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氯吡格雷在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的应用

刘伶;林英忠

关键词:噻氯吡啶, 支架, 冠状动脉疾病
摘要:目的:比较氯吡格雷(CPG)与噻氯吡啶(TCP)在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11月至2002年2月间的不稳定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进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患者,57例服用噻氯吡啶250~500 mg/d,45例服用氯吡格雷75 mg/d,分别于服药前与服药后4周末检查全血凝固时间(ACT)、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结果:TCP组于服药后4周末ACT由(125.21±5.17)s延长至(131.67±5.38)s,CPG组由(126.42±10.86)s延长至(132.87±5.72)s,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别(P>0.05).CPG组与TCP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65%与11.07%.结论:CGP与TCP在冠脉内支架植入中具有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但前者不良反应较少.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的机制与防治

    在头颈肿瘤的放疗过程中,病人几乎全部都可发生或轻或重的口腔黏膜损伤.损伤由红斑逐渐发展到假膜甚至溃疡.

    作者:罗东华;洪明晃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额肌肌瓣直接悬吊术治疗上睑下垂

    上睑下垂是眼科常见病种之一,分为先天性上睑下垂和后天性上睑下垂,临床表现各异,重者可因瞳孔受遮盖而引起弱视[1],同时上睑下垂有碍美容.2000年2月~2002年5月我科采用额肌肌瓣直接悬吊术矫正上睑下垂14例20只眼,疗效确切,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龙发;许钟毓;方晓源;陈宋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婴儿急腹症手术32例麻醉处理

    婴儿急腹症具有病情严重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及加强术中监测和管理非常重要.

    作者:王英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儿童性早熟发病情况观察

    目的:探讨当前儿童性早熟的发病情况.方法:对近几年来507例性早熟患儿的临床分类、激素水平、致病因素等进行了分析.结果:507例性早熟中,真性性早熟237例(46.7%)中特发性194例,为38.3%;假性性早熟36例(7.1%);部分性性早熟234例(46.2%);男女比例为1:17.饮食情况调查提示,对各种儿童饮料等经常食用者及各种肉类蛋白食品在饮食中所占比例较大者,部分性性早熟组明显高于真性性早熟与正常对照组.结论:男性早熟大多较易找出原发病因而明确诊断;女性早熟中,部分性性早熟与CPP早期的鉴别除需病史、体检、性腺轴激素检测和骨龄、B超等其他特殊辅助检查外,还要长时间随诊和观察;而当今各种食品是否存在性激素污染并成为致病因素应当引起关注.

    作者:郑素平;马步军;曾志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以脑转移为唯一表现的不明原发肿瘤21例分析

    脑转移作为不明原发肿瘤的唯一临床表现是个独特的临床事实,我院从1982年~2002年近20年间收治了21例符合条件的此类患者.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李子强;季建伟;陈世伟;张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安氟醚吸入麻醉复合乙咪脂在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

    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因麻醉与手术共用同一气道,有相互干扰问题,要求维持足够的肺泡气体交换和检查后迅速恢复气道保护反射,因此,其麻醉处理有一定难度.

    作者:曹灵敏;魏丕红;张春海;毕研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双氯芬酸钠栓对局麻下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观察双氟芬酸钠栓直肠给药对局麻下剖宫产术后疼痛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分别于术后10min、12 h、24 h各1次100mg双氯芬酸钠栓置入直肠内.对照组30例术后常规肌肉注射哌替啶镇痛.结果:治疗组6、12、24、36 h的VAS疼痛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24 h内睡眠状况比较,治疗组亦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出汗反应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栓直肠治药可作为局麻下剖宫产术后一种简单、有效、行之方便的镇痛方法.

    作者:朱剑文;邹丽;陈莉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伴有血小板减少的系统性血管炎的研究概况

    系统性血管炎(systemic vasculitis)是一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血管炎症性疾病.机体任何部位的血管及任何大小的动脉和静脉均可受累.

    作者:刘新霞;周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龄患者胃上部癌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胃上部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选择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我院1991年1月~2002年6月收治93例70岁以上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外科治疗情况.结果:男女发病比例为4.2:1,平均病程4.6个月;早期诊断率2.5%;进展期主要临床表现为进食梗阻感65.6%(61/93)、贫血52.6%(52/93);术前并存疾病的发生率为54.8%,以慢支呼吸系和心血管疾病为主.癌细胞分化程度高占64.5%(60/93),BorrmanⅡ~Ⅲ型77.4%(72/93).手术切除率92.5%,淋巴结转移率49.5%.肿瘤大小、大体分型、组织学类型和浸润深度均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高龄胃上部癌病程长、恶性程度相对低,手术切除率高.肿瘤直径>5cm、BorrmanⅡ~Ⅳ型、肿瘤侵及浆膜及浆膜外和分化低腺癌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并存疾病的发生率高.加强术前并存疾病的处理和术后监护,积极并选择适当的外科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于东风;刘斌;高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总结205例276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发生的原因.结果:术后裸眼视力小于0.3有角膜水肿者37眼,术后存在屈光不正者22眼,后囊混浊者12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6眼,葡萄膜炎9眼,外伤性白内障者7眼,高度近视致脉络膜视网膜萎缩者16眼,伴有青光眼致视神经萎缩患者9眼;伴有眼底疾病的患者有黄斑病变者7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2眼,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者1眼,视网膜脱离者2眼;陈旧性角膜瘢痕者3眼.结论:低视力发生的原因与病例的选择,技术操作有关.

    作者:叶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人工腹压助产用于阴道分娩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人工腹压助产用于阴道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阴道分娩并有助产指征的产妇200例,分别实施人工腹压助产及产钳助产,其中人工腹压助产组100例,低位产钳助产组58例,出口产钳助产组42例,比较3组的母胎影响.结果:人工腹压助产组的产道损伤,产后出血及胎儿损伤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低位产钳助产组(P<0.05),与出口产钳助产组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3组在新生儿窒息及早期新生儿疾病发生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人工腹压助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助产方法,可取代部分低位产钳及出口产钳助产.

    作者:朱耀魁;王晓玉;梁荣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1例

    患者男,42岁,因中上腹部疼痛4 d,2000年11月8日收入我科.患者于2000年11月4日因生气后出现中上腹部疼痛,呈持续性,不伴恶心、呕吐及腹泻,曾服胃舒平、氟哌酸症状不缓解,腹痛较固定,能忍受.

    作者:丁小蓉;刘吉祥;冯丽娟;段艳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套扎术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食管静脉皮圈结扎术(EVL)治疗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将45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全部操作在胃镜直视下进行,对食管静脉曲张有活动出血(喷血和渗血)和食管静脉曲张见血泡样斑、血痂或红色症行EVL术.对照组使用垂体后叶素0.2~0.4 U/min持续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根据血压调速.结果:治疗组止血成功率96%,近期再出血率0%,1个月后食管静脉曲张消除率80%.对照组止血成功率75%(P<0.05),近期再出血率22.2%(P<0.05).结论:EVL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病人顺应性好.

    作者:谭锦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尿激酶心包腔灌洗治疗渗出性心包炎

    渗出性纤维素性心包炎易致心包粘连、缩窄,但对此的防治目前尚无有效方法.我们自1997年起采用经皮穿刺心包置管引流、尿激酶心包腔灌洗治疗渗出性纤维素性心包炎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兆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以双肩疼痛为首发症状的年轻人急性心肌梗死1例

    患者男,35岁.因酒后双肩疼痛1 h入院.1 h前,患者饮白酒约3两后,突然出现双肩疼痛,无胸闷、憋气,无胸痛、心慌,经休息无好转.无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作者:周春艳;梁韶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格列卫引起全身淋巴结肿大1例

    患者男,62岁,2001年5月因乏力,消瘦,面色苍白于我院就诊,检查发现,贫血貌,胸骨压痛,脾肋下5 cm,WBC 18.3×109/L,经骨髓等检查后诊断为CML慢性期.给予羟基脲(HU)2~4 g/d治疗1个月后达CR,并予干扰素300万~500万U+HU 0.5~3.0 g/d或Ara-C 15 mg,每天2次维持治疗.

    作者:蔡云;蔡力生;汪鹏程;汪明春;陈俊雄;卓家才;刘焕勋;李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尿路感染65例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常出现尿路感染.我们对1996年6月~2001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女性SLE患者尿路感染65例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卓龙;陶怡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促进阑尾炎术后感染切口愈合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治疗阑尾炎术后感染切口愈合的疗效.方法:40例患者分rhEGF处理组20例,对照组20例,比较两组的感染切口肉芽形成及愈合时间.结果:rhEGF可明显加速感染切口的愈合.结论:局部应用rhEGF治疗阑尾炎术后感染切口是一种有潜力且安全的方法.

    作者:郑通标;曾惠锋;阎玉矿;彭海峰;段君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的分析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在恶性血液病中发生情况.方法:对625例次恶性血液病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部位以口咽部及呼吸道为多,本文资料中该两部位的感染占42.3%和30.9%.结论:病原体通过空气传播的可能性较大,感染的病原体以细菌为主,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优势菌.

    作者:王伏田;吴铭;徐肇明;张新友;姜容;张大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氯吡格雷在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的应用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CPG)与噻氯吡啶(TCP)在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11月至2002年2月间的不稳定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进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患者,57例服用噻氯吡啶250~500 mg/d,45例服用氯吡格雷75 mg/d,分别于服药前与服药后4周末检查全血凝固时间(ACT)、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结果:TCP组于服药后4周末ACT由(125.21±5.17)s延长至(131.67±5.38)s,CPG组由(126.42±10.86)s延长至(132.87±5.72)s,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别(P>0.05).CPG组与TCP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65%与11.07%.结论:CGP与TCP在冠脉内支架植入中具有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但前者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刘伶;林英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