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沛林;林潮双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 (HCC)合并胆管癌栓患者术中癌栓的处理方式和术后恢复过程.方法:对 1995年 1月至 2002年 12月手术治疗的 27例 HCC合并胆管癌栓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只有 56.3% (16/27)患者行肝切除、胆管取癌栓及胆道引流术.全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55.6% (15/27),术后 30 d死亡率为 22.2% (6/27).结论: HCC合并胆管癌栓的预后差,但对其早期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是改善此病预后的关键.
作者:罗时敏;梁力建;彭宝岗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患者,女, 43岁,因持续性上腹部隐痛、腹胀、劳力性呼吸困难伴发热 5个月收住院.
作者:姜忠滨;刁国红;赵丕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骨复位术的可行性.方法:对 30例闭合性鼻骨骨折患者行鼻内镜下检查,直视下行鼻骨塌陷复位术.结果:内镜下 30例均可观察到鼻骨向后移位及 2例伴有鼻中隔骨折,局部麻醉效果好,直视下准确将复位器置于鼻骨塌陷处,并同时处理伴发鼻中隔骨折.结论:鼻内镜下将鼻骨骨折情况作全面评价,有麻醉效果好、准确复位、损伤小等优点,患者易接受.
作者:夏爱娟;王璋弟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寻找一种安全的方法去确立一个客观的标准作为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的手术指征.方法:通过对收治的 106例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病人进行随机分组、检查、治疗以及分析、比较组间数据得出结论.结果:对照组 47例手术 39例,成功保守治疗 8例;实验组 59例手术 52例,成功保守治疗 7例;两组成功保守治疗病例消化道复通时间、住院时间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手术病例入院至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01). 结论: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通过水溶性碘剂 X线消化道造影可及早认知梗阻的病理形态,使应该手术的病例避免了盲目的等待,应该保守的病例避免了急进的探查,检查本身也是安全易行的.
作者:李继延;陈宏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胃瘫和胰漏是腹部手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胃瘫多发生于胃手术后,发生于胰腺手术后并同时伴有胰漏的病例相对少见.现将 1例胰腺术后胰漏 42 d、胃瘫 69 d的诊治过程和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薛金晶;王刚;朱善德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应用尿道板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先天性尿道下裂的临床经验和方法.方法:回顾分析 36例先天性尿道下裂应用此术式的患儿,年龄 2~ 7岁,尿道缺损 1.5~ 4 cm.结果:经过术后 3~ 6个月的随访复查, 34例痊愈, 2例尿瘘.结论:改良后的术式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缩短.
作者:张丽瑜;温英泉;李忠民;徐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传统心脏手术是通过正中胸骨切口、侧胸壁切口以及胸骨横切口 [1]完成的,这些切口有显露范围广、操作方便的优点,却又有损伤大、术后切口瘢痕不美观的缺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病人及家属对心脏病手术治疗的要求不再仅满足于疾病的治愈,而更追求术后恢复的质量以及切口瘢痕的美观,这直接促成了微创心脏外科( 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 MICS)的发展 [1, 2].
作者:王文林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了解肝移植术后感染情况,提高肝移植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 96例肝移植患者,分析了肝移植术后感染情况.结果: 96例患者肝移植术后 54例( 56.3%)至少发生 1次以上细菌感染, 18例( 18.8%)至少发生 1次以上真菌感染.感染部位均以肺部感染常见.分离出的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革兰阴性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所占比例高;革兰阳性球菌以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所占比例高.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 96例患者术后 5例出现 HBV再感染.未发现 CMV和 HIV感染.结论:感染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早期诊断肝移植术后感染有助于提高肝移植治疗效果.
作者:甄沛林;林潮双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患者,男, 30岁,汉族,工人.主因确诊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M5b) 8个月,复发 1个月,发热、乏力 10 d入院.患者于 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面色苍白,骨痛、伴食欲不振.
作者:谢卫红;田金满;杨海凤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虽然腹腔镜手术和传统手术相比 ,有创伤小、应激水平低、对患者代谢影响小、术时短、术后痛苦轻、恢复快等优点,但其术后并发症也不容忽视,尤其术后颈肩痛发生率较高.对此我们就自 2001年 10月以来,在临床中所遇到的腹腔镜术后肩痛所作的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董荟;周平义;黄尧文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比较 0.25%、0.375%、0.5%罗哌卡因用于中斜角肌前缘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 0.25%布比卡因对照.方法:选择 ASAⅠ~Ⅱ级的上肢手术病人 80例,随机分为 4组,分别用 0.25%、 0.375%、 0.5%罗哌卡因和 0.25%布比卡因 30 mL,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病人有无不适症状,分别对感觉、运动神经和肌松进行评价.结果: 4组的 C5~ T1阻滞起效时间均 < 5 min( P >0.05).随着罗哌卡因浓度增高,麻醉强度增加, 30 mL 0.25%罗哌卡因麻醉强度明显低于 0.25%布比卡因,且满意度低,将罗哌卡因浓度提高到 0.375%,显示出与 0.25%布比卡因相当的麻醉强度,满意度达到 100%.结论: 0.25%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起效慢,满意度低. 0.375%、 0.5%罗哌卡因起效快,作用完善,副作用少,适用于上肢手术麻醉,而以 0.375%罗哌卡因为适宜.
作者:狄华君;陈荣;陈斌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耐药表型和基因组型之间的关系.方法:临床菌株用 VITEK60仪器鉴定,以双纸片协同试验( DDST)筛选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 ESBLs-KP) 11株和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 NESBLs-KP) 14株;用 XbaⅠ酶对各试验菌株进行限制性酶切,脉冲场凝胶电泳( PFGE)分离酶切片段, FingerprintingⅡ指纹图谱分析软件分析 PFGE图谱.结果:菌株间 AST结果相差较大,并可在较短时间内发生耐药变迁;筛选出产 ESBLs 11株,占实验菌株的 44%; PFGE图谱分析,将肺炎克雷伯菌分为 6群 ,相似性系数为 52.63%~ 78.24% ,还有 1株不能分型.结论:在用于 ESBLs-KP治疗时,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首选应用的抗生素; PFGE图谱分析,产 ESBLs菌株和不产 ESBLs分在各个群中,没有发现特异的 ESBLs条带 ,但在同一群中,产 ESBLs的菌株常为同一亚群,不产 ESBLs的菌株常为另一亚群;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表型和 PFGE的基因分型可以表现为一致,也可以表现不同.
作者:龚文胜;刘厚明;何林;杨自华;唐曙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导尿管留置的目的是抢救危重、休克病人时正确记录尿量,测量尿密度,借以观察病情;昏迷、截瘫或会阴部有伤口者,保留尿管以保持会阴清洁干燥.留置尿管效果好坏,将直接影响病人的病情诊断和治疗,我们在给老年男性病人进行尿管留置时,经常遇到尿液外渗影响留置效果,并易造成病人床单的污染而发生褥疮.为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我们采用大号尿管,在导尿时加用麻醉润滑剂,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结妹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索和总结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种有效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带缝匠肌蒂髂骨柱转移+植骨治疗 Ficat分期中的Ⅱ、Ⅲ期青中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果:对 28例病人随访半年至 11年,平均随诊 4.7年,优良率 89.3%.结论:该方法手术简单易行、损伤小,既能恢复股骨头的血液供应,重塑股骨头的正常结构,又能改善股骨头的力学性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景发 刊期: 2005年第10期
1 概述 房间隔缺损( AS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 20%左右.既往开胸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是其唯一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有一些新的手术方法相继应用于临床,如:心脏不停跳下 ASD修补术,右侧开胸及胸骨下段切口 ASD修补术,但手术均需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创伤仍较大.
作者:闫玉生;肖飞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以其微创优势逐步取代了开腹胆囊切除术( OC),但 LC仍存在着一定的胆道损伤并发症.胆道损伤如处理不当 ,可能会造成胆管炎、胆汁性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1].因此, LC中怎样预防胆道损伤及恰当地处理好胆道损伤尤显重要.本文对 LC中胆道损伤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及处理进行综述讨论.
作者:柳茂林;詹世林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索应用侧壁螺丝刀在下颌骨骨折中进行口内进路坚强内固定的手术方法.方法:对 37例下颌骨骨折患者(不含髁状突骨折)采用口内进路暴露下颌骨骨折线,在恢复咬合关系并行颌间结扎后,借助侧壁螺丝刀用小型钛夹板作骨折坚强内固定,术后早期开口训练.结果: 37例患者术后开口度明显改善,咬合关系和骨折愈合均满意. 2例切口延期愈合, 3例存在咬合干扰, 4例发生咀嚼无力,经处理后均痊愈.结论:侧壁螺丝刀在采用口内进路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不含髁状突骨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冯志金;徐平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生物膜是由多种脂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离子组成的超分子体系,它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结构基础.膜脂是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主要起结构作用,并可通过其流动性和极性作用调节蛋白质功能. 膜脂主要由磷脂、糖脂和类固醇组成,而磷脂在生物膜,尤其是在动物膜体系中的含量较高. 膜脂的组分和构型对维持膜蛋白的构象,表现其活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1].
作者:易华;董传仁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小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对经病理证实小肝癌 52例患者和临床资料、甲胎蛋白 (AFP)和超声显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小肝癌早期多无明显症状; AFP阳性率 58.3%;本组病例超声检出率 92.3%.随着瘤灶渐增大,其回声由弱到强演变;瘤灶增大周围声晕出现率越高,血流信号越丰富,其确诊率越高.结论:由于超声检查灵敏、廉价等优点,且肝癌检出率高,应作为肝癌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陈漫清;李晓辉;刘特彬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心脏移植已成为终末期心脏病人的有效治疗手段. 全世界心脏移植每年以 2 000~ 3 000例手术量增加,出现了相当数量生存质量高及长期存活的群体.然而 ,急慢性移植排斥反应及移植物血管病仍是心脏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的主要障碍.目前 ,许多证据表明 ,细胞凋亡在心脏移植排斥反应及移植物血管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细胞凋亡在心脏移植中的研究进展作出综述.
作者:杨海玲 刊期: 200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