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开勇;林汉良
目的: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临床、心电图、影像学检查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探讨HCM的治疗现状.方法:对72例HCM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室造影、心导管、磁共振成像等检查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HCM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心电图87.5%表现异常,主要表现为ST-T改变(73.6%),左室肥厚或左室高电压(50%),异常Q波(33.3%).超声检查阳性率91.6%,磁共振成像阳性率达100%.80%以上患者经内科治疗症状缓解,3例DDD起搏治疗患者术后流出道压力阶差减少50%以上,左室功能及症状改善.3例接受外科手术患者中死亡1例. 结论:HCM临床表现及体征无特异性,心电图的改变具有提示性,应重视和警惕;诊断主要依靠超声心动图,必要时结合磁共振成像,心血管造影及心导管检查是辅助及鉴别诊断的手段.HCM的治疗包括内科、介入及外科手术治疗,但各有一定的局限性.
作者:徐验;王涓;衣为民;龙娟;张治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其中神经系统损害并不少见.为了进一步探讨甲亢合并前庭功能损害的发病率、发病因素及其病程的易感性,本文对甲亢患者前庭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作初步分析.
作者:苏纪平;罗佐杰;黄东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美施康定片塞肛、氟芬合剂微泵静脉PCA、度冷丁肌注用于腹部手术后镇痛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比较我院普外科1998~2002年间腹部手术后应用美施康定片塞肛组(M组)、芬太尼针+氟哌利多针微泵静脉注射PCA组(F组)、度冷丁肌注组(D组)间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和费用支出情况.采用WHO推荐的四级评定标准评定用药后的镇痛效果.结果: 术后8 h 3组病例镇痛满意度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6、24、72 h镇痛满意度M组与F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明显优于D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但M组费用明显低于F组.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美施康定片塞肛用于腹部手术后镇痛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轻,费用低廉,应用方便,病人易于接受等优点,是一种有价值的术后镇痛方法.
作者:王剑;丁海阳;孙终霞;夏旭霞;李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尿道损伤是泌尿系常见的外伤性疾病,早期正确的定位和恰当的处理,直接影响疗效及预后.我院自1988~2001年收治尿道损伤117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任福锦;姚吉;邹福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上颌窦穿刺术一直是临床上诊断和治疗上颌窦疾病常用而有效的方法.通过上颌窦穿刺,可以了解窦腔内脓液的量及性质,并可作细菌培养和药物试验,据此推断窦内变化的情况,并制定治疗方案.由于此方法简单易行,适宜于门诊常规开展,我们对206例病人进行上颌窦穿刺冲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黄苇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二维超声检查由于其方便、无创伤、准确、价格合理,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普通民众的常规体检.本文总结了我院体检中心自2000~2002年的两年间应用B超进行体检的情况,并探讨无症状疾病的发病情况和在B超的检出率.
作者:陈青;陈洁玲;招小丽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我们自1994年1月~1998年12月,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13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其初步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谢晓燕;许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 (NF-κB) 活化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肺损伤中的作用和NF-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的作用. 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ANP组,PDTC组,然后逆行性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作ANP模型.观察血清淀粉酶、动脉血氧分压(PaO2)、胰腺、肺组织病理变化、NF-κB抑制蛋白IκBα及NF-κB p65 mRNA在肺组织的表达.结果: 应用PDTC后,PDTC组与ANP组比较,血清淀粉酶明显下降,由(8 231.20±848.70)U/L降至(4 205.20±1 611.49)U/L;PaO2升高,由(80.70±8.05)mmHg升至(86.80±3.58)mmHg;胰腺、肺组织损伤减轻;NF-κB迅速活化,肺组织中IκBα表达升高,NF-κB p65 mRNA表达下降.结论: NF-κB活化在ANP肺损伤发病机制中起作用,抑制NF-κB活化可改善大鼠ANP肺损伤.
作者:左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胸部肿瘤切除术后,由于开胸手术的创伤、手术操作的直接刺激,以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衡,患者可发生心律失常,严重者可明显影响循环功能,甚至导致低血压,心搏骤停等.而某些术后严重并发症,也常以持久不易纠正的心律失常为早期表现[1].因此,正确及时地处理术后心律失常十分重要.我科1995年2月~2001年3月,对175例胸部肿瘤切除术后患者进行连续心电监护,发现心律失常7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壮荣;章海波;沙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炎症性肠道疾病的外科治疗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虽然Crohn病和溃疡性结肠炎被归为同一类疾病,但二者在外科治疗原则和方法上截然不同.如果治疗原则应用不当,不但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而且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在进行外科治疗之前,应尽可能明确诊断,并了解病变的范围和程度,以便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但有时诊断的确立十分困难,甚至在手术数年方得以明确,这就需要对病人进行积极的随访,根据病情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作者:朱维铭;李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在翼状胬肉术中的防治效果. 方法: 回顾1998年1月~2001年1月32例38眼翼状胬肉患者施行翼状胬肉切除带蒂结膜瓣移植联合术中一次应用0.2g/L丝裂霉素C棉片5min的预防复发情况.结果: 32例38眼术后随访6~12个月,有2眼复发,复发率5.3%,术中、术后及随访期间未发现严重的眼部并发症及全身毒性反应.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带蒂结膜瓣移植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经济,减少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邓正凤;韩爱荣;黎春连;韩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一项常用的诊疗技术,是儿科护士的一项基本功,也是医院治疗抢救病人的一个重要手段.本人通过20多年的儿科临床实践,对几千例患儿实施头皮静脉穿刺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胡娅丽;刘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急性肾炎并高血压脑病引起脑电图改变的报道不多,为了明确急性肾炎合并高血压脑病与EEG变化的关系,了解EEG恢复的特点,判断预后.现将我科收治的32例患儿的EEG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梅绍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125例与2型糖尿病无合并脑血管意外158例(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血压、血脂等因素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塞有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预防脑梗塞发生.
作者:陈丹杰;杨华章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对我院2001年1月~2002年6月确诊肺癌行首次化疗的44例病人,予格拉司琼加地塞米松止吐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乔丽华;樊亚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时气道细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对120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测定.结果: 120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痰标本分布为:革兰氏阴性菌占78.85%,其中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22.12%,鲍曼不动杆菌19.71%,肠杆菌13.95%;革兰氏阳性菌占9.61%;真菌占11.54%.药物敏感试验显示,革兰氏阴性菌对广谱抗生素产生耐药.结论: 临床上应重视下呼吸道感染的耐药问题,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积极改善患者全身营养状况,减少有创机械通气时间.
作者:冷蓓峥;邓星奇;高育瑶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与预后.方法:对10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存档资料进行回顾性的随访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预后与性别、年龄、肿瘤范围及手术方式有关.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男性的预后比女性差;乳头状微癌与包裹型乳头状癌预后较好,腺外型乳头状癌预后差;单纯肿瘤切除预后差,腺叶扩大切除与颈淋巴结清扫二者预后良好.
作者:林建龙;刘培锋;杨清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长程ABC药物[阿斯匹林(aspirin)、倍他乐克(β-blocker)、舒降之(Cholesterol)]对老年性高血压(EE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经ABC治疗2年前后的33例EEH患者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舒张功能(FMD)和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同时分别取30例正常血压的老年人和29例服用双氢克尿噻或(及)复方降压片治疗的EEH患者作对照组并比较分析.结果:两EEH组治疗前较正常对照组的FMD显著降低、IMT显著增厚.经ABC治疗后的FMD显著升高、IMT显著变薄,而EEH对照治疗组的FMD、IMT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EEH患者存在明显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动脉硬化增厚,长程ABC药物具有改善其血管内皮功能和逆转其血管重构的作用.
作者:程旭青;李涵志;邹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我们根据游离植皮的原理[1],采用原位皮瓣回植法治疗腋臭,与传统的梭形、S形切除相比,皮肤无张力,缩短了病程,疗效肯定.
作者:李东升;杨兴仁;王娟;张志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右室梗死(ARVI)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38例ARVI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进行分析,按血流动力学特征性改变进行治疗.结果: 大部分ARVI表现为低心排状态,低血压合并缓慢心律失常,小部分出现心衰、心源性休克.结论: ARVI主要的急救措施是再灌注治疗并注意补足血容量.
作者:徐念军;李瑜辉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