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肝癌超声诊断52例分析

陈漫清;李晓辉;刘特彬

关键词:肝肿瘤, 超声检查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小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对经病理证实小肝癌 52例患者和临床资料、甲胎蛋白 (AFP)和超声显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小肝癌早期多无明显症状; AFP阳性率 58.3%;本组病例超声检出率 92.3%.随着瘤灶渐增大,其回声由弱到强演变;瘤灶增大周围声晕出现率越高,血流信号越丰富,其确诊率越高.结论:由于超声检查灵敏、廉价等优点,且肝癌检出率高,应作为肝癌的首选检查方法.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我院 1999年 6月至 2003年 12月的 26例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进行分析.根据 Danis-Weber分型, A型 5例, B型 15例, C型 6例.其中双踝骨折 19例,三踝骨折 7例.结果:随访 6~ 14个月(平均 11.5个月), 26例均骨折愈合.按 Leeds等评定标准:优 10例,良 14例,差 2例,优良率 92.3%.结论: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可使骨折解剖复位、固定可靠,踝关节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德胜;金群华;黄建国;吕金捍;李亚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腋部皮肤切除术和大汗腺清除术对腋臭治疗的比较分析

    腋臭又称臭汗症,是由患者大汗腺排泄的汗液,经皮肤表面细菌 (主要是葡萄球菌 )的分解产生不饱和脂肪酸而发出臭味.大汗腺主要分布在腋窝、会阴部等处,以腋窝为多,故各种治疗亦主要针对腋窝部.我院对腋臭的治疗主要用手术方式.现就我院采用的两种手术方式:腋部皮肤切除术和大汗腺清除术作比较分析如下.

    作者:戚坚永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37例临床分析

    目的: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 (TCA)为先天性巨结肠 (Hirschsprug's disease,HD)的特殊类型,其病死率相对典型 HD明显升高.方法:通过回顾性总结,分析 37例病例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以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37例中,男 29例,女 8例;年龄 1~ 60 d,平均年龄 7.6 d; 35例表现为生后进行性腹胀、呕吐;术前合并小肠结肠炎 17例;手术中发现受累肠管长度 (共有记录 31例 ):回肠末端受累 17例;病变波及近端回肠 9例;累及空肠 5例.回肠造瘘 30例;空肠造瘘 4例;回结肠吻合 3例. 37例病人中, 25例患儿带肠造瘘治愈后出院,失访 3例,死亡 9例.结论: TCA起病较典型 HD早,合并小肠结肠炎及肠穿孔比率高,结合钡灌肠及术中病理冰冻活检为早期确诊方法.受累肠管的范围,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正确的手术方式及合适的造瘘肠管选择是提高生存率的主要方法,死亡原因主要为严重感染及营养障碍.

    作者:钟微;余家康;夏慧敏;唐志贤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微创心脏外科的现状

    微创外科(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MIS)概念的提出是外科学的一场革命,它深刻地影响了外科学的根本理念,并渗透于外科学的各个具体专业,由此出现的微创心脏外科( 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 MICS)也极大地推动了传统心脏外科学的发展. 1997年 5月,国际上成立了国际微创心脏外科学会(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并出版了学会的官方杂志< The Heart Surgery Forum>,在心脏外科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目前, MICS的观念已经被多数心脏外科医生接受,并且在相关技术的支撑下迅速得到发展.

    作者:王文林;王武军;张希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腕掌侧切割伤47例早期治疗分析

    腕掌侧切割伤是一种常见的损伤,多为刀、玻璃等锐器所致.由于腕部的血管、神经、肌腱直接位于皮下,缺乏骨骼和肌肉的保护,因此,常为多种组织同时损伤,若处理不当将造成手功能的严重障碍.我院自 1996年 7月至 2001年 4月共收治腕掌侧切割伤 47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赵相森;丁蕊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心脏移植中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心脏移植已成为终末期心脏病人的有效治疗手段. 全世界心脏移植每年以 2 000~ 3 000例手术量增加,出现了相当数量生存质量高及长期存活的群体.然而 ,急慢性移植排斥反应及移植物血管病仍是心脏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的主要障碍.目前 ,许多证据表明 ,细胞凋亡在心脏移植排斥反应及移植物血管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细胞凋亡在心脏移植中的研究进展作出综述.

    作者:杨海玲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前外侧硬脑膜外入路切除颅眶沟通瘤

    目的:探讨颅眶区手术临床应用解剖,提高颅眶区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总结采用前外侧硬脑膜外入路治疗的 18例颅眶沟通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采用眶额或眶额翼点入路,眶板切除至眶上裂,咬除蝶骨嵴,打开眶上裂,切开颞极硬脑膜索带,结合圆孔处分离硬脑膜夹层,显露海绵窦前上外侧壁,于外直肌和上直肌起点之间切开 Zinn腱环,依肿瘤大小、生长方向依次向前切开眶骨膜壁,显露肿瘤.结果: 18例颅眶区肿瘤中,全切除 14例,次全切除 4例,全切除率为 77.8%.眼球突出恢复正常或好转 8例 (8/10),眼球疼痛全部得到缓解.结论:颅眶沟通瘤采用前外侧硬脑膜外入路,肿瘤显露范围充分,可同时处理眶内肿瘤和颅内肿瘤,眶上裂的显微解剖有利于在处理切开总腱环时保护颅神经.

    作者:陶存山;楼美清;卢亦成;汪亮;王冰心;李文;张康;蒋建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妊娠期糖尿病羊膜腔内注射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62例分析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羊膜腔内注射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的效果.方法:将 62例需胰岛素治疗的 A级妊娠期糖尿病不同孕周进行不同次数羊膜腔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结果做χ 2检验处理.结果:多次的羊膜腔内注射地塞米松与单次的羊膜腔内注射地塞米松其疗效差异无显著性,不同孕周行第 1次羊膜腔内注射地塞米松差异有显著性,不同孕周行第 2次羊膜腔内注射地塞米松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需胰岛素治疗 A级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于 35~ 37+ 6周进行单疗程羊膜腔内注射糖质激素促胎肺成熟治疗.

    作者:李斯晨;李映桃;陈敦金;刘慧姝;佘若菁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成人气管异物治疗体会

    呼吸道异物多发生于儿童, 80%~ 91.8%在 5岁以下 [1],而成人的气管异物较少见.我院 2001年 1月至 2004年 11月收治了成人气管异物 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莉;李涛;王铁;周彬;刘军;刘都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灼伤性鼓膜穿孔35例临床分析

    灼伤性鼓膜穿孔一般是由钢渣或火花溅入耳内后烧伤鼓膜所致穿孔.多见于钢铁企业工人中,治疗较一般外伤性鼓膜穿孔困难,且少有报道.我科 1998- 2003年诊治 35例灼伤性鼓膜穿孔,现进行临床分析并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涛;孙绍福;杨德英;李如琴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B超定位下乳晕切口治疗乳腺多发微小腺瘤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 B超定位下乳晕切口治疗乳腺多发微小腺瘤的效果.方法:术前 B超定位并在乳腺皮肤表面作好标记,朝多个标记集中的方向于乳晕边缘做一弧形切口,沿乳腺腺体组织表面向肿块标记处潜行分离,钳夹住病变周围腺体组织牵拉至切口旁,用丝线缝扎瘤体牵引,直视下切除肿块.结果:临床应用 194例行此切口,多个病变组织完全切除,所有患者的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 2年乳房形态与外观正常,切口瘢痕隐蔽,瘢痕线不易察觉,医患均满意.结论:开展 B超定位下乳晕切口行多发微小腺瘤切除是安全可行的,既达到了治疗目的,又符合美学要求,尤其适合于青年女性患者.

    作者:汤君东;陈晋肃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AML-M5b复发后转型为AML-M3b1例

    患者,男, 30岁,汉族,工人.主因确诊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M5b) 8个月,复发 1个月,发热、乏力 10 d入院.患者于 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面色苍白,骨痛、伴食欲不振.

    作者:谢卫红;田金满;杨海凤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人工流产术中应用异丙酚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异丙酚在人工流产中的疗效.方法:对 300例早孕妇女,在人工流产术常规消毒的同时,静脉推注异丙酚 3 mg/kg.观察麻醉效果、宫口松弛、子宫收缩,出血量、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麻醉副作用.分别记录推药前、入睡后、手术时、清醒后的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参数,以及推药后入睡、苏醒情况.结果: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术,起效快,镇痛效果明显,有效率达 1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1).扩张宫口阻力减低、子宫收缩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苏醒早,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无一例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异丙酚静脉麻醉是人工流产术中的适宜麻醉方法之一,可达到用无痛人工流产的良好效果.

    作者:李宝瑜;周凤珍;赵大忠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γ-干扰素及电离子包皮环切术联合治疗尖锐湿疣38例

    目的:观察电离子包皮环切术联合γ-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 (CA)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方法:入选 73例患者分成治疗组 38例和对照组 35例.两组均采用电离子手术治疗机对皮损包皮行环切手术并一次性烧灼残余疣体.治疗组术后第 2天起肌注γ-干扰素 200万 U,每天 1次,连用 7 d,之后改为隔日 1次肌注 200万 U,计 10次.分别于治疗结束后随访 3个月观察治愈率和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治愈率 78.95%,复发率 21.05%,对照组治愈率 54.29%,复发率 45.71%,两组治愈率和复发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χ 2值分别为 5.021和 5.004, P< 0.05).结论:提示应用电离子包皮环切术联合γ-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作者:陈汉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锁骨钩接骨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自 2001年 1月至 2003年 12月我院应用锁骨钩接骨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2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庆星;马爱萍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小切口术式在过熟期白内障术中的应用

    白内障为我国主要的致盲眼病,手术是白内障主要的治疗手段.过熟期白内障是老年性白内障发展到后期的一种类型.过熟期白内障由于白内障成熟期持续时间过长,晶体内水分丢失,体积缩小,囊膜皱缩,重者伴有晶体皮质呈乳白色液化,悬韧带发生退行性变 [1].

    作者:余洪华;郑鲜娜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股骨转子下骨折多次手术失败1例

    患者男, 29岁,系汽车肇事直接暴力致伤,诊为右股骨转子下骨折,按 Seinsheimer分型为Ⅱ a.在 A院行股骨髁上骨牵引,骨折位置欠理想. 1周后患者自行转到 B院,于 C臂 X光机下行力臂式外固定架固定,术后骨折不稳定而移位,手术失败. 2周后改用 DHS髋动力髁钢板, 2个月后负重锻炼,下肢外旋近 45°,膝关节僵硬,屈伸范围 0~ 30°, 1年后于该院行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 1周后负重行走,原位再发骨折,次日转入我院, X线片见股骨转子下骨痂修复不规则,多个钉孔骨吸收明显,骨折近端骨质疏松严重,远端呈外旋位.

    作者:朱长春;王子文;侯福林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牛磺酸抑制THP-1细胞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表达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人单核细胞系 THP-1细胞酰基辅酶 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 ACAT-1)表达的影响.方法:在有或无干扰素γ (INF γ )的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牛磺酸与 THP-1持续孵育不同的时间, RT-PCR检测 ACAT-1 mRNA水平, 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表达. 结果:牛磺酸显著下调 THP-1的 ACAT-1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 P< 0.05~ 0.01,n=3),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效应. INF γ促进 ACAT-1 mRNA 和蛋白表达( P< 0.05),该作用被牛磺酸部分抑制( P< 0.01).结论:牛磺酸抑制 ACAT-1的基础表达和由 INF γ诱导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作者:柯丽;成蓓;余其振;何平;白智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

    自 2004年 5月始,我们对 18例复杂肾结石患者行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慕淳;孔祥波;张刚;王凯臣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保留乳头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18例

    目的:评价保留乳头改良根治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 1998年 6月至 2004年 6月共施行该手术 18例,其中Ⅰ期 6例,Ⅱ期 12例, 18例均符合笔者制订的手术适应证.结果: 18例中,术后发生表皮坏死 2例, 1月后乳头皮肤痂下愈合;皮下积液 1例经引流后愈合. 15例切口甲级愈合,顺利出院.全部病例乳头基底部切线病理检查均无癌浸润,术后 18例全部随访,长时间 7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 (58± 12)个月,均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保留乳头改良根治术可作为Ⅰ、Ⅱ期乳腺癌手术治疗的选择术式.

    作者:余启文;苏兴桂;罗光辉;周宏;宋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