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漫清;李晓辉;刘特彬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骨复位术的可行性.方法:对 30例闭合性鼻骨骨折患者行鼻内镜下检查,直视下行鼻骨塌陷复位术.结果:内镜下 30例均可观察到鼻骨向后移位及 2例伴有鼻中隔骨折,局部麻醉效果好,直视下准确将复位器置于鼻骨塌陷处,并同时处理伴发鼻中隔骨折.结论:鼻内镜下将鼻骨骨折情况作全面评价,有麻醉效果好、准确复位、损伤小等优点,患者易接受.
作者:夏爱娟;王璋弟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分型、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评估影响手术治疗的因素.方法: 1980年 2月至 2004年 2月对 89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病人行手术治疗,其中男 50例,女 39例,年龄 2个月至 35岁,平均( 6.2± 4.5)岁.临床分型:心上型 58例,心内型 24例,混合型 6例,心下型 1例. 71例术前经心导管检查和 18例术前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全组均行根治手术.结果:无手术死亡,随访 82例,随访率 92.1%, 1例手术后 2年因心内管道堵塞而导致肺水肿死亡,余均恢复正常.结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早期手术及保证足够大的吻合口可以防止肺静脉回流梗阻.
作者:王军;汪曾炜;朱洪玉;高文根;尹宗涛;祝岩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虽然腹腔镜手术和传统手术相比 ,有创伤小、应激水平低、对患者代谢影响小、术时短、术后痛苦轻、恢复快等优点,但其术后并发症也不容忽视,尤其术后颈肩痛发生率较高.对此我们就自 2001年 10月以来,在临床中所遇到的腹腔镜术后肩痛所作的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董荟;周平义;黄尧文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 TUVP)术后并发症的常见产生原因及相关因素,提高 TUVP的治疗效果,保证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 63例 TUVP治疗的临床资料,包括各类常见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结果:术中平均出血 80 mL,无需输血.出现各类并发症 7例,发生率 11.11%,其中电切综合征 (TURS)1例,术中较大出血 1例,尿道狭窄、轻度尿失禁各 2例,附睾炎 1例.结论:熟练掌握 TUVP操作技术及技巧,是有效地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周雄;陈扬华;蔡郁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评价静脉腔内激光治疗 (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EVLT)下肢静脉曲张 (varicose veins of lower extremity,VVLE)的临床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 40例 VVLE患者共 49条患肢均行 EVLT或 EVLT联合手术治疗.结果:经随访 2~ 12个月,所有病人经 B超复查未发现局部复发及血液反流现象.结论: EVLT是一种安全、有效、无瘢痕的微创治疗新方法,针对个体差异联合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作者:吴良平;王俊;张玉新;黄宗海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 (HCC)合并胆管癌栓患者术中癌栓的处理方式和术后恢复过程.方法:对 1995年 1月至 2002年 12月手术治疗的 27例 HCC合并胆管癌栓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只有 56.3% (16/27)患者行肝切除、胆管取癌栓及胆道引流术.全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55.6% (15/27),术后 30 d死亡率为 22.2% (6/27).结论: HCC合并胆管癌栓的预后差,但对其早期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是改善此病预后的关键.
作者:罗时敏;梁力建;彭宝岗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患者男, 29岁,系汽车肇事直接暴力致伤,诊为右股骨转子下骨折,按 Seinsheimer分型为Ⅱ a.在 A院行股骨髁上骨牵引,骨折位置欠理想. 1周后患者自行转到 B院,于 C臂 X光机下行力臂式外固定架固定,术后骨折不稳定而移位,手术失败. 2周后改用 DHS髋动力髁钢板, 2个月后负重锻炼,下肢外旋近 45°,膝关节僵硬,屈伸范围 0~ 30°, 1年后于该院行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 1周后负重行走,原位再发骨折,次日转入我院, X线片见股骨转子下骨痂修复不规则,多个钉孔骨吸收明显,骨折近端骨质疏松严重,远端呈外旋位.
作者:朱长春;王子文;侯福林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对多针头手术缝线中垫片的使用进行设计并观察在心室切口中的缝合效果.方法:在 5个游离猪心上模拟左心室壁切口,对多针头手术缝线中各种垫片的使用情况进行设计,并在左心室壁切口中使用带垫片的多针头手术缝线进行缝合,对心室壁切口缝合的效果、针孔处组织的撕裂程度以及垫片对手术操作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根据置放垫片的先后顺序不同,可以设计出两类置放垫片的方式,在术中临时置放垫片的设计有利于防止针孔处组织的撕裂和出血的发生.结论:在使用多针头手术缝线时合理置放垫片,可以防止撕裂针孔处心脏组织,使多针头手术缝线的优点充分得到发挥.
作者:王文林;张希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术后精神异常首先于 1834年由 Dupuytren报告 [1]其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2].高龄患者术后出现精神异常尤其常见,现将 1999年 5月至 2004年 5月间术后发病的 22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章志坚;丁如良;梁卫东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计算机辅助手术( computer-assisted surgery, CAS)是综合当今先进的成像设备(如 CT、 MRI),计算机技术,空间定位技术等进行图像三维重建及融合,术前充分评估病人的情况,规划手术路径、方案、模拟手术、术中追踪手术器械,引导手术,确定手术范围,从而使外科手术更精确、安全、微创化的一门综合性技术.计算机辅助手术在骨科的综合应用称为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 computer-assisted orthopaedic surgery, CAOS). CAOS 技术从 90年代初在欧洲和北美问世发展十分迅速 [1~ 3].现就其在骨科的应用情况做一介绍.
作者:李健;谭平先;高梁斌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提高对异位甲状旁腺腺瘤伴机能亢进症的诊断.方法:总结我院 1995- 2003年收治的 8例病人的诊治情况.结果:认为对异位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 (PHPT)的定性、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1)重视早期临床表现. (2)多次复查血钙、血磷、尿钙、 PTH、 X线检查等定性诊断. (3)B超(彩超)、 CT、 MRI、 99mTc-MIBI扫描定位诊断.结论: PHPT大多数为单发的甲状旁腺腺瘤 (86% ) 所致,正常情况下 ,异位甲状旁腺占 20%,对异位甲状旁腺腺瘤伴机能亢进症进行正确的诊断以及准确定位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杨芳;江艺;吕立志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腋臭又称臭汗症,是由患者大汗腺排泄的汗液,经皮肤表面细菌 (主要是葡萄球菌 )的分解产生不饱和脂肪酸而发出臭味.大汗腺主要分布在腋窝、会阴部等处,以腋窝为多,故各种治疗亦主要针对腋窝部.我院对腋臭的治疗主要用手术方式.现就我院采用的两种手术方式:腋部皮肤切除术和大汗腺清除术作比较分析如下.
作者:戚坚永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索应用侧壁螺丝刀在下颌骨骨折中进行口内进路坚强内固定的手术方法.方法:对 37例下颌骨骨折患者(不含髁状突骨折)采用口内进路暴露下颌骨骨折线,在恢复咬合关系并行颌间结扎后,借助侧壁螺丝刀用小型钛夹板作骨折坚强内固定,术后早期开口训练.结果: 37例患者术后开口度明显改善,咬合关系和骨折愈合均满意. 2例切口延期愈合, 3例存在咬合干扰, 4例发生咀嚼无力,经处理后均痊愈.结论:侧壁螺丝刀在采用口内进路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不含髁状突骨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冯志金;徐平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人单核细胞系 THP-1细胞酰基辅酶 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 ACAT-1)表达的影响.方法:在有或无干扰素γ (INF γ )的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牛磺酸与 THP-1持续孵育不同的时间, RT-PCR检测 ACAT-1 mRNA水平, 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表达. 结果:牛磺酸显著下调 THP-1的 ACAT-1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 P< 0.05~ 0.01,n=3),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效应. INF γ促进 ACAT-1 mRNA 和蛋白表达( P< 0.05),该作用被牛磺酸部分抑制( P< 0.01).结论:牛磺酸抑制 ACAT-1的基础表达和由 INF γ诱导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作者:柯丽;成蓓;余其振;何平;白智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方法、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 方法:对 30例患者施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 ,总结本类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结果:成功完成手术 29例,中转开放手术 1例 ,手术时间 50~ 200 min,平均 91.5 min.术后 2~ 3 d拔出引流管,术后住院时间 3~ 9 d,平均 4 d.共出现 3例并发症.结论:腔镜甲状腺手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法,通过精细的术中操作和适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可以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岑延增;张嘉越;施德昆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自 2004年 5月始,我们对 18例复杂肾结石患者行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慕淳;孔祥波;张刚;王凯臣 刊期: 2005年第10期
1 历史回顾 回顾冠脉搭桥的历史,在体外循环尚未普及的 20世纪 50、 60年代,冠脉血运重建手术主要在跳动的心脏上进行 (off-pump CABG, OPCABG). 1967年,前苏联冠脉搭桥手术的先驱 Kolessov[1]报道:经左胸腔切口,在非体外循环下将左胸廓内动脉吻合到左前降支,获得成功.
作者:张希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中联用丝裂霉素 C(MMC)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在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造孔术中联用 MMC治疗慢性泪囊炎, 术中用含 0.02% (0.2 mg/mL)MMC的浸湿棉片置骨切孔区鼻黏膜和泪囊黏膜上 5 min. 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 6个月复查泪囊炎症状消失, 鼻腔泪囊造孔直径都在 3 mm以上.随访 6个月至 1年,未见复发者.没有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中联用 MMC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显著.
作者:罗忠贵;禤锦荣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微创心脏外科是近 10多年发展形成的一个新领域,因其具有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切口瘢痕小等优点,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电视胸腔镜辅助的外科手术(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是微创心脏外科的重要内容 [2, 3].随着微创观念和技术在心脏外科中的不断深化和推广, VATS技术在心脏外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国际上已经有大量相关的报道,国内也有多家单位开展了这项技术,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蔡开灿;王武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自 2001年 1月至 2003年 12月我院应用锁骨钩接骨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2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庆星;马爱萍 刊期: 200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