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海航;曾骅;张家平
外伤性眼挫伤伴有多种眼的组织损伤(包括角膜、瞳孔、房角、睫状体、玻璃体、网膜神经等),导致复合性病理变化.而前房积血是眼外伤中常见的并发症,可并发角膜血染及继发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严重者影响视力恢复,如果处理不当则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现将我们2000年1月至2002年2月治疗的40例挫伤性前房积血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吕秀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996年5月~2002年5月,本院对7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β1-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家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新生儿泪囊炎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多数患儿出生后不久有流泪,结膜充血,分泌物多,严重者泪囊区挤压有脓性分泌物溢出.笔者自1992年6月~2002年6月共诊治本病85例98眼,现将治疗方法与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谢龙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糖尿病性癫痫发作目前被认为是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易误诊为脑血管疾病.现对我院1995~2001年诊治的10例患者,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作者:钟国连;黄贤华;吕维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大出血少见病因Dieulafoy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2年10月收治的12例Dieulafoy病的内镜下特征及内镜治疗效果.结果:12例患者均在急诊胃镜下确诊,出血部位为胃底2例,贲门2例,胃体上段8例.病灶特点为直径在10 mm内的浅溃疡或糜烂,中央见血管裸露渗血或喷血、哨兵样突起血痂.10例经内镜局部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或电凝止血成功,2例经3次内镜止血失败改手术治疗,无一例死亡.结论:紧急内镜检查是诊断与治疗Dieulafoy病的首选方法.
作者:陈毅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倍美力加奥平栓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 将112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倍美力加奥平栓治疗组)和对照组(倍美力加甲硝唑阴道泡藤片组),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治愈疗程,观察组为1~2个疗程,对照组为1~3个疗程.结论: 倍美力加奥平栓阴道给药治疗老年性阴道炎,有增强疗效、缩短疗程的作用.
作者:王琳;王筑;陈淳渊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随着现代影像诊断的发展,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是指颅脑损伤后,首次检查未发现颅内血肿,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查发现的颅内血肿,或清除外伤性颅内血肿一段时间后,又在颅内不同部位发现血肿者[1].我们总结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2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邹学公;刘玉峰;慕玉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评估内窥镜术加U形支架管放置治疗短段尿道狭窄及闭锁的远期疗效.方法:窥视下运用冷刀及电切将尿道狭窄及闭锁部切开,并经耻骨上、膀胱、尿道放置U形支架引流管治疗96例病人. 结果:96例病人均手术操作成功,其中18例再需2~3次腔内手术治疗,11例改为开放手术,单次腔内手术治愈率69.9%(67/96),多次治愈率18.7%(18/96),总有效率88.6%(85/96).术后随访0.5~16年,其中45例病人术后0.5~3.5年行尿流动力学检查1次,平均大尿流率(12.3±2.5) mL/s,平均残余尿(35.0±6.6) mL,34例病人行膀胱尿道造影示尿道连续通畅. 结论: 腔内手术加U形支架管放置治疗短段尿道狭窄及闭锁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可重复采用,远期狭窄复发率低.
作者:聂海波;何恢绪;李清荣;邓志雄;王元利;杨槐;朱云松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尿道下裂是小儿泌尿系统的一种常见畸形,手术治疗疗效尚不令人满意,其中尿瘘为常见的并发症.以往经验认为,一旦发生术后尿瘘,须3~6个月后再二期手术修补.我院对尿道下裂术后尿瘘患者经早期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段义星;樊皓星;袁武雄;高智勇;周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力尔凡及干扰素合并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0例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采用力尔凡+干扰素+PLF方案:力尔凡5 mg/d,皮下注射,第1~5天,10 mg/d,静滴,第6~20天;干扰素(IFN-2α)3×106 U,皮下注射,1周3次;顺铂(DDP)15 mg*m-2*d-1,静注,第1~5天;甲氢四氢叶酸钙(LV)75~140 mg*m-2*d-1,静滴,第1~5天;5-氟脲嘧啶(5-FU)500 mg*m-2*d-1,静滴,第1~5天;21 d为一个周期.对照组单用PLF方案.同时给予止吐对症处理.结果:50例患者全部按计划完成治疗.近期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66.7%,对照组为34.6%,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χ(2)/()=5.12,P<0.05).治疗组中位缓解期为8个月,对照组为5个月.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对照组为7个月.毒副反应:治疗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和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热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力尔凡+干扰素+PLF方案的免疫化疗可提高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减轻化疗副反应,提高免疫功能,明显延长患者的缓解期及生存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云霞;闻金萍;王宁菊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140例确诊为AMI的患者于心肌梗死后2~4周行CAG和左室造影,据CAG结果分为冠脉正常组和冠脉异常组.记录两组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两组左室射血分数、梗死区收缩百分率和Cortina室壁运动不良积分.结果:140例患者中冠脉正常组15例,冠脉异常组125例,前者较后者年轻,男性多见,除吸烟外,其他主要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对较少;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左室射血分数较大(P<0.05),梗死区收缩百分率增加(P<0.01),Cortina室壁运动不良积分较少(P<0.01).结论:AMI冠脉造影正常患者多见于年轻男性,除吸烟外,其他主要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对较少,住院期间临床预后及左室功能较好.
作者:苏良献;黄仕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疼痛是一种由急性或潜在组织损伤引起的或以这些损伤来描述的不愉快的感觉及情感体验.现代疼痛治疗中应用的方法很多,包括药物治疗、神经阻滞、脊髓刺激及心理治疗、手术治疗等.其中神经阻滞是指在末梢的脑、脊神经(或神经节)、交感神经节等神经内或神经附近注入药物或以物理方法阻断神经传导功能.
作者:赵国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唇裂修复手术方式.方法:对89例单侧唇裂一期患者中应用常规三角瓣加唇缘肌瓣修复唇裂同期行红唇结节(唇珠)再造.结果:89例患者均获成功.伤口一期愈合,唇外形满意.结论:常规三角瓣加唇缘肌瓣修复一期唇裂,利用多余的唇缘组织形成唇肌瓣修复红唇及唇珠的方法,使红唇整体形态自然、唇珠饱满.
作者:邱海航;曾骅;张家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阵挛,表现为面神经支配的肌肉发作性、反复性不受意识支配地收缩,多数为桥小脑脚处面神经根部受压产生,在除外习惯性眼肌痉挛,面部痛性抽搐,局限性运动性癫痫所存在的面部抽动后,显微血管减压术具有明确肯定的治疗效果[1].我科自1999年至今共收治面肌痉挛患者48人,现对其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李林;袁俊;翟卫东;王涛;孙永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我院自2001年以来首创高原地区椎间盘治疗中心,利用METRX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共38例,在整体护理、康复措施下,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对高原地区实施该手术患者的术前、术后进行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李东;刘建伟;何蓉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损伤,是指由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间的骨折.我院自1999年8月至2002年7月,共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6例,采用非手术骨牵引加局部中药外敷治疗78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伟斌;蔡晓虹;胡鸿璇;陈志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胸腰椎骨折中伤椎的椎前高度及椎间隙恢复的对比观察,了解应用桥形体位架进行胸腰段骨折复位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T12及L1骨折病人,应用桥形体位架采取过伸复位方法进行观察与测量,对于椎前高度,椎间隙高度记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复位前后两项数值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复位后当时及8周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桥形体位架进行胸腰椎骨折的复位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王多;肖德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癌性疼痛,或称晚期癌痛是造成癌晚期患者主要痛苦的原因之一.在此阶段,患者身心处于相当的痛苦之中.80%晚期癌症患者有剧烈疼痛,估计每天世界上至少有1 500万人经受着疼痛的煎熬.癌性疼痛已成为各有关科室日常工作的重要对象,特别是疼痛诊疗的重要内容.
作者:倪家骧 刊期: 2003年第04期
2000年10月~2001年9月我院收治的40例胸部肿瘤患者,分别采用前外侧切口、腋下直切口-保留胸壁肌肉的切口、保留前锯肌的后外侧切口进行手术.现将我们在手术中的配合体会作一介绍.
作者:郑凌;王耀兰;骆小青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比较食管癌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55例食管癌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病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单纯放射治疗(单放组)和放射治疗联合化疗(综合组),单放组共31例,采用常规视野放疗,综合组共24例,放疗方法同单放组,化疗采用DF方案.全部病例均随诊3年以上,失访4例,随访率为92.7%.结果:食管癌原发灶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近期疗效综合组好于单放组,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综合组与单放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0.8%、29.1%、8.3%和41.9%、9.6%、0.综合组1、2、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单放组(P<0.05),且无严重毒副作用.结论:放射治疗联合化学治疗优于单纯放射治疗,可明显提高食管癌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疗效.
作者:吴剑;卢晓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