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颞侧角膜隧道切口前房冲洗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观察

余洪华;陆晓和;易魁先

关键词:前房出血, 眼外科手术, 粘弹剂
摘要:目的:评价颞侧角膜隧道切口前房冲洗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效果,探讨颞侧角膜隧道切口前房冲洗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照观察颞侧角膜隧道切口前房冲洗术与常规前房冲洗术的术后视力、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操作时间.结果:颞侧角膜隧道切口组术后视力显著优于常规前房冲洗组(P<0.05),手术并发症明显少于常规前房冲洗组,而手术操作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颞侧角膜隧道切口前房冲洗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修复治疗

    目的:探讨儿童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治疗措施.方法:38例儿童大面积皮肤撕脱伤,22例采取皮片移植修复,16例应用皮瓣修复.结果:皮片一期成活率达82%(18/22),皮瓣成活率达94%(15/16).结论:对于儿童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应根据损伤程度和血供情况,采取皮片移植和皮瓣修复,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培华;罗少军;汤少明;梁杰;左强;李瑾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介入性综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行介入综合性治疗的疗效.方法:25例下肢DVT患者进行了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综合介入治疗,25例行介入性局部溶栓术,5例行球囊血管成形术,5例行机械碎栓消融术(ATD),4例行支架植入术,10例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结果:25例DVT患者,18例血管即时开通成功,占72%(18/25),随访观察1~24个月,平均6个月,总有效率为92%(23/25),无效6%,平均住院日为10d,本组病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综合方法治疗下肢DVT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明建中;毛文萍;钟文新;陈胜基;黄岸容;保莲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肝细胞癌的MRI观察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癌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治疗后的早期MRI表现.方法:29例经病理诊断为肝细胞癌患者在HIFU治疗前、后行腹部轴位T1WI,轴位T2WI,冠状位SPIR,以及Gd-DTPA增强后T1WI轴位、FFE序列冠状位扫描.观察HIFU治疗前后肿瘤的大小及MRI信号改变.结果:HIFU治疗36个瘤灶,其中28个缩小(77.8%),5个增大(13.9%),3个无明显变化(8.3%);T1WI增强30个瘤灶(83.3%)出现无信号增强区,12个瘤灶无增强区周围见环状增强,7个强化环内见低信号环(T1WI、T2WI、SPIR).治疗后T1WI19个(52.8%)信号强度增加,T2WI17个(47.2%)信号强度减弱.结论:HIFU治疗后,肝癌瘤灶内可出现多种MRI信号改变,MRI是HIFU治疗效果评估的一种无创而有效的影像学方法.

    作者:柏沙美;谢琦;陈胜利;江新青;郑力强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尿道外口成形术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

    目的:探讨女性尿道综合征手术治疗的疗法.方法:对252例女性尿道综合征施行尿道外口成形术,延长尿道口-阴道口间距.结果:252例病人中,随访228例,痊愈者183例,治愈率为73%,好转27例,占10%,无效者18例,占7%.总有效率83%.结论:尿道外口成形术是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峰涛;邓汪东;洪汉业;何学军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B超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治疗癌性心包积液1例

    患者男,63岁.因发现颈部肿块5个月,伴咳嗽、气促1个月入院,经检查确诊为:左上肺周围型肺癌,在本院行光子刀放疗及化疗一疗程出院,于2003年11月24日因胸闷、气促再次入院.

    作者:陈建芝;陈洪光;吴少佳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结合三联疗法提高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愈合质量初探

    目的:探索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结合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提高DU溃疡愈合质量(QOUH)的方案.方法:将60例DU患者随机均分2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为单三联疗法,治疗组为三联疗法加用GSH.2组经治疗后停药1个月均复查,对比每组及2组间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变化、2组临床及胃镜下疗效、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复查对比2组愈合病例1年后复发率.结果:(1)治疗后停药1个月,EGF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EGF较用药前明显升高(均P<0.005),对照组EGF较用药前稍升高(P>0.05);临床及胃镜下疗效、HP根除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2)2组愈合病例1年后复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GSH结合三联疗法治疗DU可提高QOUH,可作为治疗DU的选择方法之一.

    作者:刘进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IL-1β对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影响及与Graves眼病激素治疗的关系

    目的:研究IL-1β通过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对外周血单核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以及与Graves眼病激素治疗的关系.方法:取健康成人的单核细胞,采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A组:IL-1β刺激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SB203580+IL-1β组;D组:SP600125+IL-1β组;E组:PD98059+IL-1β组;F组:SB203580+SP600125+IL-1β组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的改变情况.结果:IL-1β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D98059+IL-1β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SB203580+IL-1β组、SP600125+IL-1β组分别和IL-1β刺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SB203580+IL-1β组、SP600125+IL-1β组分别和SB203580+SP600125+IL-1β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IL-1β刺激组和PD98059+IL-1β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SB203580+IL-1β组和SP600125+IL-1β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正常对照组和SB203580+SP600125+IL-1β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IL-1β可以引起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的减少,这种作用是通过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JNK/SAPK信号转导通路作用,并且2者有协同作用.而ERK信号转导通路在此过程中基本不起作用.并由此推测:在Graves眼病炎症早期预先使用信号转导通路特异性阻滞剂可能会减少激素的用量,增加治愈率.

    作者:魏民;薛耀明;沈洁;张燕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全肺照射联合PF方案对鼻咽癌肺转移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全肺照射联合PF方案对鼻咽癌肺转移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81例鼻咽癌肺转移的随访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小剂量全肺照射联合PF方案组和单纯化疗组,应用χ2检验分析肿瘤的缓解率和患者生存率.结果:放疗联合化疗组于病灶消失、缩小方面优于单纯化疗组,未控/进展情况少于单纯化疗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0.01),而疗后病情稳定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放疗联合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的12个月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放疗联合化疗组18个月、24个月、≥36个月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0.01).结论:小剂量全肺照射联合PF方案对鼻咽癌肺转移的治疗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作者:胡建新;刘长江;陈海戈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程序化操作在成批车祸伤抢救中的运用

    2002-2004年上半年我院组织抢救了5次大批车祸共109例伤员,总结出在大批车祸抢救中运用程序化的操作方法.具体包括:启动急诊预案、建立急诊志愿者队伍、迅速分诊、快速分流、一对一抢救法、分室抢救分工法,大大提高了抢救效率,减少忙乱.

    作者:洪春英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前置血管破裂2例临床分析

    前置血管破裂属于产科罕见的严重急诊,一旦发生可在短时间内致围产儿窒息死亡,死亡率高达 58%~73%.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4年我院分娩总数3514人次,发生前置血管破裂2例,发生率0.05%,孕妇年龄22岁,26岁.孕期39周、41周.均为初产妇单胎妊娠.

    作者:高小川;杨小颀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大肠癌新生血管及其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肿瘤生成依赖血管形成,肿瘤的生长、局部浸润及转移必须以适宜的血液供应为前提.因此,肿瘤组织内的微血管形态、分布、数量及血液循环等对于肿瘤的形成机制、治疗和预后判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3].近年来,在肿瘤领域研究的重大进展之一就是确立了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的意义 [4].目前,多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来间接检测肿瘤内的微血管密度 (microvascular density, MVD)[5~ 12].现就大肠癌组织新生血的调控机制与其生长、转移、复发、生物学特性、单克隆抗体、计数方式、临床意义等综述如下.

    作者:熊正文;冯骥良;陈正华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68例

    目的:探讨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临床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采用美国Rigiflex球囊扩张器,扩张压力10~15psi,平均扩张次数3~4次.结果:扩张后临床效果良好,近期疗效100%,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有效、安全且创伤小,治愈率高,治疗周期短的方法.

    作者:陈素钻;钟敏;曾少敏;李悦虹;郭光华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核因子-κB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作用的初步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建立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动物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角膜移植术后植片中核因子-κB表达,并以植片排斥反应指数(RI)及病理学表现作参照.结果:同基因移植组角膜植片中的角膜基质细胞及内皮细胞有核因子-κB的微弱表达;同种异体移植组角膜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基质层细胞及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因子-κB表达增强.各组间核因子-κB的表达强度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核因子-κB的表达强度与排斥反应指数(RI)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0.883,P<0.01).结论:核因子-κB可能通过调控免疫和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参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在角膜移植免疫中起着中心调控者的作用.

    作者:郑鲜娜;余洪华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急诊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食道静脉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14例

    目的:评价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食道静脉曲张套扎(EVL)在重度肝硬化患者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4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评价均为ChildC级,行急诊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栓塞联合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治疗.结果:14例门脉穿刺及曲张静脉栓塞手术联合食道静脉曲张套扎均获成功.13例即刻止血成功;1例无效,行手术治疗.1~6个月随访期内,再出血2例;严重合并症1例,为腹腔内出血,行开腹探查.结论:对于ChildC级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急诊条件下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术止血联合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效果肯定,当手术禁忌时,可为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李楠;敖国昆;吴凯;黄芩;朱建华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脐部切口感染分析

    目的:总结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脐部切口感染的发生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我院2002年10月至2005年1月265例行LC的急性胆囊炎病例,分析并发脐部切口感染的原因.结果:265例患者中感染18例,脐孔感染率为6.79%.结论:脐部切口感染与切口污染、切口压榨损伤、脐部解剖特点、术中缝合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针对这些因素,预防脐部切口感染需采取综合措施.

    作者:秦安;孙键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小儿股静脉穿刺留置并发深静脉栓塞的护理对策

    小儿极少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DVT),病初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等发现时,血管栓塞已较严重,发展快,甚至可致死亡.而早期的观察、干预和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避免 DVT的发生及恢复尤为重要.

    作者:张丹如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硝酸甘油-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在老年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硝酸甘油-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在老年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18例老年颅内动脉瘤病人择期在全麻下行动脉瘤夹闭术,术中持续吸入1.5%~2.0%异氟醚,在切开硬脑膜前即用微量泵从静脉注入硝酸甘油,直至MAP降至8.7kPa左右,动脉瘤夹闭成功后,停用硝酸甘油.记录麻醉前、诱导后、切皮时、控制性降压期间、及手术结束时血压、心率值.结果:术中控制性降压期间血压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麻醉术中各期间血压、心率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降压既减少了每种药的剂量,又充分发挥了两药的协同作用,副作用也明显减少,故这种联合降压的方法特别适用于老年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作者:秦成名;向勇;刘菊英;肖峰;何顺厚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植入性胎盘2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植入性胎盘的高危因素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至2005年3月间诊治的25例胎盘植入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年期内共收治25例胎盘植入病例,发生率为0.18%;病例中有宫腔操作史17例(68%);产后出血发生率是64%;行子宫切除7例(28%);保守性手术治疗12例(48%);药物保守治疗6例(24%);晚期产后出血3例;无产妇死亡.结论:胎盘植入与多孕多产及宫腔内操作有关;保守性治疗、子宫切除均为其重要处理方法.

    作者:黄凯清;陈敦金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小儿美克尔憩室的临床病理

    目的:研究美克尔憩室溃疡出血、穿孔的病理与临床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6年来57例小儿美克尔憩室,经病理证实.结果:证实57例美克尔憩室中31例含有异位胃黏膜或胰腺组织,26例无异位胃、胰腺组织.结论:57例经外科手术切除憩室,无并发症,无死亡.

    作者:严文波;祝明洁;施诚仁;潘伟华;金惠明;余世耀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手术治疗158例腮腺肿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不同病理类型的术式选择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手术治疗的158例腮腺肿瘤患者其手术方式与疗效的关系.结果:不同的术式其术后肿瘤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不同,并与疗效密切相关.结论:腮腺肿瘤患者术前应综合分析判断其性质并采用适宜的手术方式,首次手术和术式选择至关重要.良性肿瘤应采用保留面神经、肿瘤及腮腺浅叶(或全叶)摘除术.对于局限、表浅者可采用区域性切除术,单纯肿瘤剜除术不宜采用.恶性肿瘤应行腮腺全叶摘除术,必要时联合颈淋巴清扫术.术后配合放、化疗可提高疗效.

    作者:杨长湖;李三军;何三虎;何家秀 刊期: 2005年第1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