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睿佳;陈善成;张建;项永生
目的:探讨急诊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急腹症的经过和结局. 方法: 35例诊断为输卵管妊娠并急腹症的病例,其中5例伴有休克,行急诊腹腔镜手术,采取全身麻醉.已生育者及输卵管病变严重者切除患侧输卵管,对有生育要求、无禁忌证者行输卵管保守手术治疗. 结果: 35例病人全部治疗成功,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无并发症出现;腹腔出血200~1 200 mL;切除病变输卵管29例;手术时间平均69 min;住院时间平均3.2 d;全部病人无需输血. 结论: 腹腔镜手术是治疗输卵管妊娠急腹症的首选方式.当伴低血容量性休克时,在抗休克同时行腹腔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术后病人恢复快.但腹腔镜治疗休克型输卵管妊娠的经验还需总结及提高.
作者:杜玉琴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总结骨盆部创伤的致伤原因,临床特点及急诊诊断与救治.方法:对178例骨盆创伤病人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骨盆部创伤多为暴力所致,受损脏器较多,伤情复杂且重,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诊治难度大.本组病人大多数能早期诊断明确后,在抗休克的同时及时手术治疗,愈后良好.结论:骨盆部创伤在早期诊断,早期处理,是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关键.
作者:连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针刺太冲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用28号毫针快速进针太冲穴,直刺0.5~0.8寸后行泻法治疗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与70例针刺太冲穴旁开0.5寸组比较.结果:经χ(2)/()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通过针刺太冲穴,可有效地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症状.
作者:王侠;邹旭;李琼;李松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深冷冻同种异体牙移植的移植效果及移植失败的原因.方法:对40例患者进行深冷冻同种异体牙移植术,并定期复诊,进行临床及X线检查.结果:移植成功率为87%,对移植失败病例进行修复治疗.结论:同种异体牙牙源广,恢复行使功能时间短,与牙槽骨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相对价廉.
作者:李银珠;容柏成;郑美华;黄妙琼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放置记忆金属支架治疗外伤性喉气管狭窄的疗效.方法:1998~2000年我们用记忆金属支架治疗外伤性喉气管狭窄共7例病人,随访14~43个月,平均27.5个月.结果:7例病人,术后呼吸困难立即缓解,2~5 d拔除气管套管,拔管率100%,术后均无呼吸困难复发,无严重的合并症.有6例在术后2~3年接受纤维喉镜检查,见支架内层表面及支架相接处平滑,无肉芽生长,表层大部被不规则正常形态黏膜覆盖.结论:记忆金属支架治疗外伤性喉气管狭窄的疗效肯定,病人耐受性良好.
作者:邓建华;莫宋平;杨蕴 刊期: 2003年第05期
1 克隆病(Crohn's disease,CD)克隆病病变主要累及回肠末端和近段结肠,其次为远段结肠、近端回肠和空肠等处,直肠常不受累.另外还可以累及消化管的任何部位.统计分析提示,约40%的病例病变仅累及小肠,30%病变限于结肠,30%的病例病变同时见于小肠和结肠.典型的病例病变呈节段性,故又有局限性肠炎之称.
作者:梅开勇;林汉良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治疗重症哮喘的效果.方法:19例重症哮喘患者使用了小潮气量、低气道压的允许性高碳酸血症机械通气(PHV)治疗,动态监测动脉血气、心率、血压.结果:19例患者除1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18例患者PHV治疗2 h后PaO2、SO2明显提高,pH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aCO2逐渐下降,PHV治疗3~7 d,无一例发生低血压和肺损伤.结论:采用PHV治疗重症哮喘安全有效.
作者:李明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本组晚期大肠癌患者共38例,以奥沙利铂85 mg/m2静脉点滴2 h第1天,甲酰四氢叶酸(CF)200 mg/m2静脉点滴第1、2天,5-氟尿嘧啶(5-FU)400 mg/m2静脉推注第1、2天, 5-FU 600 mg/m2静脉点滴22 h,第1、2天.每2周重复,4周期后评定疗效.结果:38例中CR 2例,PR 14例,SD16例,PD 6例,总有效率(CR+PR)42%.主要毒副反应为神经系统毒性、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黏膜炎等.除2例出现Ⅲ度神经系统毒性外,其余毒副反应均为Ⅰ~Ⅱ度.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轻,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郑瑾;白桦;许瑞莲;郑涛;陈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烧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6例糖尿病烧伤患者并经饮食控制,降糖药物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对深度烧伤创面行削(切)痂及自体皮移植,控制并发症等.结果:糖尿病组除一例病情较重并发多器官衰竭(MODS)死亡外,其余均治愈,其中19例经手术治愈,6例未手术创面自行愈合.结论:加强血糖控制,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创面早期处理,重视围手术期,防治多种并发症,是治疗糖尿病烧伤患者成败的关键.
作者:吴祖煌;刘敏;占新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常与老年人常见病相混淆而导致误诊.现将我院近年收治的26例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何阳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制剂简称百白破疫苗,是计划免疫主要的常用疫苗之一.我院自1988年起对辖区适龄儿童预防注射接种注射百白破疫苗,由于疫苗是由外毒素减毒制成的异种蛋白,使部分儿童产生轻重不等的不良反应,现将所见的56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鲁元;邓带娣;钟小兰;智铁铮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传统的鼻中隔矫正术需切除大部分鼻中隔软骨,不但破坏了鼻中隔的生理解剖结构而且还易造成鼻中隔软弱、鼻中隔穿孔及鼻外形改变等并发症.1999年以来,我们对鼻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作了几点改进,现将资料完整的46例报告如下.
作者:雷冬梅;郭九海;刘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二维超声检查由于其方便、无创伤、准确、价格合理,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普通民众的常规体检.本文总结了我院体检中心自2000~2002年的两年间应用B超进行体检的情况,并探讨无症状疾病的发病情况和在B超的检出率.
作者:陈青;陈洁玲;招小丽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液稀释技术应用于老年肺科手术患者对减少库存血液制品使用量的意义及其对术中凝血功能和术后恢复有无不良影响.方法:(1)57例择期肺科手术病人,年龄60~73岁,出血量460~1 300 mL,随机分为试验组(H组)和对照组(R组).H组用6%羟乙基淀粉(HES)急性等容血液稀释,Hb<100 g/L,Hct<30%时补充浓缩红细胞,R组输入等量的红细胞.(2)两组输入前和输入后1 h分别采集静脉血测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3)观察两组术毕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胸腔引流总量和ICU停留时间.结果:H组输注6%羟乙基淀粉溶液(833±360) mL,失血量(800±200) mL,H组(300±100) 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其余指标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H组仅PT延长,但与R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液中度稀释在老年肺科手术患者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黄云光;刘绍林;何淑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宫颈糜烂是妇女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积极防治宫颈糜烂对提高妇女的健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HPV作为引起宫颈癌发生的首要因素已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作者:郭玉娜;李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绝大多数继发于左心瓣膜病变.因肺循环高压,引起右心室压力负荷过重,而导致心室扩大与心肌肥厚;同时由于三尖瓣环的结构较薄弱,瓣叶的接触面较少,且瓣环在前瓣和后瓣的附着部均为右心室的游离壁;当右心室扩大时前后瓣环也随之扩张,致使三尖瓣叶对合不良,引起功能性反流,长期发展可导致右心室功能不可逆性的损害.因其主要病变在瓣环的扩大,瓣膜本身并无病变.近年来,多数学者主张在行左心瓣膜置换的同时,行三尖瓣环成形术,以改善术后右心功能,提高手术疗效.随着近年各种瓣环成形方法的不断改进,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心功能恢复程度大大提高.本文就当前瓣环成形术在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中的应用现况作一综述.
作者:陈天博;蓝斌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我院对近期集中收住的56例急性氯气中毒病人血浆均作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旨在探讨急性氯气中毒病人与血液凝血功能之间关系.
作者:吕亚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近年发病率有升高趋势,据报道[1]甲亢在女性人群中患病率约2%,年发生率达2.0‰~3.0‰.目前,甲亢的治疗主要有内科抗甲亢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放射性碘(131I)治疗,3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临床应用中如何制定治疗方案,主要取决于患者病情和医生的选择.本文主要介绍131I治疗甲亢的情况.
作者:蒋宁一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抗脑衰胶囊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治疗100例失眠症,疗程4周,以入睡时间、总睡眠时间及夜间觉醒次数等评价临床疗效.并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结果: 治疗1周后,总睡眠时间延长的患者显著增多;治疗2周后,入睡时间及觉醒次数减少的患者显著增多.SCL-90评定发现,患者在治疗前有明显的躯体化、抑郁及焦虑等倾向,治疗后亦得到显著改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抗脑衰胶囊对失眠症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黄远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调查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特点,探讨其发生的规律.方法: 对1997年10月~2002年12月192例重肝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发病诱因,病原菌分布,抗菌治疗与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率为38.54%.感染多发生在住院40~60d,感染部位以腹腔为主(42.58%),其次为下呼吸道感染(5.00% ).导致感染主要原因是肝功能损害,免疫功能低下;其次为医源性因素,包括侵袭性操作,不合理使用抗菌素等.结论:抵抗力低下,住院时间长,基础疾病严重,大量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等是造成医院感染和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故临床要重视提高患者免疫力,加强支持治疗以减少医院感染.
作者:何山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