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抑郁障碍及其治疗

林汉生

关键词:呼吸道疾病, 抑郁障碍, 住院病人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抑郁障碍及其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196例呼吸内科疾病患者进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试评分,分为抑郁组及非抑郁组,再将抑郁组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百忧解治疗6周,治疗前后均进行SDS评分及肺功能检查.结果: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抑郁障碍发生率达41.8%,百忧解治疗组SDS评分及肺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肺功能改善接近非抑郁障碍组.结论: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抑郁障碍的发生率极高,尽早干预及联合抗抑郁治疗能改善抑郁障碍及肺功能指标,促进临床症状改善.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溶血磷脂酰胆碱诱导人血管eNOS基因表达的信号调控机制

    人血管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为NOS家族成员,它催化L-精氨酸氧化生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

    作者:邢飞跃;刘静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无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乳牙龋病2年后效果观察

    目的:评价应用无创伤性修复技术(ART)防治儿童乳牙龋病的效果.方法:采用无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修复238颗乳牙单面洞和142颗乳牙复面洞,2年后复查ART修复龋洞的修复体保存情况.结果:单面洞和复面洞的修复成功率分别为93%和91%,单面洞ART修复的成功率与复面洞修复的成功率无明显差别(P>0.05).ART修复1颗乳牙单面洞的平均时间为8.2 min,修复1颗乳牙复面洞的平均时间为11.6 min.结论:ART是一种简单、有效、经济的龋病防治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姚芳;李劲松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肝癌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GEM)联合顺铂(DDP)GP方案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37例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肝癌采用GP方案治疗,并与40例采用传统治疗的氟尿嘧啶(5-Fu)加顺铂(DDP)FP方案治疗比较.结果:肿瘤缩小、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GP方案均优于FP方案,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毒性.结论:GP方案治疗肝癌显示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作为肝癌新的化疗方法.

    作者:王少彬;陈俊辉;曹伟华;陈理明;李晓洁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卡维地洛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卡维地洛是一种新的第3代β受体阻滞剂,是一种新型有多种药理活性的抗高血压药物,具有β和α1受体阻滞作用,无内源性拟交感神经活性,高浓度时尚有钙拮抗作用,且具有明显的抗自由基、抗氧化作用,有调节代谢紊乱、阻止平滑肌细胞增殖及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等作用.

    作者:李学文;华琦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复苏后心功能不全与炎症因子关系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犬心跳骤停复苏后血流动力学和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关系.方法:体外电击诱发犬室颤,3 min后复苏,12只犬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CPR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采用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复苏前和复苏后6 h的心输出量(CO)和肺动脉楔压(PAWP),同时抽血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水平(放免法).结果:两组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在心跳骤停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R组的MAP在复苏成功即时高于正常对照组,随后开始下降,在复苏后4、6 h低于正常对照组.CPR组的PAWP从心跳骤停前的(5.0±1.26)mmHg一直上升,到复苏后达高峰(28.83±4.79)mmHg,各观察点均高于正常对照组,CO在复苏成功后随时间延长而下降,6 h降至低,复苏后各观察点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和电击前.TNF-α、IL-6浓度在复苏后即时和2 h开始出现明显的升高,并随时间的延长而增高,与本组电击前及同时间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整个实验过程均未能检测到IL-10的浓度.细胞因子TNF-α和IL-6与CO之间呈负相关.结论:电击诱发室颤犬复苏成功后存在着心功能不全和TNF-α和IL-6水平的升高,TNF-α和IL-6可能导致复苏后心功能不全.

    作者:江慧琳;陈晓辉;张弋;许松青;田朝伟;李昭骥;林珮仪;李燕屏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脑脊液TNF-α和sICAM-1的变化

    目的:测定病毒性脑炎(VE)患儿血清、脑脊液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探讨其在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8例VE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脑脊液TNF-α和sICAM-1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前轻症组和重症组血清、脑脊液TNF-α和sICAM-1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且重症组较轻症组明显升高(P均<0.01);治疗后重症组TNF-α和sICAM-1水平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轻症组治疗后TNF-α、sI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VE患儿治疗前血清和脑脊液TNF-α和sICAM-1水平显著升高,病情越重升高越明显.

    作者:董胜英;布月青;孙红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第三代化疗方案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探讨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效果寻求一种新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方法:对2003年7月至2005年2月收治的8例患者使用第三代化疗方案吉西他滨+卡铂(GP)、多西紫杉醇+卡铂(DP)同期联合脑部放疗的毒性、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吉西他滨1 250 mg/m2,d1、8,卡铂AUC=5,d2,每3周1次;多西紫杉醇75 mg/m2,d1,卡铂AUC=5,d1,每3周1次.脑部放疗采用直线加速器,脑部病灶≤3个,全脑放疗(WBR)30 Gv后再加缩野放疗24 Gy;脑部病灶>3个,全脑放疗至总量40 Gy.放、化疗同期进行,放疗结束、化疗2周期后行头颅MR作疗效评价.结果:使用GP方案的5例,使用DP方案的3例,呕吐、骨髓抑制、脱发、疲倦等不良反应均可耐受,2例有4°髓抑制,但未有出现严重感染等合并症;8例病人均未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加重.疗效评价:8例病人,近期疗效评价5例部分缓解(PR),3例稳定(SD);8例病人中5例有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人神经系统症状均获得改善.随访时间9~17个月,生存期均已超过9个月,肺部病灶进展(PD)6例,脑部病灶出现PD 1例,TTP 8个月.结论:第三代化疗方案联合脑部放疗的毒性可耐受,并无加重神经系统损伤,安全性好,可能提高NSCLC脑转移的疗效.

    作者:黄玉娟;杨衿记;谢松喜;廖日强;吴一龙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滋肾健脾法对女性黄褐斑患者血清雌二醇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滋肾健脾法(消斑汤)对女性黄褐斑患者的血清雌二醇(E2)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消斑汤治疗,对照组用维生素C治疗,两组同时外用复方维甲酸霜,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血清E2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6.96%,对照组为71.8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49<0.05);治疗组患者血清E2水平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消斑汤治疗女性黄褐斑疗效显著,对患者血清E2水平有降低作用.

    作者:熊德;陈绿娥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沐舒坦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沐舒坦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以沐舒坦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用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在缓解喘憋、咳嗽症状,肺部喘鸣音消失及缩短住院病程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沐舒坦注射液雾化吸入可进一步提高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小夏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放疗加化疗综合治疗中晚期鼻咽癌40例疗效观察

    目的:对74例中晚期鼻咽癌作放疗加化疗综合治疗疗效前瞻性临床研究.方法:74例Ⅲ、Ⅳa期鼻咽癌(92分期)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34例和放疗加化疗综合治疗组40例,放疗均采用常规放疗:鼻咽原发癌灶DT 70Gy,颈部预防照射DT 50 Gy,转移灶DT 64-70 Gy.放疗加化疗综合治疗组加顺铂(DDP)及氟脲嘧啶(5-FU)化疗5疗程:第1疗程在放疗前4周,第2疗程在放疗前1周,第3疗程在放疗第4周,第4、5疗程在放疗结束后1~2个月内完成.结果:1、3、5年生存率:放疗加化疗组为94.9%、84.6%、66.7%,单纯放疗组为84.8%、63.6%、39.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1、3、5年局部控制率:放疗加化疗组为94.9%、87.2%、66.7%,单纯放疗组为81.8%、60.6%、45.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放疗加化疗组的远处转移率(17.9%)较单纯放疗组(51.5%)低,出现远处转移的平均时间放疗加化疗组为21.6个月,单纯放疗组为7.8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放疗加顺铂(DDP)及氟脲嘧啶(5-FU)化疗综合治疗中晚期鼻咽癌可以提高生存率、局控率,降低远处转移率.

    作者:潘辉林;宋慧胜;冯正富;黄岩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优越性

    目的:观察MiniMed胰岛素泵与常规胰岛素治疗对糖尿病患者疗效差异.方法:分别用胰岛素泵治疗(continue subcutaneo us insulin iniection,CSⅡ)和常规胰岛素治疗方法(multi subcutaneous insulin injection,MSⅡ)对23例和25例同期住院的糖尿病人进行了治疗.以餐前血糖在3.6~7.0 mmol/L范围作为糖尿病理想控制的指标.结果:CSⅡ治疗组和MSⅡ治疗组糖尿病患者治疗后血糖均明显下降,糖化血红蛋白也明显降低;但CSⅡ组糖尿病患者较MSⅡ组在较短的时间内血糖就达到理想控制,而发生低血糖的机会明显减少.结论:胰岛素泵治疗更符合人体的生理需要,可以更有效地24 h控制血糖的波动.所以,该治疗方法适用于所有1型糖尿病患者和部分需要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

    作者:李如成;邓能尚;刘宏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奥亭止咳露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在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奥亭止咳露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在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将CVA72例分为3组:奥亭+布地奈德气雾剂组30例,布地奈德气雾剂组21例,强的松组21例,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28 d,观察咳嗽消失时间和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并以积分法统计有效率和显效率,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4 d,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90.48%和90.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奥亭+布地奈德气雾剂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布地奈德气雾剂组(60% vs 14.29%,P<0.01),与强的松组(61.90%)相当(P>0.05).奥亭+布地奈德气雾剂组平均止咳时间(5.9±1.9)d,也与强的松组(6.8±2.2)d相当(P>0.05),但明显优于布地奈德气雾剂组(9.9±3.2)d(P<0.01).奥亭+布地奈德气雾剂组有1例(3.33%)和布地奈德气雾剂组有1例(4.76%)分别发生口腔霉菌感染和声音嘶哑,而强的松组共有8例(38.09%)出现不良反应,明显大于前两组(P<0.01).结论:奥亭止咳露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是CVA既快速有效又安全的治疗新方法.

    作者:罗强;涂明利;雷怀定;刘先军;朱少铭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多巴胺、硫酸镁配伍治疗小儿哮喘242例分析

    尽管GINA方案从1995年开始在全球逐步推行,但小儿哮喘,尤其是重度哮喘的治疗仍是个棘手的问题,特别是基层.我院儿科从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多巴胺、硫酸镁治疗重度哮喘242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顺培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胃镜下插管小肠双重造影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小肠疾病的检出率随着胶囊内镜、双气囊套管小肠镜的应用而提高,但由于经济、操作等原因胶囊内镜、双气囊套管小肠镜还不能普及.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仍是诊断小肠疾病的常用方法,传统采用导管法小肠灌肠造影,由于该方法操作烦琐,插管成功率低,临床上难以推广.我们自1998年起应用胃镜下插管小肠双重造影诊断小肠疾病,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叶国良;周建勤;盛红;程德希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过氧化氢酶过度表达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腺病毒载体介导的过氧化氢酶基因转染对体外培养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含过氧化氢酶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Cat)转染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方法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活性,同时用流式细胞术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MTT比色法分析显示AdCat组明显抑制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细胞周期分析发现AdCat组G0/G1期分布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S、G2/M期分布百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细胞增殖能力下降(P<0.05).结论:腺病毒载体介导的过氧化氢酶基因转染能抑制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作者:孙跃玲;涂远超;王家宁;黄永章;黄从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血管紧张素Ⅱ对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及p21,p27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对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s)增殖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差速贴壁法体外培养新生Wistar大鼠的CFs,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ngⅡ处理组,洛沙坦(losartan)+AngⅡ处理组.作用24 h后,收集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活细胞形态;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与p21和p27的蛋白表达.结果:AngⅡ可显著提高CFsMTT-OD值,使S期细胞比率增加,G1期细胞比率下降,并降低细胞p27蛋白的表达,而对p21的蛋白表达无影响.AT1受体拮抗剂Losartan可完全阻断AngⅡ的作用.结论:AngⅡ通过AT1受体促进CFs增殖的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p27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周艳芳;黄培春;鲍波;欧阳静萍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高原地区消毒灭菌工作质量控制及对策

    消毒供应科室是医院消毒灭菌医疗器械和物品供应的重要部门,也是医院控制感染的重要环节.

    作者:王素珍;阿依努尔;王永胜;杨帆;高延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低钾性瘫痪104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低钾性瘫痪的常见病因和临床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04例低钾性瘫痪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低钾性瘫痪的常见病因有低钾性周期性瘫痪,甲亢性周期性瘫痪,肾小管性酸中毒等.血钾水平与肌无力不完全平行,血钾越低患者临床症状及其他辅助检查的变化也就越重,治疗效果也越差.患者肌力下降可不对称,71例(68%)有肌痛或主观感觉障碍,58例(56%)有肌酸磷酸激酶(CPK)增高.呼吸肌麻痹和致命性心律失常是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血钾水平与肌无力症状不完全平行,可出现肌痛、主观感觉异常、CPK增高.呼吸肌麻痹和致命性心律失常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不典型低钾性瘫痪应与格林-巴利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等进行鉴别.

    作者:周沁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微波加奥平栓联合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我院自2002年8月开始应用干扰素、奥平栓联合微波治疗尖锐湿疣,疗效显著,明显降低复发率.

    作者:代丽萍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络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络德(国产卡维地洛片)的降压疗效.方法:服用安慰剂2周后口服络德20~40mg,每日分两次服用,总疗程4周,共治疗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结果:治疗4周后血压下降显著,总有效率为88.6%,其中显效率69.7%,有效率18.9%.动态血压监测表明,络德对白天的血压降压作用较显著,且无明显副作用.与对照药美托洛尔比较,临床疗效差异无显著性,但对心率影响较小,患者耐受性较好.结论:络德是一有效且副作用小的治疗高血压病药物.

    作者:陈伯钧;丁邦晗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