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颞侧角膜隧道切口前房冲洗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观察

余洪华;陆晓和;易魁先

关键词:前房出血, 眼外科手术, 粘弹剂
摘要:目的:评价颞侧角膜隧道切口前房冲洗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效果,探讨颞侧角膜隧道切口前房冲洗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照观察颞侧角膜隧道切口前房冲洗术与常规前房冲洗术的术后视力、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操作时间.结果:颞侧角膜隧道切口组术后视力显著优于常规前房冲洗组(P<0.05),手术并发症明显少于常规前房冲洗组,而手术操作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颞侧角膜隧道切口前房冲洗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妇科良性卵巢囊肿腹腔镜与剖腹手术的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腹腔镜术与剖腹术两种方法行良性卵巢囊肿手术的效果.方法:将妇科手术治疗的101例良性卵巢囊肿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48例和剖腹术组53例,对两组患者的特征及手术效果进行回顾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在年龄、剖腹术史、囊肿大小、病理类型、手术时间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术后发热率、对镇痛药的需求、术后住院日及恢复时间,腹腔镜组显著减少(P<0.01,或P<0.05).结论:在严格选择病例的前提下进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的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优于传统的剖腹手术,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顾立芳;何群双;李艳梅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肝细胞癌的MRI观察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癌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治疗后的早期MRI表现.方法:29例经病理诊断为肝细胞癌患者在HIFU治疗前、后行腹部轴位T1WI,轴位T2WI,冠状位SPIR,以及Gd-DTPA增强后T1WI轴位、FFE序列冠状位扫描.观察HIFU治疗前后肿瘤的大小及MRI信号改变.结果:HIFU治疗36个瘤灶,其中28个缩小(77.8%),5个增大(13.9%),3个无明显变化(8.3%);T1WI增强30个瘤灶(83.3%)出现无信号增强区,12个瘤灶无增强区周围见环状增强,7个强化环内见低信号环(T1WI、T2WI、SPIR).治疗后T1WI19个(52.8%)信号强度增加,T2WI17个(47.2%)信号强度减弱.结论:HIFU治疗后,肝癌瘤灶内可出现多种MRI信号改变,MRI是HIFU治疗效果评估的一种无创而有效的影像学方法.

    作者:柏沙美;谢琦;陈胜利;江新青;郑力强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阿奇霉素致急性呼吸困难2例

    例1患者男,54岁,以发热咳嗽2d来院.诊断为上感.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当时T37.4℃ BP 140/80mmHg 双肺呼吸音粗,心律整,心率 88次/min.血常规:白细胞12.8×109/L,中性粒细胞0.84,淋巴细胞0.16,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阿奇霉素注射液0.5g静点,30滴/min.当静点液体100mL时病人自诉胸闷气短,即刻出现大汗淋漓面色紫绀,张口呼吸,烦躁不安,双肺喘鸣音.立刻给予停用阿奇霉素,静推地塞米松10mg.静推葡萄糖酸钙10mL, 25%葡萄糖20mL,氨茶碱注射液0.25g,仍无缓解,分别静推肾上腺素0.5mg3次,吸氧.

    作者:崔修环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垂体瘤术后脑脊液鼻漏的治疗

    目的:分析垂体瘤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的原因,总结治疗经验.方法:总结6例垂体瘤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病人的治疗经验,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结果:6例病人中有1例巨大侵袭型腺瘤经额术后1年发生垂体脓肿并脑脊液鼻漏、1例经蝶术后2年垂体瘤复发并发生脑脊液鼻漏,4例为巨大垂体腺瘤经蝶术后1周内发生鼻漏,6例中3例经蝶修补治愈,3例去枕平卧或腰大池引流保守治疗治愈.结论:垂体瘤术后发生鼻漏多见于巨大侵袭型腺瘤,放疗可促进术后鼻漏的发生,术中操作失误及鞍底蝶窦壁重建、填塞不严密,也是发生鼻漏的重要原因.术后腰大池引流,去枕平卧有助于漏口愈合,经蝶入路修补是佳手术入路和方法.

    作者:滕范武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FRIII矫治轻度骨性安氏III类错牙合临床疗效的头影测量分析

    目的:探讨FRIII矫治轻度骨性三类错牙合所产生的硬组织变化特征.方法:选择31例替牙期轻度骨性三类错牙合患者,使用FRIII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通过头影测量技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SNA、ANB显著性增大(P<0.001);Cd-A显著性增大(P<0.01);SNB、Cd-Gn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2)U1-SN显著性增大(P<0.01)、IMPA显著性减小(P<0.01).(3)OP-SN显著性增大(P<0.001)、PP-FH治疗后变化无显著性.(4)FMA、Y轴角显著性增大(P<0.05).(5)N-Me、ANS-Me显著性增大(P<0.05),N-ANS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使用FRIII治疗骨性三类错牙合能使上颌骨前向生长量明显增加,下颌骨产生一定的向下向后旋转;治疗后上前牙唇倾、下前牙舌倾,牙合平面产生一定的顺时针旋转而腭平面无明显变化;患者前面高在治疗后增大且主要表现为前下面高增加.

    作者:冯忠;梁国谦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全肺照射联合PF方案对鼻咽癌肺转移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全肺照射联合PF方案对鼻咽癌肺转移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81例鼻咽癌肺转移的随访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小剂量全肺照射联合PF方案组和单纯化疗组,应用χ2检验分析肿瘤的缓解率和患者生存率.结果:放疗联合化疗组于病灶消失、缩小方面优于单纯化疗组,未控/进展情况少于单纯化疗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0.01),而疗后病情稳定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放疗联合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的12个月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放疗联合化疗组18个月、24个月、≥36个月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0.01).结论:小剂量全肺照射联合PF方案对鼻咽癌肺转移的治疗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作者:胡建新;刘长江;陈海戈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青少年急性精索扭转15例临床分析

    青少年急性精索扭转早期误诊率高,常导致睾丸坏死和不可逆性睾丸萎缩的严重后果.我院1998年1月至2004年10月收治1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智慧;张心男;诸靖宇;倪庆节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经皮肝射频治疗肝癌22例

    目的:总结多弹头电极射频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对22例32个肝癌病灶进行射频治疗,对射频前后肿瘤血运、坏死情况和肿瘤标志物等进行观察对比.结果:25/32个病灶完全坏死,7/32个病灶部分坏死,原肿瘤标志物升高者治疗后下降,与术前相比瘤体内血供不同程度减少甚至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多弹头电极射频治疗肝癌近期效果确切无严重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军华;陈焕伟;甄作均;苏树英;许卓明;费凛;计勇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急诊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食道静脉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14例

    目的:评价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食道静脉曲张套扎(EVL)在重度肝硬化患者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4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评价均为ChildC级,行急诊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栓塞联合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治疗.结果:14例门脉穿刺及曲张静脉栓塞手术联合食道静脉曲张套扎均获成功.13例即刻止血成功;1例无效,行手术治疗.1~6个月随访期内,再出血2例;严重合并症1例,为腹腔内出血,行开腹探查.结论:对于ChildC级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急诊条件下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术止血联合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效果肯定,当手术禁忌时,可为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李楠;敖国昆;吴凯;黄芩;朱建华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超声诊断原发于右髂总动脉异位脾脏1例

    患者女,38岁,以主诉月经紊乱,停经49d来我院就诊.妇科检查:于前位子宫处可触及孕3个月大小的包块,边界清晰,表面光滑,质地中度偏硬,活动度不明显,无压痛,双侧附件未触及肿块.拟诊为:早孕?因子宫大小与孕龄不符,申请B超检查.

    作者:韩宁;吕永智;史晓丽;胡泽华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人工流产术期间脑电双频谱指数和血液动力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人工流产术期间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变化趋势以及与血液动力学变化相关性,评估此时BIS监测麻醉深度的作用.方法:早孕妇女60例,ASAⅠ-Ⅱ级,静注芬太尼1μg/kg及丙泊酚1.5mg/kg.术中根据患者体动追加丙泊酚,均予45~60s内推入.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1min(T1)、2min(T2)、扩张宫颈(T3)、手术结束(T4)及清醒(T5)时BIS、心率(HR)、无创血压(NIBP)值.结果:(1)T0BIS92.2±6.2,T2明显降低至42.4±10.6(P<0.01);T3BIS56.4±18.25,较T2增高,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2)NIBP和BIS变化趋势一致,BIS与SBP变化呈正相关(r=0.893,P=0.017),与DBP变化无明显相关(r=0.668,P=0.148).(3)HR诱导后进行性下降,伤害刺激后更显著(P<0.01).(4)患者均无术中知晓.结论:BIS预测SBP变化较好,与DBP、HR变化无关,BIS无法评估此时的麻醉深度.

    作者:徐明;张芝芳;张婉芬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核因子-κB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作用的初步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建立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动物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角膜移植术后植片中核因子-κB表达,并以植片排斥反应指数(RI)及病理学表现作参照.结果:同基因移植组角膜植片中的角膜基质细胞及内皮细胞有核因子-κB的微弱表达;同种异体移植组角膜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基质层细胞及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因子-κB表达增强.各组间核因子-κB的表达强度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核因子-κB的表达强度与排斥反应指数(RI)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0.883,P<0.01).结论:核因子-κB可能通过调控免疫和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参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在角膜移植免疫中起着中心调控者的作用.

    作者:郑鲜娜;余洪华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肱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并发桡神经损伤16例原因分析

    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并发周围神经损伤时有报道,而从目前临床不完全统计,肱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并发桡神经损伤概率高,值得注意.我院自 1995年至2004年共收治16例(外院转入9例),对其损伤原因予以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符史发;尹庆水;章莹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腹主动脉骑跨栓塞12例救治回顾

    目的:总结急性腹主动脉骑跨栓塞病人的救治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应用Fogarty导管和开腹手术治疗腹主动脉骑跨栓塞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死于高钾血症引起的心跳骤停;3例缺血严重而行截肢手术;其余6例治疗成功.远期随访,受治肢体血运良好.结论:及早手术,保护心、肾功能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作者:薛金晶;何贵金;戴显伟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结合三联疗法提高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愈合质量初探

    目的:探索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结合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提高DU溃疡愈合质量(QOUH)的方案.方法:将60例DU患者随机均分2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为单三联疗法,治疗组为三联疗法加用GSH.2组经治疗后停药1个月均复查,对比每组及2组间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变化、2组临床及胃镜下疗效、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复查对比2组愈合病例1年后复发率.结果:(1)治疗后停药1个月,EGF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EGF较用药前明显升高(均P<0.005),对照组EGF较用药前稍升高(P>0.05);临床及胃镜下疗效、HP根除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2)2组愈合病例1年后复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GSH结合三联疗法治疗DU可提高QOUH,可作为治疗DU的选择方法之一.

    作者:刘进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小儿股静脉穿刺留置并发深静脉栓塞的护理对策

    小儿极少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DVT),病初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等发现时,血管栓塞已较严重,发展快,甚至可致死亡.而早期的观察、干预和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避免 DVT的发生及恢复尤为重要.

    作者:张丹如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引起眼部症状的鼻窦黏液囊肿28例

    目的:总结对引起眼部症状的鼻窦黏液囊肿的误诊教训,明确其相关性,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鼻窦黏液囊肿所引起的眼部症状及误诊原因.结果:本组病例的主要眼部症状为眼球突出或移位、眼球活动受限、复视、视力下降、眼胀痛、内眦肿块等,其中23例首诊于眼科,占82.1%.结论:鼻窦黏液囊肿能引起眼部症状,尤其是额、筛、蝶窦黏液囊肿,其误诊率较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刘金斌;甄浩林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介入性综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行介入综合性治疗的疗效.方法:25例下肢DVT患者进行了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综合介入治疗,25例行介入性局部溶栓术,5例行球囊血管成形术,5例行机械碎栓消融术(ATD),4例行支架植入术,10例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结果:25例DVT患者,18例血管即时开通成功,占72%(18/25),随访观察1~24个月,平均6个月,总有效率为92%(23/25),无效6%,平均住院日为10d,本组病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综合方法治疗下肢DVT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明建中;毛文萍;钟文新;陈胜基;黄岸容;保莲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颞侧角膜隧道切口前房冲洗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颞侧角膜隧道切口前房冲洗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效果,探讨颞侧角膜隧道切口前房冲洗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照观察颞侧角膜隧道切口前房冲洗术与常规前房冲洗术的术后视力、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操作时间.结果:颞侧角膜隧道切口组术后视力显著优于常规前房冲洗组(P<0.05),手术并发症明显少于常规前房冲洗组,而手术操作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颞侧角膜隧道切口前房冲洗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洪华;陆晓和;易魁先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儿童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修复治疗

    目的:探讨儿童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治疗措施.方法:38例儿童大面积皮肤撕脱伤,22例采取皮片移植修复,16例应用皮瓣修复.结果:皮片一期成活率达82%(18/22),皮瓣成活率达94%(15/16).结论:对于儿童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应根据损伤程度和血供情况,采取皮片移植和皮瓣修复,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培华;罗少军;汤少明;梁杰;左强;李瑾 刊期: 2005年第1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