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哮喘患者血清IL-5水平及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

王华;陈艳波;张孔

关键词:白三烯拮抗剂, 糖皮质激素, 支气管高反应性
摘要:目的:观察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轻中度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5( IL-5)水平、肺功能( FEV1)、气道反应性( PC20FEV1)和治疗有效率等的影响及其程度,探讨 IL-5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评价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 43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 20例口服孟鲁司特(顺尔宁) 10 mg,每晚 1次;对照组 23例吸入糖皮质激素(必可酮 )500 μ g/d. 两组患者均可根据需要吸入β 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万托林),不再加用其它平喘药物,疗程 4周.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 IL-5水平、 FEV1、 PC20FEV1,记录治疗前后万托林、必可酮吸入量(次数)和每周哮喘发作次数,同时对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记分,作出临床症状评价和疗效评价,计算治疗有效率.结果: (1)两组治疗后血清 IL-5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性下降 (P< 0.05). (2)两组治疗后 FEV1和 PC20FEV1值较治疗前均显著性改善 (P< 0.05). (3)两组治疗后哮喘发作次数、万托林吸入次数、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减少( P< 0.05). (4)两组上述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5)两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90%和 9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05). (6)哮喘患者血清 IL-5水平与 FEV1、 PC20FEV1之间,以及与哮喘发作次数和临床症状评分之间无相关性. (7)两组副作用发生率分别为 10%和 26.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05).结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能显著抑制哮喘患者血清 IL-5水平、减轻哮喘气道阻塞和气道高反应性的程度、减少哮喘发作次数、改善哮喘症状以及减少β 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吸入次数.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不同浓度的氦氧混合气体改善缓解期慢阻肺病患者缺氧症状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浓度的氦氧混合气体改善缓解期慢阻肺病患者缺氧症状的效果.方法:分别让两组缓解期慢阻肺病患者呼吸含 60%氦和含 80%氦的氦氧混合气体并测定比较其呼吸氦氧气体前后肺活量及其组成的变化.结果:两组慢阻肺病患者基础肺功能测定结果差异无显著性( P >0.05);各自呼吸不同浓度的氦氧混合气体后,肺活量及其组成两组相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 P >0.05);且其增加或减低的变化百分率差异也无显著性( P >0.05).结论:含 60%氦的较低氦浓度的氦氧混合气体与含 80%氦的氦氧混合气体一样具有改善慢阻肺患者缺氧症状的作用,从降低成本的角度考虑,可采用较低氦浓度的氦氧混合气体对慢阻肺患者进行氧疗或康复治疗.

    作者:黄建强;罗益锋;李志平;郭禹标;唐可京;谢灿茂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沐舒坦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观察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主要表现为咳嗽的加重、咳痰量的增加、出现黄痰和 (或 )喘息.临床除常规抗感染治疗外,抑制痰液的分泌和促进痰液的排出,以确保呼吸道的通畅也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我科于 2003年 1~ 12月采用沐舒坦针剂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济明;宋冰;刘红光;黄平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可行性.方法:由人脐静脉获得间充质干细胞,纯化培养后用不同浓度的 5-氮杂胞苷( 5-azacytidine)诱导,透射电镜、免疫组化及 RT-PCR鉴定诱导后细胞.结果:经 5-氮杂胞苷诱导后的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到细胞内有明显的肌丝,横纹样结构形成,核呈卵圆形,位于细胞中央位置,胞质中可见富集的糖原颗粒及线粒体结构.免疫组化可见肌钙蛋白Ⅰ 染色阳性. RT-PCR方法显示能表达缝隙连接膜通道蛋白 Connexin-43基因.结论: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经 5-氮杂胞苷诱导分化为具有典型结构的心肌细胞.

    作者:汤天军;杨波;杨汉东;张有顺;胡礼仪;李东锋;张继红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营养状态的关系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状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瘦素和 TNF系统的相关影响.方法:对 27例正常人和 65例 COPD患者 [营养不良组 (COPDⅠ组 )35例,营养正常组 (COPDⅡ组 )30例 ]测量体质指数、理想体重百分比、三头肌皮皱厚度、上臂中部臂围及急性发作期和稳定期血瘦素、 TNF-α和 sTNFR1水平.瘦素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测定, TNF-α和 sTNFR1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 ELISA法.分析瘦素和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发作期 COPD两组血瘦素、 TNF-α和 sTNFR1高于稳定期和正常组;稳定期 COPDⅠ组血瘦素低于Ⅱ组和正常组, COPDⅠ组血 TNF-α和 sTNFR1均高于Ⅱ组和正常组. 65例 COPD稳定期和 27例正常组的血清瘦素分别与其营养参数呈明显正相关. COPD患者血瘦素水平与 TNF-α无相关性;稳定期 COPDⅠ组排除了 BMI和年龄的影响,血瘦素与 sTNFR1明显相关( r=0.458,P< 0.01).结论: COPD营养不良患者血瘦素和 TNF-α系统联合作用可能参与营养不良的发生.

    作者:曹梅;谢灿茂;陈飞鹏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非小细胞肺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H免疫失衡

    目的:本研究拟阐述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免疫功能缺陷仅存于 Th1细胞免疫,而 Th2细胞免疫明显增强, NSCLC患者存在着 Th1/Th2细胞免疫失衡现象.方法: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 NSCLC患者肺癌组织切片 Th1与 Th2细胞浸润.结果: 3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切片浸润淋巴细胞 Th2染色强于 Th1染色,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肺癌组织切片浸润淋巴细胞 Th2染色强于对照组,而对照组 Th1染色强于肺癌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存在 Th1型细胞免疫缺陷,而 Th2型细胞免疫增强.肿瘤的免疫治疗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高平;陈正贤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多发性胸椎骨折1例

    我科近日收治 1例胸椎病变患者,由于患者病情不典型,检查结果不支持,给诊断治疗带来困难,现报告如下.

    作者:苏红军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晚期产后出血42例临床分析

    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分娩 24 h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是产褥期重要并发症之一 [1].笔者对 1995年 5月至 2004年 5月在我院诊治的 42例晚期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发生原因,加强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作者:尉江平;陈利形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反义GATA-3治疗哮喘气道炎症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反义 GATA-3治疗大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的作用.方法:按常用方法制作大鼠哮喘模型并分为哮喘组 (A组 ),地塞米松治疗组( D组), GATA-3反义寡核苷酸治疗组( AS组), GATA-3无意义寡核苷酸治疗组( NS组)和正常对照组( N组) 5组,每组 10只.反义寡核苷酸和无意义寡核苷酸经鼻气管内给药,地塞米松腹腔注射给药.用 HE染色的方法观察气道炎症变化.免疫组化方法观察 GATA-3阳性细胞数.用 RT-PCR方法观察大鼠肺组织 GATA-3 mRNA表达.用 Western 蛋白印迹法检测肺组织中 GATA-3蛋白质表达.结果:与 N组相比, A组 GATA-3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量及气道炎性细胞浸润数量明显增加( P< 0.01). AS组和 D组 GATA-3 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及气道炎性细胞浸润数量与 A组相比均明显降低( P< 0.01). NS组 GATA-3 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和炎性细胞浸润数量与 A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05). GATA-3的表达与大鼠支气管肺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 0.995(P< 0.01).结论: GATA-3反义寡核苷酸能特异性地抑制 GATA-3基因的表达,减轻气道炎症反应. GATA-3在 Wistar大鼠哮喘模型效应阶段气道炎症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邓群益;张珍祥;徐永健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对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合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 N端 20肽( PAMP)对血管紧张素Ⅱ( angotesin Ⅱ , AngⅡ)刺激心肌成纤维细胞 (CFs)增殖及胶原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胰酶消化、差速贴壁法培养新生 SD大鼠 CFs,以 3H脯氨酸掺入法测定胶原合成、四氮唑盐 (MTT) 比色法测定细胞数目 ,分别观察不同浓度的 PAMP、 AngⅡ、及 PAMP对 ANGⅡ诱导 CFs增生及胶原合成作用的影响.实验分组 (1)空白对照组; (2)10-9、 10-8、 10-7、 10-6mol/L AngⅡ组; (3)10-9、 10-8、 10-7、 10-6mol/L PAMP组; (4)10-7mol/L AngⅡ+ PAMP(10-9、 10-8、 10-7、 10-6mol/L)组.结果: (1)随着 PAMP浓度的增高 ,MTT比色值差异无显著性 (F=10.21,P >0.05).随着 AngⅡ浓度的增高 ,MTT比色值也明显增高 ,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值均 < 0.01). PAMP+ AngⅡ组 ,随着 PAMP浓度的增高 ,MTT比色值均显著降低 (P< 0.01). (2)PAMP组的 3H脯氨酸掺入率与对照组相比 (F=16.92, P >0.05),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随着 AngⅡ浓度的增高 ,CFs的 3H脯氨酸掺入率呈递增趋势. PAMP+ AngⅡ组的 3H脯氨酸掺入率在 AngⅡ浓度不变的情况下 ,随着 PAMP浓度的增高 ,CFs的 3H脯氨酸掺入率呈递减趋势 ,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05).结论: PAMP对 AngⅡ刺激心肌成纤维细胞增生及胶原的生成起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薛世荣;李志樑;徐春生;吴金家;肖华;石向东;王同汉;吴宏超;唐朝枢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经鼻(面)罩BiPAP通气并雾化吸入治疗重症哮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经鼻(面)罩 BiPAP通气并雾化吸入对重症哮喘的疗效.方法:将 46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23例.对照组予常规吸氧、解痉、平喘、应用激素、水化、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抗感染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予经鼻(面)罩 BiPAP通气并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情况及动脉血气分析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动脉血气分析参数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经鼻(面)罩 BiPAP通气并雾化吸入治疗重症哮喘有效且安全.

    作者:林辉斌;苏伟强;陈虹;莫俊德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吸烟对肺结核的疗效影响

    目的:探讨吸烟对肺结核的疗效影响及二者间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选取 2001年 9月至 2002年 9月在本院住院治疗并能完成 2个月强化疗程的初治痰菌阳性肺结核患者 261例.根据其治疗前吸烟年支情况,观察其 2个月强化抗结核治疗后痰菌阴转的效果.结果: 261例患者经过 2个月强化治疗后 202例( 77.4%)患者痰菌阴转.性别、年龄、病灶范围和低蛋白血症及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菌株对痰菌阴转无明显影响( P >0.05);但在吸烟患者中随着治疗前吸烟年支量的增加,其痰菌阴转率明显下降,二者间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P=0.000).结论:吸烟对肺结核的疗效有较大影响,应该在临床上引起注意.

    作者:谭守勇;梁敏青;林兆源;关玉华;黎燕琼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胰腺癌43例误诊分析

    胰腺癌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 1%~ 3%,占消化道肿瘤的 8%~ 10% [1].由于本病的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在 35.5%~ 87.5%之间 [2].我院 1990年 6月至 2005年 6月收治胰腺癌 78例,其中误诊 43例,误诊率 55.1%,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霍滨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有偿献血员血源感染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1例

    艾滋病 (AIDS)主要传染途径为血传播、性接触传播及母婴传播 ,90年代初 ,我国一些地区出现了地下采血 (浆 )的现象 [1],1995年初在河南部分地区的有偿献血员中出现了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流行 [2],本例艾滋病病人为当时有偿献血员之一.

    作者:韩利民;李键球;江勇;赖剑波;朱浩峰;鲁杰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中西医结合疗法

    黄斑水肿是白内障摘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它可以发生于没有其它眼病而且手术顺利的情况下,也可见于伴有其它手术并发症的情况以及伴有葡萄膜炎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其它眼病时 [1].我院到 2005年 2月为止共收治该病患者 45例 65只眼,报告如下.

    作者:张笑吟;王志敏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2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临床特点、病因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 20例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病起病急,病前有呼吸道( 16例)和消化道( 2例)感染前驱症状,多发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男孩多见,大多冬春季发病,发病可能与呼吸道病毒感染有关 ,主要表现为小腿肌肉疼痛和步态异常,血清肌酸磷酸激酶( CPK)增高数十倍以上.本病具有自限性,病程 7 d左右,无特殊治疗方法.结论:儿童晨起突发小腿肌肉疼痛和步态异常,结合 CPK显著增高可基本诊断本病,其预后良好.

    作者:鲁利群;范建义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支气管异物24例诊治分析

    目的:观察支气管异物的临床特点及支气管镜下表现,分析其误诊原因,以综合评价纤维支气管镜在支气管异物中的诊治价值.方法:对 4年来纤维支气管镜诊治的支气管异物 24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支气管异物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咳嗽、咳脓痰、发热及咯血;以右侧支气管异物多见;且大部分为非金属异物;镜下表现为直接窥见异物、肉芽组织、脓性分泌物、坏死组织、充血及渗血;误诊时间长达 10年.纤维支气管镜诊治支气管异物成功率可达 95.8%.结论:没有明确异物吸入史的支气管异物容易误诊,纤维支气管镜是目前诊治支气管异物的佳手段.

    作者:廖槐;谢灿茂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脐疗外治小儿秋季腹泻20例

    笔者于 2003年运用中草药外涂脐部治疗小儿秋季腹泻 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建红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不同血管通路对血液透析效果的临床观察

    血管通路直接影响终末期肾病病人血液透析的效果,为探讨更有效的血管通路,我院对 57例维持血液透析的病人分别采用动-静脉内瘘、中心静脉插管进行透析对比,报道如下.

    作者:陈方树;林加豪;郑鹏哲;雷金凤;陈华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2型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曲菌病1例

    患者女, 44岁,因咳嗽、呼吸困难、发热 10 d于 2001年 8月 29日入院.患者 10 d前有受寒史,在门诊抗炎治疗,效果差,查血糖为 38.2 mmol/L,以呼吸道感染, 2型糖尿病收入院.入院前咳黄色脓痰,无咯血、心悸、尿多、腹泻等,精神欠佳,食欲减退.既往有糖尿病史 3年,未治疗,长年从事收购废纸皮工作.

    作者:朱卫华;李小强;龙桂英;蓝芬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异丙酚在重症哮喘机械通气时的应用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重症哮喘机械通气患者气道压力、血流动力学和氧合的作用.方法: 30例重症哮喘患者静注异丙酚 50 mg后立即行气管插管. 15例重症哮喘机械通气患者观察应用异丙酚 50 mg前及用药后 2、 5、 10、 15和 30 min气道峰值压 (PIP)、气道平台压 (Pplat)、血压 (BP)、心率 (HR)和经皮血氧饱和度 (SpO2)变化. 结果: PIP、 Pplat、 BP和 HR于应用异丙酚后 2、 5、 10、 15和 30 min均明显降低 (P< 0 001),在用药后 5 min低 (P< 0 001). SpO2在用药后 5、 10、 15和 30 min均明显升高 (P< 0 001),在用药后 30 min高 (P< 0 001).结论:重症哮喘机械通气患者静注 50 mg异丙酚具有安全镇静和支气管扩张作用,异丙酚可用于严重哮喘患者的气道插管及机械通气治疗.

    作者:罗显荣;伍伟玲;叶小群 刊期: 2005年第2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