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果;刘妍
患者,女, 28岁,病人于 8年前突然感到腹痛,始于脐周,为陈发性.
作者:马群波;李兴耀;林伟光;钱民;欧陕兴 刊期: 2005年第18期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侵入性操作已成为临床疑难杂症的诊断与治疗必不可少的手段.如利用血管置管及非血管置管进行诊断、治疗及监测.前者可进行中心静脉压测定、全胃肠外营养(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危重病患者长时间补液、给药及有创动力学监测、血液透析、输血及血制品等,后者包括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尿道插管、内镜检查、麻醉相关感染和介入放射学相关感染等.由于这些操作会破坏人体的防御屏障,操作过程及留置过程的污染,极易导致相关的感染,尤其是由此引起的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 bloodstream infection, BSI)是对危重患者的严重威胁,经济耗损大.
作者:熊薇 刊期: 2005年第18期
尖锐湿疣 (CA)是人类乳头瘤病毒 (HPV)所至的一种复发性性传播疾病,近年来有不断增长的趋势.由于大量的亚临床感染的存在,给 CA的复发和治疗带来困难.从 2004年 3月到 9月,我们采用多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对我科性病门诊的非 CA病人尿道 (宫颈 )拭子进行乳头瘤病毒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杨军;杨慧兰;李秋生 刊期: 2005年第18期
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是小儿急腹症之一,指腹腔脏器进入疝囊后不能自行复位而停留在疝囊内 ,如果得不到适当的处理 ,可发生绞窄性肠梗阻造成严重后果.正确的手法复位是提高整复成功率和防止不良后果发生的关键.我科近年收治 90例该病患者经过手法复位,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永志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神经内窥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先进性和临床实用性.方法:利用神经内窥镜对 28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进行微创手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存活 23例,治愈 21例,治愈率 75%.随访 1~ 1 5年,大部分患者恢复生活和工作能力.结论:神经内窥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死亡率低等优点,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卫军;葛林波;杨旭光;吴勇;金镤;孙社祥;芮品和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观察中低位早期直肠癌行局部切除手术( TAR)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APR)进行手术疗效的长期随访.方法: 39例患者接受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手术切除肿瘤及肿瘤边缘正常组织 1 cm,深度达直肠肌层部分切除.结果:平均随访 (36.6± 12.8)个月, TAR组局部复发率 6.7%,远处转移率 6.7%, 3年生存率 83.4%. APR组局部复发率 4.2%( 1/24),远处转移率 8.3%( 2/24), 3年生存率 87.4%( 20/24).两组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 3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05).结论:早期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局部切除手术可以取得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相同的满意的疗效.
作者:钟鸣;唐伟军;王平治 刊期: 2005年第18期
新生儿水与电解质的代谢较成人快数倍,保持它们的动态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内环境的水与电解质平衡主要涉及容量 (体液的分布 ),渗透压 (离子总数 ), 酸碱度 (离子的比例 )等三大方面.外科病人水与电解质的补给主要是正常需要量,累积丧失量和额外丧失量.
作者:谢家伦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用 Smart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方法、疗效、安全性以及注意事项.方法:通过介入治疗对 65例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行腔内支架成形术,共放置支架 69个,应用脑保护装置 19例.结果:通过造影检查 65例患者的颈动脉狭窄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症状缓解,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治疗方法.
作者:赵展;舒航;曾少建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介绍一种为解除全麻诱导期急性胃扩张而采用的冻硬法插胃管技术.方法:遇有全麻诱导期急性胃扩张的病人,将普通胃管放入冰箱 (- 20℃ )中冰冻 3 min以变硬.插入该冻硬的胃管以解除急性胃扩张.观察 1次试插成功率、 3次试插失败率及插入所需平均时间.结果: 6 736例全麻病人,诱导期发生急性胃扩张 356例.冻硬法插胃管的 1次试插成功率可达 72.27%, 3次试插失败率仅 1.25%,平均操作时间为 3 min.结论:冰箱冻硬胃管后插入法可迅速便捷地解除全麻诱导期所致的急性胃扩张.
作者:周煦燕;黄冰;陆雅萍;孙磊;孙平;张运龙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特异性细胞毒性 T淋巴细胞 (CTL)体外扩增培养的方法,并进行细胞毒检测.方法: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身的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再按一定比例体外与经处理骨髓瘤细胞集落及巨噬细胞混合培养 (MTLC)可获得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异性 CTL细胞,进行鉴定并进一步观察其杀伤特性.结果:混合培养 7 d后,即可扩增出大量淋巴细胞,流式细胞仪证实主要是 CD8+细胞,这些具有杀伤活性的 CTL细胞体外对自身骨髓瘤细胞有很强的细胞毒作用.结论:应用自体骨髓瘤细胞集落、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体外混合培养,并在 IL- 2作用下,是体外扩增特异性细胞毒性 T淋巴细胞的可行方法, CTL作为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法有望提高骨髓瘤的免疫治疗效果.
作者:杨凯;李明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 11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行抗炎治疗、经尿道电汽化术、膀胱灌注化疗等治疗.结果: 11例随访 9~ 61个月,平均约 21个月.其中治愈 9例,失访 1例, 1例好转在 7个月后复发再次电汽化治疗.结论:膀胱镜检查结合组织活检对腺性膀胱炎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对显著可能的病因解除的前提下,行经尿道电汽化术加药物膀胱灌注化疗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同时注意腺性膀胱炎存在恶性变的倾向,应密切随访.
作者:李悦;莫志强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评价关节松动术在肩关节周围炎 (肩周炎 )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83例肩周炎患者根据初次就诊的日期,按单、双日分为两组.关节松动术组 45例, 应用关节松动术结合电针、红外线、中频电疗治疗;对照组 38例,只用电针、红外线、中频电疗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关节松动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关节松动术可以提高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周庆昆;赵延红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评价喉罩配合高频通气在小儿斜视矫正术麻醉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56例患儿拟在全麻下行斜视矫正术,静脉较深麻醉后,置入合适喉罩,进行高频喷射通气,同时采用全凭静脉麻醉维持麻醉平稳,监测动脉血气值、SpO2、 PetCO2、气道压、平均动脉压、心率等参数.结果:小儿斜视矫正术采用全凭静脉麻醉,置入喉罩进行高频喷射通气能保证患儿有效的气体交换, PetCO2和 PaCO2较高频通气前明显降低,而 PaO2明显升高.结论:全凭静脉麻醉,采用喉罩配合高频喷射通气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小儿斜视矫正术.
作者:廖志品;田玉科;马自成 刊期: 2005年第18期
上腹痛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的主要症状 , 典型临床表现为节律性的饥饿痛、进食缓解、且呈周期性发作,存在季节差异 , 冬春季多见.我们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治疗经胃镜检查确诊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人,发现 126例患者无典型上腹痛表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上进;洪淑燕;耿健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经肛门镜下吻合器痔切除术 (PPH)的临床效果.方法:用 PPH治疗Ⅱ~Ⅳ度痔病 2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效果,总结手术经验.结果:手术时间 15~ 25 min,平均 20 min.大部分患者脱出的内痔、黏膜及皮赘立即回缩到肛管内,术后 2 d病人均能下床活动,病人观察 2~ 5 d出院.结论: PPH治疗Ⅱ~Ⅳ度痔病具有安全、有效、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恢复快等特点,但远期效果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廖志芳;彭福斯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双缩脲法( biurea method)与干化学法在测定血浆总蛋白( TP)时的偏倚,为室间评估结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NCCLS) EP9- A文件方案,每天随机选取临床标本 8份,分别用两种方法测定样本总蛋白含量,共测定 6 d,记录结果,应用 EXCEL统计分析软件对所测得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方法间的偏倚.结果:以双缩脲法( X)为对比方法,对干片法( Y)进行评估.干片法( Y)和双缩脲法( X)测定 TP的回归方程式为 Y=1.0032X+ 3.3174, 相关系数 r=0.9958. TP浓度为 45 g/L、 60 g/L、 85 g/L时,干化学法( Y)的相对偏倚分别为 7.69%、 5.85%和 4.22%.结论:双缩脲法与干化学法在测定血浆 TP时 ,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倚随浓度增加而降低,但变化不大,建议各临床实验室对不同方法建立不同的参考值.
作者:孙艳虹;高玲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方法:对 1995年 1月至 2003年 12月我科手术治疗的 9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急诊剖腹探查 32例; 41例经 24~ 48 h保守治疗症状加重而手术; 19例经 4~ 7 d保守治疗,症状暂时缓解后又再加重而手术.治愈 85例,占 92.4%,好转 7例.结论:粘连性完全性肠梗阻掌握手术时机十分重要,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是改善绞窄性肠梗阻预后、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岑延增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甲亢的诊断和治疗,甲亢的并发症和新生儿结局.方法:孕期、产前测定甲亢孕妇外周血甲状腺素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和甲状腺素 (T4),促甲状腺素( TSH)水平的变化,了解甲亢的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通过脐血查 T3、 T4、 TSH,了解新生儿甲状腺功能.结果:甲亢未治疗组甲状腺激素 TT3、 TT4、 TSH、 FT3、 FT4水平明显高于治疗组( P< 0.01),治疗组甲状腺激素水平控制在正常上限或增高 20%以内.未经治疗的甲亢并发症多,与治疗组对照,差异有显著性( P< 0.01),有 2例新生儿甲亢.结论:甲亢应早期诊断和治疗,并发症减少.
作者:叶伟萍;潘琢如;王蓓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DR)视功能、眼底改变、血管形态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 40例 DR患者,治疗组 20例利用 0.9%生理盐水加银杏达莫注射液 20 mL,每天 1次连续治疗 20 d; 安慰剂组 20例.治疗前后记录视力、观察眼底改变、视网膜中央血管直径及阻力指数等.结果:治疗组有效率 75%( 15/20),安慰组 40%( 8/20),经两个样本率的检验,χ 2=5.01, P< 0.025.眼底改变差异有显著性( P< 0.005),治疗组( 90%)明显优于安慰组(45%);中央血管阻力指数 (RI)差异有显著性( P< 0.05).视网膜血管直径差异亦有显著性( P< 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能扩张微血管,改善微循环,改善视功能,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有确切疗效.
作者:晏世刚;黄慧君;何建华;张秀妮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评价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鼻腔大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0例鼻出血病例,其中自发性鼻出血 17例,外伤性鼻出血 1例,高血压病致出血 2例.采用 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造影并行栓塞治疗.选用 PVA颗粒及弹簧圈.结果: 18例选择性栓塞颌内动脉, 2例栓塞面动脉,术后随访 6个月均无复发出血.结论: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鼻腔大出血,临床效果佳,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李江山;陈光斌;邹文远 刊期: 2005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