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韦格氏肉芽肿1例护理

周淑媛;陈建红;田贤媚

关键词:韦格氏肉芽肿, 阵发性, 多发性, 医院, 夜间, 炎症, 胸痛, 胸膜, 胸闷, 胸部, 未婚, 体温, 气喘, 摩擦, 脉搏, 块状, 咳痰, 咳嗽, 患者, 呼吸
摘要:患者男, 20岁,未婚,于 2002年 10月 5日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咳嗽咳痰,咳黄白色黏痰,痰中带血丝,伴发热.体温高达 39℃,脉搏 100次 /min,夜间出汗较多,同时胸闷不适,气喘,呼吸 22次 /min,偶有胸痛,可闻及胸膜摩擦音. 2002年 10月 5日当地医院胸部 CT结果示:双肺多发性团块状病灶,考虑为慢性特殊性炎症.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不同浓度的氦氧混合气体改善缓解期慢阻肺病患者缺氧症状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浓度的氦氧混合气体改善缓解期慢阻肺病患者缺氧症状的效果.方法:分别让两组缓解期慢阻肺病患者呼吸含 60%氦和含 80%氦的氦氧混合气体并测定比较其呼吸氦氧气体前后肺活量及其组成的变化.结果:两组慢阻肺病患者基础肺功能测定结果差异无显著性( P >0.05);各自呼吸不同浓度的氦氧混合气体后,肺活量及其组成两组相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 P >0.05);且其增加或减低的变化百分率差异也无显著性( P >0.05).结论:含 60%氦的较低氦浓度的氦氧混合气体与含 80%氦的氦氧混合气体一样具有改善慢阻肺患者缺氧症状的作用,从降低成本的角度考虑,可采用较低氦浓度的氦氧混合气体对慢阻肺患者进行氧疗或康复治疗.

    作者:黄建强;罗益锋;李志平;郭禹标;唐可京;谢灿茂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大面积肺栓塞溶栓的护理

    肺栓塞是指栓塞物经静脉嵌塞在肺动脉及其分支,组织血液供应受阻所引起的疾患.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致命性肺部疾患.我院在 2003年 3月至 2004年 5月收治 12例肺栓塞患者,其中 7例为大面积或次大面积肺栓塞, 5例大面积肺栓塞经抗凝、溶栓治疗及适当的护理,病情平稳出院.现将 5例溶栓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小娟;邱晨;陶维华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中西医结合疗法

    黄斑水肿是白内障摘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它可以发生于没有其它眼病而且手术顺利的情况下,也可见于伴有其它手术并发症的情况以及伴有葡萄膜炎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其它眼病时 [1].我院到 2005年 2月为止共收治该病患者 45例 65只眼,报告如下.

    作者:张笑吟;王志敏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序贯治疗小儿肺炎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对小儿肺炎的两种治疗方案即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连续静脉滴注 (A)组和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静脉滴注转口服序贯治疗 (B)组的临床疗效及医疗费用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采用前瞻性、 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及药物经济学的小成本分析法.结果:两组在临床效果、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P >0 05),但 B组的医疗总费用及抗生素费用明显低于 A组 (P< 0 001).结论:小儿肺炎采用序贯治疗不但安全、有效,而且更加经济合理.

    作者:黄旭强;肖作源;邓力;温惠虹;余嘉璐;赵长安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气道内球囊导管压迫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的护理

    目的:探讨气道内球囊导管压迫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护理配合的措施.方法:对我科 2000年 12月至 2004年 8月 6例患者进行气道内球囊导管压迫治疗咯血的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6例患者经气道内球囊导管压迫止血,治疗过程顺利,效果良好,均无发生再出血.结论:气道内球囊导管压迫治疗咯血的成功与否固然与医生操作熟练程度密切相关,但护士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良好的术后观察及护理是压迫止血成功的关键之一.

    作者:柯彩霞;罗益锋;李志平;郭禹标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营养状态的关系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状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瘦素和 TNF系统的相关影响.方法:对 27例正常人和 65例 COPD患者 [营养不良组 (COPDⅠ组 )35例,营养正常组 (COPDⅡ组 )30例 ]测量体质指数、理想体重百分比、三头肌皮皱厚度、上臂中部臂围及急性发作期和稳定期血瘦素、 TNF-α和 sTNFR1水平.瘦素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测定, TNF-α和 sTNFR1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 ELISA法.分析瘦素和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发作期 COPD两组血瘦素、 TNF-α和 sTNFR1高于稳定期和正常组;稳定期 COPDⅠ组血瘦素低于Ⅱ组和正常组, COPDⅠ组血 TNF-α和 sTNFR1均高于Ⅱ组和正常组. 65例 COPD稳定期和 27例正常组的血清瘦素分别与其营养参数呈明显正相关. COPD患者血瘦素水平与 TNF-α无相关性;稳定期 COPDⅠ组排除了 BMI和年龄的影响,血瘦素与 sTNFR1明显相关( r=0.458,P< 0.01).结论: COPD营养不良患者血瘦素和 TNF-α系统联合作用可能参与营养不良的发生.

    作者:曹梅;谢灿茂;陈飞鹏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呼吸机配合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重度毒鼠强中毒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呼吸机配合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重度毒鼠强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 57例重度毒鼠强中毒患者随机分为 2组,呼吸机配合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重度毒鼠强中毒 29例(观察组),观察治疗效果,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呼吸机配合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重度毒鼠强中毒,其有效率为 93.1%.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5).结论:呼吸机配合二巯基丙磺酸钠可明显提高重度毒鼠强中毒的治疗效果.

    作者:赵林明;张兆顺;樊庆辉;刘玉桥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不同血管通路对血液透析效果的临床观察

    血管通路直接影响终末期肾病病人血液透析的效果,为探讨更有效的血管通路,我院对 57例维持血液透析的病人分别采用动-静脉内瘘、中心静脉插管进行透析对比,报道如下.

    作者:陈方树;林加豪;郑鹏哲;雷金凤;陈华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表面激素的吸入对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表面激素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是否会使支气管扩张感染加重和扩散.方法:按诊断标准选择 24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属稳定期痰培养阴性患者,分 A、 B两组进行临床观察. A组为激素吸入组 ,B组为常规治疗组 ,通过症状记分、发作频率、血常规、痰培养、 X光胸片等项目进行分组治疗观察.结果: A组治疗前后症状记分分别为 16分和 3分 ,B组为 14分和 13分;发作频率按治疗后第 3个月统计 ,A组发作频率为 1次 /月 ,B组为 6次 /月;其他血常规、痰培养、 X光胸片等观察 ,A组明显优于 B组.结论: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表面激素吸入治疗是安全的 ,皮质类固醇吸入治疗可以减轻支扩症状.

    作者:翁俊良;郑义珊;马琼风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GOLD之前中英慢阻肺疾病分级标准比较及对三者的评价

    目的:比较 GOLD之前中英两国慢阻肺疾病分级标准及对三者进行评价. 方法:对 1991-2001年在我院诊断为 COPD的 713例患者肺功能分别按 1997年中华呼吸学会( CRA)和 1997年英国胸科学会( BTS)的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并用 t检验和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在轻度 COPD患者中 FVC%、 FEV1%、 Vmax75%、 Vmax50%和 RV%等两种分级标准差异存在显著性( P< 0.05), FEV1/FVC、 PEF%、 Vmax25%、 VC%、 TLC%和 RV/TLC差异则无显著性( P >0.05);在中、重度 CODP患者,除 TLC%、 RV%和 RV/TLC外,其余指标差异都存在显著性( P< 0.05);相关分析显示, BTS分级标准轻、中、重度患者 FEV1%与 PEF%、Vmax75%、 Vmax50%、 Vmax25%皆呈正相关,但 CRA标准轻度 COPD患者 FEV1%与 PEF%、 Vmax75%未见明显相关( P >0.05).结论: 1997年 CRA的 COPD分级标准在准确反映 COPD患者气流受限情况、病变程度、病理生理发展趋势、劳动能力评价方面要优于 BTS和 GOLD分级标准.

    作者:李志平;罗益锋;郭禹标;黄建强;唐可京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对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合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 N端 20肽( PAMP)对血管紧张素Ⅱ( angotesin Ⅱ , AngⅡ)刺激心肌成纤维细胞 (CFs)增殖及胶原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胰酶消化、差速贴壁法培养新生 SD大鼠 CFs,以 3H脯氨酸掺入法测定胶原合成、四氮唑盐 (MTT) 比色法测定细胞数目 ,分别观察不同浓度的 PAMP、 AngⅡ、及 PAMP对 ANGⅡ诱导 CFs增生及胶原合成作用的影响.实验分组 (1)空白对照组; (2)10-9、 10-8、 10-7、 10-6mol/L AngⅡ组; (3)10-9、 10-8、 10-7、 10-6mol/L PAMP组; (4)10-7mol/L AngⅡ+ PAMP(10-9、 10-8、 10-7、 10-6mol/L)组.结果: (1)随着 PAMP浓度的增高 ,MTT比色值差异无显著性 (F=10.21,P >0.05).随着 AngⅡ浓度的增高 ,MTT比色值也明显增高 ,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值均 < 0.01). PAMP+ AngⅡ组 ,随着 PAMP浓度的增高 ,MTT比色值均显著降低 (P< 0.01). (2)PAMP组的 3H脯氨酸掺入率与对照组相比 (F=16.92, P >0.05),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随着 AngⅡ浓度的增高 ,CFs的 3H脯氨酸掺入率呈递增趋势. PAMP+ AngⅡ组的 3H脯氨酸掺入率在 AngⅡ浓度不变的情况下 ,随着 PAMP浓度的增高 ,CFs的 3H脯氨酸掺入率呈递减趋势 ,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05).结论: PAMP对 AngⅡ刺激心肌成纤维细胞增生及胶原的生成起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薛世荣;李志樑;徐春生;吴金家;肖华;石向东;王同汉;吴宏超;唐朝枢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阿奇霉素对ICU老年下呼吸道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前瞻研究

    目的:评价阿奇霉素对 ICU老年下呼吸道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MDRP)感染的抗生素耐药性、细菌清除率和临床疗效的作用.方法: ICU老年下呼吸道 MDRP感染患者 30例 ,随机分为阿奇霉素干预组 (实验组 )和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两组均以抗铜绿假单胞菌的两种敏感抗生素(β内酰胺类联用氟喹诺酮类或氨基糖苷类)为基础治疗,实验组加用阿奇霉素 0.5 g/d,疗程 21 d.将治疗前后经纤支镜获得的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分别按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等抗生素进行细菌敏感性及耐药情况分析,并观察细菌清除率和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氨基糖苷类的耐药率显著低于治疗前(χ 2=5.12, P=0.024)和对照组 (χ 2=9.87, P=0.02);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 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35.7% (χ 2=5.39, P=0.02),其细菌清除率为 78.6%,高于对照组的 57.1%,但差异无显著性 (χ 2=3.493, P=0.062).结论:阿奇霉素在老年 ICU下呼吸道 MDRP感染的治疗中 , 作为敏感抗生素的辅助用药 ,可以降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显著提高临床总有效率.

    作者:吴健;陈竹君;高兴林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痰标本涂阳率分析

    据卫生部统计, 2004年 4月,肺结核的发病率位居 27种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第 1位,死亡率位居第 2位.控制结核病是防痨工作者的首要任务,而低发现率是目前困扰结核病控制工作中的主要难题.痰结核菌检查己成为现代结核病流行病学、结核病诊断、确定化疗方案以及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痰涂片镜检是寻觅结核病传染源的直接手段,对肺结核诊断及结核病传染源的发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作为结防所的检验人员,提高痰涂片镜检阳性率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本文对 2002年 1月至 2003年 12月共 1 551份不同性质的痰标本涂阳检出率进行探讨.

    作者:邹桂敏;何志青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多发性胸椎骨折1例

    我科近日收治 1例胸椎病变患者,由于患者病情不典型,检查结果不支持,给诊断治疗带来困难,现报告如下.

    作者:苏红军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脐疗外治小儿秋季腹泻20例

    笔者于 2003年运用中草药外涂脐部治疗小儿秋季腹泻 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建红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不同时期瘦素的变化及作用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不同时期瘦素水平的变化 ,以了解 COPD患者炎症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瘦素的作用及其与缺氧、 CO2潴留、能量消耗的关系.方法: COPD患者 56例,按病程分为急性加重期、临床稳定期.所有入选病例均分别在不同时期测定血清瘦素( Leptin)、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一氧化氮( NO)、 C-反应蛋白( CRP)、血清白蛋白( ALB)、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计算体重指数( BMI)、呼吸频率( R).正常对照组 20例.结果:急性加重期与临床稳定期比较, Leptin、 NO、 CRP、 ALB、 pH、 PaCO2、 PaO2、 SaO2、 R差异有显著性( P< 0.01和 P< 0.05), EPO差异无显著性 (P >0.05).急性加重期 Leptin与所测指标相关性分析 ,Leptin与 EPO、 ALB、 pH呈显著负相关 (P< 0.05和 P< 0.01).与 CRP、 PaCO2、 R、 BMI呈显著正相关 (P< 0.01),与 PaO2,SaO2,NO无显著相关性 (P >0.05),与肺功能指标中的 Zrs、 R5、 R20,Rc呈显著正相关( P< 0.01) ,与 FVE1,X20负相关( P< 0.01, P< 0.05)而与 FEV/FVC、 PEF、 MMEF、 X5、 Rp、 Fres无显著相关性.临床稳定期 COPD患者血清 Leptin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 P< 0.01).结论: Leptin在急性加重期明显高于稳定期,因此可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炎性标志物.并通过刺激呼吸中枢加快呼吸频率和影响中心气道阻力,增加能量消耗. Leptin水平的表达依赖体重指数的变化和炎症反应的程度,是导致 COPD患者能量代谢失衡,加重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恶性循环的危险因素.

    作者:潘海燕;卢小卓;汪得喜;崔冬清;伍惠红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马来酸罗格列酮致贫血1例

    患者男, 59岁.因血糖持续升高 7年,二甲双胍、达美康治疗效果不佳 2年,于 2004年 1月 5日以 2型糖尿病收入院.查体:体温 36.2℃,血压 140/ 88 mmHg,皮肤无感染病灶,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大,心率 76次/ min,心音有力,全腹无压痛,足背动脉搏动好,神经系统无异常.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 8.36 mmol/ L(正常值 3.9~ 6.1 mmol/ L),餐后 2 h血糖 10.59 mmol/ L(正常值 3.9~ 6.1 mmol/ L),糖化血红蛋白 4.3%(正常值 2.8%~ 3.8%),尿酮体(-).

    作者:李卉;杨颜文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6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31例,对照组 31例.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 20 mg, 3次 /d,阿托伐他汀 20 mg/d,睡前口服,连服 8周.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显效 20例( 64.5%),有效 10例( 32.3%),总有效率 96.8%.对照组显效 10例( 32.3%) ,有效 13例 (41.9% ),总有效率 74.2%.两组治疗显效率、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 2=6.458,χ 2=6.369; P< 0.05).结论: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效果好,副作用小.

    作者:朱红秋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超声内镜诊断慢性胰腺炎所致门脉高压症1例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是由于胰腺疾病致使脾静脉受压、扭曲、管壁增厚或管内堵塞,影响脾静脉回流,终脾脏肿大和脾门区静脉压增高,形成区域性门脉高压,慢性胰腺炎引起者约占 41.7%.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胃镜、钡透、超声、 CT、经腹腔动脉或选择性脾动脉造影等,在无创检查技术中,超声内镜( endoscopes ultrasonography,EUS)的应用使本病的诊断水平又迈进了一步.现报告 1例,复习超声内镜对慢性胰腺炎所致门脉高压症的诊断.

    作者:刘晓君;杜雅菊;吕志武;沈滨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反向斑点杂交法快速检测肺炎支原体

    目的:探讨早期、快速检测肺炎支原体的方法.方法:根据肺炎支原体特异的 P1基因设计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合成一段特异的 162 bp长链 DNA探针,采用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生物素标记支原体 DNA,并应用于痰标本的检测.结果:所合成的 162 bp DNA探针具有高度特异性,只和肺炎支原体杂交,与其它细菌、真菌、病毒无交叉反应,该探针低可检测出 1 ng的 DNA.杂交法和培养法分别检测 100份痰标本,两者的阳性率分别为 12%和 2%.结论:该方法快速、特异,对肺炎支原体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樊慧珍;于化鹏;黄文杰 刊期: 2005年第2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