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肝射频治疗肝癌22例

王军华;陈焕伟;甄作均;苏树英;许卓明;费凛;计勇

关键词:肝肿瘤, 射频治疗, 超声引导
摘要:目的:总结多弹头电极射频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对22例32个肝癌病灶进行射频治疗,对射频前后肿瘤血运、坏死情况和肿瘤标志物等进行观察对比.结果:25/32个病灶完全坏死,7/32个病灶部分坏死,原肿瘤标志物升高者治疗后下降,与术前相比瘤体内血供不同程度减少甚至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多弹头电极射频治疗肝癌近期效果确切无严重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流产术期间脑电双频谱指数和血液动力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人工流产术期间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变化趋势以及与血液动力学变化相关性,评估此时BIS监测麻醉深度的作用.方法:早孕妇女60例,ASAⅠ-Ⅱ级,静注芬太尼1μg/kg及丙泊酚1.5mg/kg.术中根据患者体动追加丙泊酚,均予45~60s内推入.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1min(T1)、2min(T2)、扩张宫颈(T3)、手术结束(T4)及清醒(T5)时BIS、心率(HR)、无创血压(NIBP)值.结果:(1)T0BIS92.2±6.2,T2明显降低至42.4±10.6(P<0.01);T3BIS56.4±18.25,较T2增高,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2)NIBP和BIS变化趋势一致,BIS与SBP变化呈正相关(r=0.893,P=0.017),与DBP变化无明显相关(r=0.668,P=0.148).(3)HR诱导后进行性下降,伤害刺激后更显著(P<0.01).(4)患者均无术中知晓.结论:BIS预测SBP变化较好,与DBP、HR变化无关,BIS无法评估此时的麻醉深度.

    作者:徐明;张芝芳;张婉芬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水平的研究

    目的:对本院2001-2002年收治的61例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1(sICAM-1)、sICAM-2、sICAM-3进行调查,同时检测抗核抗体(ANA)、血清补体C3、C4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另选择6例SLE患者,分别于临床活动期、恢复期、静止期3个不同阶段采集血标本进行各项指标动态观察.了解这些指标与疾病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ELISA检测技术对各黏附因子、ANA进行调查;全自动双光径免疫浊度分析仪检测补体C3、C4;魏氏沉降法测定ESR.结果:61例SLE患者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两者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值均<0.001);动态观察结果表明,SLE患者随临床病情改善,各黏附因子及ESR、ANA水平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补体C3、C4逐渐上升.但经相关性统计分析,只有sICAM-1与ANA、C4的水平变化分别表现出正相关与负相关(r=0.997、r=-0.993;P均<0.05);结论:黏附分子可能参与SLE疾病过程.

    作者:李薇;谢闻悦;杨华文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防治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arde cholagiopanceratog raphy, ERCP)术后胰腺炎防治的方法和技巧.方法:对我院自1998年9月至2004年7月施行ERCP术的262例患者预防和治疗术后胰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道疾病行ERCP术后出现一过性淀粉酶升高106例,确诊为术后胰腺炎6例,胰腺疾病行ERCP术后出现一过性淀粉酶升高36例,确诊为术后胰腺炎4例,所有术后胰腺炎均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治疗后痊愈.结论:防治ERCP术后胰腺炎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张成;安东均;杨兴武;王超峰;马富平;王旗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小儿股静脉穿刺留置并发深静脉栓塞的护理对策

    小儿极少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DVT),病初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等发现时,血管栓塞已较严重,发展快,甚至可致死亡.而早期的观察、干预和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避免 DVT的发生及恢复尤为重要.

    作者:张丹如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介入性综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行介入综合性治疗的疗效.方法:25例下肢DVT患者进行了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综合介入治疗,25例行介入性局部溶栓术,5例行球囊血管成形术,5例行机械碎栓消融术(ATD),4例行支架植入术,10例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结果:25例DVT患者,18例血管即时开通成功,占72%(18/25),随访观察1~24个月,平均6个月,总有效率为92%(23/25),无效6%,平均住院日为10d,本组病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综合方法治疗下肢DVT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明建中;毛文萍;钟文新;陈胜基;黄岸容;保莲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老年腹股沟疝的特点与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腹股沟疝传统修补和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率的不同及其原因.方法:对125例采用补片无张力修补法和35例采用传统方法修补(Bassini、Souldice等)的手术后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采取传统方法修补手术后复发率为11.43%(4/35),补片法无张力修补手术后复发率为1.6%(2/12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无张力修补法可以降低老年腹股沟疝手术后的复发率,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首选术式.

    作者:刘晓文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表现为肺野孤立性结节或肿块的胸腔良性疾病35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表现为外周型肺野孤立性结节或肿块的良性疾病病例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总结35例表现为外周型肺野孤立性结节或肿块的良性疾病病例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方式.结果:35例病种分布依次为炎性假瘤、肺囊肿、肺硬化性血管瘤、结核球、错构瘤、神经鞘瘤、肺隔离症、支气管腺瘤.行肺叶切除术25例,肺楔形切除术6例,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1例,胸壁肿块切除术3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在表现为肺野孤立结节的疾病中,良性疾病只占少数,在不能明确诊断的情况下,在短期观察排除肺炎的可能性后积极地考虑手术探查总体是有益的.手术方式以尽量小的创伤先明确诊断后再决定是否扩大手术范围为宜.

    作者:戚维波;胡奕;王明堂;王志恒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肱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并发桡神经损伤16例原因分析

    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并发周围神经损伤时有报道,而从目前临床不完全统计,肱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并发桡神经损伤概率高,值得注意.我院自 1995年至2004年共收治16例(外院转入9例),对其损伤原因予以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符史发;尹庆水;章莹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尿道外口成形术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

    目的:探讨女性尿道综合征手术治疗的疗法.方法:对252例女性尿道综合征施行尿道外口成形术,延长尿道口-阴道口间距.结果:252例病人中,随访228例,痊愈者183例,治愈率为73%,好转27例,占10%,无效者18例,占7%.总有效率83%.结论:尿道外口成形术是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峰涛;邓汪东;洪汉业;何学军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颞侧角膜隧道切口前房冲洗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颞侧角膜隧道切口前房冲洗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效果,探讨颞侧角膜隧道切口前房冲洗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照观察颞侧角膜隧道切口前房冲洗术与常规前房冲洗术的术后视力、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操作时间.结果:颞侧角膜隧道切口组术后视力显著优于常规前房冲洗组(P<0.05),手术并发症明显少于常规前房冲洗组,而手术操作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颞侧角膜隧道切口前房冲洗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洪华;陆晓和;易魁先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腹主动脉骑跨栓塞12例救治回顾

    目的:总结急性腹主动脉骑跨栓塞病人的救治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应用Fogarty导管和开腹手术治疗腹主动脉骑跨栓塞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死于高钾血症引起的心跳骤停;3例缺血严重而行截肢手术;其余6例治疗成功.远期随访,受治肢体血运良好.结论:及早手术,保护心、肾功能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作者:薛金晶;何贵金;戴显伟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肝细胞癌的MRI观察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癌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治疗后的早期MRI表现.方法:29例经病理诊断为肝细胞癌患者在HIFU治疗前、后行腹部轴位T1WI,轴位T2WI,冠状位SPIR,以及Gd-DTPA增强后T1WI轴位、FFE序列冠状位扫描.观察HIFU治疗前后肿瘤的大小及MRI信号改变.结果:HIFU治疗36个瘤灶,其中28个缩小(77.8%),5个增大(13.9%),3个无明显变化(8.3%);T1WI增强30个瘤灶(83.3%)出现无信号增强区,12个瘤灶无增强区周围见环状增强,7个强化环内见低信号环(T1WI、T2WI、SPIR).治疗后T1WI19个(52.8%)信号强度增加,T2WI17个(47.2%)信号强度减弱.结论:HIFU治疗后,肝癌瘤灶内可出现多种MRI信号改变,MRI是HIFU治疗效果评估的一种无创而有效的影像学方法.

    作者:柏沙美;谢琦;陈胜利;江新青;郑力强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非典型急性阑尾炎294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非典型急性阑尾炎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5月至2004年5月以来共收治的1916例阑尾炎当中的294例非典型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65例术前诊断为腹痛查因,有129例误诊,共294例术后才证实为非典型急性阑尾炎.术后的病理结果为化脓性阑尾炎196例,坏疽性阑尾炎71例,单纯性阑尾炎10例;72例术后出现了并发症.结论:对非典型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诊断依据、手术特征进行分析,我们认为非典型急性阑尾炎应尽早手术,对于难于确诊又不能除外的急腹症,应尽早剖腹探查为宜.

    作者:徐可强;谈瑞芳;谢广文;刘明建;冯朝毅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68例

    目的:探讨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临床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采用美国Rigiflex球囊扩张器,扩张压力10~15psi,平均扩张次数3~4次.结果:扩张后临床效果良好,近期疗效100%,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有效、安全且创伤小,治愈率高,治疗周期短的方法.

    作者:陈素钻;钟敏;曾少敏;李悦虹;郭光华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垂体瘤术后脑脊液鼻漏的治疗

    目的:分析垂体瘤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的原因,总结治疗经验.方法:总结6例垂体瘤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病人的治疗经验,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结果:6例病人中有1例巨大侵袭型腺瘤经额术后1年发生垂体脓肿并脑脊液鼻漏、1例经蝶术后2年垂体瘤复发并发生脑脊液鼻漏,4例为巨大垂体腺瘤经蝶术后1周内发生鼻漏,6例中3例经蝶修补治愈,3例去枕平卧或腰大池引流保守治疗治愈.结论:垂体瘤术后发生鼻漏多见于巨大侵袭型腺瘤,放疗可促进术后鼻漏的发生,术中操作失误及鞍底蝶窦壁重建、填塞不严密,也是发生鼻漏的重要原因.术后腰大池引流,去枕平卧有助于漏口愈合,经蝶入路修补是佳手术入路和方法.

    作者:滕范武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雷诺氏征手术治疗分析12例

    雷诺氏征病因不明,多见于青年女性,在寒冷和精神刺激等因素作用下引起指(趾)小动脉阵发性痉挛收缩或闭塞,肢体远端皮肤出现对称性、阵发性的苍白-紫绀-潮红的临床症群,本病初认为发病机制是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过去常用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自1999年开始,开展典型病例手术治疗,采用指(趾)动脉周围交感神经末梢切除术进行治疗[1],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刘也;姜守忠;付东军;刘丽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经皮肝射频治疗肝癌22例

    目的:总结多弹头电极射频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对22例32个肝癌病灶进行射频治疗,对射频前后肿瘤血运、坏死情况和肿瘤标志物等进行观察对比.结果:25/32个病灶完全坏死,7/32个病灶部分坏死,原肿瘤标志物升高者治疗后下降,与术前相比瘤体内血供不同程度减少甚至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多弹头电极射频治疗肝癌近期效果确切无严重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军华;陈焕伟;甄作均;苏树英;许卓明;费凛;计勇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重度妊高征终止妊娠时间及分娩方式的选择

    目的:通过对重度妊高征的围产儿预后分析、探讨重度妊高征终止妊娠的时间及方式.方法:对120例重度妊高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观察新生儿窒息率及死亡率.结果:36~36+6孕周组新生儿窒息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均低于<36孕周和≥37孕周组.剖宫产组新生儿窒息率及围产儿死亡率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结论:重高妊高征36~36+6孕周终止妊娠对围产儿影响小,剖宫产是重度妊高征患者终止妊娠的主要措施.

    作者:周晓莉;廖再成;袁雪蓉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大肠癌新生血管及其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肿瘤生成依赖血管形成,肿瘤的生长、局部浸润及转移必须以适宜的血液供应为前提.因此,肿瘤组织内的微血管形态、分布、数量及血液循环等对于肿瘤的形成机制、治疗和预后判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3].近年来,在肿瘤领域研究的重大进展之一就是确立了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的意义 [4].目前,多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来间接检测肿瘤内的微血管密度 (microvascular density, MVD)[5~ 12].现就大肠癌组织新生血的调控机制与其生长、转移、复发、生物学特性、单克隆抗体、计数方式、临床意义等综述如下.

    作者:熊正文;冯骥良;陈正华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IL-1β对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影响及与Graves眼病激素治疗的关系

    目的:研究IL-1β通过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对外周血单核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以及与Graves眼病激素治疗的关系.方法:取健康成人的单核细胞,采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A组:IL-1β刺激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SB203580+IL-1β组;D组:SP600125+IL-1β组;E组:PD98059+IL-1β组;F组:SB203580+SP600125+IL-1β组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的改变情况.结果:IL-1β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D98059+IL-1β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SB203580+IL-1β组、SP600125+IL-1β组分别和IL-1β刺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SB203580+IL-1β组、SP600125+IL-1β组分别和SB203580+SP600125+IL-1β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IL-1β刺激组和PD98059+IL-1β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SB203580+IL-1β组和SP600125+IL-1β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正常对照组和SB203580+SP600125+IL-1β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IL-1β可以引起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的减少,这种作用是通过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JNK/SAPK信号转导通路作用,并且2者有协同作用.而ERK信号转导通路在此过程中基本不起作用.并由此推测:在Graves眼病炎症早期预先使用信号转导通路特异性阻滞剂可能会减少激素的用量,增加治愈率.

    作者:魏民;薛耀明;沈洁;张燕 刊期: 2005年第1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