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芳;杨鸿;罗苑娇
我院 10年来收治以房颤为首发症状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 老年患者有 17例被误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现分析如下.
作者:王平正;李冰;丁宏举;韩希文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儿科重症监护病区(PICU)中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特点与病因、预后.方法:对 2001年 10月至 2004年 10月我科 PICU中诊断为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 52例患儿进行前瞻性临床分析.结果:(1)52例患儿周围血常规检查血小板数超过 400× 109/L,发生率为 14.3%;(2)检测周围血血小板数为(400~1000)× 109/L;(3)常见病因为感染(55.7%),其次是川崎病(13.5%)、创伤、外科手术、血液系统、自身免疫系统疾病;(4)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随着原发病的好转,未经特殊治疗血小板数恢复正常.结论: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在 PICU中常见,预后良好,极少出现血栓形成、出血倾向等并发症,通常情况下无需抗凝等特殊治疗.
作者:庞戈红;方美云 刊期: 2005年第19期
患者男,70岁.因上腹痛 2个月、黑便半个月于 2003年 12月 22日入院.体重减轻 5 kg.查体:T 36.2℃,P 70次/min,R 18次/min,Bp 140/90 mmHg,一般状况好,心肺未见异常.腹部无压痛,未及包块.指肛检查未见异常.胃镜示胃体中下段小弯侧有巨大溃疡,6cm×5cm×4cm,周边隆起,高低不平,活检质脆,易出血;贲门下后壁隆起,约 1.5cm×1.0cm,粗糙,有出血.胃体病灶取活检示腺癌.再次胃镜检查贲门下肿物取活检示腺癌.血常规示 Hb 90 g/L,癌胚抗原 0.79 mg/L.
作者:陈宏业;韩子民;王冰;张庆鹏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 CT(MSCT)三维成像、核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及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 39例患者先行 MSCT及 MRCP检查,后行 ERCP检查,将三者结果对照.结果:MRCP和 ERCP对胆系结石、胆管内肿瘤和胆管炎性狭窄症诊断符合率高,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 > 0.05);ERCP及 MSCT对乳头部肿瘤及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诊断符合率高,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 > 0.05).MSCT对胰头癌诊断符合率高,与 MRCP和 ERCP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不同的检查方法对不同原因所致的梗阻性黄疸的敏感度不同,联合应用不同的方法可提高诊断的敏感度.
作者:刘怡文;张学俭;王利群;吉爱兵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荧光 PCR技术检测疣体表面脱落细胞人类乳头瘤病毒核酸(HPVDNA)在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C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78例患者经临床和病理检查确诊为 CA,采集疣体表面脱落细胞和疣体活组织标本,应用荧光 PCR技术检测 HPV6/11DNA.结果:(1)78例 CA患者治疗前二种标本 HPV6/11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92.3%(72/78)和 96.2%(75/78),二者差异无显著性(χ 2=1.33,P >0.05).(2)去除疣体治疗 4周后,61例复诊者中 32例疣体复发,表面脱落细胞 HPV6/11DNA阳性 30例(93.8%);29例未见新疣体出现,原病灶处表面脱落细胞 HPV6/11DNA阳性 4例(13.8%).结论:应用荧光 PCR技术检测 HPVDNA可敏感诊断 CA,且可以疣体表面脱落细胞替代疣体组织作为标本,并可监测去除疣体治疗后病毒残留.
作者:姜雯;夏邦世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的方法和磁珠酶免疫分析法(IMS-ELISA)检测 HLA-B27抗原,探讨对早期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意义.方法:对临床诊断为 AS的 115例患者、106例反应性关节炎(reactivearthritis,ReA)患者和 160例其他关节性疾病患者,分别用这两种方法进行检测,并且做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这两种方法检测 HLA-B27对 AS都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ELISA灵敏性为 96.5%(111/115),特异性为 85.7%(24/28),IMS-ELISA灵敏性为 95.7%(110/115),特异性为 76.2%(16/21).ELISA方法的重复性比 IMS-ELISA方法好,而且定量检测.结论:ELlSA是一种定量、快速、方便、经济、准确的检测方法,是检测 HLA-B27的一项新技术,是对 AS和非 AS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一种实用而可靠的检测手段,特别适用于做大样本量的筛选试验.
作者:瞿良;王正蕙;朱玉琨;王惠萱;王洪强 刊期: 2005年第19期
患者男,70岁,因意识不清 2 h入院,有高血压病史 4年.查体:BP 22.5/13 kPa,浅昏迷,皮肤暗黄,肝掌,双巩膜黄染,心肺腹未见异常,双侧瞳孔圆等大,对光反射灵敏,双侧 Babinski征(+) Chaddock征(+),颈强直,头颅 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ECG示房颤,化验肝功能 BIL 30.20 μ mol/L,转氨酶正常,肾功能正常.入院后导尿尿液呈浓茶色,予 20%甘露醇、氨甲环酸治疗,患者意识转清,查肝区无叩痛,第 3天房颤消失,但又出现意识障碍、嗜睡,无发热或局部神经体征.
作者:裴小利 刊期: 2005年第19期
肺癌脑转移是肺癌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肺癌脑转移病人自然生存期仅 1个月,采用全脑照射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全脑照射可使脑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提高至大约 4~6个月,但仍然是肺癌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生物靶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为令人瞩目的一种新方法.Iressa又称 ZD1839,是一种口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EGFR-TK)拮抗剂,是目前肺癌生物靶点治疗中较为成熟的药物.采用单药 ZD1839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Ⅱ期试验报道结果显示:疾病控制率(CR+ PR+ SD)可达 54.4%,且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一患者自 2003年 9月确诊肺癌脑转移后口服 Iressa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苏瑾;尤长宣;蔡绍曦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结肠途径治疗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2001-2004年在口服柳氮磺胺嘧啶和糖皮质激素的同时采用先行结肠清洗再用中药益肠冲剂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结果:利用结肠途径和益肠冲剂治疗总有效率达 93.4%,而且保留时间也较传统方法长.结论:运用结肠途径治疗再配合药物保留灌肠,能使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治疗时间明显缩短,效果明显.
作者:周梅花;过利波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 MAPK反义寡核苷酸对肝癌细胞恶性表型的逆转作用.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将 MAPK反义寡核苷酸导入肝癌细胞株 SMMC-7721中,通过细胞活力、蛋白质含量、集落形成和 DNA合成的变化检测 MAPK反义寡核苷酸对肝癌恶性表型的逆转作用.结果:MAPK反义寡核苷酸可明显抑制细胞活力、蛋白质含量、集落形成和 DNA合成,其抑制率分别为 52.6%、50.5%、54.9%和 47.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1).结论:MAPK反义寡核苷酸可逆转 SMMC-7721细胞恶性表型,也为肝癌治疗指出了新方向.
作者:宋霆婷;姜玉华;李妙玉;王瑾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 red cell aplasia,PRCA),是骨髓红系祖细胞受损导致红细胞系列选择性再生障碍的一种少见病.其临床症状为进行性严重贫血,无出血,外周血网织红细胞显著减少或缺如,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范围,骨髓象红细胞系列显著减少甚至完全缺乏,而粒系及巨核细胞数量正常.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 为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肺栓塞者,国内、外罕见报道.现将我院近期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肺栓塞 1例报道如下,并分析其原因.
作者:刘长波;顾国忠;才立萍;郑东庆;孙启玉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扩张性心肌病与 QT离散度(QTd)及心功能超声参数相关性.方法:对扩张性心肌病组(n=68)与正常组(n=66)进行标准十二导联心电图 QT离散度(QTd)对照分析.结果:扩张性心肌病之 NYHA Ⅱ(n=28)、III(n=22)、IV(n=18)级心功能患者之 QTd与对照组(n=66)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 0.01)、扩张性心肌病心衰猝死者 QTd显著高于幸存者(P< 0.01),扩张性心肌病中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 65 mm者,与 LVDd< 65 mm者相比 QTd均显著性增大(P< 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 40%与≥ 40%的扩张性心肌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0.01).结论:扩张性心肌病患者 QTd越大,反映其心肌重构后,心肌复极化越不均匀,心电活动越不稳定,心肌病损程度越大,预后不良,与 LVDd呈正相关,与 LVEF呈负相关.
作者:邓新桃;范雪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高氧液(HO)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昆明小鼠 120只平均分为对照组(C组)和高氧液组(HO组),再根据剂量分为 3组,每克体重分别给予 0.015 mL、0.025 mL和 0.05 mL的平衡盐液或高氧液.灌胃后即刻和游泳 30 min后检测肌糖原含量、血清乳酸含量、三磷酸腺苷酶活力、丙二醛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并且观察一般情况.结果:HO组小鼠较 C组泳动活跃、下沉率低.HO组血清乳酸含量明显少于 C组(P< 0.05),HO组肌糖原贮备明显多于 C组(P< 0.05),HO组三磷酸腺苷酶活力比 C组增高明显(P< 0.05),HO组丙二醛含量明显少于 C组(P< 0.05),HO组总抗氧化能力比 C组增高明显(P< 0.05).结论:HO对小鼠有显著的抗疲劳作用,其机制可能与 HO增加氧供及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作者:刘春然;徐礼鲜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LEE)的 MRI征象、病理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8例 LEE患者的 MRI资料.患者年龄 14~51岁,病史 1~8年,所有病例均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临床以神经精神异常而行颅脑 MR检查.结果:本组颅脑 MRI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额、顶枕或颞枕皮层下白质内异常信号 25例,病灶表现为斑点、条状及片状影,T1加权像为等或稍低信号,T2加权像为高信号;局灶性异常信号 6例,其中 3例合并病灶内出血;弥漫性中度以下脑萎缩 6例.结论:MRI检查对 LEE有较高的敏感性,能明确病灶的部位和范围,结合临床资料,MRI可以诊断 LEE,并在指导治疗及评价疗效方面有重要意义.
作者:袁小平;谢榜昆;吕霞;黄穗乔;梁碧玲 刊期: 2005年第19期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上腹痛是其主要症状,典型患者临床表现为节律性的饥饿痛、进食缓解、且呈周期性发作,存在季节差异,冬春季多见.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治疗经胃镜检查确诊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人,发现 126例患者无典型上腹痛表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上进;洪淑燕;耿健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Gln)与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各自单独应用及联合应用对肝硬化病人部分体液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将 20例肝硬化病人随机分成 Gln+ rhGh组、Gln组、rhGh组和 CONT对照组,所有病人给予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 7 d,Gln+ rhGh组应用口服 Gln 0.3g/(kg·d)和皮下注射 rhGh 10 U/d;Gln组应用口服 Gln 0.3 g/(kg·d);rhGh组应用皮下注射 rhGh 10 U/d;CONT对照组应用相应安慰剂.观察治疗前后患者 CD4T细胞百分比、CD8T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IL-2、TNF-α在外周静脉血中的水平,分别比较.结果:在试验后各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且各组与试验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短期口服 Gln与 rhGh无论单独应用还是联合应用对肝硬化病人的体液免疫均无明显影响.
作者:邵雄杰;邓宇;陈郁鲜;杨晓燕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通过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探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黏膜的损伤情况及肠屏障功能的变化.方法:SD大鼠 40只,分对照组(假休克)和休克组,后者又分为休克复苏后 1 h、3 h和 6 h 3小组,每小组大鼠 10只.颈动脉和颈静脉插管,通过放血使大鼠的平均动脉压降至 40 mmHg,持续 70 min后回输血和生理盐水复苏,血压平稳后分别以各时点取血和回肠标本进行组织学、肠黏膜损伤度检查和 D-乳酸(D-LAC)、二胺氧化酶(DAO)活性测定.结果:大鼠失血性休克后,肠黏膜明显受损,组织学检查主要为黏膜的水肿、灶性坏死、绒毛脱落及炎性细胞浸润,复苏后 1 h、3 h、6 h肠黏膜损伤指数分别达 3.0、2.4、1.6;外周血 DAO活性升高显著(与对照组相比,1 h、3 h和 6 h组 P值均 < 0.05);D-LAC于复苏后 1 h后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P< 0.05).结论:大鼠失血性休克后肠黏膜明显损伤,肠通透性增加.
作者:李莉;常建星;蒋龙元;符少萍;施旖妮;钟娃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大电导钙依赖性钾通道(BKCa)、电压门控钾通道(Kv)和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在一氧化氮(NO)诱发正常及哮喘血清被动致敏人气道平滑肌(HASM)张力变化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等长张力记录方法,以钾通道阻断剂为工具药,观察NO及联合钾通道阻断剂对正常人及哮喘血清被动致敏的HASM环收缩张力的影响.结果:(1)在正常组和哮喘血清被动致敏组中,Kv的阻断剂4-氨基吡啶(4-AP)可浓度依赖性地增加组胺(0.1 mmol/L)引起的收缩反应,4-AP(1、5、10mmol/L)可显著提高组胺的收缩张力(P< 0.05),而 KATP的阻断剂格列苯脲(Glib)(10 mmol/L)、BKCa的阻断剂四乙铵(TEA)(1 mmol/L)对组胺引起的收缩反应无明显影响.被动致敏组中组胺的大张力明显高于正常组(P< 0.05).(2)NO供体硝普钠(SNP)对正常人及哮喘血清被动致敏的HASM都有舒张作用,其对被动致敏组的舒张作用[(29.4±3.3)%]明显低于正常组 [(44.1±10.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Glib对SNP(0.1mmol/L)的舒张作用无影响,4-AP(10mmol/L)对SNP的舒张效应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TEA(1mmol/L)可明显抑制SNP的舒张作用(P<0.05),并且在哮喘血清被动致敏组的抑制作用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NO供体SNP部分通过BKCa通道开放舒张HASM,在体外被动致敏状态下,该舒张效应减弱可能与BKCa通道活性下调有关.
作者:叶涛;徐永健;张珍祥;刘先胜;杨朝;高宝安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评价静脉氧疗对急性中度 CO中毒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54例急性中度 CO中毒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氧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意识恢复情况.结果:静脉氧疗组的临床疗效及意识恢复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 0.05).结论:静脉氧疗能改善缺血缺氧状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促进患者觉醒,缩短病程,值得推广.
作者:叶华;王吉文;丘宇茹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方法:对 80例过敏性紫癜病人随机分成 2组,治疗组 40例,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方药组成:牛膝、黄柏、苍术、黄芩、丹参、赤芍、生地、茜草、川芎、地榆炭、甘草,水煎服,每日 1剂.同时加用西药治疗,用 5% 葡萄糖注射液 250 mL+维生素 C 3.0+ 10%葡萄糖酸钙 10 mL,静脉滴注,每日 1次,地恒赛或开瑞坦,每天 1片.对照组 40例,用纯西药治疗,药物及剂量同治疗组.两组均以 7 d为 1疗程,共观察 3个疗程,采用 4级评分法进行计分,按疗效指数来评价愈合程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5%,对照组为 73%,经检验χ 2=7.44,P< 0.0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优于纯西药治疗疗效,愈后不复发,此方法及方药成人小儿均宜.
作者:余开梅;徐刚 刊期: 2005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