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杰;杨华章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ESS)治疗鼻窦炎的疗效.方法: 对1999年1月~2002年5月间实施鼻内镜手术并完成术后随访的388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了疗效分析.结果: 388例中总的治愈好转率为86.86%,其中Ⅰ型1、2、3期分别为100%、100%、94.59%,Ⅱ型1、2、3期分别为100%、93.02%、76.47%,Ⅲ型为64.29%.结论: 在手术成功的基础上加强术后随访和综合治疗是提高治愈好转率的关键.
作者:景雅曼;卢永田;黄志忠;聂国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绝大多数继发于左心瓣膜病变.因肺循环高压,引起右心室压力负荷过重,而导致心室扩大与心肌肥厚;同时由于三尖瓣环的结构较薄弱,瓣叶的接触面较少,且瓣环在前瓣和后瓣的附着部均为右心室的游离壁;当右心室扩大时前后瓣环也随之扩张,致使三尖瓣叶对合不良,引起功能性反流,长期发展可导致右心室功能不可逆性的损害.因其主要病变在瓣环的扩大,瓣膜本身并无病变.近年来,多数学者主张在行左心瓣膜置换的同时,行三尖瓣环成形术,以改善术后右心功能,提高手术疗效.随着近年各种瓣环成形方法的不断改进,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心功能恢复程度大大提高.本文就当前瓣环成形术在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中的应用现况作一综述.
作者:陈天博;蓝斌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炎症性肠病(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欠清,且一直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曾有学者统计,世界各国每年探讨这一问题的文章近千篇,足见其涉及的问题纷繁而复杂.目前各家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免疫反应异常等方面.近年来,这几方面的研究均有一定程度的进展[1].
作者:欧阳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CT引导经皮腹部液体积聚引流术,初作为无法耐受手术患者的替代疗法,随着临床经验积累,发现此项技术操作简便,创伤小,疗效确定,80%患者经治疗可避免外科手术,目前国内外许多医疗机构已将其列为首选治疗手段[1].我科2001年将CT引导经皮穿刺肝囊肿抽吸术结合置管引流及间断抽吸注射硬化剂无水酒精技术用于治疗5例巨大肝囊肿,获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升;杨维竹;江娜;郑曲彬;黄兢姚;黄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总结骨盆部创伤的致伤原因,临床特点及急诊诊断与救治.方法:对178例骨盆创伤病人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骨盆部创伤多为暴力所致,受损脏器较多,伤情复杂且重,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诊治难度大.本组病人大多数能早期诊断明确后,在抗休克的同时及时手术治疗,愈后良好.结论:骨盆部创伤在早期诊断,早期处理,是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关键.
作者:连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IFN-γ和IL-4在正常人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表达情况. 方法: 5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在PMA、ionomycin和BFA存在的条件下在体外短期培养,进行细胞膜表面抗原和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再用流式细胞仪对CD3+、CD3+CD8+、CD3+CD8-细胞内的IFN-γ和IL-4进行测定.并对分析方法中的一些测定条件进行了探讨. 结果: 正常人9.89%~33.39%的CD3+CD8-细胞为Th1细胞,0.64%~6.87%为Th2细胞,14.00%~63.76%的CD3+CD8+细胞为Tc1细胞,0.92%~5.44%为Tc2细胞;Th1、Tc1细胞百分比明显多于Th2、Tc2细胞,并且Tc1细胞百分比比Th1细胞多,而同时分泌两种细胞因子的Th0、Tc0细胞均较少. 结论: T淋巴细胞各个亚群产生IFN-γ和IL-4的能力明显不同且正常人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作者:周茂华;王丁;张建军;李珩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长程ABC药物[阿斯匹林(aspirin)、倍他乐克(β-blocker)、舒降之(Cholesterol)]对老年性高血压(EE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经ABC治疗2年前后的33例EEH患者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舒张功能(FMD)和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同时分别取30例正常血压的老年人和29例服用双氢克尿噻或(及)复方降压片治疗的EEH患者作对照组并比较分析.结果:两EEH组治疗前较正常对照组的FMD显著降低、IMT显著增厚.经ABC治疗后的FMD显著升高、IMT显著变薄,而EEH对照治疗组的FMD、IMT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EEH患者存在明显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动脉硬化增厚,长程ABC药物具有改善其血管内皮功能和逆转其血管重构的作用.
作者:程旭青;李涵志;邹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常与老年人常见病相混淆而导致误诊.现将我院近年收治的26例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何阳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AS-PCR检测HBV DNA前C区点突变(G1896A)的缺陷和改进方法.方法: 采用单管双复性温度方案进行AS-PCR检测.以不同浓度的HBV野生型和G1896A突变型重组质粒DNA为模板和不同扩增条件分析AS-PCR的缺陷.收集100例HBsAg阳性/HBeAg阴性患者和60例HBsAg阳性/HBeAg阳性患者的血清,根据荧光定量PCR的检测结果,调整血清中的HBV DNA含量,采用AS-PCR比较检测调整前后的差异,探讨AS-PCR的改进办法.结果: AS-PCR检测质粒DNA时显示,野生模板数量较大和特异性扩增循环次数过多时易出现假阳性,而特异性扩增循环次数过少时检测的敏感性下降.在检测血清标本时,HBeAg阳性患者和血清HBV DNA含量高的HBeAg阴性患者易出现假阳性.调整HBV DNA含量后,AS-PCR的这种假阳性可以消除.改进AS-PCR检测血清标本显示,在HBeAg阴性患者中,血清HBV DNA含量高的G1896A变异检出率显著低于HBV DNA含量较低患者(P=0.019 2).结论: AS-PCR存在其特异性受野生型原始模板数量影响的缺陷,不适用于检测原始模板数量未知、非均一、且波动较大的临床标本.调整标本中的原始模板数量可提高AS-PCR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 G1896A变异的特异性.G1896A变异不是HBsAg阳性/HBeAg阴性患者出现HBV高复制的主要发生机制.
作者:彭晓谋;顾琳;陈雪娟;黄仰甦;高志良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 对18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病原学检查确诊.结果: 18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均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常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初次脑脊液镜检确诊仅7例,需反复腰穿取脑脊液涂片及培养确诊11例.未经抗真菌治疗4例均死亡,抗真菌治疗14例、治愈7例、好转3例、死亡4例.其中二性霉素B与氟康唑联合治疗4例、治愈3例、好转1例.结论: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常易误漏诊,反复行脑脊液涂片以及同时行真菌培养可提高诊断率.二性霉素B鞘内及静脉同时给药联合氟康唑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杨职;袁莉;江先娣;陈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调查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特点,探讨其发生的规律.方法: 对1997年10月~2002年12月192例重肝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发病诱因,病原菌分布,抗菌治疗与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率为38.54%.感染多发生在住院40~60d,感染部位以腹腔为主(42.58%),其次为下呼吸道感染(5.00% ).导致感染主要原因是肝功能损害,免疫功能低下;其次为医源性因素,包括侵袭性操作,不合理使用抗菌素等.结论:抵抗力低下,住院时间长,基础疾病严重,大量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等是造成医院感染和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故临床要重视提高患者免疫力,加强支持治疗以减少医院感染.
作者:何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一项常用的诊疗技术,是儿科护士的一项基本功,也是医院治疗抢救病人的一个重要手段.本人通过20多年的儿科临床实践,对几千例患儿实施头皮静脉穿刺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胡娅丽;刘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马洛里-韦斯氏综合征(Mallory-Weiss syndrome, MWS)是由各种原因导致腹内压力或胃内压力骤然升高,使贲门与食管远端交界处的黏膜和黏膜下层撕裂所致的急性出血性病变.近年来本征的发现率明显提高,患病率也有上升的趋势,现就我院1994年6月~ 2002年 6月收治的32例分析如下.
作者:黄仕洲;李明;甘少光;严衍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急性肾炎并高血压脑病引起脑电图改变的报道不多,为了明确急性肾炎合并高血压脑病与EEG变化的关系,了解EEG恢复的特点,判断预后.现将我科收治的32例患儿的EEG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梅绍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针刺太冲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用28号毫针快速进针太冲穴,直刺0.5~0.8寸后行泻法治疗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与70例针刺太冲穴旁开0.5寸组比较.结果:经χ(2)/()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通过针刺太冲穴,可有效地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症状.
作者:王侠;邹旭;李琼;李松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时气道细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对120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测定.结果: 120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痰标本分布为:革兰氏阴性菌占78.85%,其中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22.12%,鲍曼不动杆菌19.71%,肠杆菌13.95%;革兰氏阳性菌占9.61%;真菌占11.54%.药物敏感试验显示,革兰氏阴性菌对广谱抗生素产生耐药.结论: 临床上应重视下呼吸道感染的耐药问题,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积极改善患者全身营养状况,减少有创机械通气时间.
作者:冷蓓峥;邓星奇;高育瑶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结肠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同属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二者在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上有一些共同之处.克罗恩病可发生于胃肠道任何部位,虽可发生在结肠,但小肠和胃、盲肠的病变更为多见.本病在欧美发病率高,东方国家较为少见.1980年北京协和医院等北京四家大医院对手术和病理确诊的145例克罗恩病分析的结果表明,本病单纯分布于结肠者仅占全部病例的7.6%,而合并小肠病变者近半数,尤其病变好发于回盲肠.
作者:陆星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肺出血是新生儿期各种危重症严重的并发症,来势凶猛,病死率高.近年来随着NICU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早期及时机械通气配合肾上腺素气管内冲洗治疗新生儿肺出血可明显降低新生儿肺出血的病死率.我院新生儿科自1998年1月~2002年12月采用上述方法治疗新生儿肺出血34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周宇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双极气化切割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效果.方法:应用英国嘉乐双极气化切割襻对280例BPH行经尿道前列腺气化切除.结果:前列腺平均重量72 g;平均手术时间38 min;平均出血90 mL;平均留置尿管时间48 h;术后平均住院3.5 d.大尿流率由术前5.5 mL/s上升至术后3个月的20.2 mL/s;I-PSS症状评分术前22.3分,术后3个月降至4.6分(P<0.001).结论:经尿道前列腺双极气化切割出血少,手术安全,治疗效果明显,是治疗BPH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邓交;周兴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炎症状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在西方国家相当常见,国内发病率亦呈增加趋势.UC特征为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层,偶尔累及黏膜下层的反复发作的炎症.CD则可累及从口至肛周的整个消化道,并呈透壁性的炎症的特点.
作者:何瑶;陈旻湖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