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腕掌侧切割伤47例早期治疗分析

赵相森;丁蕊

关键词:腕掌侧切割伤, 损伤, 疗效满意, 手功能, 组织, 障碍, 血管, 腕部, 神经, 锐器, 皮下, 肌肉, 肌腱, 骨骼, 处理, 玻璃, 报告, 保护
摘要:腕掌侧切割伤是一种常见的损伤,多为刀、玻璃等锐器所致.由于腕部的血管、神经、肌腱直接位于皮下,缺乏骨骼和肌肉的保护,因此,常为多种组织同时损伤,若处理不当将造成手功能的严重障碍.我院自 1996年 7月至 2001年 4月共收治腕掌侧切割伤 47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脏移植中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心脏移植已成为终末期心脏病人的有效治疗手段. 全世界心脏移植每年以 2 000~ 3 000例手术量增加,出现了相当数量生存质量高及长期存活的群体.然而 ,急慢性移植排斥反应及移植物血管病仍是心脏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的主要障碍.目前 ,许多证据表明 ,细胞凋亡在心脏移植排斥反应及移植物血管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细胞凋亡在心脏移植中的研究进展作出综述.

    作者:杨海玲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股骨转子下骨折多次手术失败1例

    患者男, 29岁,系汽车肇事直接暴力致伤,诊为右股骨转子下骨折,按 Seinsheimer分型为Ⅱ a.在 A院行股骨髁上骨牵引,骨折位置欠理想. 1周后患者自行转到 B院,于 C臂 X光机下行力臂式外固定架固定,术后骨折不稳定而移位,手术失败. 2周后改用 DHS髋动力髁钢板, 2个月后负重锻炼,下肢外旋近 45°,膝关节僵硬,屈伸范围 0~ 30°, 1年后于该院行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 1周后负重行走,原位再发骨折,次日转入我院, X线片见股骨转子下骨痂修复不规则,多个钉孔骨吸收明显,骨折近端骨质疏松严重,远端呈外旋位.

    作者:朱长春;王子文;侯福林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肝移植术后感染96例分析

    目的:了解肝移植术后感染情况,提高肝移植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 96例肝移植患者,分析了肝移植术后感染情况.结果: 96例患者肝移植术后 54例( 56.3%)至少发生 1次以上细菌感染, 18例( 18.8%)至少发生 1次以上真菌感染.感染部位均以肺部感染常见.分离出的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革兰阴性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所占比例高;革兰阳性球菌以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所占比例高.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 96例患者术后 5例出现 HBV再感染.未发现 CMV和 HIV感染.结论:感染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早期诊断肝移植术后感染有助于提高肝移植治疗效果.

    作者:甄沛林;林潮双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前外侧硬脑膜外入路切除颅眶沟通瘤

    目的:探讨颅眶区手术临床应用解剖,提高颅眶区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总结采用前外侧硬脑膜外入路治疗的 18例颅眶沟通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采用眶额或眶额翼点入路,眶板切除至眶上裂,咬除蝶骨嵴,打开眶上裂,切开颞极硬脑膜索带,结合圆孔处分离硬脑膜夹层,显露海绵窦前上外侧壁,于外直肌和上直肌起点之间切开 Zinn腱环,依肿瘤大小、生长方向依次向前切开眶骨膜壁,显露肿瘤.结果: 18例颅眶区肿瘤中,全切除 14例,次全切除 4例,全切除率为 77.8%.眼球突出恢复正常或好转 8例 (8/10),眼球疼痛全部得到缓解.结论:颅眶沟通瘤采用前外侧硬脑膜外入路,肿瘤显露范围充分,可同时处理眶内肿瘤和颅内肿瘤,眶上裂的显微解剖有利于在处理切开总腱环时保护颅神经.

    作者:陶存山;楼美清;卢亦成;汪亮;王冰心;李文;张康;蒋建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

    自 2004年 5月始,我们对 18例复杂肾结石患者行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慕淳;孔祥波;张刚;王凯臣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干眼患者临床症状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干眼患者的临床症状.方法:收集以眼不适就诊于眼科的患者 206人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裂隙灯检查、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结果: 206例中,蒸发过强型干眼 (LTD)78例,水液缺乏型干眼 (ATD)125例, 3例检查结果正常.临床症状:眼干涩 175例 (85.0% ),痒 145例 (70.4% )、视物模糊 143例 (69.4% )、异物感 138例 (67.0% ).结论:详细的症状描述结合客观检查对诊断干眼症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萍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机器人在心脏外科中的应用

    1 微创手术的兴起和机器人介入手术 在心脏外科领域,传统的胸骨正中切口以及体外循环带来的巨大创伤和潜在的严重的并发症使许多患者望而却步,也是一直萦绕于外科医师脑海中的梦魇.二十世纪 90年代开始,微创外科概念的出现和兴起,使传统的外科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革命性的变化.

    作者:熊利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高龄患者术后精神异常临床分析

    术后精神异常首先于 1834年由 Dupuytren报告 [1]其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2].高龄患者术后出现精神异常尤其常见,现将 1999年 5月至 2004年 5月间术后发病的 22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章志坚;丁如良;梁卫东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孕三烯酮治疗保守性手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

    目的:研究孕三烯酮治疗保守性手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方法: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症 56例分为两组,治疗组 33例术后 1周辅以孕三烯酮治疗,对照组 23例无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表现、体征和复发率.结果:随访 12个月,治疗组症状控制优良,复发率仅 3.3%,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孕三烯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后的辅助治疗,效果明显,能降低复发率.

    作者:高祖标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计算机辅助手术在骨科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手术( computer-assisted surgery, CAS)是综合当今先进的成像设备(如 CT、 MRI),计算机技术,空间定位技术等进行图像三维重建及融合,术前充分评估病人的情况,规划手术路径、方案、模拟手术、术中追踪手术器械,引导手术,确定手术范围,从而使外科手术更精确、安全、微创化的一门综合性技术.计算机辅助手术在骨科的综合应用称为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 computer-assisted orthopaedic surgery, CAOS). CAOS 技术从 90年代初在欧洲和北美问世发展十分迅速 [1~ 3].现就其在骨科的应用情况做一介绍.

    作者:李健;谭平先;高梁斌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腔镜甲状腺手术临床应用及并发症防治

    目的:探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方法、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 方法:对 30例患者施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 ,总结本类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结果:成功完成手术 29例,中转开放手术 1例 ,手术时间 50~ 200 min,平均 91.5 min.术后 2~ 3 d拔出引流管,术后住院时间 3~ 9 d,平均 4 d.共出现 3例并发症.结论:腔镜甲状腺手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法,通过精细的术中操作和适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可以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岑延增;张嘉越;施德昆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异位甲状旁腺腺瘤伴功能亢进症8例诊断分析

    目的:提高对异位甲状旁腺腺瘤伴机能亢进症的诊断.方法:总结我院 1995- 2003年收治的 8例病人的诊治情况.结果:认为对异位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 (PHPT)的定性、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1)重视早期临床表现. (2)多次复查血钙、血磷、尿钙、 PTH、 X线检查等定性诊断. (3)B超(彩超)、 CT、 MRI、 99mTc-MIBI扫描定位诊断.结论: PHPT大多数为单发的甲状旁腺腺瘤 (86% ) 所致,正常情况下 ,异位甲状旁腺占 20%,对异位甲状旁腺腺瘤伴机能亢进症进行正确的诊断以及准确定位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杨芳;江艺;吕立志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腹部术后胃瘫69天、胰漏42天1例治疗体会

    胃瘫和胰漏是腹部手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胃瘫多发生于胃手术后,发生于胰腺手术后并同时伴有胰漏的病例相对少见.现将 1例胰腺术后胰漏 42 d、胃瘫 69 d的诊治过程和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薛金晶;王刚;朱善德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腕掌侧切割伤47例早期治疗分析

    腕掌侧切割伤是一种常见的损伤,多为刀、玻璃等锐器所致.由于腕部的血管、神经、肌腱直接位于皮下,缺乏骨骼和肌肉的保护,因此,常为多种组织同时损伤,若处理不当将造成手功能的严重障碍.我院自 1996年 7月至 2001年 4月共收治腕掌侧切割伤 47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赵相森;丁蕊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分型、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评估影响手术治疗的因素.方法: 1980年 2月至 2004年 2月对 89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病人行手术治疗,其中男 50例,女 39例,年龄 2个月至 35岁,平均( 6.2± 4.5)岁.临床分型:心上型 58例,心内型 24例,混合型 6例,心下型 1例. 71例术前经心导管检查和 18例术前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全组均行根治手术.结果:无手术死亡,随访 82例,随访率 92.1%, 1例手术后 2年因心内管道堵塞而导致肺水肿死亡,余均恢复正常.结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早期手术及保证足够大的吻合口可以防止肺静脉回流梗阻.

    作者:王军;汪曾炜;朱洪玉;高文根;尹宗涛;祝岩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脑血管意外后急性假性结肠梗阻15例

    脑血管意外后发生急性假性结肠梗阻 (acute colonic pseudo obstruction, ACPO),因具有严重的原发疾病,处理不当可导致严重后果. 我院从 1996年 3月到 2004年 8年共收治脑血管意外后 ACPO 15例,现对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龚鹏珠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小肝癌超声诊断52例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小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对经病理证实小肝癌 52例患者和临床资料、甲胎蛋白 (AFP)和超声显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小肝癌早期多无明显症状; AFP阳性率 58.3%;本组病例超声检出率 92.3%.随着瘤灶渐增大,其回声由弱到强演变;瘤灶增大周围声晕出现率越高,血流信号越丰富,其确诊率越高.结论:由于超声检查灵敏、廉价等优点,且肝癌检出率高,应作为肝癌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陈漫清;李晓辉;刘特彬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AML-M5b复发后转型为AML-M3b1例

    患者,男, 30岁,汉族,工人.主因确诊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M5b) 8个月,复发 1个月,发热、乏力 10 d入院.患者于 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面色苍白,骨痛、伴食欲不振.

    作者:谢卫红;田金满;杨海凤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患者术中癌栓的处理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 (HCC)合并胆管癌栓患者术中癌栓的处理方式和术后恢复过程.方法:对 1995年 1月至 2002年 12月手术治疗的 27例 HCC合并胆管癌栓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只有 56.3% (16/27)患者行肝切除、胆管取癌栓及胆道引流术.全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55.6% (15/27),术后 30 d死亡率为 22.2% (6/27).结论: HCC合并胆管癌栓的预后差,但对其早期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是改善此病预后的关键.

    作者:罗时敏;梁力建;彭宝岗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我院 1999年 6月至 2003年 12月的 26例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进行分析.根据 Danis-Weber分型, A型 5例, B型 15例, C型 6例.其中双踝骨折 19例,三踝骨折 7例.结果:随访 6~ 14个月(平均 11.5个月), 26例均骨折愈合.按 Leeds等评定标准:优 10例,良 14例,差 2例,优良率 92.3%.结论: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可使骨折解剖复位、固定可靠,踝关节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德胜;金群华;黄建国;吕金捍;李亚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