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肺栓塞20例临床分析

张向霞;邱晨;付应云;陈升汶;韩雪梅;史菲

关键词:肺栓塞, 诊断, 溶栓及抗凝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根据急性肺栓塞的易患因素及临床表现,选择正确的诊断程序及治疗措施. 方法:对 2003年 1月至 2004年 11月确诊的 20例急性肺栓塞住院患者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转归进行临床评估分析. 结果: 50~ 60岁肺栓塞患者所占比例高. 20例肺栓塞患者中,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占 60%, D-二聚体 >500 μ g/L占 100%,超声心动图呈典型改变者占 70%,肺通气-灌注核素扫描提示呈肺段分布的灌注缺损并与通气不匹配者占 100%, CT肺动脉造影( CTPA)诊断敏感性为 100%.接受溶栓治疗 8例,抗凝治疗 12例,死亡 1例,退出 1例, 14例患者已随访 3个月, 1例复发,国际化标准率( INR)均达有效抗凝水平( 2~ 3之间). 结论:肺栓塞发病率与易患因素密切相关,无创检查可快速确立诊断并指导治疗;溶栓及抗凝治疗均可提高肺栓塞患者的生存率.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型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曲菌病1例

    患者女, 44岁,因咳嗽、呼吸困难、发热 10 d于 2001年 8月 29日入院.患者 10 d前有受寒史,在门诊抗炎治疗,效果差,查血糖为 38.2 mmol/L,以呼吸道感染, 2型糖尿病收入院.入院前咳黄色脓痰,无咯血、心悸、尿多、腹泻等,精神欠佳,食欲减退.既往有糖尿病史 3年,未治疗,长年从事收购废纸皮工作.

    作者:朱卫华;李小强;龙桂英;蓝芬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韦格内肉芽肿4例诊治分析

    目的:讨论韦格内肉芽肿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病理学和免疫学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4例典型病例.结果:韦格内肉芽肿可侵犯多个脏器,其中以鼻、肺、肾常见.可表现为鼻衄、流涕、鼻梁塌陷、发热、咳嗽、咯血,也可引起眼球突出,侵犯脑垂体引起尿崩症.影像学检查可见双肺结节或团块影,可伴空洞.病理学诊断是金标准,在炎性肉芽肿的基础上见血管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可协助诊断,但阴性不能排除韦格内肉芽肿.治疗可选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联合应用.结论:综合临床特征、影像学、病理学和免疫学检查可确诊韦格内肉芽肿.

    作者:李静;陈正贤;郭纪全;涂海燕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婴幼儿肺炎合并SIRS时C反应蛋白、血小板及血乳酸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肺炎患儿 C反应蛋白 (CRP)、血小板计数 (PLT)和血乳酸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中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131例肺炎患儿根据小儿 SIRS诊断标准分为 SIRS组 (n=59)和非 SIRS组 (n=72), SIRS组根据其符合 SIRS诊断标准 2项、 3项以上分为 S1组 (n=44)、 S2组 (n=15),于入院第 1天分别测定 PLT、 CRP、血乳酸.结果: SIRS组与非 SIRS组 PLT、 CRP、血乳酸无显著性差异 (P >0.05), S2组比 S1组 CRP、血乳酸明显升高, PLT明显下降 (P< 0.01).结论: PLT、 CRP、血乳酸可作为诊断重度 SIRS的辅助指标.联合检测肺炎患儿的血乳酸、 CRP和 PLT有助于准确评估病情的危重度,血乳酸、 CRP明显升高、 PLT明显下降,预示有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的可能.

    作者:黄如章;钟斌才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序贯治疗小儿肺炎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对小儿肺炎的两种治疗方案即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连续静脉滴注 (A)组和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静脉滴注转口服序贯治疗 (B)组的临床疗效及医疗费用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采用前瞻性、 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及药物经济学的小成本分析法.结果:两组在临床效果、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P >0 05),但 B组的医疗总费用及抗生素费用明显低于 A组 (P< 0 001).结论:小儿肺炎采用序贯治疗不但安全、有效,而且更加经济合理.

    作者:黄旭强;肖作源;邓力;温惠虹;余嘉璐;赵长安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韦格氏肉芽肿1例护理

    患者男, 20岁,未婚,于 2002年 10月 5日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咳嗽咳痰,咳黄白色黏痰,痰中带血丝,伴发热.体温高达 39℃,脉搏 100次 /min,夜间出汗较多,同时胸闷不适,气喘,呼吸 22次 /min,偶有胸痛,可闻及胸膜摩擦音. 2002年 10月 5日当地医院胸部 CT结果示:双肺多发性团块状病灶,考虑为慢性特殊性炎症.

    作者:周淑媛;陈建红;田贤媚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两种不同浓度的氦氧混合气体改善缓解期慢阻肺病患者缺氧症状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浓度的氦氧混合气体改善缓解期慢阻肺病患者缺氧症状的效果.方法:分别让两组缓解期慢阻肺病患者呼吸含 60%氦和含 80%氦的氦氧混合气体并测定比较其呼吸氦氧气体前后肺活量及其组成的变化.结果:两组慢阻肺病患者基础肺功能测定结果差异无显著性( P >0.05);各自呼吸不同浓度的氦氧混合气体后,肺活量及其组成两组相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 P >0.05);且其增加或减低的变化百分率差异也无显著性( P >0.05).结论:含 60%氦的较低氦浓度的氦氧混合气体与含 80%氦的氦氧混合气体一样具有改善慢阻肺患者缺氧症状的作用,从降低成本的角度考虑,可采用较低氦浓度的氦氧混合气体对慢阻肺患者进行氧疗或康复治疗.

    作者:黄建强;罗益锋;李志平;郭禹标;唐可京;谢灿茂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谷维素联合维生素B6治疗老年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12例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AAD)的主要治疗措施现为停用抗生素,口服微生态制剂,如为难辨梭状芽胞杆菌( CD)感染导致的腹泻,可行甲硝唑或万古霉素等口服治疗 [1].我科自 2001年 2月起试用谷维素联合维生素 B6治疗老年患者 AAD,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翟金盛;苏全胜;史兆荣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急性肺栓塞2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如何根据急性肺栓塞的易患因素及临床表现,选择正确的诊断程序及治疗措施. 方法:对 2003年 1月至 2004年 11月确诊的 20例急性肺栓塞住院患者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转归进行临床评估分析. 结果: 50~ 60岁肺栓塞患者所占比例高. 20例肺栓塞患者中,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占 60%, D-二聚体 >500 μ g/L占 100%,超声心动图呈典型改变者占 70%,肺通气-灌注核素扫描提示呈肺段分布的灌注缺损并与通气不匹配者占 100%, CT肺动脉造影( CTPA)诊断敏感性为 100%.接受溶栓治疗 8例,抗凝治疗 12例,死亡 1例,退出 1例, 14例患者已随访 3个月, 1例复发,国际化标准率( INR)均达有效抗凝水平( 2~ 3之间). 结论:肺栓塞发病率与易患因素密切相关,无创检查可快速确立诊断并指导治疗;溶栓及抗凝治疗均可提高肺栓塞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张向霞;邱晨;付应云;陈升汶;韩雪梅;史菲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甲苯二异氰酸酯致气道损伤合并曲霉菌肺炎1例

    甲苯二异氰酸酯 (toluene di-isocyanate,TDI)是一种化工原料,由于其分子量小,蒸气压高,易污染周围环境,对呼吸道毒性极大 [1] .近年来,由于 TDI的广泛应用,其引起的肺损伤也日益受到重视.尤其在一些小工厂,工人在无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长期接触 TDI,对身体(尤其是呼吸系统)造成极大的损害.我科于 2003年 6月收治了 1例 TDI致气道损伤合并曲霉菌肺炎的患者.现介绍如下.

    作者:钟维农;魏树全;赵子文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58例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

    反复呼吸道感染 (RRI)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为研究 RRI患儿红细胞免疫功能,探索 RRI的病因,我们动态观察了 58例 RRI患儿感染期和非感染期红细胞免疫功能,发现 RRI患儿存在原发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报告如下.

    作者:张绍芬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2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临床特点、病因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 20例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病起病急,病前有呼吸道( 16例)和消化道( 2例)感染前驱症状,多发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男孩多见,大多冬春季发病,发病可能与呼吸道病毒感染有关 ,主要表现为小腿肌肉疼痛和步态异常,血清肌酸磷酸激酶( CPK)增高数十倍以上.本病具有自限性,病程 7 d左右,无特殊治疗方法.结论:儿童晨起突发小腿肌肉疼痛和步态异常,结合 CPK显著增高可基本诊断本病,其预后良好.

    作者:鲁利群;范建义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老年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护理

    急性脑血管意外 (ACVD)并发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 (NKHDC)老年人多见 ,易被临床忽略 ,病死率高.本文通过对 24例老年病例的分析 ,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及护理 ,减少其发生率及病死率.

    作者:周秀云;江红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利福平致药物热3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利福平致药物热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 3例口服利福平抗结核治疗后出现发热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过程和治疗方法,结合文献复习. 结果: 3例男性病人,年龄 37~ 64岁,均有药物过敏史.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 1例,继发性肺结核 2例. 3例均在口服常规剂量利福平 0.45 g, 1次 /d后出现发热的症状,为稽留热,体温 >38℃,无寒战、皮疹,其中 1例表现为剂量依赖性.结论:利福平致药物热为临床少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对有药物过敏史且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用原发病难以解释的高热情况时,应高度重视此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明确诊断后应停药.

    作者:周宇麒;黄静;刘慧;吴本权;张天托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急性胰腺炎14例病因学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 AP)的病因分布情况及其与病情轻重的联系.方法:对近年我科收治的 143例 AP患者作回顾性分析,探讨常见病因的分布情况、性别差异及与 AP病情轻重的联系.结果:胆源性 69例( 48.3%),高脂血症性 24例( 16.8%),暴饮暴食 12例( 8.4%),酒精性 10例( 7.0%),其他原因 28例( 19.6%),男性中暴饮暴食和酒精性居多,而女性则以胆源性为主,轻重症 AP间各病因分布未见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AP病因以胆源性、高脂血症性多见,然而约 17%病因未明,性别不同,常见病因有别,且病因与 AP病情的轻重无明显相关关系.

    作者:南琼;李晓燕;陆斌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脐疗外治小儿秋季腹泻20例

    笔者于 2003年运用中草药外涂脐部治疗小儿秋季腹泻 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建红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COPD患者血清合成代谢激素水平的变化

    目的:探讨血清合成代谢激素水平变化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营养不良中的意义.方法:测定 30例 COPD男性患者及 15例同龄正常男性血清生长激素( GH)、睾丸酮( T)、外周动脉血氧分压( PaO2)、二氧化碳分压( PaCO2)和体重指数( BMI)、体脂百分比( Fat%)、三头肌皮皱厚度( TSF)、上臂中部臂围( MAC)、血清白蛋白 (ALB)、淋巴细胞 (LYM)等营养相关指标.结果:呼衰组患者血清 GH、 T水平及各项营养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非呼衰组.非呼衰组血清 GH、 T水平及各项营养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血清 GH、 T水平分别与 BMI、 Fat%、 TSF、 MAC等反映机体营养状况的指标呈正相关,与 ALB、 LYM无相关性; PaO2分别与 GH、 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PaCO2与 GH、 T水平无相关关系.结论:血清合成代谢激素可以作为机体营养状况的评估指标,长期慢性缺氧导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异常,引起 COPD患者血清合成代谢激素水平下降,可能是 COPD患者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

    作者:陈瑞;李建国;梁真;胡亚民;江山平;何剑锋;吕志强;张蔚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不同时期瘦素的变化及作用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不同时期瘦素水平的变化 ,以了解 COPD患者炎症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瘦素的作用及其与缺氧、 CO2潴留、能量消耗的关系.方法: COPD患者 56例,按病程分为急性加重期、临床稳定期.所有入选病例均分别在不同时期测定血清瘦素( Leptin)、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一氧化氮( NO)、 C-反应蛋白( CRP)、血清白蛋白( ALB)、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计算体重指数( BMI)、呼吸频率( R).正常对照组 20例.结果:急性加重期与临床稳定期比较, Leptin、 NO、 CRP、 ALB、 pH、 PaCO2、 PaO2、 SaO2、 R差异有显著性( P< 0.01和 P< 0.05), EPO差异无显著性 (P >0.05).急性加重期 Leptin与所测指标相关性分析 ,Leptin与 EPO、 ALB、 pH呈显著负相关 (P< 0.05和 P< 0.01).与 CRP、 PaCO2、 R、 BMI呈显著正相关 (P< 0.01),与 PaO2,SaO2,NO无显著相关性 (P >0.05),与肺功能指标中的 Zrs、 R5、 R20,Rc呈显著正相关( P< 0.01) ,与 FVE1,X20负相关( P< 0.01, P< 0.05)而与 FEV/FVC、 PEF、 MMEF、 X5、 Rp、 Fres无显著相关性.临床稳定期 COPD患者血清 Leptin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 P< 0.01).结论: Leptin在急性加重期明显高于稳定期,因此可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炎性标志物.并通过刺激呼吸中枢加快呼吸频率和影响中心气道阻力,增加能量消耗. Leptin水平的表达依赖体重指数的变化和炎症反应的程度,是导致 COPD患者能量代谢失衡,加重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恶性循环的危险因素.

    作者:潘海燕;卢小卓;汪得喜;崔冬清;伍惠红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沐舒坦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观察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主要表现为咳嗽的加重、咳痰量的增加、出现黄痰和 (或 )喘息.临床除常规抗感染治疗外,抑制痰液的分泌和促进痰液的排出,以确保呼吸道的通畅也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我科于 2003年 1~ 12月采用沐舒坦针剂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济明;宋冰;刘红光;黄平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反向斑点杂交法快速检测肺炎支原体

    目的:探讨早期、快速检测肺炎支原体的方法.方法:根据肺炎支原体特异的 P1基因设计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合成一段特异的 162 bp长链 DNA探针,采用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生物素标记支原体 DNA,并应用于痰标本的检测.结果:所合成的 162 bp DNA探针具有高度特异性,只和肺炎支原体杂交,与其它细菌、真菌、病毒无交叉反应,该探针低可检测出 1 ng的 DNA.杂交法和培养法分别检测 100份痰标本,两者的阳性率分别为 12%和 2%.结论:该方法快速、特异,对肺炎支原体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樊慧珍;于化鹏;黄文杰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经鼻(面)罩BiPAP通气并雾化吸入治疗重症哮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经鼻(面)罩 BiPAP通气并雾化吸入对重症哮喘的疗效.方法:将 46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23例.对照组予常规吸氧、解痉、平喘、应用激素、水化、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抗感染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予经鼻(面)罩 BiPAP通气并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情况及动脉血气分析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动脉血气分析参数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经鼻(面)罩 BiPAP通气并雾化吸入治疗重症哮喘有效且安全.

    作者:林辉斌;苏伟强;陈虹;莫俊德 刊期: 2005年第2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