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咽部恶性淋巴瘤误诊2例

蔡晓菁;朱欠元

关键词:鼻咽部, 恶性淋巴瘤, 误诊原因, 鼻咽癌, 结外淋巴瘤, 误诊病例, 临床表现, 经验教训, 病理诊断, 病理形态, 措施
摘要:原发于鼻咽部的恶性淋巴瘤属于结外淋巴瘤的一种,其临床表现与鼻咽癌相似,在病理诊断上,因部分病理形态与鼻咽癌相近,易引起混淆,极易引起误诊.现报道2例误诊病例,就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减少误诊的措施,以吸取经验教训.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抑郁障碍及其治疗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抑郁障碍及其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196例呼吸内科疾病患者进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试评分,分为抑郁组及非抑郁组,再将抑郁组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百忧解治疗6周,治疗前后均进行SDS评分及肺功能检查.结果: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抑郁障碍发生率达41.8%,百忧解治疗组SDS评分及肺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肺功能改善接近非抑郁障碍组.结论: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抑郁障碍的发生率极高,尽早干预及联合抗抑郁治疗能改善抑郁障碍及肺功能指标,促进临床症状改善.

    作者:林汉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四联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对后遗神经痛的影响

    目的:了解用四联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对后遗神经痛的影响.方法:入选47例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24例用四联疗法肌注α干扰素100万U,每天1次连用14 d,口服泛昔洛韦500mg、西米替丁0.2g、强的松5 mg,每天3次连用14 d.对照组23例用三联疗法肌注α干扰素100万U,每天1次,连用14 d,口服阿昔洛韦缓释片0.4g、西米替丁0.2 g,每天3次连用14 d,分别于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4周观察记录临床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9.2%和69.6%,结束后4周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78.3%,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疼痛程度缓解比例四联疗法明显高于三联疗法,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四联疗法治疗带状疱疹有提高治愈好转率及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作者:陈汉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以消化道为首发症状的白塞病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回顾分析以胃肠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白塞病9例,探讨以消化道为首发症状的白塞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本院1997-2004年收治以胃肠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白塞病患者9例,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以及治疗预后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白塞病的消化道首发症状各异,以血便、腹痛、腹胀、反酸等为主要表现,男性患者的临床表现较女性严重,7例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辅助抗凝药物治疗后,腹痛全部缓解.5例血便者通过内科及时治疗达到满意疗效,未进行手术治疗,病情好转明显,血便消失.结论:白塞病的消化道首发症状各异,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查体,寻找有特征性的体征,依靠内镜等检查对诊断该病有一定帮助,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辅助抗凝药物治疗可以收到满意疗效.

    作者:陈小微;吴建胜;吴小丽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抗肝纤维化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早期肝纤维化疗效.方法:对照C组30例,单纯应用甘利欣、益肝灵、茵栀黄等护肝降酶退黄药物治疗;治疗A组33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C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B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鳖甲软肝片.观察3组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及B超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各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组间差异不明显;治疗A、B组中多数患者的B超指标有改善.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早期肝纤维化疗效显著,并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陈啟红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老年病人蛛网膜下腔阻滞致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确定外科老年病人蛛网膜下腔阻滞发生低血压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1993年8月至2003年10月所有年龄65岁以上、接受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手术病人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低血压的高危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以比数比(OR)表示危险程度,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老年病人蛛网膜下腔阻滞致低血压主要与病人年龄>70岁(OR=2.402,P=0.034)、急诊手术(OR=3.639,P=0.009)、麻醉阻滞平面≥T8(OR=3.705,P<0.001)、不充分的麻醉前预处理(OR=1.863,P=0.023)、及术前合并高血压(OR=1.9,P=0.006)有关.2个独立危险因素分别是麻醉平面≥T8(OR 2.194,95%CI 1.153~4.177,P=0.011)、合并高血压(OR2.191,95%CI 1.103~4.351,P=0.025).结论:低血压是老年病人蛛网膜下腔阻滞常见并发症,麻醉平面和并存高血压是2个独立危险因素,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预防.

    作者:赵文辉;李声华;刘芬;李霞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第三代化疗方案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探讨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效果寻求一种新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方法:对2003年7月至2005年2月收治的8例患者使用第三代化疗方案吉西他滨+卡铂(GP)、多西紫杉醇+卡铂(DP)同期联合脑部放疗的毒性、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吉西他滨1 250 mg/m2,d1、8,卡铂AUC=5,d2,每3周1次;多西紫杉醇75 mg/m2,d1,卡铂AUC=5,d1,每3周1次.脑部放疗采用直线加速器,脑部病灶≤3个,全脑放疗(WBR)30 Gv后再加缩野放疗24 Gy;脑部病灶>3个,全脑放疗至总量40 Gy.放、化疗同期进行,放疗结束、化疗2周期后行头颅MR作疗效评价.结果:使用GP方案的5例,使用DP方案的3例,呕吐、骨髓抑制、脱发、疲倦等不良反应均可耐受,2例有4°髓抑制,但未有出现严重感染等合并症;8例病人均未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加重.疗效评价:8例病人,近期疗效评价5例部分缓解(PR),3例稳定(SD);8例病人中5例有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人神经系统症状均获得改善.随访时间9~17个月,生存期均已超过9个月,肺部病灶进展(PD)6例,脑部病灶出现PD 1例,TTP 8个月.结论:第三代化疗方案联合脑部放疗的毒性可耐受,并无加重神经系统损伤,安全性好,可能提高NSCLC脑转移的疗效.

    作者:黄玉娟;杨衿记;谢松喜;廖日强;吴一龙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微波加奥平栓联合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我院自2002年8月开始应用干扰素、奥平栓联合微波治疗尖锐湿疣,疗效显著,明显降低复发率.

    作者:代丽萍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低钾性瘫痪104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低钾性瘫痪的常见病因和临床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04例低钾性瘫痪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低钾性瘫痪的常见病因有低钾性周期性瘫痪,甲亢性周期性瘫痪,肾小管性酸中毒等.血钾水平与肌无力不完全平行,血钾越低患者临床症状及其他辅助检查的变化也就越重,治疗效果也越差.患者肌力下降可不对称,71例(68%)有肌痛或主观感觉障碍,58例(56%)有肌酸磷酸激酶(CPK)增高.呼吸肌麻痹和致命性心律失常是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血钾水平与肌无力症状不完全平行,可出现肌痛、主观感觉异常、CPK增高.呼吸肌麻痹和致命性心律失常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不典型低钾性瘫痪应与格林-巴利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等进行鉴别.

    作者:周沁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复苏后心功能不全与炎症因子关系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犬心跳骤停复苏后血流动力学和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关系.方法:体外电击诱发犬室颤,3 min后复苏,12只犬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CPR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采用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复苏前和复苏后6 h的心输出量(CO)和肺动脉楔压(PAWP),同时抽血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水平(放免法).结果:两组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在心跳骤停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R组的MAP在复苏成功即时高于正常对照组,随后开始下降,在复苏后4、6 h低于正常对照组.CPR组的PAWP从心跳骤停前的(5.0±1.26)mmHg一直上升,到复苏后达高峰(28.83±4.79)mmHg,各观察点均高于正常对照组,CO在复苏成功后随时间延长而下降,6 h降至低,复苏后各观察点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和电击前.TNF-α、IL-6浓度在复苏后即时和2 h开始出现明显的升高,并随时间的延长而增高,与本组电击前及同时间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整个实验过程均未能检测到IL-10的浓度.细胞因子TNF-α和IL-6与CO之间呈负相关.结论:电击诱发室颤犬复苏成功后存在着心功能不全和TNF-α和IL-6水平的升高,TNF-α和IL-6可能导致复苏后心功能不全.

    作者:江慧琳;陈晓辉;张弋;许松青;田朝伟;李昭骥;林珮仪;李燕屏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胰岛素瘤低血糖致痫性发作误诊癫痫1例

    患者,男性,48岁,以发作性抽搐7个月入院.患者7个月来每天晨起1个多小时后突发抽搐,伴口吐白沫,四肢强直,持续20 min至1 h左右,有时缓解,有时进入深睡状态.

    作者:臧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优越性

    目的:观察MiniMed胰岛素泵与常规胰岛素治疗对糖尿病患者疗效差异.方法:分别用胰岛素泵治疗(continue subcutaneo us insulin iniection,CSⅡ)和常规胰岛素治疗方法(multi subcutaneous insulin injection,MSⅡ)对23例和25例同期住院的糖尿病人进行了治疗.以餐前血糖在3.6~7.0 mmol/L范围作为糖尿病理想控制的指标.结果:CSⅡ治疗组和MSⅡ治疗组糖尿病患者治疗后血糖均明显下降,糖化血红蛋白也明显降低;但CSⅡ组糖尿病患者较MSⅡ组在较短的时间内血糖就达到理想控制,而发生低血糖的机会明显减少.结论:胰岛素泵治疗更符合人体的生理需要,可以更有效地24 h控制血糖的波动.所以,该治疗方法适用于所有1型糖尿病患者和部分需要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

    作者:李如成;邓能尚;刘宏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莫沙比利治疗2型糖尿病性胃轻瘫疗效观察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糖尿病性胃肠神经病变之一,临床上也比较常见,近年来有报道莫沙比利治疗2型糖尿病性胃轻瘫疗效显著[1,2].我们应用此药治疗2型糖尿病性胃轻瘫,其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赵金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药物性肾损害56例临床分析

    目的:讨论药物性肾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药物性肾损害的临床资料.结果:引起肾损害的药物抗生素类占首位,其次为造影剂、甘露醇、环孢素,病人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一过性血尿和(或)肾功能异常,治愈率83.9%.结论:引起肾损害的药物种类不同,其临床表现不同,了解药物代谢途径及肾损害机制,可减少药物性肾损害的发生.

    作者:杨红;张波;谭淑英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肾功能变化的意义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在临床上可累及肾脏,而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SAS)是否亦会累及肾脏报道较少,我科监测后报道如下.

    作者:姜益;吴晓东;胡娟娟;张继贤;吴宏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奥亭止咳露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在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奥亭止咳露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在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将CVA72例分为3组:奥亭+布地奈德气雾剂组30例,布地奈德气雾剂组21例,强的松组21例,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28 d,观察咳嗽消失时间和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并以积分法统计有效率和显效率,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4 d,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90.48%和90.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奥亭+布地奈德气雾剂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布地奈德气雾剂组(60% vs 14.29%,P<0.01),与强的松组(61.90%)相当(P>0.05).奥亭+布地奈德气雾剂组平均止咳时间(5.9±1.9)d,也与强的松组(6.8±2.2)d相当(P>0.05),但明显优于布地奈德气雾剂组(9.9±3.2)d(P<0.01).奥亭+布地奈德气雾剂组有1例(3.33%)和布地奈德气雾剂组有1例(4.76%)分别发生口腔霉菌感染和声音嘶哑,而强的松组共有8例(38.09%)出现不良反应,明显大于前两组(P<0.01).结论:奥亭止咳露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是CVA既快速有效又安全的治疗新方法.

    作者:罗强;涂明利;雷怀定;刘先军;朱少铭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早期代谢综合征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早期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26名年龄在31~59岁的初诊代谢综合征患者,经改变生活方式1个月后,仍达到或超过诊断标准基线水平以上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吡格列酮15 mg/d或二甲双胍1 000 mg/d,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体重、血压、心率、体重指数、简化葡萄糖耐量试验、血胰岛素、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和血脂水平等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胰岛素水平均明显降低,体重略有减轻,血压、心率、体重指数、尿微量蛋白/尿肌酐比值和血脂等变化不明显.结论: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早期治疗代谢综合征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但对尿微量蛋白、血压和血脂影响不大.

    作者:于雪梅;冯萍;金慧英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全长单纯疱疹病毒Ⅱ型糖蛋白D毕赤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构建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糖蛋白D(gD)的毕赤酵母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制重组抗原诊断试剂、研究亚单位疫苗奠定基础.方法:PCR从HSV-2基因组中扩增gD2基因,再用PCR的方法在基因两端加入两个限制性内切酶切位点Xho Ⅰ和Xba Ⅰ;PCR产物经过双酶切后按照正确的读码框顺序克隆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 A中;转化到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TOP 10 F'中,抗生素得到筛选转化子.结果:核酸序列测定PCR扩增的gD2片段与Gene Bank中HSV-2 G株gD DNA碱基同源性达98.4%,氨基酸同源性达95.7%.在实验过程中构建了四个表达载体,经过双酶切后琼脂糖电泳鉴定正确.结论:构建了gD2毕赤酵母表达载体四个,其中两个含有HSV-2 gB的CTL表位序列.

    作者:刘仲荣;曹春来;杨慧兰;郭勇;王捷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组织血管形成相关因子表达的分析

    目的:以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增生滑膜组织为研究对象,探讨血管形成相关因子在其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PA(RNase protection assay)方法检测多种血管形成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多种血管形成因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组织中均有较高的表达.结论:滑膜组织血管翳形成与多种血管形成因子相关,其中endoglin(CD105)的表达是一种特征性标志,滑膜成纤维细胞是血管形成因子的主要来源之一.

    作者:董琰;Alexei A.Grom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多巴胺、硫酸镁配伍治疗小儿哮喘242例分析

    尽管GINA方案从1995年开始在全球逐步推行,但小儿哮喘,尤其是重度哮喘的治疗仍是个棘手的问题,特别是基层.我院儿科从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多巴胺、硫酸镁治疗重度哮喘242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顺培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老年性自发性气胸2例误诊原因分析

    老年人有肺部慢性疾病基础者并发气胸,因其症状和体征常和原发病相似,易被误诊为原发病加重.本文即是通过2例这样的病人分析其误诊原因,借以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阮玉姝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