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金盛;苏全胜;史兆荣
目的:探讨肺炎患儿 C反应蛋白 (CRP)、血小板计数 (PLT)和血乳酸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中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131例肺炎患儿根据小儿 SIRS诊断标准分为 SIRS组 (n=59)和非 SIRS组 (n=72), SIRS组根据其符合 SIRS诊断标准 2项、 3项以上分为 S1组 (n=44)、 S2组 (n=15),于入院第 1天分别测定 PLT、 CRP、血乳酸.结果: SIRS组与非 SIRS组 PLT、 CRP、血乳酸无显著性差异 (P >0.05), S2组比 S1组 CRP、血乳酸明显升高, PLT明显下降 (P< 0.01).结论: PLT、 CRP、血乳酸可作为诊断重度 SIRS的辅助指标.联合检测肺炎患儿的血乳酸、 CRP和 PLT有助于准确评估病情的危重度,血乳酸、 CRP明显升高、 PLT明显下降,预示有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的可能.
作者:黄如章;钟斌才 刊期: 2005年第21期
艾滋病 (AIDS)主要传染途径为血传播、性接触传播及母婴传播 ,90年代初 ,我国一些地区出现了地下采血 (浆 )的现象 [1],1995年初在河南部分地区的有偿献血员中出现了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流行 [2],本例艾滋病病人为当时有偿献血员之一.
作者:韩利民;李键球;江勇;赖剑波;朱浩峰;鲁杰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铁螯合剂对大鼠脑出血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后脑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大鼠自体血注入大脑一侧的尾状核建立脑出血实验动物模型,随机将动物分为 3组:实验组、 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观察各组大鼠给药前后神经缺失症状并进行动物行为学评分;处死大鼠,测定血肿周围脑组织的水含量、钠离子含量、铁离子含量及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含量.结果:去铁敏治疗后 ICH大鼠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脑水含量和钠离子含量明显降低,血肿周围局部脑组织铁、 MDA的含量明显降低, SOD的活性明显提高.结论:铁螯合剂--去铁敏通过螯合铁离子能明显改善 ICH大鼠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减轻 ICH脑水肿形成.铁螯合剂可能是治疗 ICH脑水肿潜在的药物之一.
作者:金露;李敬波;闻树群;黄鉴政 刊期: 2005年第21期
薄层层析法是测定磷脂含量的常用方法,但众多文献报道的展开条件不一,且在实际检测中难以达到理想的扫描效果.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原有展开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摸索出一套新的展开方法如下.
作者:史菲;邱晨;李晓光 刊期: 2005年第21期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主要表现为咳嗽的加重、咳痰量的增加、出现黄痰和 (或 )喘息.临床除常规抗感染治疗外,抑制痰液的分泌和促进痰液的排出,以确保呼吸道的通畅也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我科于 2003年 1~ 12月采用沐舒坦针剂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济明;宋冰;刘红光;黄平 刊期: 2005年第21期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AAD)的主要治疗措施现为停用抗生素,口服微生态制剂,如为难辨梭状芽胞杆菌( CD)感染导致的腹泻,可行甲硝唑或万古霉素等口服治疗 [1].我科自 2001年 2月起试用谷维素联合维生素 B6治疗老年患者 AAD,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翟金盛;苏全胜;史兆荣 刊期: 2005年第21期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是由于胰腺疾病致使脾静脉受压、扭曲、管壁增厚或管内堵塞,影响脾静脉回流,终脾脏肿大和脾门区静脉压增高,形成区域性门脉高压,慢性胰腺炎引起者约占 41.7%.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胃镜、钡透、超声、 CT、经腹腔动脉或选择性脾动脉造影等,在无创检查技术中,超声内镜( endoscopes ultrasonography,EUS)的应用使本病的诊断水平又迈进了一步.现报告 1例,复习超声内镜对慢性胰腺炎所致门脉高压症的诊断.
作者:刘晓君;杜雅菊;吕志武;沈滨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对小儿肺炎的两种治疗方案即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连续静脉滴注 (A)组和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静脉滴注转口服序贯治疗 (B)组的临床疗效及医疗费用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采用前瞻性、 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及药物经济学的小成本分析法.结果:两组在临床效果、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P >0 05),但 B组的医疗总费用及抗生素费用明显低于 A组 (P< 0 001).结论:小儿肺炎采用序贯治疗不但安全、有效,而且更加经济合理.
作者:黄旭强;肖作源;邓力;温惠虹;余嘉璐;赵长安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利福平致药物热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 3例口服利福平抗结核治疗后出现发热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过程和治疗方法,结合文献复习. 结果: 3例男性病人,年龄 37~ 64岁,均有药物过敏史.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 1例,继发性肺结核 2例. 3例均在口服常规剂量利福平 0.45 g, 1次 /d后出现发热的症状,为稽留热,体温 >38℃,无寒战、皮疹,其中 1例表现为剂量依赖性.结论:利福平致药物热为临床少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对有药物过敏史且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用原发病难以解释的高热情况时,应高度重视此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明确诊断后应停药.
作者:周宇麒;黄静;刘慧;吴本权;张天托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呼吸机配合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重度毒鼠强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 57例重度毒鼠强中毒患者随机分为 2组,呼吸机配合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重度毒鼠强中毒 29例(观察组),观察治疗效果,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呼吸机配合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重度毒鼠强中毒,其有效率为 93.1%.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5).结论:呼吸机配合二巯基丙磺酸钠可明显提高重度毒鼠强中毒的治疗效果.
作者:赵林明;张兆顺;樊庆辉;刘玉桥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重症哮喘机械通气患者气道压力、血流动力学和氧合的作用.方法: 30例重症哮喘患者静注异丙酚 50 mg后立即行气管插管. 15例重症哮喘机械通气患者观察应用异丙酚 50 mg前及用药后 2、 5、 10、 15和 30 min气道峰值压 (PIP)、气道平台压 (Pplat)、血压 (BP)、心率 (HR)和经皮血氧饱和度 (SpO2)变化. 结果: PIP、 Pplat、 BP和 HR于应用异丙酚后 2、 5、 10、 15和 30 min均明显降低 (P< 0 001),在用药后 5 min低 (P< 0 001). SpO2在用药后 5、 10、 15和 30 min均明显升高 (P< 0 001),在用药后 30 min高 (P< 0 001).结论:重症哮喘机械通气患者静注 50 mg异丙酚具有安全镇静和支气管扩张作用,异丙酚可用于严重哮喘患者的气道插管及机械通气治疗.
作者:罗显荣;伍伟玲;叶小群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如何根据急性肺栓塞的易患因素及临床表现,选择正确的诊断程序及治疗措施. 方法:对 2003年 1月至 2004年 11月确诊的 20例急性肺栓塞住院患者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转归进行临床评估分析. 结果: 50~ 60岁肺栓塞患者所占比例高. 20例肺栓塞患者中,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占 60%, D-二聚体 >500 μ g/L占 100%,超声心动图呈典型改变者占 70%,肺通气-灌注核素扫描提示呈肺段分布的灌注缺损并与通气不匹配者占 100%, CT肺动脉造影( CTPA)诊断敏感性为 100%.接受溶栓治疗 8例,抗凝治疗 12例,死亡 1例,退出 1例, 14例患者已随访 3个月, 1例复发,国际化标准率( INR)均达有效抗凝水平( 2~ 3之间). 结论:肺栓塞发病率与易患因素密切相关,无创检查可快速确立诊断并指导治疗;溶栓及抗凝治疗均可提高肺栓塞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张向霞;邱晨;付应云;陈升汶;韩雪梅;史菲 刊期: 2005年第21期
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分娩 24 h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是产褥期重要并发症之一 [1].笔者对 1995年 5月至 2004年 5月在我院诊治的 42例晚期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发生原因,加强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作者:尉江平;陈利形 刊期: 2005年第21期
胰腺癌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 1%~ 3%,占消化道肿瘤的 8%~ 10% [1].由于本病的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在 35.5%~ 87.5%之间 [2].我院 1990年 6月至 2005年 6月收治胰腺癌 78例,其中误诊 43例,误诊率 55.1%,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霍滨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总结烧伤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的早期综合防治经验.方法:将 2000年 1月至 2005年 1月收治的 672名烧伤患者分成两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 SIRS的发生率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发生率、病死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中给予早期综合防治的一组, SIRS、 MOD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烧伤后进行早期综合防治可明显阻断 SIRS的发生发展、降低 MOD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作者:陈郁鲜;杨晓燕;邢帮荣;孔庆磊;邓宇 刊期: 2005年第21期
冠心病介入治疗近年得到迅速的发展,但由于术中机械损伤和支架本身的致栓性和血管内膜增生,血管再狭窄成为影响疗效的主要问题 [1],如何预防再狭窄已成为新近出现的一种非常有前途的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方法.国内外近期的实验研究和观察提示,附载药物的涂层支架的出现,有望成为解决再狭窄的有效方案,这为再狭窄的治疗带来了希望.目前利用不同的药物已经制成多种药物涂层支架,而紫杉醇涂层支架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种.
作者:吴炎;李春江;孙旗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气道内球囊导管压迫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护理配合的措施.方法:对我科 2000年 12月至 2004年 8月 6例患者进行气道内球囊导管压迫治疗咯血的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6例患者经气道内球囊导管压迫止血,治疗过程顺利,效果良好,均无发生再出血.结论:气道内球囊导管压迫治疗咯血的成功与否固然与医生操作熟练程度密切相关,但护士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良好的术后观察及护理是压迫止血成功的关键之一.
作者:柯彩霞;罗益锋;李志平;郭禹标 刊期: 2005年第21期
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上升,有剖宫产史的妇女再次妊娠比率呈上升趋势.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终止方式各异,药物流产时由于宫缩过强致子宫瘢痕处破裂的病例已有报道,因此探讨其终止方式的安全性是有必要的.本院 1年多来对瘢痕子宫再次早孕,采用药物流产即时行清宫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敏华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经鼻(面)罩 BiPAP通气并雾化吸入对重症哮喘的疗效.方法:将 46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23例.对照组予常规吸氧、解痉、平喘、应用激素、水化、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抗感染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予经鼻(面)罩 BiPAP通气并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情况及动脉血气分析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动脉血气分析参数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经鼻(面)罩 BiPAP通气并雾化吸入治疗重症哮喘有效且安全.
作者:林辉斌;苏伟强;陈虹;莫俊德 刊期: 2005年第21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S)是以反复发作的全部或部分呼吸周期中发生上气道狭窄为特征的呼吸异常,常表现为间歇性低氧血症和睡眠片断,婴儿至老年的各个年龄层次均可发病.本篇综述总结了婴儿、儿童、青少年及成人 OSAS发生发展过程中上气道解剖因素的作用.
作者:任涟萍;郭雪君 刊期: 2005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