与外观正常,切口瘢痕隐蔽,瘢痕线不易察觉,医患均满意.结论:开展 B超定位下乳晕切口行多发微小腺瘤切除是安全可行的,既达到了治疗目的,又符合美学要求,尤其适合于青年女性患者.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TT病毒研究进展与存在问题回顾

    1997年 Nishizawa等 [1]从日本一名输血后非甲非戊型肝炎病人克隆到 1个 500 bp的片段 (N22),证实其与输血后肝炎高度相关,并把该基因片段可能代表的病毒以病人名字命名为 TT病毒 (TT virus, TTV).同年,日本科学家完成 TTV全基因的测定.我国 1998年 6月由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首次分离出中国株 TTV[2].目前,许多国家都已开展了对 TTV的研究并取得较大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黎新平;缪沄;柳华芬;王红依;裘爱国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脑血管意外后急性假性结肠梗阻15例

    脑血管意外后发生急性假性结肠梗阻 (acute colonic pseudo obstruction, ACPO),因具有严重的原发疾病,处理不当可导致严重后果. 我院从 1996年 3月到 2004年 8年共收治脑血管意外后 ACPO 15例,现对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龚鹏珠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以门静脉、脾静脉及肺动脉血栓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1例

    患者,女, 43岁,因持续性上腹部隐痛、腹胀、劳力性呼吸困难伴发热 5个月收住院.

    作者:姜忠滨;刁国红;赵丕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成人气管异物治疗体会

    呼吸道异物多发生于儿童, 80%~ 91.8%在 5岁以下 [1],而成人的气管异物较少见.我院 2001年 1月至 2004年 11月收治了成人气管异物 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莉;李涛;王铁;周彬;刘军;刘都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机器人在心脏外科中的应用

    1 微创手术的兴起和机器人介入手术 在心脏外科领域,传统的胸骨正中切口以及体外循环带来的巨大创伤和潜在的严重的并发症使许多患者望而却步,也是一直萦绕于外科医师脑海中的梦魇.二十世纪 90年代开始,微创外科概念的出现和兴起,使传统的外科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革命性的变化.

    作者:熊利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腔镜甲状腺手术临床应用及并发症防治

    目的:探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方法、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 方法:对 30例患者施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 ,总结本类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结果:成功完成手术 29例,中转开放手术 1例 ,手术时间 50~ 200 min,平均 91.5 min.术后 2~ 3 d拔出引流管,术后住院时间 3~ 9 d,平均 4 d.共出现 3例并发症.结论:腔镜甲状腺手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法,通过精细的术中操作和适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可以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岑延增;张嘉越;施德昆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多针头手术缝线中垫片的设计与观察

    目的:对多针头手术缝线中垫片的使用进行设计并观察在心室切口中的缝合效果.方法:在 5个游离猪心上模拟左心室壁切口,对多针头手术缝线中各种垫片的使用情况进行设计,并在左心室壁切口中使用带垫片的多针头手术缝线进行缝合,对心室壁切口缝合的效果、针孔处组织的撕裂程度以及垫片对手术操作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根据置放垫片的先后顺序不同,可以设计出两类置放垫片的方式,在术中临时置放垫片的设计有利于防止针孔处组织的撕裂和出血的发生.结论:在使用多针头手术缝线时合理置放垫片,可以防止撕裂针孔处心脏组织,使多针头手术缝线的优点充分得到发挥.

    作者:王文林;张希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γ-干扰素及电离子包皮环切术联合治疗尖锐湿疣38例

    目的:观察电离子包皮环切术联合γ-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 (CA)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方法:入选 73例患者分成治疗组 38例和对照组 35例.两组均采用电离子手术治疗机对皮损包皮行环切手术并一次性烧灼残余疣体.治疗组术后第 2天起肌注γ-干扰素 200万 U,每天 1次,连用 7 d,之后改为隔日 1次肌注 200万 U,计 10次.分别于治疗结束后随访 3个月观察治愈率和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治愈率 78.95%,复发率 21.05%,对照组治愈率 54.29%,复发率 45.71%,两组治愈率和复发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χ 2值分别为 5.021和 5.004, P< 0.05).结论:提示应用电离子包皮环切术联合γ-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作者:陈汉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人工流产术中应用异丙酚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异丙酚在人工流产中的疗效.方法:对 300例早孕妇女,在人工流产术常规消毒的同时,静脉推注异丙酚 3 mg/kg.观察麻醉效果、宫口松弛、子宫收缩,出血量、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麻醉副作用.分别记录推药前、入睡后、手术时、清醒后的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参数,以及推药后入睡、苏醒情况.结果: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术,起效快,镇痛效果明显,有效率达 1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1).扩张宫口阻力减低、子宫收缩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苏醒早,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无一例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异丙酚静脉麻醉是人工流产术中的适宜麻醉方法之一,可达到用无痛人工流产的良好效果.

    作者:李宝瑜;周凤珍;赵大忠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国产草酸铂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国产草酸铂 (oxaliplatin)联合羟基喜树碱 (HCPT)、氟尿嘧啶 (5-FU)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 30例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的化疗结果进行研究,化疗方案为国产草酸铂 130 mg/m2静脉滴注 d1;甲酰四氢叶酸钙 (Ⅳ )200 mg/m2静脉滴注 d1~ 3; 5-FU 400 mg/m2静注,随后 600 mg/ m2持续静脉滴注, d1~ 3;羟基喜树碱 (HCPT)6 mg/ m2静脉滴注, d1~ 5;每 3周为 1周期,每 2个周期判定疗效,并估计化疗方案的不良反应.结果: 30例中完全缓解 (CR)0例,部分缓解 (PR)12例,总有效率 (CR+ PR)36%,缓解期为 3~ 9个月 (中位时间 5.5个月 ). 28例的疾病进展时间 (TTP)2~ 13个月 (中位时间 7个月 ).主要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度血液学毒性、恶心呕吐和外周感觉神经异常.结论: Hoxa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疗效理想,毒性小;对控制复治性晚期胃肠道肿瘤有一定疗效.

    作者:蔡嵘;李杰;郑磊贞;郭伟剑;沈伟;章莉;陈强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失败21例分析

    我院 1995年 1月至 2002年 1月共收治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 21例,现结合解剖、生物力学相关知识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童宝龙;王信;孟昭辉;海汪洋;宋树坤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保留乳头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18例

    目的:评价保留乳头改良根治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 1998年 6月至 2004年 6月共施行该手术 18例,其中Ⅰ期 6例,Ⅱ期 12例, 18例均符合笔者制订的手术适应证.结果: 18例中,术后发生表皮坏死 2例, 1月后乳头皮肤痂下愈合;皮下积液 1例经引流后愈合. 15例切口甲级愈合,顺利出院.全部病例乳头基底部切线病理检查均无癌浸润,术后 18例全部随访,长时间 7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 (58± 12)个月,均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保留乳头改良根治术可作为Ⅰ、Ⅱ期乳腺癌手术治疗的选择术式.

    作者:余启文;苏兴桂;罗光辉;周宏;宋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孕三烯酮治疗保守性手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

    目的:研究孕三烯酮治疗保守性手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方法: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症 56例分为两组,治疗组 33例术后 1周辅以孕三烯酮治疗,对照组 23例无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表现、体征和复发率.结果:随访 12个月,治疗组症状控制优良,复发率仅 3.3%,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孕三烯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后的辅助治疗,效果明显,能降低复发率.

    作者:高祖标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小切口心脏手术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传统心脏手术是通过正中胸骨切口、侧胸壁切口以及胸骨横切口 [1]完成的,这些切口有显露范围广、操作方便的优点,却又有损伤大、术后切口瘢痕不美观的缺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病人及家属对心脏病手术治疗的要求不再仅满足于疾病的治愈,而更追求术后恢复的质量以及切口瘢痕的美观,这直接促成了微创心脏外科( 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 MICS)的发展 [1, 2].

    作者:王文林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分型、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评估影响手术治疗的因素.方法: 1980年 2月至 2004年 2月对 89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病人行手术治疗,其中男 50例,女 39例,年龄 2个月至 35岁,平均( 6.2± 4.5)岁.临床分型:心上型 58例,心内型 24例,混合型 6例,心下型 1例. 71例术前经心导管检查和 18例术前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全组均行根治手术.结果:无手术死亡,随访 82例,随访率 92.1%, 1例手术后 2年因心内管道堵塞而导致肺水肿死亡,余均恢复正常.结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早期手术及保证足够大的吻合口可以防止肺静脉回流梗阻.

    作者:王军;汪曾炜;朱洪玉;高文根;尹宗涛;祝岩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手术指征选择的研究

    目的:寻找一种安全的方法去确立一个客观的标准作为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的手术指征.方法:通过对收治的 106例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病人进行随机分组、检查、治疗以及分析、比较组间数据得出结论.结果:对照组 47例手术 39例,成功保守治疗 8例;实验组 59例手术 52例,成功保守治疗 7例;两组成功保守治疗病例消化道复通时间、住院时间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手术病例入院至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01). 结论: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通过水溶性碘剂 X线消化道造影可及早认知梗阻的病理形态,使应该手术的病例避免了盲目的等待,应该保守的病例避免了急进的探查,检查本身也是安全易行的.

    作者:李继延;陈宏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的临床应用

    1 历史回顾 回顾冠脉搭桥的历史,在体外循环尚未普及的 20世纪 50、 60年代,冠脉血运重建手术主要在跳动的心脏上进行 (off-pump CABG, OPCABG). 1967年,前苏联冠脉搭桥手术的先驱 Kolessov[1]报道:经左胸腔切口,在非体外循环下将左胸廓内动脉吻合到左前降支,获得成功.

    作者:张希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我院 1999年 6月至 2003年 12月的 26例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进行分析.根据 Danis-Weber分型, A型 5例, B型 15例, C型 6例.其中双踝骨折 19例,三踝骨折 7例.结果:随访 6~ 14个月(平均 11.5个月), 26例均骨折愈合.按 Leeds等评定标准:优 10例,良 14例,差 2例,优良率 92.3%.结论: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可使骨折解剖复位、固定可靠,踝关节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德胜;金群华;黄建国;吕金捍;李亚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小切口术式在过熟期白内障术中的应用

    白内障为我国主要的致盲眼病,手术是白内障主要的治疗手段.过熟期白内障是老年性白内障发展到后期的一种类型.过熟期白内障由于白内障成熟期持续时间过长,晶体内水分丢失,体积缩小,囊膜皱缩,重者伴有晶体皮质呈乳白色液化,悬韧带发生退行性变 [1].

    作者:余洪华;郑鲜娜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腹腔镜术后颈肩痛的处理和防治

    虽然腹腔镜手术和传统手术相比 ,有创伤小、应激水平低、对患者代谢影响小、术时短、术后痛苦轻、恢复快等优点,但其术后并发症也不容忽视,尤其术后颈肩痛发生率较高.对此我们就自 2001年 10月以来,在临床中所遇到的腹腔镜术后肩痛所作的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董荟;周平义;黄尧文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