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谭平先;高梁斌
目的:观察电离子包皮环切术联合γ-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 (CA)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方法:入选 73例患者分成治疗组 38例和对照组 35例.两组均采用电离子手术治疗机对皮损包皮行环切手术并一次性烧灼残余疣体.治疗组术后第 2天起肌注γ-干扰素 200万 U,每天 1次,连用 7 d,之后改为隔日 1次肌注 200万 U,计 10次.分别于治疗结束后随访 3个月观察治愈率和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治愈率 78.95%,复发率 21.05%,对照组治愈率 54.29%,复发率 45.71%,两组治愈率和复发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χ 2值分别为 5.021和 5.004, P< 0.05).结论:提示应用电离子包皮环切术联合γ-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作者:陈汉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Ⅰ期切除吻合的治疗效果.方法:对 10年来收治无严重并存病的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 28例Ⅰ期切除吻合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28例均行Ⅰ期切除吻合,其中根治性切除 24例,姑息性切除 4例.术后未发生吻合口漏, 5年存活率 46.4%.并发肺部感染 1例,切口感染 2例,无手术死亡. 结论: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Ⅰ期切除吻合安全可行.
作者:彭俊杰;吕辉生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人单核细胞系 THP-1细胞酰基辅酶 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 ACAT-1)表达的影响.方法:在有或无干扰素γ (INF γ )的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牛磺酸与 THP-1持续孵育不同的时间, RT-PCR检测 ACAT-1 mRNA水平, 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表达. 结果:牛磺酸显著下调 THP-1的 ACAT-1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 P< 0.05~ 0.01,n=3),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效应. INF γ促进 ACAT-1 mRNA 和蛋白表达( P< 0.05),该作用被牛磺酸部分抑制( P< 0.01).结论:牛磺酸抑制 ACAT-1的基础表达和由 INF γ诱导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作者:柯丽;成蓓;余其振;何平;白智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白内障为我国主要的致盲眼病,手术是白内障主要的治疗手段.过熟期白内障是老年性白内障发展到后期的一种类型.过熟期白内障由于白内障成熟期持续时间过长,晶体内水分丢失,体积缩小,囊膜皱缩,重者伴有晶体皮质呈乳白色液化,悬韧带发生退行性变 [1].
作者:余洪华;郑鲜娜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干眼患者的临床症状.方法:收集以眼不适就诊于眼科的患者 206人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裂隙灯检查、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结果: 206例中,蒸发过强型干眼 (LTD)78例,水液缺乏型干眼 (ATD)125例, 3例检查结果正常.临床症状:眼干涩 175例 (85.0% ),痒 145例 (70.4% )、视物模糊 143例 (69.4% )、异物感 138例 (67.0% ).结论:详细的症状描述结合客观检查对诊断干眼症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萍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患者, 男, 48岁, 因咳嗽、痰中带血 1年,饭后呼吸困难 1个月而入院. 1年来咳痰中带血症状无明显进展,体重下降约 20 kg.曾于外院行抗感染治疗,病情时轻时重.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皮肤、黏膜未见出血点及淤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作者:曹伟;余小妹;陈俊峰;陈春芬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心脏移植已成为终末期心脏病人的有效治疗手段. 全世界心脏移植每年以 2 000~ 3 000例手术量增加,出现了相当数量生存质量高及长期存活的群体.然而 ,急慢性移植排斥反应及移植物血管病仍是心脏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的主要障碍.目前 ,许多证据表明 ,细胞凋亡在心脏移植排斥反应及移植物血管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细胞凋亡在心脏移植中的研究进展作出综述.
作者:杨海玲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小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对经病理证实小肝癌 52例患者和临床资料、甲胎蛋白 (AFP)和超声显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小肝癌早期多无明显症状; AFP阳性率 58.3%;本组病例超声检出率 92.3%.随着瘤灶渐增大,其回声由弱到强演变;瘤灶增大周围声晕出现率越高,血流信号越丰富,其确诊率越高.结论:由于超声检查灵敏、廉价等优点,且肝癌检出率高,应作为肝癌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陈漫清;李晓辉;刘特彬 刊期: 2005年第10期
1 概述 房间隔缺损( AS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 20%左右.既往开胸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是其唯一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有一些新的手术方法相继应用于临床,如:心脏不停跳下 ASD修补术,右侧开胸及胸骨下段切口 ASD修补术,但手术均需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创伤仍较大.
作者:闫玉生;肖飞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虽然腹腔镜手术和传统手术相比 ,有创伤小、应激水平低、对患者代谢影响小、术时短、术后痛苦轻、恢复快等优点,但其术后并发症也不容忽视,尤其术后颈肩痛发生率较高.对此我们就自 2001年 10月以来,在临床中所遇到的腹腔镜术后肩痛所作的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董荟;周平义;黄尧文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对肝硬化合并急腹症的外科治疗进行经验性总结.方法:回顾分析我科 1999年 6月至 2004年 6月收治的 33例肝硬化合并急腹症临床资料.结果: 3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胰腺炎,未及手术而死亡. 9例急性阑尾炎, 2例术后恢复顺利, 7例发生了手术切口感染. 6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保守治疗 3例,其中 1例治愈, 2例中转手术,术后死亡;急诊手术 3例, 2例治愈, 1例死亡. 3例上消化道穿孔,术后死亡 2例, 1例发生肺部和手术切口感染. 7例自发性腹膜炎,术后死亡 4例, 1例切口感染, 2例恢复顺利. 3例急性肠梗阻均行保守治疗,恢复良好. 2例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手法复位失败,行手术复位,疝修补术,恢复顺利.全组 26例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死亡率 34.62%( 9/26),手术并发症率 69.23%( 18/26).术前肝功能储备越差,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亡发生率越高,统计学比较差异显著 (P< 0.05).结论:肝硬化合并急腹症病情经过凶险,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如何降低其发病率,提高救治成功率,有待进一步探索.
作者:张珂;张培瑞;任辉;常伟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 B超定位下乳晕切口治疗乳腺多发微小腺瘤的效果.方法:术前 B超定位并在乳腺皮肤表面作好标记,朝多个标记集中的方向于乳晕边缘做一弧形切口,沿乳腺腺体组织表面向肿块标记处潜行分离,钳夹住病变周围腺体组织牵拉至切口旁,用丝线缝扎瘤体牵引,直视下切除肿块.结果:临床应用 194例行此切口,多个病变组织完全切除,所有患者的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 2年乳房形态与外观正常,切口瘢痕隐蔽,瘢痕线不易察觉,医患均满意.结论:开展 B超定位下乳晕切口行多发微小腺瘤切除是安全可行的,既达到了治疗目的,又符合美学要求,尤其适合于青年女性患者.
作者:汤君东;陈晋肃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生物膜是由多种脂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离子组成的超分子体系,它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结构基础.膜脂是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主要起结构作用,并可通过其流动性和极性作用调节蛋白质功能. 膜脂主要由磷脂、糖脂和类固醇组成,而磷脂在生物膜,尤其是在动物膜体系中的含量较高. 膜脂的组分和构型对维持膜蛋白的构象,表现其活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1].
作者:易华;董传仁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腕掌侧切割伤是一种常见的损伤,多为刀、玻璃等锐器所致.由于腕部的血管、神经、肌腱直接位于皮下,缺乏骨骼和肌肉的保护,因此,常为多种组织同时损伤,若处理不当将造成手功能的严重障碍.我院自 1996年 7月至 2001年 4月共收治腕掌侧切割伤 47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赵相森;丁蕊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呼吸道异物多发生于儿童, 80%~ 91.8%在 5岁以下 [1],而成人的气管异物较少见.我院 2001年 1月至 2004年 11月收治了成人气管异物 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莉;李涛;王铁;周彬;刘军;刘都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评估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 21例 24足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结果:其中 18例经平均 18个月随访 ,参照有关疗效评定标准 ,优良率 90.5%.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是治疗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吴志斌;林国发;吴厚敏;江明光;陈晓峰;罗宏杰;刘耿超;陈远生;杨挺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微创外科(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MIS)概念的提出是外科学的一场革命,它深刻地影响了外科学的根本理念,并渗透于外科学的各个具体专业,由此出现的微创心脏外科( 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 MICS)也极大地推动了传统心脏外科学的发展. 1997年 5月,国际上成立了国际微创心脏外科学会(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并出版了学会的官方杂志< The Heart Surgery Forum>,在心脏外科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目前, MICS的观念已经被多数心脏外科医生接受,并且在相关技术的支撑下迅速得到发展.
作者:王文林;王武军;张希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了解肝移植术后感染情况,提高肝移植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 96例肝移植患者,分析了肝移植术后感染情况.结果: 96例患者肝移植术后 54例( 56.3%)至少发生 1次以上细菌感染, 18例( 18.8%)至少发生 1次以上真菌感染.感染部位均以肺部感染常见.分离出的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革兰阴性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所占比例高;革兰阳性球菌以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所占比例高.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 96例患者术后 5例出现 HBV再感染.未发现 CMV和 HIV感染.结论:感染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早期诊断肝移植术后感染有助于提高肝移植治疗效果.
作者:甄沛林;林潮双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孕三烯酮治疗保守性手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方法: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症 56例分为两组,治疗组 33例术后 1周辅以孕三烯酮治疗,对照组 23例无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表现、体征和复发率.结果:随访 12个月,治疗组症状控制优良,复发率仅 3.3%,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孕三烯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后的辅助治疗,效果明显,能降低复发率.
作者:高祖标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患者,女, 43岁,因持续性上腹部隐痛、腹胀、劳力性呼吸困难伴发热 5个月收住院.
作者:姜忠滨;刁国红;赵丕田 刊期: 200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