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工流产术中应用异丙酚的临床观察

李宝瑜;周凤珍;赵大忠

关键词:流产, 人工, 二异丙酚, 静脉注射
摘要:目的:观察异丙酚在人工流产中的疗效.方法:对 300例早孕妇女,在人工流产术常规消毒的同时,静脉推注异丙酚 3 mg/kg.观察麻醉效果、宫口松弛、子宫收缩,出血量、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麻醉副作用.分别记录推药前、入睡后、手术时、清醒后的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参数,以及推药后入睡、苏醒情况.结果: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术,起效快,镇痛效果明显,有效率达 1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1).扩张宫口阻力减低、子宫收缩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苏醒早,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无一例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异丙酚静脉麻醉是人工流产术中的适宜麻醉方法之一,可达到用无痛人工流产的良好效果.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胸微创伤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1 概述 房间隔缺损( AS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 20%左右.既往开胸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是其唯一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有一些新的手术方法相继应用于临床,如:心脏不停跳下 ASD修补术,右侧开胸及胸骨下段切口 ASD修补术,但手术均需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创伤仍较大.

    作者:闫玉生;肖飞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异位甲状旁腺腺瘤伴功能亢进症8例诊断分析

    目的:提高对异位甲状旁腺腺瘤伴机能亢进症的诊断.方法:总结我院 1995- 2003年收治的 8例病人的诊治情况.结果:认为对异位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 (PHPT)的定性、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1)重视早期临床表现. (2)多次复查血钙、血磷、尿钙、 PTH、 X线检查等定性诊断. (3)B超(彩超)、 CT、 MRI、 99mTc-MIBI扫描定位诊断.结论: PHPT大多数为单发的甲状旁腺腺瘤 (86% ) 所致,正常情况下 ,异位甲状旁腺占 20%,对异位甲状旁腺腺瘤伴机能亢进症进行正确的诊断以及准确定位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杨芳;江艺;吕立志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计算机辅助手术在骨科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手术( computer-assisted surgery, CAS)是综合当今先进的成像设备(如 CT、 MRI),计算机技术,空间定位技术等进行图像三维重建及融合,术前充分评估病人的情况,规划手术路径、方案、模拟手术、术中追踪手术器械,引导手术,确定手术范围,从而使外科手术更精确、安全、微创化的一门综合性技术.计算机辅助手术在骨科的综合应用称为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 computer-assisted orthopaedic surgery, CAOS). CAOS 技术从 90年代初在欧洲和北美问世发展十分迅速 [1~ 3].现就其在骨科的应用情况做一介绍.

    作者:李健;谭平先;高梁斌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中联用丝裂霉素C治疗慢性泪囊炎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中联用丝裂霉素 C(MMC)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在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造孔术中联用 MMC治疗慢性泪囊炎, 术中用含 0.02% (0.2 mg/mL)MMC的浸湿棉片置骨切孔区鼻黏膜和泪囊黏膜上 5 min. 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 6个月复查泪囊炎症状消失, 鼻腔泪囊造孔直径都在 3 mm以上.随访 6个月至 1年,未见复发者.没有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中联用 MMC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显著.

    作者:罗忠贵;禤锦荣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肝硬化合并急腹症33例外科处理体会

    目的:对肝硬化合并急腹症的外科治疗进行经验性总结.方法:回顾分析我科 1999年 6月至 2004年 6月收治的 33例肝硬化合并急腹症临床资料.结果: 3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胰腺炎,未及手术而死亡. 9例急性阑尾炎, 2例术后恢复顺利, 7例发生了手术切口感染. 6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保守治疗 3例,其中 1例治愈, 2例中转手术,术后死亡;急诊手术 3例, 2例治愈, 1例死亡. 3例上消化道穿孔,术后死亡 2例, 1例发生肺部和手术切口感染. 7例自发性腹膜炎,术后死亡 4例, 1例切口感染, 2例恢复顺利. 3例急性肠梗阻均行保守治疗,恢复良好. 2例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手法复位失败,行手术复位,疝修补术,恢复顺利.全组 26例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死亡率 34.62%( 9/26),手术并发症率 69.23%( 18/26).术前肝功能储备越差,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亡发生率越高,统计学比较差异显著 (P< 0.05).结论:肝硬化合并急腹症病情经过凶险,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如何降低其发病率,提高救治成功率,有待进一步探索.

    作者:张珂;张培瑞;任辉;常伟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国产草酸铂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国产草酸铂 (oxaliplatin)联合羟基喜树碱 (HCPT)、氟尿嘧啶 (5-FU)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 30例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的化疗结果进行研究,化疗方案为国产草酸铂 130 mg/m2静脉滴注 d1;甲酰四氢叶酸钙 (Ⅳ )200 mg/m2静脉滴注 d1~ 3; 5-FU 400 mg/m2静注,随后 600 mg/ m2持续静脉滴注, d1~ 3;羟基喜树碱 (HCPT)6 mg/ m2静脉滴注, d1~ 5;每 3周为 1周期,每 2个周期判定疗效,并估计化疗方案的不良反应.结果: 30例中完全缓解 (CR)0例,部分缓解 (PR)12例,总有效率 (CR+ PR)36%,缓解期为 3~ 9个月 (中位时间 5.5个月 ). 28例的疾病进展时间 (TTP)2~ 13个月 (中位时间 7个月 ).主要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度血液学毒性、恶心呕吐和外周感觉神经异常.结论: Hoxa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疗效理想,毒性小;对控制复治性晚期胃肠道肿瘤有一定疗效.

    作者:蔡嵘;李杰;郑磊贞;郭伟剑;沈伟;章莉;陈强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腋部皮肤切除术和大汗腺清除术对腋臭治疗的比较分析

    腋臭又称臭汗症,是由患者大汗腺排泄的汗液,经皮肤表面细菌 (主要是葡萄球菌 )的分解产生不饱和脂肪酸而发出臭味.大汗腺主要分布在腋窝、会阴部等处,以腋窝为多,故各种治疗亦主要针对腋窝部.我院对腋臭的治疗主要用手术方式.现就我院采用的两种手术方式:腋部皮肤切除术和大汗腺清除术作比较分析如下.

    作者:戚坚永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微创心脏外科的现状

    微创外科(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MIS)概念的提出是外科学的一场革命,它深刻地影响了外科学的根本理念,并渗透于外科学的各个具体专业,由此出现的微创心脏外科( 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 MICS)也极大地推动了传统心脏外科学的发展. 1997年 5月,国际上成立了国际微创心脏外科学会(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并出版了学会的官方杂志< The Heart Surgery Forum>,在心脏外科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目前, MICS的观念已经被多数心脏外科医生接受,并且在相关技术的支撑下迅速得到发展.

    作者:王文林;王武军;张希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糖代谢异常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氧化应激水平与血管病变

    目的:糖尿病和糖耐量受损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与血管病变的机制探讨.方法:测定 2型糖尿病组 (T2DM, 40例 ),糖耐量受损组 (IGT, 46例 )和健康对照组 (40例 )的血浆 HCY、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LDL)、丙二醛 (MDA),总抗氧化能力 (TAOC)、一氧化氮 (NO)及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和临床指标.结果: (1)T2DM病人血 HCY, ox-LDL, MDA, NO, IMT水平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呈显著性 (P< 0.05), TAOC水平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与 IGT组比较,血浆 HCY, ox-LDL, MDA差异有显著性 (P< 0.05),而 NO, TAOC, IMT无统计学意义. IGT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NO升高 (P< 0.05), HCY, ox-LDL, MDA, TAOC差异无显著性.健康对照组、 IGT组和 T2DM组的 IMT、 HCY、收缩压、 BMI、 TG、 HDL-C、 ox-LDL、 NO、 MDA值呈逐渐升高趋势 (P< 0.05), TAOC呈逐渐降低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 (2)糖代谢异常组 (T2DM和 IGT组, 86例 ),多元线性回归显示, IMT与 HCY、 MDA呈正相关 (P< 0.05),而与收缩压、体重指数、 TCHO、 TG、 LDL、 HDL、 ox-LDL、 TAOC、 NO无相关性 (P >0.05).结论:实验结果推测,血浆 HCY水平增高,可使机体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导致氧化应激反应,该反应是糖代谢异常时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梁国威;张捷;胡晓舟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腹部术后胃瘫69天、胰漏42天1例治疗体会

    胃瘫和胰漏是腹部手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胃瘫多发生于胃手术后,发生于胰腺手术后并同时伴有胰漏的病例相对少见.现将 1例胰腺术后胰漏 42 d、胃瘫 69 d的诊治过程和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薛金晶;王刚;朱善德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外伤性颅骨缺损后修补术100例

    外伤性颅骨缺损是颅脑外伤后一种常见并发症.我科自 1997年 10月至 2004年 11月共收治 100例外伤性颅骨缺损病例行颅骨修补术,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周希汉;黄瑞宏;黄陈铭;邓锡滨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机器人在心脏外科中的应用

    1 微创手术的兴起和机器人介入手术 在心脏外科领域,传统的胸骨正中切口以及体外循环带来的巨大创伤和潜在的严重的并发症使许多患者望而却步,也是一直萦绕于外科医师脑海中的梦魇.二十世纪 90年代开始,微创外科概念的出现和兴起,使传统的外科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革命性的变化.

    作者:熊利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高龄患者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并发症的常见原因及预防

    目的:分析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 TUVP)术后并发症的常见产生原因及相关因素,提高 TUVP的治疗效果,保证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 63例 TUVP治疗的临床资料,包括各类常见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结果:术中平均出血 80 mL,无需输血.出现各类并发症 7例,发生率 11.11%,其中电切综合征 (TURS)1例,术中较大出血 1例,尿道狭窄、轻度尿失禁各 2例,附睾炎 1例.结论:熟练掌握 TUVP操作技术及技巧,是有效地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周雄;陈扬华;蔡郁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小肝癌超声诊断52例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小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对经病理证实小肝癌 52例患者和临床资料、甲胎蛋白 (AFP)和超声显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小肝癌早期多无明显症状; AFP阳性率 58.3%;本组病例超声检出率 92.3%.随着瘤灶渐增大,其回声由弱到强演变;瘤灶增大周围声晕出现率越高,血流信号越丰富,其确诊率越高.结论:由于超声检查灵敏、廉价等优点,且肝癌检出率高,应作为肝癌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陈漫清;李晓辉;刘特彬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37例临床分析

    目的: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 (TCA)为先天性巨结肠 (Hirschsprug's disease,HD)的特殊类型,其病死率相对典型 HD明显升高.方法:通过回顾性总结,分析 37例病例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以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37例中,男 29例,女 8例;年龄 1~ 60 d,平均年龄 7.6 d; 35例表现为生后进行性腹胀、呕吐;术前合并小肠结肠炎 17例;手术中发现受累肠管长度 (共有记录 31例 ):回肠末端受累 17例;病变波及近端回肠 9例;累及空肠 5例.回肠造瘘 30例;空肠造瘘 4例;回结肠吻合 3例. 37例病人中, 25例患儿带肠造瘘治愈后出院,失访 3例,死亡 9例.结论: TCA起病较典型 HD早,合并小肠结肠炎及肠穿孔比率高,结合钡灌肠及术中病理冰冻活检为早期确诊方法.受累肠管的范围,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正确的手术方式及合适的造瘘肠管选择是提高生存率的主要方法,死亡原因主要为严重感染及营养障碍.

    作者:钟微;余家康;夏慧敏;唐志贤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TT病毒研究进展与存在问题回顾

    1997年 Nishizawa等 [1]从日本一名输血后非甲非戊型肝炎病人克隆到 1个 500 bp的片段 (N22),证实其与输血后肝炎高度相关,并把该基因片段可能代表的病毒以病人名字命名为 TT病毒 (TT virus, TTV).同年,日本科学家完成 TTV全基因的测定.我国 1998年 6月由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首次分离出中国株 TTV[2].目前,许多国家都已开展了对 TTV的研究并取得较大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黎新平;缪沄;柳华芬;王红依;裘爱国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钢板内固定治疗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

    目的:评估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 21例 24足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结果:其中 18例经平均 18个月随访 ,参照有关疗效评定标准 ,优良率 90.5%.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是治疗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吴志斌;林国发;吴厚敏;江明光;陈晓峰;罗宏杰;刘耿超;陈远生;杨挺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小切口心脏手术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传统心脏手术是通过正中胸骨切口、侧胸壁切口以及胸骨横切口 [1]完成的,这些切口有显露范围广、操作方便的优点,却又有损伤大、术后切口瘢痕不美观的缺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病人及家属对心脏病手术治疗的要求不再仅满足于疾病的治愈,而更追求术后恢复的质量以及切口瘢痕的美观,这直接促成了微创心脏外科( 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 MICS)的发展 [1, 2].

    作者:王文林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妊娠期糖尿病羊膜腔内注射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62例分析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羊膜腔内注射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的效果.方法:将 62例需胰岛素治疗的 A级妊娠期糖尿病不同孕周进行不同次数羊膜腔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结果做χ 2检验处理.结果:多次的羊膜腔内注射地塞米松与单次的羊膜腔内注射地塞米松其疗效差异无显著性,不同孕周行第 1次羊膜腔内注射地塞米松差异有显著性,不同孕周行第 2次羊膜腔内注射地塞米松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需胰岛素治疗 A级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于 35~ 37+ 6周进行单疗程羊膜腔内注射糖质激素促胎肺成熟治疗.

    作者:李斯晨;李映桃;陈敦金;刘慧姝;佘若菁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模拟潜水过程中新西兰兔血液细胞成分的变化

    目的:观察模拟空气潜水前后兔血液内白细胞与血小板的变化.方法: 14只新西兰白兔,在 0.55 Mpa下停留 35 min,再升至 0.7 Mpa停留 35 min,阶段减压出舱,检测加压前与减压后白细胞总数、分类计数及血小板计数,比较加-减压前后以上指标的变化;光镜及电镜下观察阶段减压后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变化.结果:经历加-减压过程兔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由( 7.83± 1.85)× 109/L升至( 8.31± 1.88)× 109/L,且以中性粒细胞增加为主,光镜下可见大量白细胞聚积成团,电镜下可见小血管内有血小板聚积而成的栓子.结论:未引起减压病症状的加-减压过程,可造成兔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血小板黏附聚积.

    作者:王立新;杨平地;潘晓雯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