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鼻(面)罩BiPAP通气并雾化吸入治疗重症哮喘疗效观察

林辉斌;苏伟强;陈虹;莫俊德

关键词:哮喘, BiPAP呼吸机治疗, 雾化吸入
摘要:目的:观察经鼻(面)罩 BiPAP通气并雾化吸入对重症哮喘的疗效.方法:将 46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23例.对照组予常规吸氧、解痉、平喘、应用激素、水化、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抗感染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予经鼻(面)罩 BiPAP通气并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情况及动脉血气分析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动脉血气分析参数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经鼻(面)罩 BiPAP通气并雾化吸入治疗重症哮喘有效且安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脐疗外治小儿秋季腹泻20例

    笔者于 2003年运用中草药外涂脐部治疗小儿秋季腹泻 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建红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韦格内肉芽肿4例诊治分析

    目的:讨论韦格内肉芽肿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病理学和免疫学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4例典型病例.结果:韦格内肉芽肿可侵犯多个脏器,其中以鼻、肺、肾常见.可表现为鼻衄、流涕、鼻梁塌陷、发热、咳嗽、咯血,也可引起眼球突出,侵犯脑垂体引起尿崩症.影像学检查可见双肺结节或团块影,可伴空洞.病理学诊断是金标准,在炎性肉芽肿的基础上见血管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可协助诊断,但阴性不能排除韦格内肉芽肿.治疗可选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联合应用.结论:综合临床特征、影像学、病理学和免疫学检查可确诊韦格内肉芽肿.

    作者:李静;陈正贤;郭纪全;涂海燕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胰腺癌43例误诊分析

    胰腺癌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 1%~ 3%,占消化道肿瘤的 8%~ 10% [1].由于本病的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在 35.5%~ 87.5%之间 [2].我院 1990年 6月至 2005年 6月收治胰腺癌 78例,其中误诊 43例,误诊率 55.1%,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霍滨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马来酸罗格列酮致贫血1例

    患者男, 59岁.因血糖持续升高 7年,二甲双胍、达美康治疗效果不佳 2年,于 2004年 1月 5日以 2型糖尿病收入院.查体:体温 36.2℃,血压 140/ 88 mmHg,皮肤无感染病灶,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大,心率 76次/ min,心音有力,全腹无压痛,足背动脉搏动好,神经系统无异常.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 8.36 mmol/ L(正常值 3.9~ 6.1 mmol/ L),餐后 2 h血糖 10.59 mmol/ L(正常值 3.9~ 6.1 mmol/ L),糖化血红蛋白 4.3%(正常值 2.8%~ 3.8%),尿酮体(-).

    作者:李卉;杨颜文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解剖因素在儿童及成人上气道阻塞中的作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S)是以反复发作的全部或部分呼吸周期中发生上气道狭窄为特征的呼吸异常,常表现为间歇性低氧血症和睡眠片断,婴儿至老年的各个年龄层次均可发病.本篇综述总结了婴儿、儿童、青少年及成人 OSAS发生发展过程中上气道解剖因素的作用.

    作者:任涟萍;郭雪君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晚期产后出血42例临床分析

    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分娩 24 h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是产褥期重要并发症之一 [1].笔者对 1995年 5月至 2004年 5月在我院诊治的 42例晚期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发生原因,加强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作者:尉江平;陈利形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吸烟对肺结核的疗效影响

    目的:探讨吸烟对肺结核的疗效影响及二者间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选取 2001年 9月至 2002年 9月在本院住院治疗并能完成 2个月强化疗程的初治痰菌阳性肺结核患者 261例.根据其治疗前吸烟年支情况,观察其 2个月强化抗结核治疗后痰菌阴转的效果.结果: 261例患者经过 2个月强化治疗后 202例( 77.4%)患者痰菌阴转.性别、年龄、病灶范围和低蛋白血症及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菌株对痰菌阴转无明显影响( P >0.05);但在吸烟患者中随着治疗前吸烟年支量的增加,其痰菌阴转率明显下降,二者间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P=0.000).结论:吸烟对肺结核的疗效有较大影响,应该在临床上引起注意.

    作者:谭守勇;梁敏青;林兆源;关玉华;黎燕琼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营养状态的关系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状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瘦素和 TNF系统的相关影响.方法:对 27例正常人和 65例 COPD患者 [营养不良组 (COPDⅠ组 )35例,营养正常组 (COPDⅡ组 )30例 ]测量体质指数、理想体重百分比、三头肌皮皱厚度、上臂中部臂围及急性发作期和稳定期血瘦素、 TNF-α和 sTNFR1水平.瘦素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测定, TNF-α和 sTNFR1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 ELISA法.分析瘦素和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发作期 COPD两组血瘦素、 TNF-α和 sTNFR1高于稳定期和正常组;稳定期 COPDⅠ组血瘦素低于Ⅱ组和正常组, COPDⅠ组血 TNF-α和 sTNFR1均高于Ⅱ组和正常组. 65例 COPD稳定期和 27例正常组的血清瘦素分别与其营养参数呈明显正相关. COPD患者血瘦素水平与 TNF-α无相关性;稳定期 COPDⅠ组排除了 BMI和年龄的影响,血瘦素与 sTNFR1明显相关( r=0.458,P< 0.01).结论: COPD营养不良患者血瘦素和 TNF-α系统联合作用可能参与营养不良的发生.

    作者:曹梅;谢灿茂;陈飞鹏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利福平致药物热3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利福平致药物热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 3例口服利福平抗结核治疗后出现发热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过程和治疗方法,结合文献复习. 结果: 3例男性病人,年龄 37~ 64岁,均有药物过敏史.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 1例,继发性肺结核 2例. 3例均在口服常规剂量利福平 0.45 g, 1次 /d后出现发热的症状,为稽留热,体温 >38℃,无寒战、皮疹,其中 1例表现为剂量依赖性.结论:利福平致药物热为临床少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对有药物过敏史且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用原发病难以解释的高热情况时,应高度重视此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明确诊断后应停药.

    作者:周宇麒;黄静;刘慧;吴本权;张天托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铁螯合剂对大鼠脑出血脑水肿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铁螯合剂对大鼠脑出血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后脑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大鼠自体血注入大脑一侧的尾状核建立脑出血实验动物模型,随机将动物分为 3组:实验组、 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观察各组大鼠给药前后神经缺失症状并进行动物行为学评分;处死大鼠,测定血肿周围脑组织的水含量、钠离子含量、铁离子含量及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含量.结果:去铁敏治疗后 ICH大鼠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脑水含量和钠离子含量明显降低,血肿周围局部脑组织铁、 MDA的含量明显降低, SOD的活性明显提高.结论:铁螯合剂--去铁敏通过螯合铁离子能明显改善 ICH大鼠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减轻 ICH脑水肿形成.铁螯合剂可能是治疗 ICH脑水肿潜在的药物之一.

    作者:金露;李敬波;闻树群;黄鉴政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气道内球囊导管压迫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的护理

    目的:探讨气道内球囊导管压迫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护理配合的措施.方法:对我科 2000年 12月至 2004年 8月 6例患者进行气道内球囊导管压迫治疗咯血的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6例患者经气道内球囊导管压迫止血,治疗过程顺利,效果良好,均无发生再出血.结论:气道内球囊导管压迫治疗咯血的成功与否固然与医生操作熟练程度密切相关,但护士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良好的术后观察及护理是压迫止血成功的关键之一.

    作者:柯彩霞;罗益锋;李志平;郭禹标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经鼻(面)罩BiPAP通气并雾化吸入治疗重症哮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经鼻(面)罩 BiPAP通气并雾化吸入对重症哮喘的疗效.方法:将 46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23例.对照组予常规吸氧、解痉、平喘、应用激素、水化、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抗感染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予经鼻(面)罩 BiPAP通气并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情况及动脉血气分析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动脉血气分析参数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经鼻(面)罩 BiPAP通气并雾化吸入治疗重症哮喘有效且安全.

    作者:林辉斌;苏伟强;陈虹;莫俊德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对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合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 N端 20肽( PAMP)对血管紧张素Ⅱ( angotesin Ⅱ , AngⅡ)刺激心肌成纤维细胞 (CFs)增殖及胶原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胰酶消化、差速贴壁法培养新生 SD大鼠 CFs,以 3H脯氨酸掺入法测定胶原合成、四氮唑盐 (MTT) 比色法测定细胞数目 ,分别观察不同浓度的 PAMP、 AngⅡ、及 PAMP对 ANGⅡ诱导 CFs增生及胶原合成作用的影响.实验分组 (1)空白对照组; (2)10-9、 10-8、 10-7、 10-6mol/L AngⅡ组; (3)10-9、 10-8、 10-7、 10-6mol/L PAMP组; (4)10-7mol/L AngⅡ+ PAMP(10-9、 10-8、 10-7、 10-6mol/L)组.结果: (1)随着 PAMP浓度的增高 ,MTT比色值差异无显著性 (F=10.21,P >0.05).随着 AngⅡ浓度的增高 ,MTT比色值也明显增高 ,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值均 < 0.01). PAMP+ AngⅡ组 ,随着 PAMP浓度的增高 ,MTT比色值均显著降低 (P< 0.01). (2)PAMP组的 3H脯氨酸掺入率与对照组相比 (F=16.92, P >0.05),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随着 AngⅡ浓度的增高 ,CFs的 3H脯氨酸掺入率呈递增趋势. PAMP+ AngⅡ组的 3H脯氨酸掺入率在 AngⅡ浓度不变的情况下 ,随着 PAMP浓度的增高 ,CFs的 3H脯氨酸掺入率呈递减趋势 ,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05).结论: PAMP对 AngⅡ刺激心肌成纤维细胞增生及胶原的生成起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薛世荣;李志樑;徐春生;吴金家;肖华;石向东;王同汉;吴宏超;唐朝枢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纤维支气管镜介入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 (纤支镜 )介入联合药物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 (EBTB)的疗效.方法:对 35例确诊 EBTB病人在全身抗痨基础上行纤支镜介入局部注药和药物雾化吸入治疗,疗程 2个月,与同期 11例确诊 EBTB(对照组 )仅行常规全身抗痨病人比较.结果: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观察组为 13.5 d,对照组为 23.3 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观察组纤支镜下症状明显改善.结论:纤支镜介入联合药物雾化吸入能较好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

    作者:陈建永;吴振雄;蔡毅峰;李少英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老年哮喘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内IL-4与IFN-γ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了解老年哮喘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内 IL-4、 IFN-γ的变化及其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老年哮喘患者分为急性发作期组和缓解期组,以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 IL-4、 IFN-γ的百分率 ,同时行肺功能检查.结果: CD4+淋巴细胞 IL-4表达百分率 3组各为 (2.6± 2.2)%、 (1.3± 0.9)%和 (1.5± 0.8)%,急性发作期组高于缓解期组( P< 0.05)和对照组( P< 0.05); IFN-γ表达百分率 3组各为 (10.5± 4.6)%、 (17.5± 3.8)%和 (18.4± 5.9)%,急性发作期组低于缓解期组( P< 0.05)和对照组( P< 0.05); CD8+淋巴细胞 IFN-γ表达百分率 3组各为 (26.4± 10.3)%、 (20.2± 12.3)%和 (21.3± 10.4)%,急性发作期组显著高于缓解期组( P< 0.05)和对照组( P< 0.05). 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 FEV1%)与 CD4+淋巴细胞 IFN-γ表达百分率显著正相关( r=0.48, P< 0.05) ,与 CD4+淋巴细胞 IL-4表达百分率及 IL-4+/ IFN-γ+比值呈负相关( r分别为-0.53和-0.65, P皆 < 0.01).结论: Th1/Th2失衡,即 Th1亚群的功能低下与 Th2亚群的功能亢进,可能与老年哮喘患者病情发展有关.

    作者:罗少华;高兴林;舒峻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超声内镜诊断慢性胰腺炎所致门脉高压症1例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是由于胰腺疾病致使脾静脉受压、扭曲、管壁增厚或管内堵塞,影响脾静脉回流,终脾脏肿大和脾门区静脉压增高,形成区域性门脉高压,慢性胰腺炎引起者约占 41.7%.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胃镜、钡透、超声、 CT、经腹腔动脉或选择性脾动脉造影等,在无创检查技术中,超声内镜( endoscopes ultrasonography,EUS)的应用使本病的诊断水平又迈进了一步.现报告 1例,复习超声内镜对慢性胰腺炎所致门脉高压症的诊断.

    作者:刘晓君;杜雅菊;吕志武;沈滨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甲苯二异氰酸酯致气道损伤合并曲霉菌肺炎1例

    甲苯二异氰酸酯 (toluene di-isocyanate,TDI)是一种化工原料,由于其分子量小,蒸气压高,易污染周围环境,对呼吸道毒性极大 [1] .近年来,由于 TDI的广泛应用,其引起的肺损伤也日益受到重视.尤其在一些小工厂,工人在无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长期接触 TDI,对身体(尤其是呼吸系统)造成极大的损害.我科于 2003年 6月收治了 1例 TDI致气道损伤合并曲霉菌肺炎的患者.现介绍如下.

    作者:钟维农;魏树全;赵子文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谷维素联合维生素B6治疗老年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12例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AAD)的主要治疗措施现为停用抗生素,口服微生态制剂,如为难辨梭状芽胞杆菌( CD)感染导致的腹泻,可行甲硝唑或万古霉素等口服治疗 [1].我科自 2001年 2月起试用谷维素联合维生素 B6治疗老年患者 AAD,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翟金盛;苏全胜;史兆荣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表面激素的吸入对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表面激素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是否会使支气管扩张感染加重和扩散.方法:按诊断标准选择 24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属稳定期痰培养阴性患者,分 A、 B两组进行临床观察. A组为激素吸入组 ,B组为常规治疗组 ,通过症状记分、发作频率、血常规、痰培养、 X光胸片等项目进行分组治疗观察.结果: A组治疗前后症状记分分别为 16分和 3分 ,B组为 14分和 13分;发作频率按治疗后第 3个月统计 ,A组发作频率为 1次 /月 ,B组为 6次 /月;其他血常规、痰培养、 X光胸片等观察 ,A组明显优于 B组.结论: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表面激素吸入治疗是安全的 ,皮质类固醇吸入治疗可以减轻支扩症状.

    作者:翁俊良;郑义珊;马琼风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呼吸机配合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重度毒鼠强中毒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呼吸机配合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重度毒鼠强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 57例重度毒鼠强中毒患者随机分为 2组,呼吸机配合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重度毒鼠强中毒 29例(观察组),观察治疗效果,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呼吸机配合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重度毒鼠强中毒,其有效率为 93.1%.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5).结论:呼吸机配合二巯基丙磺酸钠可明显提高重度毒鼠强中毒的治疗效果.

    作者:赵林明;张兆顺;樊庆辉;刘玉桥 刊期: 2005年第2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