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微;余家康;夏慧敏;唐志贤
患者,男, 30岁,汉族,工人.主因确诊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M5b) 8个月,复发 1个月,发热、乏力 10 d入院.患者于 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面色苍白,骨痛、伴食欲不振.
作者:谢卫红;田金满;杨海凤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干眼患者的临床症状.方法:收集以眼不适就诊于眼科的患者 206人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裂隙灯检查、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结果: 206例中,蒸发过强型干眼 (LTD)78例,水液缺乏型干眼 (ATD)125例, 3例检查结果正常.临床症状:眼干涩 175例 (85.0% ),痒 145例 (70.4% )、视物模糊 143例 (69.4% )、异物感 138例 (67.0% ).结论:详细的症状描述结合客观检查对诊断干眼症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萍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分型、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评估影响手术治疗的因素.方法: 1980年 2月至 2004年 2月对 89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病人行手术治疗,其中男 50例,女 39例,年龄 2个月至 35岁,平均( 6.2± 4.5)岁.临床分型:心上型 58例,心内型 24例,混合型 6例,心下型 1例. 71例术前经心导管检查和 18例术前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全组均行根治手术.结果:无手术死亡,随访 82例,随访率 92.1%, 1例手术后 2年因心内管道堵塞而导致肺水肿死亡,余均恢复正常.结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早期手术及保证足够大的吻合口可以防止肺静脉回流梗阻.
作者:王军;汪曾炜;朱洪玉;高文根;尹宗涛;祝岩 刊期: 2005年第10期
1 概述 房间隔缺损( AS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 20%左右.既往开胸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是其唯一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有一些新的手术方法相继应用于临床,如:心脏不停跳下 ASD修补术,右侧开胸及胸骨下段切口 ASD修补术,但手术均需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创伤仍较大.
作者:闫玉生;肖飞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 TUVP)术后并发症的常见产生原因及相关因素,提高 TUVP的治疗效果,保证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 63例 TUVP治疗的临床资料,包括各类常见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结果:术中平均出血 80 mL,无需输血.出现各类并发症 7例,发生率 11.11%,其中电切综合征 (TURS)1例,术中较大出血 1例,尿道狭窄、轻度尿失禁各 2例,附睾炎 1例.结论:熟练掌握 TUVP操作技术及技巧,是有效地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周雄;陈扬华;蔡郁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患者男, 29岁,系汽车肇事直接暴力致伤,诊为右股骨转子下骨折,按 Seinsheimer分型为Ⅱ a.在 A院行股骨髁上骨牵引,骨折位置欠理想. 1周后患者自行转到 B院,于 C臂 X光机下行力臂式外固定架固定,术后骨折不稳定而移位,手术失败. 2周后改用 DHS髋动力髁钢板, 2个月后负重锻炼,下肢外旋近 45°,膝关节僵硬,屈伸范围 0~ 30°, 1年后于该院行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 1周后负重行走,原位再发骨折,次日转入我院, X线片见股骨转子下骨痂修复不规则,多个钉孔骨吸收明显,骨折近端骨质疏松严重,远端呈外旋位.
作者:朱长春;王子文;侯福林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评价保留乳头改良根治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 1998年 6月至 2004年 6月共施行该手术 18例,其中Ⅰ期 6例,Ⅱ期 12例, 18例均符合笔者制订的手术适应证.结果: 18例中,术后发生表皮坏死 2例, 1月后乳头皮肤痂下愈合;皮下积液 1例经引流后愈合. 15例切口甲级愈合,顺利出院.全部病例乳头基底部切线病理检查均无癌浸润,术后 18例全部随访,长时间 7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 (58± 12)个月,均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保留乳头改良根治术可作为Ⅰ、Ⅱ期乳腺癌手术治疗的选择术式.
作者:余启文;苏兴桂;罗光辉;周宏;宋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灼伤性鼓膜穿孔一般是由钢渣或火花溅入耳内后烧伤鼓膜所致穿孔.多见于钢铁企业工人中,治疗较一般外伤性鼓膜穿孔困难,且少有报道.我科 1998- 2003年诊治 35例灼伤性鼓膜穿孔,现进行临床分析并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涛;孙绍福;杨德英;李如琴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中联用丝裂霉素 C(MMC)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在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造孔术中联用 MMC治疗慢性泪囊炎, 术中用含 0.02% (0.2 mg/mL)MMC的浸湿棉片置骨切孔区鼻黏膜和泪囊黏膜上 5 min. 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 6个月复查泪囊炎症状消失, 鼻腔泪囊造孔直径都在 3 mm以上.随访 6个月至 1年,未见复发者.没有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中联用 MMC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显著.
作者:罗忠贵;禤锦荣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 (TCA)为先天性巨结肠 (Hirschsprug's disease,HD)的特殊类型,其病死率相对典型 HD明显升高.方法:通过回顾性总结,分析 37例病例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以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37例中,男 29例,女 8例;年龄 1~ 60 d,平均年龄 7.6 d; 35例表现为生后进行性腹胀、呕吐;术前合并小肠结肠炎 17例;手术中发现受累肠管长度 (共有记录 31例 ):回肠末端受累 17例;病变波及近端回肠 9例;累及空肠 5例.回肠造瘘 30例;空肠造瘘 4例;回结肠吻合 3例. 37例病人中, 25例患儿带肠造瘘治愈后出院,失访 3例,死亡 9例.结论: TCA起病较典型 HD早,合并小肠结肠炎及肠穿孔比率高,结合钡灌肠及术中病理冰冻活检为早期确诊方法.受累肠管的范围,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正确的手术方式及合适的造瘘肠管选择是提高生存率的主要方法,死亡原因主要为严重感染及营养障碍.
作者:钟微;余家康;夏慧敏;唐志贤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呼吸道异物多发生于儿童, 80%~ 91.8%在 5岁以下 [1],而成人的气管异物较少见.我院 2001年 1月至 2004年 11月收治了成人气管异物 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莉;李涛;王铁;周彬;刘军;刘都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虽然腹腔镜手术和传统手术相比 ,有创伤小、应激水平低、对患者代谢影响小、术时短、术后痛苦轻、恢复快等优点,但其术后并发症也不容忽视,尤其术后颈肩痛发生率较高.对此我们就自 2001年 10月以来,在临床中所遇到的腹腔镜术后肩痛所作的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董荟;周平义;黄尧文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评估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 21例 24足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结果:其中 18例经平均 18个月随访 ,参照有关疗效评定标准 ,优良率 90.5%.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是治疗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吴志斌;林国发;吴厚敏;江明光;陈晓峰;罗宏杰;刘耿超;陈远生;杨挺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微创外科(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MIS)概念的提出是外科学的一场革命,它深刻地影响了外科学的根本理念,并渗透于外科学的各个具体专业,由此出现的微创心脏外科( 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 MICS)也极大地推动了传统心脏外科学的发展. 1997年 5月,国际上成立了国际微创心脏外科学会(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并出版了学会的官方杂志< The Heart Surgery Forum>,在心脏外科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目前, MICS的观念已经被多数心脏外科医生接受,并且在相关技术的支撑下迅速得到发展.
作者:王文林;王武军;张希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腕掌侧切割伤是一种常见的损伤,多为刀、玻璃等锐器所致.由于腕部的血管、神经、肌腱直接位于皮下,缺乏骨骼和肌肉的保护,因此,常为多种组织同时损伤,若处理不当将造成手功能的严重障碍.我院自 1996年 7月至 2001年 4月共收治腕掌侧切割伤 47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赵相森;丁蕊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患者, 男, 48岁, 因咳嗽、痰中带血 1年,饭后呼吸困难 1个月而入院. 1年来咳痰中带血症状无明显进展,体重下降约 20 kg.曾于外院行抗感染治疗,病情时轻时重.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皮肤、黏膜未见出血点及淤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作者:曹伟;余小妹;陈俊峰;陈春芬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对肝硬化合并急腹症的外科治疗进行经验性总结.方法:回顾分析我科 1999年 6月至 2004年 6月收治的 33例肝硬化合并急腹症临床资料.结果: 3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胰腺炎,未及手术而死亡. 9例急性阑尾炎, 2例术后恢复顺利, 7例发生了手术切口感染. 6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保守治疗 3例,其中 1例治愈, 2例中转手术,术后死亡;急诊手术 3例, 2例治愈, 1例死亡. 3例上消化道穿孔,术后死亡 2例, 1例发生肺部和手术切口感染. 7例自发性腹膜炎,术后死亡 4例, 1例切口感染, 2例恢复顺利. 3例急性肠梗阻均行保守治疗,恢复良好. 2例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手法复位失败,行手术复位,疝修补术,恢复顺利.全组 26例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死亡率 34.62%( 9/26),手术并发症率 69.23%( 18/26).术前肝功能储备越差,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亡发生率越高,统计学比较差异显著 (P< 0.05).结论:肝硬化合并急腹症病情经过凶险,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如何降低其发病率,提高救治成功率,有待进一步探索.
作者:张珂;张培瑞;任辉;常伟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外伤性颅骨缺损是颅脑外伤后一种常见并发症.我科自 1997年 10月至 2004年 11月共收治 100例外伤性颅骨缺损病例行颅骨修补术,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周希汉;黄瑞宏;黄陈铭;邓锡滨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心脏移植已成为终末期心脏病人的有效治疗手段. 全世界心脏移植每年以 2 000~ 3 000例手术量增加,出现了相当数量生存质量高及长期存活的群体.然而 ,急慢性移植排斥反应及移植物血管病仍是心脏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的主要障碍.目前 ,许多证据表明 ,细胞凋亡在心脏移植排斥反应及移植物血管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细胞凋亡在心脏移植中的研究进展作出综述.
作者:杨海玲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应用带旋股外动脉升支髂骨瓣移位及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 15例青壮年外伤性股骨颈骨折行切开复位,经粗隆下行 2枚加压螺钉固定股骨头颈部 ,切取带旋股外动脉升支髂骨瓣 3 cm× 4 cm,移位至备好的头颈骨槽内.结果:术后 15例均获得 8个月至 4年的随访,骨折均在 1年内愈合.无骨不连、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髋关节活动良好,但有 1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结论:采用带旋股外动脉升支髂骨瓣移位及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可提高骨折的愈合率,减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并发症发生.
作者:李建炜;李志丹 刊期: 200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