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守勇;梁敏青;林兆源;关玉华;黎燕琼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临床特点、病因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 20例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病起病急,病前有呼吸道( 16例)和消化道( 2例)感染前驱症状,多发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男孩多见,大多冬春季发病,发病可能与呼吸道病毒感染有关 ,主要表现为小腿肌肉疼痛和步态异常,血清肌酸磷酸激酶( CPK)增高数十倍以上.本病具有自限性,病程 7 d左右,无特殊治疗方法.结论:儿童晨起突发小腿肌肉疼痛和步态异常,结合 CPK显著增高可基本诊断本病,其预后良好.
作者:鲁利群;范建义 刊期: 2005年第21期
肺栓塞是指栓塞物经静脉嵌塞在肺动脉及其分支,组织血液供应受阻所引起的疾患.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致命性肺部疾患.我院在 2003年 3月至 2004年 5月收治 12例肺栓塞患者,其中 7例为大面积或次大面积肺栓塞, 5例大面积肺栓塞经抗凝、溶栓治疗及适当的护理,病情平稳出院.现将 5例溶栓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小娟;邱晨;陶维华 刊期: 2005年第21期
黄斑水肿是白内障摘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它可以发生于没有其它眼病而且手术顺利的情况下,也可见于伴有其它手术并发症的情况以及伴有葡萄膜炎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其它眼病时 [1].我院到 2005年 2月为止共收治该病患者 45例 65只眼,报告如下.
作者:张笑吟;王志敏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血清合成代谢激素水平变化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营养不良中的意义.方法:测定 30例 COPD男性患者及 15例同龄正常男性血清生长激素( GH)、睾丸酮( T)、外周动脉血氧分压( PaO2)、二氧化碳分压( PaCO2)和体重指数( BMI)、体脂百分比( Fat%)、三头肌皮皱厚度( TSF)、上臂中部臂围( MAC)、血清白蛋白 (ALB)、淋巴细胞 (LYM)等营养相关指标.结果:呼衰组患者血清 GH、 T水平及各项营养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非呼衰组.非呼衰组血清 GH、 T水平及各项营养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血清 GH、 T水平分别与 BMI、 Fat%、 TSF、 MAC等反映机体营养状况的指标呈正相关,与 ALB、 LYM无相关性; PaO2分别与 GH、 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PaCO2与 GH、 T水平无相关关系.结论:血清合成代谢激素可以作为机体营养状况的评估指标,长期慢性缺氧导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异常,引起 COPD患者血清合成代谢激素水平下降,可能是 COPD患者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
作者:陈瑞;李建国;梁真;胡亚民;江山平;何剑锋;吕志强;张蔚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 AP)的病因分布情况及其与病情轻重的联系.方法:对近年我科收治的 143例 AP患者作回顾性分析,探讨常见病因的分布情况、性别差异及与 AP病情轻重的联系.结果:胆源性 69例( 48.3%),高脂血症性 24例( 16.8%),暴饮暴食 12例( 8.4%),酒精性 10例( 7.0%),其他原因 28例( 19.6%),男性中暴饮暴食和酒精性居多,而女性则以胆源性为主,轻重症 AP间各病因分布未见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AP病因以胆源性、高脂血症性多见,然而约 17%病因未明,性别不同,常见病因有别,且病因与 AP病情的轻重无明显相关关系.
作者:南琼;李晓燕;陆斌 刊期: 2005年第21期
肾病综合征 (NS)是常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表现为水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等,可出现感染、血栓、肾功能衰竭及营养不良等并发症.而 NS并发的血栓多见于外周静脉,如股静脉、肱静脉等.近来我们收治了 4例 NS合并少见部位血栓,现报道如下.
作者:庄永泽;俞国庆;林沁;王丽萍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6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31例,对照组 31例.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 20 mg, 3次 /d,阿托伐他汀 20 mg/d,睡前口服,连服 8周.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显效 20例( 64.5%),有效 10例( 32.3%),总有效率 96.8%.对照组显效 10例( 32.3%) ,有效 13例 (41.9% ),总有效率 74.2%.两组治疗显效率、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 2=6.458,χ 2=6.369; P< 0.05).结论: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效果好,副作用小.
作者:朱红秋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 (纤支镜 )介入联合药物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 (EBTB)的疗效.方法:对 35例确诊 EBTB病人在全身抗痨基础上行纤支镜介入局部注药和药物雾化吸入治疗,疗程 2个月,与同期 11例确诊 EBTB(对照组 )仅行常规全身抗痨病人比较.结果: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观察组为 13.5 d,对照组为 23.3 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观察组纤支镜下症状明显改善.结论:纤支镜介入联合药物雾化吸入能较好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
作者:陈建永;吴振雄;蔡毅峰;李少英 刊期: 2005年第21期
艾滋病 (AIDS)主要传染途径为血传播、性接触传播及母婴传播 ,90年代初 ,我国一些地区出现了地下采血 (浆 )的现象 [1],1995年初在河南部分地区的有偿献血员中出现了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流行 [2],本例艾滋病病人为当时有偿献血员之一.
作者:韩利民;李键球;江勇;赖剑波;朱浩峰;鲁杰 刊期: 2005年第21期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是由于胰腺疾病致使脾静脉受压、扭曲、管壁增厚或管内堵塞,影响脾静脉回流,终脾脏肿大和脾门区静脉压增高,形成区域性门脉高压,慢性胰腺炎引起者约占 41.7%.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胃镜、钡透、超声、 CT、经腹腔动脉或选择性脾动脉造影等,在无创检查技术中,超声内镜( endoscopes ultrasonography,EUS)的应用使本病的诊断水平又迈进了一步.现报告 1例,复习超声内镜对慢性胰腺炎所致门脉高压症的诊断.
作者:刘晓君;杜雅菊;吕志武;沈滨 刊期: 2005年第21期
患者男, 59岁.因血糖持续升高 7年,二甲双胍、达美康治疗效果不佳 2年,于 2004年 1月 5日以 2型糖尿病收入院.查体:体温 36.2℃,血压 140/ 88 mmHg,皮肤无感染病灶,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大,心率 76次/ min,心音有力,全腹无压痛,足背动脉搏动好,神经系统无异常.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 8.36 mmol/ L(正常值 3.9~ 6.1 mmol/ L),餐后 2 h血糖 10.59 mmol/ L(正常值 3.9~ 6.1 mmol/ L),糖化血红蛋白 4.3%(正常值 2.8%~ 3.8%),尿酮体(-).
作者:李卉;杨颜文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呼吸机配合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重度毒鼠强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 57例重度毒鼠强中毒患者随机分为 2组,呼吸机配合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重度毒鼠强中毒 29例(观察组),观察治疗效果,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呼吸机配合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重度毒鼠强中毒,其有效率为 93.1%.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5).结论:呼吸机配合二巯基丙磺酸钠可明显提高重度毒鼠强中毒的治疗效果.
作者:赵林明;张兆顺;樊庆辉;刘玉桥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笔者于 2003年运用中草药外涂脐部治疗小儿秋季腹泻 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建红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早期、快速检测肺炎支原体的方法.方法:根据肺炎支原体特异的 P1基因设计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合成一段特异的 162 bp长链 DNA探针,采用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生物素标记支原体 DNA,并应用于痰标本的检测.结果:所合成的 162 bp DNA探针具有高度特异性,只和肺炎支原体杂交,与其它细菌、真菌、病毒无交叉反应,该探针低可检测出 1 ng的 DNA.杂交法和培养法分别检测 100份痰标本,两者的阳性率分别为 12%和 2%.结论:该方法快速、特异,对肺炎支原体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樊慧珍;于化鹏;黄文杰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氟康唑加碳酸氢钠雾化吸入治疗肺念珠菌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68例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予针对基础病、加强营养、增强病人抵抗力、静脉或口服应用氟康唑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将上述综合治疗中的口服或静脉应用氟康唑改为雾化吸入并加用 3%碳酸氢钠雾化吸入,每日 2次.用至痰菌转阴.结果:治疗组治愈约 94.4%,对照组约 90.6%.痰菌转阴时间,治疗组 (10± 6)d,短于对照组 (14± 7)d, P< 0.05.且治疗组能节约医药资源,副作用小.结论:氟康唑加碳酸氢钠雾化吸入治疗肺念珠菌病能缩短痰菌转阴时间,减少抗真菌药物副作用,缩短住院日,节约医药资源.
作者:黄泽宽;罗书裕;杨丹晓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对小儿肺炎的两种治疗方案即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连续静脉滴注 (A)组和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静脉滴注转口服序贯治疗 (B)组的临床疗效及医疗费用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采用前瞻性、 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及药物经济学的小成本分析法.结果:两组在临床效果、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P >0 05),但 B组的医疗总费用及抗生素费用明显低于 A组 (P< 0 001).结论:小儿肺炎采用序贯治疗不但安全、有效,而且更加经济合理.
作者:黄旭强;肖作源;邓力;温惠虹;余嘉璐;赵长安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轻中度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5( IL-5)水平、肺功能( FEV1)、气道反应性( PC20FEV1)和治疗有效率等的影响及其程度,探讨 IL-5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评价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 43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 20例口服孟鲁司特(顺尔宁) 10 mg,每晚 1次;对照组 23例吸入糖皮质激素(必可酮 )500 μ g/d. 两组患者均可根据需要吸入β 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万托林),不再加用其它平喘药物,疗程 4周.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 IL-5水平、 FEV1、 PC20FEV1,记录治疗前后万托林、必可酮吸入量(次数)和每周哮喘发作次数,同时对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记分,作出临床症状评价和疗效评价,计算治疗有效率.结果: (1)两组治疗后血清 IL-5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性下降 (P< 0.05). (2)两组治疗后 FEV1和 PC20FEV1值较治疗前均显著性改善 (P< 0.05). (3)两组治疗后哮喘发作次数、万托林吸入次数、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减少( P< 0.05). (4)两组上述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5)两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90%和 9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05). (6)哮喘患者血清 IL-5水平与 FEV1、 PC20FEV1之间,以及与哮喘发作次数和临床症状评分之间无相关性. (7)两组副作用发生率分别为 10%和 26.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05).结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能显著抑制哮喘患者血清 IL-5水平、减轻哮喘气道阻塞和气道高反应性的程度、减少哮喘发作次数、改善哮喘症状以及减少β 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吸入次数.
作者:王华;陈艳波;张孔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利福平致药物热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 3例口服利福平抗结核治疗后出现发热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过程和治疗方法,结合文献复习. 结果: 3例男性病人,年龄 37~ 64岁,均有药物过敏史.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 1例,继发性肺结核 2例. 3例均在口服常规剂量利福平 0.45 g, 1次 /d后出现发热的症状,为稽留热,体温 >38℃,无寒战、皮疹,其中 1例表现为剂量依赖性.结论:利福平致药物热为临床少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对有药物过敏史且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用原发病难以解释的高热情况时,应高度重视此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明确诊断后应停药.
作者:周宇麒;黄静;刘慧;吴本权;张天托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如何根据急性肺栓塞的易患因素及临床表现,选择正确的诊断程序及治疗措施. 方法:对 2003年 1月至 2004年 11月确诊的 20例急性肺栓塞住院患者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转归进行临床评估分析. 结果: 50~ 60岁肺栓塞患者所占比例高. 20例肺栓塞患者中,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占 60%, D-二聚体 >500 μ g/L占 100%,超声心动图呈典型改变者占 70%,肺通气-灌注核素扫描提示呈肺段分布的灌注缺损并与通气不匹配者占 100%, CT肺动脉造影( CTPA)诊断敏感性为 100%.接受溶栓治疗 8例,抗凝治疗 12例,死亡 1例,退出 1例, 14例患者已随访 3个月, 1例复发,国际化标准率( INR)均达有效抗凝水平( 2~ 3之间). 结论:肺栓塞发病率与易患因素密切相关,无创检查可快速确立诊断并指导治疗;溶栓及抗凝治疗均可提高肺栓塞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张向霞;邱晨;付应云;陈升汶;韩雪梅;史菲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讨论韦格内肉芽肿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病理学和免疫学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4例典型病例.结果:韦格内肉芽肿可侵犯多个脏器,其中以鼻、肺、肾常见.可表现为鼻衄、流涕、鼻梁塌陷、发热、咳嗽、咯血,也可引起眼球突出,侵犯脑垂体引起尿崩症.影像学检查可见双肺结节或团块影,可伴空洞.病理学诊断是金标准,在炎性肉芽肿的基础上见血管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可协助诊断,但阴性不能排除韦格内肉芽肿.治疗可选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联合应用.结论:综合临床特征、影像学、病理学和免疫学检查可确诊韦格内肉芽肿.
作者:李静;陈正贤;郭纪全;涂海燕 刊期: 2005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