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性自发性气胸2例误诊原因分析

阮玉姝

关键词:老年性, 自发性气胸, 原发病, 症状和体征, 误诊原因, 慢性疾病, 老年人, 临床, 基础, 肺部, 病人
摘要:老年人有肺部慢性疾病基础者并发气胸,因其症状和体征常和原发病相似,易被误诊为原发病加重.本文即是通过2例这样的病人分析其误诊原因,借以引起临床重视.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优越性

    目的:观察MiniMed胰岛素泵与常规胰岛素治疗对糖尿病患者疗效差异.方法:分别用胰岛素泵治疗(continue subcutaneo us insulin iniection,CSⅡ)和常规胰岛素治疗方法(multi subcutaneous insulin injection,MSⅡ)对23例和25例同期住院的糖尿病人进行了治疗.以餐前血糖在3.6~7.0 mmol/L范围作为糖尿病理想控制的指标.结果:CSⅡ治疗组和MSⅡ治疗组糖尿病患者治疗后血糖均明显下降,糖化血红蛋白也明显降低;但CSⅡ组糖尿病患者较MSⅡ组在较短的时间内血糖就达到理想控制,而发生低血糖的机会明显减少.结论:胰岛素泵治疗更符合人体的生理需要,可以更有效地24 h控制血糖的波动.所以,该治疗方法适用于所有1型糖尿病患者和部分需要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

    作者:李如成;邓能尚;刘宏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脑脊液TNF-α和sICAM-1的变化

    目的:测定病毒性脑炎(VE)患儿血清、脑脊液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探讨其在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8例VE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脑脊液TNF-α和sICAM-1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前轻症组和重症组血清、脑脊液TNF-α和sICAM-1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且重症组较轻症组明显升高(P均<0.01);治疗后重症组TNF-α和sICAM-1水平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轻症组治疗后TNF-α、sI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VE患儿治疗前血清和脑脊液TNF-α和sICAM-1水平显著升高,病情越重升高越明显.

    作者:董胜英;布月青;孙红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肾移植受者人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的监测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快速诊断肾移植受者人巨细胞病毒(HCMV)活动性感染的方法.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催化信号扩增法通过抗巨细胞病毒pp65单克隆抗体AAC10对外周血白细胞中的人巨细胞病毒pp65抗原进行标记识别.结果:检测61例肾移植受者中,HCMV pp65抗原阳性36例,活动性感染率为59%(36/61),有症状的HCMV 20例,占所有受者33%(20/61),平均抗原指数(98±31)个/2 ×105 WBC;而无症状的活动性感染HCMV pp65抗原指数平均为(21±22)个/2×105 WBC.同时检测50名健康人,结果pp65抗原全为阴性.结论:该法敏感、简便,可作为肾移植后HCMV病的早期诊断并可指导抗病毒治疗.

    作者:罗先红;罗蓉;刘秀卿;黄瑞宏;张羽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放疗加化疗综合治疗中晚期鼻咽癌40例疗效观察

    目的:对74例中晚期鼻咽癌作放疗加化疗综合治疗疗效前瞻性临床研究.方法:74例Ⅲ、Ⅳa期鼻咽癌(92分期)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34例和放疗加化疗综合治疗组40例,放疗均采用常规放疗:鼻咽原发癌灶DT 70Gy,颈部预防照射DT 50 Gy,转移灶DT 64-70 Gy.放疗加化疗综合治疗组加顺铂(DDP)及氟脲嘧啶(5-FU)化疗5疗程:第1疗程在放疗前4周,第2疗程在放疗前1周,第3疗程在放疗第4周,第4、5疗程在放疗结束后1~2个月内完成.结果:1、3、5年生存率:放疗加化疗组为94.9%、84.6%、66.7%,单纯放疗组为84.8%、63.6%、39.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1、3、5年局部控制率:放疗加化疗组为94.9%、87.2%、66.7%,单纯放疗组为81.8%、60.6%、45.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放疗加化疗组的远处转移率(17.9%)较单纯放疗组(51.5%)低,出现远处转移的平均时间放疗加化疗组为21.6个月,单纯放疗组为7.8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放疗加顺铂(DDP)及氟脲嘧啶(5-FU)化疗综合治疗中晚期鼻咽癌可以提高生存率、局控率,降低远处转移率.

    作者:潘辉林;宋慧胜;冯正富;黄岩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皮下埋植疣体治疗多发性顽固性扁平疣87例

    扁平疣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皮肤病,好发于面颈部、前臂、手背等部位,疣体呈褐色,为大小不等的扁平状丘疹.我们采用皮下埋植疣体治疗多发性、顽固性扁平疣8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萍;杜莉;王培林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络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络德(国产卡维地洛片)的降压疗效.方法:服用安慰剂2周后口服络德20~40mg,每日分两次服用,总疗程4周,共治疗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结果:治疗4周后血压下降显著,总有效率为88.6%,其中显效率69.7%,有效率18.9%.动态血压监测表明,络德对白天的血压降压作用较显著,且无明显副作用.与对照药美托洛尔比较,临床疗效差异无显著性,但对心率影响较小,患者耐受性较好.结论:络德是一有效且副作用小的治疗高血压病药物.

    作者:陈伯钧;丁邦晗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黄芪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92例临床观察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2000年3月至2004年6月,笔者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VBI 92例并做对照观察.

    作者:刘克宁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卡维地洛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卡维地洛是一种新的第3代β受体阻滞剂,是一种新型有多种药理活性的抗高血压药物,具有β和α1受体阻滞作用,无内源性拟交感神经活性,高浓度时尚有钙拮抗作用,且具有明显的抗自由基、抗氧化作用,有调节代谢紊乱、阻止平滑肌细胞增殖及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等作用.

    作者:李学文;华琦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多巴胺、硫酸镁配伍治疗小儿哮喘242例分析

    尽管GINA方案从1995年开始在全球逐步推行,但小儿哮喘,尤其是重度哮喘的治疗仍是个棘手的问题,特别是基层.我院儿科从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多巴胺、硫酸镁治疗重度哮喘242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顺培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立普妥、银杏达莫注射液联用对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血栓前状态的临床干预

    目的:观察立普妥、银杏达莫注射液联用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血栓前状态的临床干预.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异常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立普妥10 mg口服,每日1次;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d,对照组30例,丹参注射液10 mL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 d.监测全部患者治疗后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并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水平有极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水平有显著下降(P<0.05),但治疗组间治疗前后改变值与对照组间治疗前后的变化更有显著性下降(P<0.01).结论:立普妥、银杏达莫注射液联用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干预有显著疗效(P<0.01).

    作者:劳永光;刘华荣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胰岛素瘤低血糖致痫性发作误诊癫痫1例

    患者,男性,48岁,以发作性抽搐7个月入院.患者7个月来每天晨起1个多小时后突发抽搐,伴口吐白沫,四肢强直,持续20 min至1 h左右,有时缓解,有时进入深睡状态.

    作者:臧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新生儿败血症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新生儿败血症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减少临床应用抗生素的盲目性,降低耐药菌的产生.方法:采用Bact Alert 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及VITEK-AMS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近4年间新生儿科送检的可疑败血症697份血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91株病原菌,阳性率为13%,全部对青霉素耐药,对红霉素或头孢唑啉耐药率超过75%,多重耐药较明显,对万古霉素敏感性较高,但已发现3株耐万古霉素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主要致病的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三代(头孢他啶、头孢噻肟)敏感.结论:多重耐药的葡萄球菌为本院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其耐药性的分析对临床治疗有重要参考意义.

    作者:麦奇;陈才进;林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奥亭止咳露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在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奥亭止咳露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在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将CVA72例分为3组:奥亭+布地奈德气雾剂组30例,布地奈德气雾剂组21例,强的松组21例,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28 d,观察咳嗽消失时间和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并以积分法统计有效率和显效率,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4 d,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90.48%和90.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奥亭+布地奈德气雾剂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布地奈德气雾剂组(60% vs 14.29%,P<0.01),与强的松组(61.90%)相当(P>0.05).奥亭+布地奈德气雾剂组平均止咳时间(5.9±1.9)d,也与强的松组(6.8±2.2)d相当(P>0.05),但明显优于布地奈德气雾剂组(9.9±3.2)d(P<0.01).奥亭+布地奈德气雾剂组有1例(3.33%)和布地奈德气雾剂组有1例(4.76%)分别发生口腔霉菌感染和声音嘶哑,而强的松组共有8例(38.09%)出现不良反应,明显大于前两组(P<0.01).结论:奥亭止咳露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是CVA既快速有效又安全的治疗新方法.

    作者:罗强;涂明利;雷怀定;刘先军;朱少铭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低钾性瘫痪104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低钾性瘫痪的常见病因和临床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04例低钾性瘫痪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低钾性瘫痪的常见病因有低钾性周期性瘫痪,甲亢性周期性瘫痪,肾小管性酸中毒等.血钾水平与肌无力不完全平行,血钾越低患者临床症状及其他辅助检查的变化也就越重,治疗效果也越差.患者肌力下降可不对称,71例(68%)有肌痛或主观感觉障碍,58例(56%)有肌酸磷酸激酶(CPK)增高.呼吸肌麻痹和致命性心律失常是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血钾水平与肌无力症状不完全平行,可出现肌痛、主观感觉异常、CPK增高.呼吸肌麻痹和致命性心律失常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不典型低钾性瘫痪应与格林-巴利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等进行鉴别.

    作者:周沁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葛根素联合苯海拉明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目的:探讨葛根素、苯海拉明合用于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将29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葛根素5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另外给予苯海拉明注射液4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则使用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观察两者疗效,并进行x2检验.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总有效率86%,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葛根素联合苯海拉明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

    作者:苏启文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预激综合征2例误诊分析

    预激综合征是一种以异常房室传导途径为病理基础,以异常心电生理表现和(或)易并发多种快速性心律失常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而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的发生率曾报道可高达30%,其心电图表现很容易与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混淆,在临床上易导致误诊误治,现结合我院遇到的2例对其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卢德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微波加奥平栓联合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我院自2002年8月开始应用干扰素、奥平栓联合微波治疗尖锐湿疣,疗效显著,明显降低复发率.

    作者:代丽萍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第三代化疗方案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探讨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效果寻求一种新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方法:对2003年7月至2005年2月收治的8例患者使用第三代化疗方案吉西他滨+卡铂(GP)、多西紫杉醇+卡铂(DP)同期联合脑部放疗的毒性、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吉西他滨1 250 mg/m2,d1、8,卡铂AUC=5,d2,每3周1次;多西紫杉醇75 mg/m2,d1,卡铂AUC=5,d1,每3周1次.脑部放疗采用直线加速器,脑部病灶≤3个,全脑放疗(WBR)30 Gv后再加缩野放疗24 Gy;脑部病灶>3个,全脑放疗至总量40 Gy.放、化疗同期进行,放疗结束、化疗2周期后行头颅MR作疗效评价.结果:使用GP方案的5例,使用DP方案的3例,呕吐、骨髓抑制、脱发、疲倦等不良反应均可耐受,2例有4°髓抑制,但未有出现严重感染等合并症;8例病人均未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加重.疗效评价:8例病人,近期疗效评价5例部分缓解(PR),3例稳定(SD);8例病人中5例有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人神经系统症状均获得改善.随访时间9~17个月,生存期均已超过9个月,肺部病灶进展(PD)6例,脑部病灶出现PD 1例,TTP 8个月.结论:第三代化疗方案联合脑部放疗的毒性可耐受,并无加重神经系统损伤,安全性好,可能提高NSCLC脑转移的疗效.

    作者:黄玉娟;杨衿记;谢松喜;廖日强;吴一龙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特殊临床表现的川崎病的诊治与随访

    川崎病亦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为儿科特有,病因目前尚未明,表现为全身性非特异性血管炎的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本病所引起皮肤、黏膜、淋巴结、冠状动脉损害为儿科医生所熟知.

    作者:彭晓卫;严春华;蒋火富;段君凯;许飞;邹峥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鼻咽部恶性淋巴瘤误诊2例

    原发于鼻咽部的恶性淋巴瘤属于结外淋巴瘤的一种,其临床表现与鼻咽癌相似,在病理诊断上,因部分病理形态与鼻咽癌相近,易引起混淆,极易引起误诊.现报道2例误诊病例,就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减少误诊的措施,以吸取经验教训.

    作者:蔡晓菁;朱欠元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