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硝唑引起哮喘1例

李峰

关键词:甲硝唑, 脓性分泌物, 咽部充血, 溃疡出血, 肺呼吸音, 湿罗音, 后磨牙, 病理性, 扁桃体, 杂音, 牙痛, 心音, 头痛, 龋齿, 口腔, 患者, 红肿, 发烧, 查体, 表面
摘要:患者男,32岁,因头痛发烧伴牙痛 2 d,来院就诊.查体:T 38.4℃,口腔无溃疡出血,左侧后磨牙牙冠红肿明显,无龋齿,无脓性分泌物,咽部充血明显,扁桃体Ⅱ度肿大,表面无脓性分泌物.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罗音.R 80次/min,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出血患者医院内肺部感染的病原体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脑出血患者医院内肺部感染的病原体分布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8-2003年我院 356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发病率为 25.26%,病死率为 25.27%,65%的肺部感染发生在脑出血后 2周内.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是常见的肺部感染病原体.脑出血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包括:呼吸机使用≥2d、入院时Glasgow评分≤5、留置胃管时间≥1周、慢性阻塞性肺病史、年龄、使用抗生素 3种以上.结论:脑出血患者医院内肺部感染多发生在脑出血后 2周内,病原体主要为革兰阴性菌,病死率高,应引起临床上高度重视.

    作者:杨晓燕;陈郁鲜;林妙霞;梁彩倩;刘智勇 刊期: 2005年第19期

  • 细菌产ESBLs的自动监测及其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变迁

    目的:研究本院近 3年大肠艾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产 ESBLs的自动快速监测与检出率及其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变迁.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检测仪 VITEK AMS-32 的药敏卡 GNS-120对本院 2002-2004年细菌室分离出的大肠艾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 ESBLs快速监测,用标准扩散纸片法进行验证;采用 K-B法进行氟喹诺酮类药物检测.结果:自动快速监测法与标准扩散纸片法相比,敏感性为 98.73%、特异性为 100%;ESBLs检出率大肠艾希氏菌 2002年为 26.47%、2003年为 30.00%、2004年为 40.35%,肺炎克雷伯菌 2002年为 12.68%、2003年为 18.46%、2004年为 26.15%,两种菌都呈逐年上升趋势;产 ESBLs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 ESBLs株,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ESBLs的自动快速监测法完全可以应用于临床对细菌产 ESBLs检测,产 ESBLs大肠艾希氏菌菌株和肺炎克雷伯菌菌株及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都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合理使用抗生素,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产 ESBLs细菌的院内感染.

    作者:张帮献;梁小英;王莉宁 刊期: 2005年第19期

  • 糖皮质激素对于活化RBL-2H3表达IL-5的影响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于活化RBL-2H3(简称 RBL)表达白细胞介素5(IL-5)的影响.方法:利用抗原和钙离子载体A23187分别激活RBL表达 IL-5,通过总 RNA提取、逆转录和半定量 PCR研究加入糖皮质激素后对于 RBL活化表达IL-5的影响.结果:经A23187活化的RBL,加入10-7mol/L地塞米松后,其IL-5表达量降低到对照的9%,加入 10-6mol/L氢化可的松后,其 IL-5表达量降低到对照的 8.5%.经抗原活化的 RBL,加入 10-6 mol/L地塞米松后,其 IL-5表达量降低到对照的 12%,加入 10-6mol/L氢化可的松后,其 IL-5表达量降低到对照的 9%.结论:糖皮质激素对于活化 RBL表达 IL-5具有极大的抑制作用,提示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治疗哮喘的作用与其抑制肥大细胞表达 IL-5存在一定关系.

    作者:张继成;吕文利;高贵民;吴健民;张才成 刊期: 2005年第19期

  • 甲型副伤寒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甲型副伤寒(甲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发生规律及致病机制.方法:回顾性总结甲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资料.结果:甲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为 0.61%,全身中毒症状及消化系统症状出现早,而泌尿系统症状多数出现在极期,较前两者要迟.实验室检查发现既有肾小球又有肾小管功能受损,合并脾肿大及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 71.43%,经综合治疗,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均在 4周内恢复正常.细胞免疫功能检测 CD4下降,1例肾活检病理为 IgA肾病(第Ⅲ型).结论:甲副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但发生率低至 0.61%,泌尿系统症状多见于极期且易被其它症状所掩盖,造成延误诊治,提醒人们甲副患者一旦病情加重,需考虑到是否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存在而作相应检查,对及时避免肾毒性药物的使用,有着独到的临床价值.7例合并脾肿大,发病率高,CD4的下降以及肾活检免疫病理均在很大程度上支持免疫损伤参与致病机制.

    作者:蔡丽敏;颜鸣鹤 刊期: 2005年第19期

  • Gln与rhGh对肝硬化病人部分体液免疫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Gln)与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各自单独应用及联合应用对肝硬化病人部分体液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将 20例肝硬化病人随机分成 Gln+ rhGh组、Gln组、rhGh组和 CONT对照组,所有病人给予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 7 d,Gln+ rhGh组应用口服 Gln 0.3g/(kg·d)和皮下注射 rhGh 10 U/d;Gln组应用口服 Gln 0.3 g/(kg·d);rhGh组应用皮下注射 rhGh 10 U/d;CONT对照组应用相应安慰剂.观察治疗前后患者 CD4T细胞百分比、CD8T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IL-2、TNF-α在外周静脉血中的水平,分别比较.结果:在试验后各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且各组与试验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短期口服 Gln与 rhGh无论单独应用还是联合应用对肝硬化病人的体液免疫均无明显影响.

    作者:邵雄杰;邓宇;陈郁鲜;杨晓燕 刊期: 2005年第19期

  • 急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1例

    患者,男,31岁,178cm,100 kg.平素体质良好,否认糖尿病史.因转移性右下腹痛 2 d来我院就诊,诊断为急性阑尾炎,于 2月 23日 9:15~11:00在椎管内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给予 10%葡萄糖液 500 mL+ KCl 1.0 g+胰岛素 6单位静脉滴注,每日 1次.2月 25日 5:00患者出现烦躁不安,意识障碍,呈浅昏迷,呼之不应,大口呼吸,症状进行性加重,并逐渐出现肾衰表现.

    作者:戴建强;屠伟峰;郄文斌;戴永忠;张兴安 刊期: 2005年第19期

  • 甲硝唑引起哮喘1例

    患者男,32岁,因头痛发烧伴牙痛 2 d,来院就诊.查体:T 38.4℃,口腔无溃疡出血,左侧后磨牙牙冠红肿明显,无龋齿,无脓性分泌物,咽部充血明显,扁桃体Ⅱ度肿大,表面无脓性分泌物.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罗音.R 80次/min,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作者:李峰 刊期: 2005年第19期

  • 脉冲振荡法测定在脊柱侧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脉冲振荡法(IOS)对脊柱侧弯的应用价值.方法:用 IOS对 69例脊柱侧弯患者进行呼吸阻抗测定,并与常规肺功能指标比较.结果:脊柱侧弯患者的低频段黏性阻力(R5)、和共振频率(Fres)较健康组明显增高,5Hz时的电抗(X5)明显低于健康组.R5、R20、Fres、X5与 VC均有相关性,其中 R5与 VC相关性密切,相关系数为-0.735.IOS测定指标中 Fres随 cobb角增大而增大,X5随 cobb角增大而降低,而 R5、R20与 cobb角大小无关.结论:R5、Fres是 IOS参数中检测脊柱侧弯患者呼吸功能状况的敏感指标.IOS对研究胸壁疾病是具有潜力的一项检查,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杨宇路;吴美思 刊期: 2005年第19期

  • 心先安治疗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心先安(环磷腺苷-葡甲胺,meglumine cylic adnglate)治疗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65例随机分为两组,均在相同的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 5%葡萄糖液 250 mL加心先安 120 mg静滴,对照组只用 5%葡萄糖液 250 mL静滴,均为 1次/d,10d为一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并用心脏脉冲多普勒测量右心房、右心室、肺总动脉内径及肺动脉压力的变化,综合比较心肺功能改善有效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动脉血气指标改善,右心系统的内径及肺动脉压力的改善及综合评价心肺功能改善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心先安治疗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效果确切.

    作者:彭寒林;郑青平;李解贵;吴欣军;梁文华;李华 刊期: 2005年第19期

  •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I571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研究

    目的:研究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I571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细胞增殖、凋亡、周期调控及bcr-abl融合基因表达的影响,为慢粒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细胞培养慢粒急变细胞系K562细胞株,通过MTT检测STI571作用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周期变化,电镜及DNA电泳检测细胞凋亡,半定量RT-PCR检测STI571对bcr-abl融合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STI571作用后K562细胞中G1期细胞明显增加,S期细胞明显减少.流式细胞图中的二倍体峰前可见一明显亚二倍体峰--凋亡峰(apoptosis peak),提示STI571能明显诱导K562细胞凋亡.电镜发现STI571作用于K562细胞12~72h后,诱导出各期凋亡细胞及凋亡小体.半定量PCR灰度扫描结果显示bcr-abl基因的mRNA表达下降,电泳检测扩增产物,荧光亮度减弱.结论:STI571能明显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细胞阻滞于G0/G1期,且具有明显的诱导凋亡作用,反馈抑制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

    作者:王玮;孙秉中;药立波;刘新平 刊期: 2005年第19期

  • 儿科重症监护病区中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52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儿科重症监护病区(PICU)中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特点与病因、预后.方法:对 2001年 10月至 2004年 10月我科 PICU中诊断为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 52例患儿进行前瞻性临床分析.结果:(1)52例患儿周围血常规检查血小板数超过 400× 109/L,发生率为 14.3%;(2)检测周围血血小板数为(400~1000)× 109/L;(3)常见病因为感染(55.7%),其次是川崎病(13.5%)、创伤、外科手术、血液系统、自身免疫系统疾病;(4)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随着原发病的好转,未经特殊治疗血小板数恢复正常.结论: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在 PICU中常见,预后良好,极少出现血栓形成、出血倾向等并发症,通常情况下无需抗凝等特殊治疗.

    作者:庞戈红;方美云 刊期: 2005年第19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MRI诊断与病理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LEE)的 MRI征象、病理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8例 LEE患者的 MRI资料.患者年龄 14~51岁,病史 1~8年,所有病例均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临床以神经精神异常而行颅脑 MR检查.结果:本组颅脑 MRI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额、顶枕或颞枕皮层下白质内异常信号 25例,病灶表现为斑点、条状及片状影,T1加权像为等或稍低信号,T2加权像为高信号;局灶性异常信号 6例,其中 3例合并病灶内出血;弥漫性中度以下脑萎缩 6例.结论:MRI检查对 LEE有较高的敏感性,能明确病灶的部位和范围,结合临床资料,MRI可以诊断 LEE,并在指导治疗及评价疗效方面有重要意义.

    作者:袁小平;谢榜昆;吕霞;黄穗乔;梁碧玲 刊期: 2005年第19期

  • 肾功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肾功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S)间的关系及影响颈 AS的因素.方法:对 76例肾功能不全者(CRF)及 128例肾功能正常者测定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CCAD)、肾功能、血脂、血浆蛋白、血压等,分析血肌酐与 IMT等关系及影响 IMT的因素.结果:CRF组收缩压(SP)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浆蛋白、血脂明显低于对照组,CCAD大于对照组,IMT两组无统计学差异.IMT仅与年龄、SP、性别呈正相关.结论:CRF患者颈 AS的发生率并未增加,影响 IMT的主要因素是年龄、SP、性别.

    作者:余海峰;施慧飞;李春胜;陈军斌;周剑宇 刊期: 2005年第19期

  • 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探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黏膜的损伤情况及肠屏障功能的变化.方法:SD大鼠 40只,分对照组(假休克)和休克组,后者又分为休克复苏后 1 h、3 h和 6 h 3小组,每小组大鼠 10只.颈动脉和颈静脉插管,通过放血使大鼠的平均动脉压降至 40 mmHg,持续 70 min后回输血和生理盐水复苏,血压平稳后分别以各时点取血和回肠标本进行组织学、肠黏膜损伤度检查和 D-乳酸(D-LAC)、二胺氧化酶(DAO)活性测定.结果:大鼠失血性休克后,肠黏膜明显受损,组织学检查主要为黏膜的水肿、灶性坏死、绒毛脱落及炎性细胞浸润,复苏后 1 h、3 h、6 h肠黏膜损伤指数分别达 3.0、2.4、1.6;外周血 DAO活性升高显著(与对照组相比,1 h、3 h和 6 h组 P值均 < 0.05);D-LAC于复苏后 1 h后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P< 0.05).结论:大鼠失血性休克后肠黏膜明显损伤,肠通透性增加.

    作者:李莉;常建星;蒋龙元;符少萍;施旖妮;钟娃 刊期: 2005年第19期

  • 肾病大鼠肾脏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及Losartan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肾小球硬化大鼠肾组织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及蛋白表达,以及 losartan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单侧肾切除加阿霉素尾静脉注射制作肾小球硬化大鼠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组(C组),肾小球硬化组(D组)和肾小球硬化 losartan治疗组(DL组),每组 10只.DL组灌胃 losartan 40 mg/(kg·d),治疗 6周后应用 RT-PCR和 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肾皮质 iNOS、转化生长因子β 1(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并分析肾脏病理改变,测定血白蛋白、胆固醇、尿素氮及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D组出现明显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及高胆固醇血症,与 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沉积,与 C组比较,肾皮质 iNOS mRNA和蛋白表达上升 3.28倍和 2.15倍,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上升 3.59倍和 2.60倍.应用 losartan治疗 6周后,能明显减轻肾病生化改变及病理改变,与 D组比较肾皮质 iNOS 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下调 47%和 58%,多组间方差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结论:iNOS参与肾小球硬化过程,losartan减轻肾小球硬化早期肾脏损伤与抑制 NO过度表达有关.

    作者:黄翠雯;梁成结;陈波;纪泽泉 刊期: 2005年第19期

  • 血清腺苷脱氨酶及总胆汁酸测定在病毒性乙型肝炎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腺苷脱氨酶(ADA)、总胆汁酸(TBA)测定对病毒性乙型肝炎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 Olympus 5421生化分析仪测定病毒性乙型肝炎病人和正常人血清 ADA、TBA、GGT、ALP、T-BIL、ALB、ALT、AST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DA在慢性肝炎轻度组和重度组及肝硬化组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值均 < 0.01),而且以肝硬化组升高为明显;同时 ADA在慢性肝炎轻度组和重度组之间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 0.01).TBA在慢性肝炎轻度组、重度组和肝硬化组中均升高(P值分别为 P< 0.05、P< 0.01、P< 0.01),而且 TBA在慢性肝炎轻度组和重度组中亦差异有显著性(P< 0.01).ALB、ALP、T-BIL敏感性较差.GGT在慢性肝炎轻度组和重度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 0.01).结论:ADA、TBA是肝功能检测的较好指标,联合检测 ADA、TBA对慢性肝炎的分型及肝硬化的诊断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姚虹;樊红梅;陈月 刊期: 2005年第19期

  • 急性肝衰竭小鼠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目的:研究小鼠急性肝衰竭时肠道腔菌群和膜菌群的变化及肝脏细菌易位的情况.方法:以 D-氨基半乳糖予小鼠腹腔注射,制备急性肝衰竭模型,取肠内容物和肠管标本,进行腔菌群、膜菌群定量检测,计算双歧杆菌 /肠杆菌(B/E)值,并观察肝脏细菌易位情况.结果:小鼠肝细胞出现大片状坏死,肠道腔菌群与膜菌群中肠球菌、肠杆菌数量升高(P< 0.001),肠道优势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显著下降(P< 0.001),B/E比值 < 1,并可见肝脏细菌易位.结论:急性肝衰竭小鼠肠道腔菌群及膜菌群比例失衡,定植抗力下降,小鼠肠道细菌易位,是肝衰竭发生、发展、维持、恶化的原因.

    作者:李海燕;董礼阳;杨景云 刊期: 2005年第19期

  • 老年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对我院 2004年 9月至 2005年 4月老年患者的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的统计分析,促进我院临床用药水平的提高.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地高辛血药浓度,并对监测结果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老年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也易发生中毒.结论:应当常规进行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并结合临床症状和相关指标制定用药方案,实现用药的个体化,减少毒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剑芳;杨鸿;罗苑娇 刊期: 2005年第19期

  • 抗心磷脂抗体在儿童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抗心磷脂抗体(ACA)在儿童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 2003年 1月至 2004年 4月期间 ACA阳性的儿科病例 76例,对 ACA与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沉降率(ESR),补体 C3、C4等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ACA阳性可见于多种疾病,在儿童患者中以肾脏病多见,其次是结缔组织病、川崎病、感染等,其他疾病如克隆病、胃窦炎等也可出现.(2)ACA 阳性患儿 PLT增加,血沉升高,补体下降.结论:ACA的临床意义应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作者:曾智杰;王小妹;廖慧芳;刘敏;朱春丽 刊期: 2005年第19期

  • 唾液酸酶活性测定快速诊断细菌性阴道病

    目的:评估唾液酸酶活性测定在细菌性阴道病(BV)快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360例妇科门诊病人,采集阴道分泌物,分别行唾液酸酶活性检测和 Amsel标准诊断,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 Amsel为金标准,唾液酸酶活性检测法诊断 BV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期值、阴性预期值分别为 94.8%、90.3%、87.9%和 95.9%,二法比较,符合率为 92.2%,Kappa=0.842(P< 0.05),结果高度一致,且不受阴道毛滴虫、阴道念珠菌、淋球菌和支原体等感染的影响.结论:唾液酸酶活性检测法诊断 BV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

    作者:夏邦世;林奇隆 刊期: 2005年第1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