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沐舒坦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观察

陈济明;宋冰;刘红光;黄平

关键词:沐舒坦针剂, 抗感染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 急性发作, 现报告如下, 痰液, 呼吸道, 临床, 疗效, 咳痰, 咳嗽, 患者, 分泌
摘要: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主要表现为咳嗽的加重、咳痰量的增加、出现黄痰和 (或 )喘息.临床除常规抗感染治疗外,抑制痰液的分泌和促进痰液的排出,以确保呼吸道的通畅也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我科于 2003年 1~ 12月采用沐舒坦针剂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鼻(面)罩BiPAP通气并雾化吸入治疗重症哮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经鼻(面)罩 BiPAP通气并雾化吸入对重症哮喘的疗效.方法:将 46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23例.对照组予常规吸氧、解痉、平喘、应用激素、水化、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抗感染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予经鼻(面)罩 BiPAP通气并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情况及动脉血气分析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动脉血气分析参数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经鼻(面)罩 BiPAP通气并雾化吸入治疗重症哮喘有效且安全.

    作者:林辉斌;苏伟强;陈虹;莫俊德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婴幼儿肺炎合并SIRS时C反应蛋白、血小板及血乳酸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肺炎患儿 C反应蛋白 (CRP)、血小板计数 (PLT)和血乳酸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中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131例肺炎患儿根据小儿 SIRS诊断标准分为 SIRS组 (n=59)和非 SIRS组 (n=72), SIRS组根据其符合 SIRS诊断标准 2项、 3项以上分为 S1组 (n=44)、 S2组 (n=15),于入院第 1天分别测定 PLT、 CRP、血乳酸.结果: SIRS组与非 SIRS组 PLT、 CRP、血乳酸无显著性差异 (P >0.05), S2组比 S1组 CRP、血乳酸明显升高, PLT明显下降 (P< 0.01).结论: PLT、 CRP、血乳酸可作为诊断重度 SIRS的辅助指标.联合检测肺炎患儿的血乳酸、 CRP和 PLT有助于准确评估病情的危重度,血乳酸、 CRP明显升高、 PLT明显下降,预示有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的可能.

    作者:黄如章;钟斌才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大面积肺栓塞溶栓的护理

    肺栓塞是指栓塞物经静脉嵌塞在肺动脉及其分支,组织血液供应受阻所引起的疾患.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致命性肺部疾患.我院在 2003年 3月至 2004年 5月收治 12例肺栓塞患者,其中 7例为大面积或次大面积肺栓塞, 5例大面积肺栓塞经抗凝、溶栓治疗及适当的护理,病情平稳出院.现将 5例溶栓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小娟;邱晨;陶维华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沐舒坦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观察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主要表现为咳嗽的加重、咳痰量的增加、出现黄痰和 (或 )喘息.临床除常规抗感染治疗外,抑制痰液的分泌和促进痰液的排出,以确保呼吸道的通畅也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我科于 2003年 1~ 12月采用沐舒坦针剂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济明;宋冰;刘红光;黄平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对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合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 N端 20肽( PAMP)对血管紧张素Ⅱ( angotesin Ⅱ , AngⅡ)刺激心肌成纤维细胞 (CFs)增殖及胶原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胰酶消化、差速贴壁法培养新生 SD大鼠 CFs,以 3H脯氨酸掺入法测定胶原合成、四氮唑盐 (MTT) 比色法测定细胞数目 ,分别观察不同浓度的 PAMP、 AngⅡ、及 PAMP对 ANGⅡ诱导 CFs增生及胶原合成作用的影响.实验分组 (1)空白对照组; (2)10-9、 10-8、 10-7、 10-6mol/L AngⅡ组; (3)10-9、 10-8、 10-7、 10-6mol/L PAMP组; (4)10-7mol/L AngⅡ+ PAMP(10-9、 10-8、 10-7、 10-6mol/L)组.结果: (1)随着 PAMP浓度的增高 ,MTT比色值差异无显著性 (F=10.21,P >0.05).随着 AngⅡ浓度的增高 ,MTT比色值也明显增高 ,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值均 < 0.01). PAMP+ AngⅡ组 ,随着 PAMP浓度的增高 ,MTT比色值均显著降低 (P< 0.01). (2)PAMP组的 3H脯氨酸掺入率与对照组相比 (F=16.92, P >0.05),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随着 AngⅡ浓度的增高 ,CFs的 3H脯氨酸掺入率呈递增趋势. PAMP+ AngⅡ组的 3H脯氨酸掺入率在 AngⅡ浓度不变的情况下 ,随着 PAMP浓度的增高 ,CFs的 3H脯氨酸掺入率呈递减趋势 ,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05).结论: PAMP对 AngⅡ刺激心肌成纤维细胞增生及胶原的生成起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薛世荣;李志樑;徐春生;吴金家;肖华;石向东;王同汉;吴宏超;唐朝枢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表面激素的吸入对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表面激素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是否会使支气管扩张感染加重和扩散.方法:按诊断标准选择 24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属稳定期痰培养阴性患者,分 A、 B两组进行临床观察. A组为激素吸入组 ,B组为常规治疗组 ,通过症状记分、发作频率、血常规、痰培养、 X光胸片等项目进行分组治疗观察.结果: A组治疗前后症状记分分别为 16分和 3分 ,B组为 14分和 13分;发作频率按治疗后第 3个月统计 ,A组发作频率为 1次 /月 ,B组为 6次 /月;其他血常规、痰培养、 X光胸片等观察 ,A组明显优于 B组.结论: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表面激素吸入治疗是安全的 ,皮质类固醇吸入治疗可以减轻支扩症状.

    作者:翁俊良;郑义珊;马琼风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两种不同浓度的氦氧混合气体改善缓解期慢阻肺病患者缺氧症状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浓度的氦氧混合气体改善缓解期慢阻肺病患者缺氧症状的效果.方法:分别让两组缓解期慢阻肺病患者呼吸含 60%氦和含 80%氦的氦氧混合气体并测定比较其呼吸氦氧气体前后肺活量及其组成的变化.结果:两组慢阻肺病患者基础肺功能测定结果差异无显著性( P >0.05);各自呼吸不同浓度的氦氧混合气体后,肺活量及其组成两组相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 P >0.05);且其增加或减低的变化百分率差异也无显著性( P >0.05).结论:含 60%氦的较低氦浓度的氦氧混合气体与含 80%氦的氦氧混合气体一样具有改善慢阻肺患者缺氧症状的作用,从降低成本的角度考虑,可采用较低氦浓度的氦氧混合气体对慢阻肺患者进行氧疗或康复治疗.

    作者:黄建强;罗益锋;李志平;郭禹标;唐可京;谢灿茂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COPD患者血清合成代谢激素水平的变化

    目的:探讨血清合成代谢激素水平变化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营养不良中的意义.方法:测定 30例 COPD男性患者及 15例同龄正常男性血清生长激素( GH)、睾丸酮( T)、外周动脉血氧分压( PaO2)、二氧化碳分压( PaCO2)和体重指数( BMI)、体脂百分比( Fat%)、三头肌皮皱厚度( TSF)、上臂中部臂围( MAC)、血清白蛋白 (ALB)、淋巴细胞 (LYM)等营养相关指标.结果:呼衰组患者血清 GH、 T水平及各项营养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非呼衰组.非呼衰组血清 GH、 T水平及各项营养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血清 GH、 T水平分别与 BMI、 Fat%、 TSF、 MAC等反映机体营养状况的指标呈正相关,与 ALB、 LYM无相关性; PaO2分别与 GH、 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PaCO2与 GH、 T水平无相关关系.结论:血清合成代谢激素可以作为机体营养状况的评估指标,长期慢性缺氧导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异常,引起 COPD患者血清合成代谢激素水平下降,可能是 COPD患者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

    作者:陈瑞;李建国;梁真;胡亚民;江山平;何剑锋;吕志强;张蔚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现状

    脑动静脉畸形( AVM)是一种胚胎时期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先天性疾病,近 20年来,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神经放射学和麻醉学的迅速发展,其治疗方法有了很大的进步.主要包括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血管内栓塞和显微手术切除.但对于大型、深部或重要功能区的 AVM治疗仍然非常棘手.

    作者:赵刚;王伟民;梁军潮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阿奇霉素对ICU老年下呼吸道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前瞻研究

    目的:评价阿奇霉素对 ICU老年下呼吸道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MDRP)感染的抗生素耐药性、细菌清除率和临床疗效的作用.方法: ICU老年下呼吸道 MDRP感染患者 30例 ,随机分为阿奇霉素干预组 (实验组 )和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两组均以抗铜绿假单胞菌的两种敏感抗生素(β内酰胺类联用氟喹诺酮类或氨基糖苷类)为基础治疗,实验组加用阿奇霉素 0.5 g/d,疗程 21 d.将治疗前后经纤支镜获得的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分别按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等抗生素进行细菌敏感性及耐药情况分析,并观察细菌清除率和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氨基糖苷类的耐药率显著低于治疗前(χ 2=5.12, P=0.024)和对照组 (χ 2=9.87, P=0.02);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 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35.7% (χ 2=5.39, P=0.02),其细菌清除率为 78.6%,高于对照组的 57.1%,但差异无显著性 (χ 2=3.493, P=0.062).结论:阿奇霉素在老年 ICU下呼吸道 MDRP感染的治疗中 , 作为敏感抗生素的辅助用药 ,可以降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显著提高临床总有效率.

    作者:吴健;陈竹君;高兴林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急性胰腺炎14例病因学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 AP)的病因分布情况及其与病情轻重的联系.方法:对近年我科收治的 143例 AP患者作回顾性分析,探讨常见病因的分布情况、性别差异及与 AP病情轻重的联系.结果:胆源性 69例( 48.3%),高脂血症性 24例( 16.8%),暴饮暴食 12例( 8.4%),酒精性 10例( 7.0%),其他原因 28例( 19.6%),男性中暴饮暴食和酒精性居多,而女性则以胆源性为主,轻重症 AP间各病因分布未见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AP病因以胆源性、高脂血症性多见,然而约 17%病因未明,性别不同,常见病因有别,且病因与 AP病情的轻重无明显相关关系.

    作者:南琼;李晓燕;陆斌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可行性.方法:由人脐静脉获得间充质干细胞,纯化培养后用不同浓度的 5-氮杂胞苷( 5-azacytidine)诱导,透射电镜、免疫组化及 RT-PCR鉴定诱导后细胞.结果:经 5-氮杂胞苷诱导后的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到细胞内有明显的肌丝,横纹样结构形成,核呈卵圆形,位于细胞中央位置,胞质中可见富集的糖原颗粒及线粒体结构.免疫组化可见肌钙蛋白Ⅰ 染色阳性. RT-PCR方法显示能表达缝隙连接膜通道蛋白 Connexin-43基因.结论: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经 5-氮杂胞苷诱导分化为具有典型结构的心肌细胞.

    作者:汤天军;杨波;杨汉东;张有顺;胡礼仪;李东锋;张继红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非小细胞肺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H免疫失衡

    目的:本研究拟阐述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免疫功能缺陷仅存于 Th1细胞免疫,而 Th2细胞免疫明显增强, NSCLC患者存在着 Th1/Th2细胞免疫失衡现象.方法: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 NSCLC患者肺癌组织切片 Th1与 Th2细胞浸润.结果: 3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切片浸润淋巴细胞 Th2染色强于 Th1染色,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肺癌组织切片浸润淋巴细胞 Th2染色强于对照组,而对照组 Th1染色强于肺癌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存在 Th1型细胞免疫缺陷,而 Th2型细胞免疫增强.肿瘤的免疫治疗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高平;陈正贤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谷维素联合维生素B6治疗老年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12例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AAD)的主要治疗措施现为停用抗生素,口服微生态制剂,如为难辨梭状芽胞杆菌( CD)感染导致的腹泻,可行甲硝唑或万古霉素等口服治疗 [1].我科自 2001年 2月起试用谷维素联合维生素 B6治疗老年患者 AAD,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翟金盛;苏全胜;史兆荣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反向斑点杂交法快速检测肺炎支原体

    目的:探讨早期、快速检测肺炎支原体的方法.方法:根据肺炎支原体特异的 P1基因设计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合成一段特异的 162 bp长链 DNA探针,采用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生物素标记支原体 DNA,并应用于痰标本的检测.结果:所合成的 162 bp DNA探针具有高度特异性,只和肺炎支原体杂交,与其它细菌、真菌、病毒无交叉反应,该探针低可检测出 1 ng的 DNA.杂交法和培养法分别检测 100份痰标本,两者的阳性率分别为 12%和 2%.结论:该方法快速、特异,对肺炎支原体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樊慧珍;于化鹏;黄文杰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肺吸虫病误诊1例

    肺吸虫病又称肺并殖吸虫病,是肺吸虫在体内脏器寄生、繁殖所致以肺部为主的急性或慢性寄生虫病.肺吸虫性胸腔积液在肺吸虫病中较常见,但合并左上肺厚壁空洞罕见,易被临床医师忽视,导致误诊误治.本文报告 1例.

    作者:刘爱华;苏瑾;刘付聪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紫杉醇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介入治疗近年得到迅速的发展,但由于术中机械损伤和支架本身的致栓性和血管内膜增生,血管再狭窄成为影响疗效的主要问题 [1],如何预防再狭窄已成为新近出现的一种非常有前途的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方法.国内外近期的实验研究和观察提示,附载药物的涂层支架的出现,有望成为解决再狭窄的有效方案,这为再狭窄的治疗带来了希望.目前利用不同的药物已经制成多种药物涂层支架,而紫杉醇涂层支架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种.

    作者:吴炎;李春江;孙旗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58例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

    反复呼吸道感染 (RRI)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为研究 RRI患儿红细胞免疫功能,探索 RRI的病因,我们动态观察了 58例 RRI患儿感染期和非感染期红细胞免疫功能,发现 RRI患儿存在原发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报告如下.

    作者:张绍芬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2型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曲菌病1例

    患者女, 44岁,因咳嗽、呼吸困难、发热 10 d于 2001年 8月 29日入院.患者 10 d前有受寒史,在门诊抗炎治疗,效果差,查血糖为 38.2 mmol/L,以呼吸道感染, 2型糖尿病收入院.入院前咳黄色脓痰,无咯血、心悸、尿多、腹泻等,精神欠佳,食欲减退.既往有糖尿病史 3年,未治疗,长年从事收购废纸皮工作.

    作者:朱卫华;李小强;龙桂英;蓝芬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甲苯二异氰酸酯致气道损伤合并曲霉菌肺炎1例

    甲苯二异氰酸酯 (toluene di-isocyanate,TDI)是一种化工原料,由于其分子量小,蒸气压高,易污染周围环境,对呼吸道毒性极大 [1] .近年来,由于 TDI的广泛应用,其引起的肺损伤也日益受到重视.尤其在一些小工厂,工人在无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长期接触 TDI,对身体(尤其是呼吸系统)造成极大的损害.我科于 2003年 6月收治了 1例 TDI致气道损伤合并曲霉菌肺炎的患者.现介绍如下.

    作者:钟维农;魏树全;赵子文 刊期: 2005年第2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