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37例临床分析

钟微;余家康;夏慧敏;唐志贤

关键词:结肠疾病, 巨结肠, 先天性
摘要:目的: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 (TCA)为先天性巨结肠 (Hirschsprug's disease,HD)的特殊类型,其病死率相对典型 HD明显升高.方法:通过回顾性总结,分析 37例病例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以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37例中,男 29例,女 8例;年龄 1~ 60 d,平均年龄 7.6 d; 35例表现为生后进行性腹胀、呕吐;术前合并小肠结肠炎 17例;手术中发现受累肠管长度 (共有记录 31例 ):回肠末端受累 17例;病变波及近端回肠 9例;累及空肠 5例.回肠造瘘 30例;空肠造瘘 4例;回结肠吻合 3例. 37例病人中, 25例患儿带肠造瘘治愈后出院,失访 3例,死亡 9例.结论: TCA起病较典型 HD早,合并小肠结肠炎及肠穿孔比率高,结合钡灌肠及术中病理冰冻活检为早期确诊方法.受累肠管的范围,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正确的手术方式及合适的造瘘肠管选择是提高生存率的主要方法,死亡原因主要为严重感染及营养障碍.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切口术式在过熟期白内障术中的应用

    白内障为我国主要的致盲眼病,手术是白内障主要的治疗手段.过熟期白内障是老年性白内障发展到后期的一种类型.过熟期白内障由于白内障成熟期持续时间过长,晶体内水分丢失,体积缩小,囊膜皱缩,重者伴有晶体皮质呈乳白色液化,悬韧带发生退行性变 [1].

    作者:余洪华;郑鲜娜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肺炎克雷伯菌25株PFGE基因分型和药敏表型的比较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耐药表型和基因组型之间的关系.方法:临床菌株用 VITEK60仪器鉴定,以双纸片协同试验( DDST)筛选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 ESBLs-KP) 11株和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 NESBLs-KP) 14株;用 XbaⅠ酶对各试验菌株进行限制性酶切,脉冲场凝胶电泳( PFGE)分离酶切片段, FingerprintingⅡ指纹图谱分析软件分析 PFGE图谱.结果:菌株间 AST结果相差较大,并可在较短时间内发生耐药变迁;筛选出产 ESBLs 11株,占实验菌株的 44%; PFGE图谱分析,将肺炎克雷伯菌分为 6群 ,相似性系数为 52.63%~ 78.24% ,还有 1株不能分型.结论:在用于 ESBLs-KP治疗时,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首选应用的抗生素; PFGE图谱分析,产 ESBLs菌株和不产 ESBLs分在各个群中,没有发现特异的 ESBLs条带 ,但在同一群中,产 ESBLs的菌株常为同一亚群,不产 ESBLs的菌株常为另一亚群;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表型和 PFGE的基因分型可以表现为一致,也可以表现不同.

    作者:龚文胜;刘厚明;何林;杨自华;唐曙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外展旋后牵引治疗严重旋转移位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

    严重旋转移位的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因损伤重,复位后稳定性差,肘内翻畸形发生率高,治疗关键是如何预防肘内翻.我院于 2002年 2月至 2003年 2月期间采用外展旋后位尺骨鹰嘴牵引方法治疗该类型骨折 21例,经随访 10~ 18个月,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方耀忠;王志远;何汉辉;李伟强;邹勇根;郭跃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中联用丝裂霉素C治疗慢性泪囊炎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中联用丝裂霉素 C(MMC)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在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造孔术中联用 MMC治疗慢性泪囊炎, 术中用含 0.02% (0.2 mg/mL)MMC的浸湿棉片置骨切孔区鼻黏膜和泪囊黏膜上 5 min. 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 6个月复查泪囊炎症状消失, 鼻腔泪囊造孔直径都在 3 mm以上.随访 6个月至 1年,未见复发者.没有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中联用 MMC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显著.

    作者:罗忠贵;禤锦荣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选择大型号尿管减少老年男性患者留置尿管尿液外渗

    导尿管留置的目的是抢救危重、休克病人时正确记录尿量,测量尿密度,借以观察病情;昏迷、截瘫或会阴部有伤口者,保留尿管以保持会阴清洁干燥.留置尿管效果好坏,将直接影响病人的病情诊断和治疗,我们在给老年男性病人进行尿管留置时,经常遇到尿液外渗影响留置效果,并易造成病人床单的污染而发生褥疮.为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我们采用大号尿管,在导尿时加用麻醉润滑剂,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结妹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前外侧硬脑膜外入路切除颅眶沟通瘤

    目的:探讨颅眶区手术临床应用解剖,提高颅眶区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总结采用前外侧硬脑膜外入路治疗的 18例颅眶沟通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采用眶额或眶额翼点入路,眶板切除至眶上裂,咬除蝶骨嵴,打开眶上裂,切开颞极硬脑膜索带,结合圆孔处分离硬脑膜夹层,显露海绵窦前上外侧壁,于外直肌和上直肌起点之间切开 Zinn腱环,依肿瘤大小、生长方向依次向前切开眶骨膜壁,显露肿瘤.结果: 18例颅眶区肿瘤中,全切除 14例,次全切除 4例,全切除率为 77.8%.眼球突出恢复正常或好转 8例 (8/10),眼球疼痛全部得到缓解.结论:颅眶沟通瘤采用前外侧硬脑膜外入路,肿瘤显露范围充分,可同时处理眶内肿瘤和颅内肿瘤,眶上裂的显微解剖有利于在处理切开总腱环时保护颅神经.

    作者:陶存山;楼美清;卢亦成;汪亮;王冰心;李文;张康;蒋建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我院 1999年 6月至 2003年 12月的 26例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进行分析.根据 Danis-Weber分型, A型 5例, B型 15例, C型 6例.其中双踝骨折 19例,三踝骨折 7例.结果:随访 6~ 14个月(平均 11.5个月), 26例均骨折愈合.按 Leeds等评定标准:优 10例,良 14例,差 2例,优良率 92.3%.结论: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可使骨折解剖复位、固定可靠,踝关节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德胜;金群华;黄建国;吕金捍;李亚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脑血管意外后急性假性结肠梗阻15例

    脑血管意外后发生急性假性结肠梗阻 (acute colonic pseudo obstruction, ACPO),因具有严重的原发疾病,处理不当可导致严重后果. 我院从 1996年 3月到 2004年 8年共收治脑血管意外后 ACPO 15例,现对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龚鹏珠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护理

    我院自 2000年 2月开展冠状动脉搭桥术至 2003年 7月已完成 89例,其中非体外循环的 55例,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作者:于敏;张维青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中斜角肌前缘入路臂丛神经阻滞

    目的:比较 0.25%、0.375%、0.5%罗哌卡因用于中斜角肌前缘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 0.25%布比卡因对照.方法:选择 ASAⅠ~Ⅱ级的上肢手术病人 80例,随机分为 4组,分别用 0.25%、 0.375%、 0.5%罗哌卡因和 0.25%布比卡因 30 mL,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病人有无不适症状,分别对感觉、运动神经和肌松进行评价.结果: 4组的 C5~ T1阻滞起效时间均 < 5 min( P >0.05).随着罗哌卡因浓度增高,麻醉强度增加, 30 mL 0.25%罗哌卡因麻醉强度明显低于 0.25%布比卡因,且满意度低,将罗哌卡因浓度提高到 0.375%,显示出与 0.25%布比卡因相当的麻醉强度,满意度达到 100%.结论: 0.25%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起效慢,满意度低. 0.375%、 0.5%罗哌卡因起效快,作用完善,副作用少,适用于上肢手术麻醉,而以 0.375%罗哌卡因为适宜.

    作者:狄华君;陈荣;陈斌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以门静脉、脾静脉及肺动脉血栓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1例

    患者,女, 43岁,因持续性上腹部隐痛、腹胀、劳力性呼吸困难伴发热 5个月收住院.

    作者:姜忠滨;刁国红;赵丕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AML-M5b复发后转型为AML-M3b1例

    患者,男, 30岁,汉族,工人.主因确诊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M5b) 8个月,复发 1个月,发热、乏力 10 d入院.患者于 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面色苍白,骨痛、伴食欲不振.

    作者:谢卫红;田金满;杨海凤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锁骨钩接骨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自 2001年 1月至 2003年 12月我院应用锁骨钩接骨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2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庆星;马爱萍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经胸微创伤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1 概述 房间隔缺损( AS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 20%左右.既往开胸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是其唯一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有一些新的手术方法相继应用于临床,如:心脏不停跳下 ASD修补术,右侧开胸及胸骨下段切口 ASD修补术,但手术均需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创伤仍较大.

    作者:闫玉生;肖飞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计算机辅助手术在骨科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手术( computer-assisted surgery, CAS)是综合当今先进的成像设备(如 CT、 MRI),计算机技术,空间定位技术等进行图像三维重建及融合,术前充分评估病人的情况,规划手术路径、方案、模拟手术、术中追踪手术器械,引导手术,确定手术范围,从而使外科手术更精确、安全、微创化的一门综合性技术.计算机辅助手术在骨科的综合应用称为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 computer-assisted orthopaedic surgery, CAOS). CAOS 技术从 90年代初在欧洲和北美问世发展十分迅速 [1~ 3].现就其在骨科的应用情况做一介绍.

    作者:李健;谭平先;高梁斌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国产草酸铂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国产草酸铂 (oxaliplatin)联合羟基喜树碱 (HCPT)、氟尿嘧啶 (5-FU)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 30例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的化疗结果进行研究,化疗方案为国产草酸铂 130 mg/m2静脉滴注 d1;甲酰四氢叶酸钙 (Ⅳ )200 mg/m2静脉滴注 d1~ 3; 5-FU 400 mg/m2静注,随后 600 mg/ m2持续静脉滴注, d1~ 3;羟基喜树碱 (HCPT)6 mg/ m2静脉滴注, d1~ 5;每 3周为 1周期,每 2个周期判定疗效,并估计化疗方案的不良反应.结果: 30例中完全缓解 (CR)0例,部分缓解 (PR)12例,总有效率 (CR+ PR)36%,缓解期为 3~ 9个月 (中位时间 5.5个月 ). 28例的疾病进展时间 (TTP)2~ 13个月 (中位时间 7个月 ).主要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度血液学毒性、恶心呕吐和外周感觉神经异常.结论: Hoxa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疗效理想,毒性小;对控制复治性晚期胃肠道肿瘤有一定疗效.

    作者:蔡嵘;李杰;郑磊贞;郭伟剑;沈伟;章莉;陈强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干眼患者临床症状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干眼患者的临床症状.方法:收集以眼不适就诊于眼科的患者 206人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裂隙灯检查、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结果: 206例中,蒸发过强型干眼 (LTD)78例,水液缺乏型干眼 (ATD)125例, 3例检查结果正常.临床症状:眼干涩 175例 (85.0% ),痒 145例 (70.4% )、视物模糊 143例 (69.4% )、异物感 138例 (67.0% ).结论:详细的症状描述结合客观检查对诊断干眼症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萍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B超定位下乳晕切口治疗乳腺多发微小腺瘤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 B超定位下乳晕切口治疗乳腺多发微小腺瘤的效果.方法:术前 B超定位并在乳腺皮肤表面作好标记,朝多个标记集中的方向于乳晕边缘做一弧形切口,沿乳腺腺体组织表面向肿块标记处潜行分离,钳夹住病变周围腺体组织牵拉至切口旁,用丝线缝扎瘤体牵引,直视下切除肿块.结果:临床应用 194例行此切口,多个病变组织完全切除,所有患者的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 2年乳房形态与外观正常,切口瘢痕隐蔽,瘢痕线不易察觉,医患均满意.结论:开展 B超定位下乳晕切口行多发微小腺瘤切除是安全可行的,既达到了治疗目的,又符合美学要求,尤其适合于青年女性患者.

    作者:汤君东;陈晋肃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鼻内镜技术在鼻骨复位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骨复位术的可行性.方法:对 30例闭合性鼻骨骨折患者行鼻内镜下检查,直视下行鼻骨塌陷复位术.结果:内镜下 30例均可观察到鼻骨向后移位及 2例伴有鼻中隔骨折,局部麻醉效果好,直视下准确将复位器置于鼻骨塌陷处,并同时处理伴发鼻中隔骨折.结论:鼻内镜下将鼻骨骨折情况作全面评价,有麻醉效果好、准确复位、损伤小等优点,患者易接受.

    作者:夏爱娟;王璋弟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电视胸腔镜辅助的心脏外科手术现状

    微创心脏外科是近 10多年发展形成的一个新领域,因其具有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切口瘢痕小等优点,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电视胸腔镜辅助的外科手术(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是微创心脏外科的重要内容 [2, 3].随着微创观念和技术在心脏外科中的不断深化和推广, VATS技术在心脏外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国际上已经有大量相关的报道,国内也有多家单位开展了这项技术,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蔡开灿;王武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