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炎;李春江;孙旗
据卫生部统计, 2004年 4月,肺结核的发病率位居 27种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第 1位,死亡率位居第 2位.控制结核病是防痨工作者的首要任务,而低发现率是目前困扰结核病控制工作中的主要难题.痰结核菌检查己成为现代结核病流行病学、结核病诊断、确定化疗方案以及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痰涂片镜检是寻觅结核病传染源的直接手段,对肺结核诊断及结核病传染源的发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作为结防所的检验人员,提高痰涂片镜检阳性率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本文对 2002年 1月至 2003年 12月共 1 551份不同性质的痰标本涂阳检出率进行探讨.
作者:邹桂敏;何志青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了解老年哮喘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内 IL-4、 IFN-γ的变化及其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老年哮喘患者分为急性发作期组和缓解期组,以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 IL-4、 IFN-γ的百分率 ,同时行肺功能检查.结果: CD4+淋巴细胞 IL-4表达百分率 3组各为 (2.6± 2.2)%、 (1.3± 0.9)%和 (1.5± 0.8)%,急性发作期组高于缓解期组( P< 0.05)和对照组( P< 0.05); IFN-γ表达百分率 3组各为 (10.5± 4.6)%、 (17.5± 3.8)%和 (18.4± 5.9)%,急性发作期组低于缓解期组( P< 0.05)和对照组( P< 0.05); CD8+淋巴细胞 IFN-γ表达百分率 3组各为 (26.4± 10.3)%、 (20.2± 12.3)%和 (21.3± 10.4)%,急性发作期组显著高于缓解期组( P< 0.05)和对照组( P< 0.05). 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 FEV1%)与 CD4+淋巴细胞 IFN-γ表达百分率显著正相关( r=0.48, P< 0.05) ,与 CD4+淋巴细胞 IL-4表达百分率及 IL-4+/ IFN-γ+比值呈负相关( r分别为-0.53和-0.65, P皆 < 0.01).结论: Th1/Th2失衡,即 Th1亚群的功能低下与 Th2亚群的功能亢进,可能与老年哮喘患者病情发展有关.
作者:罗少华;高兴林;舒峻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静脉套管针在多层螺旋 CT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300例 CT增强扫描病人的临床资料,使用静脉套管针 150例,使用螺旋头皮针 150例.结果:使用静脉套管针者无一例发生渗漏,使用螺旋头皮针者有 15例发生渗漏.结论:高压注射器行 CT增强扫描时 ,选用静脉套管针可使造影剂外渗率大幅度下降.
作者:周少萍;李扬彬;谭理连;江金带;梁彤杰;李树欣 刊期: 2005年第21期
黄斑水肿是白内障摘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它可以发生于没有其它眼病而且手术顺利的情况下,也可见于伴有其它手术并发症的情况以及伴有葡萄膜炎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其它眼病时 [1].我院到 2005年 2月为止共收治该病患者 45例 65只眼,报告如下.
作者:张笑吟;王志敏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 (纤支镜 )介入联合药物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 (EBTB)的疗效.方法:对 35例确诊 EBTB病人在全身抗痨基础上行纤支镜介入局部注药和药物雾化吸入治疗,疗程 2个月,与同期 11例确诊 EBTB(对照组 )仅行常规全身抗痨病人比较.结果: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观察组为 13.5 d,对照组为 23.3 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观察组纤支镜下症状明显改善.结论:纤支镜介入联合药物雾化吸入能较好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
作者:陈建永;吴振雄;蔡毅峰;李少英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呼吸机配合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重度毒鼠强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 57例重度毒鼠强中毒患者随机分为 2组,呼吸机配合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重度毒鼠强中毒 29例(观察组),观察治疗效果,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呼吸机配合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重度毒鼠强中毒,其有效率为 93.1%.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5).结论:呼吸机配合二巯基丙磺酸钠可明显提高重度毒鼠强中毒的治疗效果.
作者:赵林明;张兆顺;樊庆辉;刘玉桥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状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瘦素和 TNF系统的相关影响.方法:对 27例正常人和 65例 COPD患者 [营养不良组 (COPDⅠ组 )35例,营养正常组 (COPDⅡ组 )30例 ]测量体质指数、理想体重百分比、三头肌皮皱厚度、上臂中部臂围及急性发作期和稳定期血瘦素、 TNF-α和 sTNFR1水平.瘦素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测定, TNF-α和 sTNFR1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 ELISA法.分析瘦素和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发作期 COPD两组血瘦素、 TNF-α和 sTNFR1高于稳定期和正常组;稳定期 COPDⅠ组血瘦素低于Ⅱ组和正常组, COPDⅠ组血 TNF-α和 sTNFR1均高于Ⅱ组和正常组. 65例 COPD稳定期和 27例正常组的血清瘦素分别与其营养参数呈明显正相关. COPD患者血瘦素水平与 TNF-α无相关性;稳定期 COPDⅠ组排除了 BMI和年龄的影响,血瘦素与 sTNFR1明显相关( r=0.458,P< 0.01).结论: COPD营养不良患者血瘦素和 TNF-α系统联合作用可能参与营养不良的发生.
作者:曹梅;谢灿茂;陈飞鹏 刊期: 2005年第21期
肺吸虫病又称肺并殖吸虫病,是肺吸虫在体内脏器寄生、繁殖所致以肺部为主的急性或慢性寄生虫病.肺吸虫性胸腔积液在肺吸虫病中较常见,但合并左上肺厚壁空洞罕见,易被临床医师忽视,导致误诊误治.本文报告 1例.
作者:刘爱华;苏瑾;刘付聪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研究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可行性.方法:由人脐静脉获得间充质干细胞,纯化培养后用不同浓度的 5-氮杂胞苷( 5-azacytidine)诱导,透射电镜、免疫组化及 RT-PCR鉴定诱导后细胞.结果:经 5-氮杂胞苷诱导后的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到细胞内有明显的肌丝,横纹样结构形成,核呈卵圆形,位于细胞中央位置,胞质中可见富集的糖原颗粒及线粒体结构.免疫组化可见肌钙蛋白Ⅰ 染色阳性. RT-PCR方法显示能表达缝隙连接膜通道蛋白 Connexin-43基因.结论: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经 5-氮杂胞苷诱导分化为具有典型结构的心肌细胞.
作者:汤天军;杨波;杨汉东;张有顺;胡礼仪;李东锋;张继红 刊期: 2005年第21期
患者女, 44岁,因咳嗽、呼吸困难、发热 10 d于 2001年 8月 29日入院.患者 10 d前有受寒史,在门诊抗炎治疗,效果差,查血糖为 38.2 mmol/L,以呼吸道感染, 2型糖尿病收入院.入院前咳黄色脓痰,无咯血、心悸、尿多、腹泻等,精神欠佳,食欲减退.既往有糖尿病史 3年,未治疗,长年从事收购废纸皮工作.
作者:朱卫华;李小强;龙桂英;蓝芬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 AP)的病因分布情况及其与病情轻重的联系.方法:对近年我科收治的 143例 AP患者作回顾性分析,探讨常见病因的分布情况、性别差异及与 AP病情轻重的联系.结果:胆源性 69例( 48.3%),高脂血症性 24例( 16.8%),暴饮暴食 12例( 8.4%),酒精性 10例( 7.0%),其他原因 28例( 19.6%),男性中暴饮暴食和酒精性居多,而女性则以胆源性为主,轻重症 AP间各病因分布未见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AP病因以胆源性、高脂血症性多见,然而约 17%病因未明,性别不同,常见病因有别,且病因与 AP病情的轻重无明显相关关系.
作者:南琼;李晓燕;陆斌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重症哮喘机械通气患者气道压力、血流动力学和氧合的作用.方法: 30例重症哮喘患者静注异丙酚 50 mg后立即行气管插管. 15例重症哮喘机械通气患者观察应用异丙酚 50 mg前及用药后 2、 5、 10、 15和 30 min气道峰值压 (PIP)、气道平台压 (Pplat)、血压 (BP)、心率 (HR)和经皮血氧饱和度 (SpO2)变化. 结果: PIP、 Pplat、 BP和 HR于应用异丙酚后 2、 5、 10、 15和 30 min均明显降低 (P< 0 001),在用药后 5 min低 (P< 0 001). SpO2在用药后 5、 10、 15和 30 min均明显升高 (P< 0 001),在用药后 30 min高 (P< 0 001).结论:重症哮喘机械通气患者静注 50 mg异丙酚具有安全镇静和支气管扩张作用,异丙酚可用于严重哮喘患者的气道插管及机械通气治疗.
作者:罗显荣;伍伟玲;叶小群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氟康唑加碳酸氢钠雾化吸入治疗肺念珠菌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68例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予针对基础病、加强营养、增强病人抵抗力、静脉或口服应用氟康唑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将上述综合治疗中的口服或静脉应用氟康唑改为雾化吸入并加用 3%碳酸氢钠雾化吸入,每日 2次.用至痰菌转阴.结果:治疗组治愈约 94.4%,对照组约 90.6%.痰菌转阴时间,治疗组 (10± 6)d,短于对照组 (14± 7)d, P< 0.05.且治疗组能节约医药资源,副作用小.结论:氟康唑加碳酸氢钠雾化吸入治疗肺念珠菌病能缩短痰菌转阴时间,减少抗真菌药物副作用,缩短住院日,节约医药资源.
作者:黄泽宽;罗书裕;杨丹晓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讨论韦格内肉芽肿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病理学和免疫学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4例典型病例.结果:韦格内肉芽肿可侵犯多个脏器,其中以鼻、肺、肾常见.可表现为鼻衄、流涕、鼻梁塌陷、发热、咳嗽、咯血,也可引起眼球突出,侵犯脑垂体引起尿崩症.影像学检查可见双肺结节或团块影,可伴空洞.病理学诊断是金标准,在炎性肉芽肿的基础上见血管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可协助诊断,但阴性不能排除韦格内肉芽肿.治疗可选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联合应用.结论:综合临床特征、影像学、病理学和免疫学检查可确诊韦格内肉芽肿.
作者:李静;陈正贤;郭纪全;涂海燕 刊期: 2005年第21期
急性脑血管意外 (ACVD)并发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 (NKHDC)老年人多见 ,易被临床忽略 ,病死率高.本文通过对 24例老年病例的分析 ,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及护理 ,减少其发生率及病死率.
作者:周秀云;江红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对小儿肺炎的两种治疗方案即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连续静脉滴注 (A)组和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静脉滴注转口服序贯治疗 (B)组的临床疗效及医疗费用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采用前瞻性、 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及药物经济学的小成本分析法.结果:两组在临床效果、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P >0 05),但 B组的医疗总费用及抗生素费用明显低于 A组 (P< 0 001).结论:小儿肺炎采用序贯治疗不但安全、有效,而且更加经济合理.
作者:黄旭强;肖作源;邓力;温惠虹;余嘉璐;赵长安 刊期: 2005年第21期
薄层层析法是测定磷脂含量的常用方法,但众多文献报道的展开条件不一,且在实际检测中难以达到理想的扫描效果.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原有展开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摸索出一套新的展开方法如下.
作者:史菲;邱晨;李晓光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吸烟对肺结核的疗效影响及二者间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选取 2001年 9月至 2002年 9月在本院住院治疗并能完成 2个月强化疗程的初治痰菌阳性肺结核患者 261例.根据其治疗前吸烟年支情况,观察其 2个月强化抗结核治疗后痰菌阴转的效果.结果: 261例患者经过 2个月强化治疗后 202例( 77.4%)患者痰菌阴转.性别、年龄、病灶范围和低蛋白血症及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菌株对痰菌阴转无明显影响( P >0.05);但在吸烟患者中随着治疗前吸烟年支量的增加,其痰菌阴转率明显下降,二者间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P=0.000).结论:吸烟对肺结核的疗效有较大影响,应该在临床上引起注意.
作者:谭守勇;梁敏青;林兆源;关玉华;黎燕琼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肺炎患儿 C反应蛋白 (CRP)、血小板计数 (PLT)和血乳酸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中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131例肺炎患儿根据小儿 SIRS诊断标准分为 SIRS组 (n=59)和非 SIRS组 (n=72), SIRS组根据其符合 SIRS诊断标准 2项、 3项以上分为 S1组 (n=44)、 S2组 (n=15),于入院第 1天分别测定 PLT、 CRP、血乳酸.结果: SIRS组与非 SIRS组 PLT、 CRP、血乳酸无显著性差异 (P >0.05), S2组比 S1组 CRP、血乳酸明显升高, PLT明显下降 (P< 0.01).结论: PLT、 CRP、血乳酸可作为诊断重度 SIRS的辅助指标.联合检测肺炎患儿的血乳酸、 CRP和 PLT有助于准确评估病情的危重度,血乳酸、 CRP明显升高、 PLT明显下降,预示有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的可能.
作者:黄如章;钟斌才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早期、快速检测肺炎支原体的方法.方法:根据肺炎支原体特异的 P1基因设计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合成一段特异的 162 bp长链 DNA探针,采用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生物素标记支原体 DNA,并应用于痰标本的检测.结果:所合成的 162 bp DNA探针具有高度特异性,只和肺炎支原体杂交,与其它细菌、真菌、病毒无交叉反应,该探针低可检测出 1 ng的 DNA.杂交法和培养法分别检测 100份痰标本,两者的阳性率分别为 12%和 2%.结论:该方法快速、特异,对肺炎支原体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樊慧珍;于化鹏;黄文杰 刊期: 2005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