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卵巢肿瘤并同侧输卵管妊娠破裂1例

周春艳;李艳娟;蒙姝丽

关键词:卵巢肿瘤, 月经, 下腹痛, 未治疗, 呕吐, 患者, 规律, 恶心
摘要:患者30岁.因停经48 d,下腹痛2 d加重2 h,于1999年4月12日入院.平素月经规律,4~5/28 d.末次月经1999年2月22日,停经后无明显恶心、呕吐,2 d前无诱因出现下腹隐痛,当时未治疗.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YY多肽和维生素E对人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YY多肽(PYY)和维生素E琥珀酸酯(VES)对人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SMMC7721肝癌细胞,并随机分成4组,每组细胞中分别加入10 pg/mL的VES、500pmols的PYY和两者的混合液以及等量的生理盐水溶液(对照组).然后分别在24、48、72 h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力.结果:在加入VES和PYY的各组中,肝癌细胞的增殖活力减低.在72 h,加入PYY和VES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对肝癌细胞的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两者共同作用的实验组结果则显示更强的抑制作用.结论:VES和PYY对肝癌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而两者合用则抑制作用更强.

    作者:陈洁生;彭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心包内处理血管全肺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肺癌

    目的:评价Ⅲ期中央型肺癌心包内处理血管全肺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对32例Ⅲ期中央型肺癌行心包内处理血管全肺切除根治手术.结果:28例手术切除,4例为探查.本组无手术死亡,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5%.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3.3%、33.3%、23.3%.其中2例生存超过7年,有22例死于肺癌转移.结论:对Ⅲ期中央型肺癌行心包内处理血管全肺切除根治术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作者:黄健;王茂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卵巢肿瘤并同侧输卵管妊娠破裂1例

    患者30岁.因停经48 d,下腹痛2 d加重2 h,于1999年4月12日入院.平素月经规律,4~5/28 d.末次月经1999年2月22日,停经后无明显恶心、呕吐,2 d前无诱因出现下腹隐痛,当时未治疗.

    作者:周春艳;李艳娟;蒙姝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阿托伐他汀调节肾间质巨噬细胞积聚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引起的肾间质纤维化模型的不同时期,阿托伐他汀引起肾间质巨噬细胞积聚减少的机制.方法:4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UUO、UUO+阿托伐他汀治疗3组,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管间质骨桥蛋白(OPN)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以确定两种细胞因子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确定血清中OPN和M-CSF的量.另外,用HE染色评价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并查各组血脂.结果:单侧输尿管梗阻第3天间质OPN表达明显增加.术后第10天,肾间质M-CSF表达明显增加,当应用阿托伐他汀后,二者均明显减少.各组血清的OPN和M-CSF的量及各组血脂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使间质纤维化早期肾间质OPN袁达减少,病变后期,可使局部M-CSF表达下调.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该途径降低相应各期巨噬细胞的积聚程度并减轻间质纤维化.

    作者:田少江;贾汝汉;丁国华;彭隽;陈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心房粘液瘤并发脑梗塞1例

    患者女,34岁.因言语不清,行走不稳6 d于2002年2月17日入院.患者于6天前早晨起床时突然眩晕、恶心、言语不清、行走不稳.

    作者:陆逸仙;董俭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17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妊娠急性胰腺炎(AP)发生的相关因素和住院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回顾近12年住本院的妊娠AP病例,并以同期在本院终止妊娠者为对照,分析妊娠AP的特点.结果:妊娠AP 17例,占在本院终止妊娠者的0.04%,或占住本院结束其中晚期妊娠者的0.11%.AP者死胎流产、母亲死亡、双胎、妊娠急性脂肪肝的比例均高于无AP妊娠者(P<0.05).AP者胆系疾病比例、平均ALT、AST、LDH、Ch、甘油三酯、CK、α-羟丁酸脱氢酶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01)且高于正常标准.结论:妊娠期AP的病因与胆石症、高脂血症、急性脂肪肝有关,并可能与双胎有关;妊娠期重症AP对孕妇及胎儿的生存有极大威胁.

    作者:袁苏徐;吴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肺部炎性假瘤29例误诊分析

    肺炎性假瘤是一种肺实质内以炎性肉芽组织为主的瘤样病变,因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征象,易与肺部肿瘤相混淆.1991~2001年我们共收治误诊为肺癌的肺炎性假瘤患者29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讨论如下.

    作者:孙雪飞;王德江;李希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冠心病心功能衰竭

    目的: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冠心病心功能衰竭治疗中的作用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及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应用IABP的疗效.对比IABP治疗前后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脏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IABP 30 min后舒张期反搏压达到65~130 mmHg,心脏指数从(1.60±0.20)L/min-1@m-2上升到(2.27±0.21)L/min-1@m-2(P<0.001),平均动脉压从(47.1±16.0)mmHg上升到(85.3±25.5)mmHg(P<0.001),临床表现呈相应改善.总死亡5例,依赖IABP终死亡3例,应用IABP相关合并症死亡1例,其他原因死亡1例.应用IABP发生合并症3例.结论:IABP可显著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减轻心脏后负荷,改善心肌氧供一需平衡、增加心输出量,是治疗冠心病心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

    作者:陈伟新;计乐群;董卫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糖尿病大鼠肾脏中MMP-9及Ⅳ-C的表达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肾脏中MMP-9及Ⅳ-C的表达,探讨MMP-9及Ⅳ-C和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关系.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C组)和糖尿病模型组(DM组),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于第4周、第8周分批处死大鼠,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检测肾组织中MMP-9及Ⅳ-C的表达,同时检测蛋白尿及肾功能等.结果:DM组与NC组比较,MMP-9的表达显著减少(第4周P<0.05,第8周P<0.01),Ⅳ-C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同时MMP-9及Ⅳ-C表达的改变分别与尿微白蛋白排泄率(AER)的升高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肾组织中MMP-9及Ⅳ-C的表达改变与糖尿病肾脏病变有关.

    作者:尹仕红;李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拆除冠桥68例临床分析

    套冠及固定桥是修复牙体缺损、牙列缺失等的常用方法,但由于使用的时间较长、患者年龄的增加,基牙的生理代偿功能及局部或全身的变化,或由于适应证选择不当,修复体设计、制作的错误,导致固定修复体出现问题而被拆除.

    作者:刘朗;庾尧炜;叶剑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出现电切综合征1例

    患者,66岁.因前列腺增生症(BPH)行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VP).术前查体:双肺呼吸音清,BP 18/10kPa,HR80次/min,SpO2 98%,心功能Ⅱ级,Na+130 mmol/L,血糖4.8 mmol/L.

    作者:黄旭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广东省医疗技术准入管理的探索

    随着我国卫生改革不断深化,国务院下发<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导意见>中强调建立和完善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应用、大型设备等医疗服务要素的准入制度.本文结合我省医疗技术开展现状,讨论医疗技术准入管理.

    作者:吴少林;黄毓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中药灌肠疗法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辅助治疗作用

    1994年7月~2002年1月,作者通过对28例确诊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采用中药进行灌肠治疗,发现病人胃肠功能的恢复进程得到明显改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时间均较未使用中药灌肠辅助治疗的患者明显提前,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明显减少,也减少了治疗费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蒲淼水;张玉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和耐药性特征

    目的:统计分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特征和耐药性,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该菌引起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用美国BD公司SCEPTOR鉴定、药物敏感试验系统及手工K-B法药物敏感试验方法鉴定细菌并检测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通过查阅病历统计抗生素应用情况.结果:36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中有20株菌合并其它细菌感染;被感染患者中有31人曾使用2种或以上抗生素;该菌对常用抗生素呈现出很高的耐药性.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易合并其它细菌感染患者,与大量长期使用抗生素有关,应以预防为主.

    作者:潘树根;江镜全;彭慧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鼻侧翻揭术在鼻咽部复发癌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鼻咽复发癌挽救性手术的新进路.方法:对2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患者采用鼻侧翻揭进路切除鼻咽复发癌.结果:该进路能够充分暴露鼻咽腔及双侧鼻腔、患侧上颌窦,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后伤口Ⅰ期愈合,面容无明显畸形,口腔功能不受影响.术后分别随访12和15个月未见复发.结论:鼻侧翻揭进路暴露术野清晰,能将鼻咽及扩展至鼻腔、筛窦的癌瘤根治性切除;该进路也可用于其它鼻咽或鼻腔肿瘤的手术治疗.

    作者:陈伟雄;王跃建;李凤萍;朱肇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大脑半球卒中眼球同向偏视的临床分析

    大脑半球卒中出现眼球同向偏视(CED)是临床上重要的体征之一.偏视通常指向受损半球侧.我们对300例经CT和(或)MRI证实大脑半球卒中患者进行临床分析,讨论CED的发生率与CED有关的部位及CED支配的不对称性.

    作者:孙宝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腹膜后巨大淋巴囊肿切开引流解除下肢循环障碍1例

    患者50岁,因不规则阴道流血2年余,分段诊刮,病理报告提示子宫内膜癌,于2001年9月19日入院.入院诊断为子宫内膜癌Ⅰ b期.于2001年9月30日行广泛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手术经过顺利.

    作者:于晓莉;沙爱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易蒙停在治疗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中的独特作用

    目的:评价易蒙停在治疗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经病原学确诊的轮状病毒性肠炎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易蒙停0.1 mg/kg,3次/d,对照组不用任何止泻剂,两组均予以口服补液,中度以上脱水患儿给予静脉补液.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脱水纠正时间、总病程、心肌损害率和肠道菌群失调率.结果:治疗组应用易蒙停后治疗显效率6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并能显著缩短脱水纠正时间和总病程,分别由平均4.66 d和8.74 d减短为2.65 d及4.54 d,同时心肌损害和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均由对照组的30%和55%降至治疗组的10%和17.5%.结论: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在一定范围内应用易蒙停是安全有效的,不仅可以显著提高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效果、减少心肌损害率,还能缩短脱水纠正时间及总病程,并降低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

    作者:唐沂;文飞球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新型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改进

    目的:探讨新型多焦点人工晶体度数的合理选择方法.方法:选择合适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分成两组.Ⅰ组:30眼植入Allergan Array SA-40NBTM多焦点人工晶体.Ⅱ组:30眼植入Allergan Surgical Model 53单焦点硬性人工晶体,所有病例均由同高年资眼科医师行手术准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远、近视力、矫正视力、并发症及眼部症状,随访3个月.结果:两组患者之间的远视力和佳矫正的近视力差异有显著意义,但Ⅰ组患者的裸眼远视力和矫正的近视力明显优于Ⅱ组,两组之间无并发症的差别.Ⅰ组病例仅有1例(3.3%)患者术后3 d出现眩光,2个月后症状消失.结论:Array SA-40NBTM多焦点人工晶体度数选择可按正视眼的度数选择才能更好的发挥远、近视力,功能优于单焦点人工晶体.

    作者:刘英芝;丛日昌;许秀珍;柳玉杰;崔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与病理

    肾病综合征(NS)是一种儿童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国外报道16岁以下人群中约2/10万~7/10万.国内多省市统计资料显示:本症1982年在儿内科住院泌尿系统疾病患儿中约占21%(其中初发病例58.9%),至1992年为31%,似有增多趋势.

    作者:姚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