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仕洲;李明;甘少光;严衍伟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近年发病率有升高趋势,据报道[1]甲亢在女性人群中患病率约2%,年发生率达2.0‰~3.0‰.目前,甲亢的治疗主要有内科抗甲亢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放射性碘(131I)治疗,3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临床应用中如何制定治疗方案,主要取决于患者病情和医生的选择.本文主要介绍131I治疗甲亢的情况.
作者:蒋宁一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炎症状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在西方国家相当常见,国内发病率亦呈增加趋势.UC特征为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层,偶尔累及黏膜下层的反复发作的炎症.CD则可累及从口至肛周的整个消化道,并呈透壁性的炎症的特点.
作者:何瑶;陈旻湖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烧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6例糖尿病烧伤患者并经饮食控制,降糖药物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对深度烧伤创面行削(切)痂及自体皮移植,控制并发症等.结果:糖尿病组除一例病情较重并发多器官衰竭(MODS)死亡外,其余均治愈,其中19例经手术治愈,6例未手术创面自行愈合.结论:加强血糖控制,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创面早期处理,重视围手术期,防治多种并发症,是治疗糖尿病烧伤患者成败的关键.
作者:吴祖煌;刘敏;占新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炎症性肠道疾病的外科治疗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虽然Crohn病和溃疡性结肠炎被归为同一类疾病,但二者在外科治疗原则和方法上截然不同.如果治疗原则应用不当,不但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而且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在进行外科治疗之前,应尽可能明确诊断,并了解病变的范围和程度,以便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但有时诊断的确立十分困难,甚至在手术数年方得以明确,这就需要对病人进行积极的随访,根据病情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作者:朱维铭;李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双极气化切割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效果.方法:应用英国嘉乐双极气化切割襻对280例BPH行经尿道前列腺气化切除.结果:前列腺平均重量72 g;平均手术时间38 min;平均出血90 mL;平均留置尿管时间48 h;术后平均住院3.5 d.大尿流率由术前5.5 mL/s上升至术后3个月的20.2 mL/s;I-PSS症状评分术前22.3分,术后3个月降至4.6分(P<0.001).结论:经尿道前列腺双极气化切割出血少,手术安全,治疗效果明显,是治疗BPH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邓交;周兴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常与老年人常见病相混淆而导致误诊.现将我院近年收治的26例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何阳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本组晚期大肠癌患者共38例,以奥沙利铂85 mg/m2静脉点滴2 h第1天,甲酰四氢叶酸(CF)200 mg/m2静脉点滴第1、2天,5-氟尿嘧啶(5-FU)400 mg/m2静脉推注第1、2天, 5-FU 600 mg/m2静脉点滴22 h,第1、2天.每2周重复,4周期后评定疗效.结果:38例中CR 2例,PR 14例,SD16例,PD 6例,总有效率(CR+PR)42%.主要毒副反应为神经系统毒性、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黏膜炎等.除2例出现Ⅲ度神经系统毒性外,其余毒副反应均为Ⅰ~Ⅱ度.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轻,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郑瑾;白桦;许瑞莲;郑涛;陈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IFN-γ和IL-4在正常人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表达情况. 方法: 5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在PMA、ionomycin和BFA存在的条件下在体外短期培养,进行细胞膜表面抗原和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再用流式细胞仪对CD3+、CD3+CD8+、CD3+CD8-细胞内的IFN-γ和IL-4进行测定.并对分析方法中的一些测定条件进行了探讨. 结果: 正常人9.89%~33.39%的CD3+CD8-细胞为Th1细胞,0.64%~6.87%为Th2细胞,14.00%~63.76%的CD3+CD8+细胞为Tc1细胞,0.92%~5.44%为Tc2细胞;Th1、Tc1细胞百分比明显多于Th2、Tc2细胞,并且Tc1细胞百分比比Th1细胞多,而同时分泌两种细胞因子的Th0、Tc0细胞均较少. 结论: T淋巴细胞各个亚群产生IFN-γ和IL-4的能力明显不同且正常人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作者:周茂华;王丁;张建军;李珩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马洛里-韦斯氏综合征(Mallory-Weiss syndrome, MWS)是由各种原因导致腹内压力或胃内压力骤然升高,使贲门与食管远端交界处的黏膜和黏膜下层撕裂所致的急性出血性病变.近年来本征的发现率明显提高,患病率也有上升的趋势,现就我院1994年6月~ 2002年 6月收治的32例分析如下.
作者:黄仕洲;李明;甘少光;严衍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我院对近期集中收住的56例急性氯气中毒病人血浆均作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旨在探讨急性氯气中毒病人与血液凝血功能之间关系.
作者:吕亚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胸部肿瘤切除术后,由于开胸手术的创伤、手术操作的直接刺激,以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衡,患者可发生心律失常,严重者可明显影响循环功能,甚至导致低血压,心搏骤停等.而某些术后严重并发症,也常以持久不易纠正的心律失常为早期表现[1].因此,正确及时地处理术后心律失常十分重要.我科1995年2月~2001年3月,对175例胸部肿瘤切除术后患者进行连续心电监护,发现心律失常7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壮荣;章海波;沙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反复发作性肠道非特异炎症性疾病,包含了两个独立的疾病,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 CD),二者在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方面各有特点.
作者:邓长生;陈志芬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125例与2型糖尿病无合并脑血管意外158例(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血压、血脂等因素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塞有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预防脑梗塞发生.
作者:陈丹杰;杨华章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我院于1999年6月~2002年12月收治原发性大网膜急性扭转2例,均经外科手术治愈出院,今总结如下.
作者:滕奔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寻找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早期营养的理想途径.方法:对184例食管贲门癌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肠内营养组(EN)、肠外营养组(PN),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当天及术后第7天的体重、上臂中点周径、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氮平衡及营养总费用,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EN组营养费用明显低于PN组(P<0.01)、其它指标差异不明显.EN组肠蠕动恢复较快,避免了PN相关的并发症.结论:EN更符合生理,经济适用,符合我国国情.建议对食管贲门癌患者术中行空肠置管,术后早期肠内营养.
作者:李明秋;荣晓松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比较穿琥宁与病毒唑静脉及雾化吸入联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小儿毛细支气管炎121例,分为穿琥宁治疗组(64例)和病毒唑治疗组(57例),分别给与注射用穿琥宁和病毒唑各10 mg*kg-1*d-1静滴,每日1次,及穿琥宁和病毒唑各100 mg 雾化吸入,每日2次,7 d为1疗程.两组均采用常规抗炎、化痰、止咳等对症支持治疗. 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意义(χ(2)/()=0.35,P>0.5),但穿琥宁治疗组显效率、平均退热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较病毒唑治疗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结论:穿琥宁静脉及雾化吸入联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优于病毒唑.
作者:夏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治疗重症哮喘的效果.方法:19例重症哮喘患者使用了小潮气量、低气道压的允许性高碳酸血症机械通气(PHV)治疗,动态监测动脉血气、心率、血压.结果:19例患者除1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18例患者PHV治疗2 h后PaO2、SO2明显提高,pH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aCO2逐渐下降,PHV治疗3~7 d,无一例发生低血压和肺损伤.结论:采用PHV治疗重症哮喘安全有效.
作者:李明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评价自体筋膜的生物力学特征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使用18具新鲜猪脊柱标本(L4~L5)分成3组:正常组、失稳的退行性腰椎滑脱组、经椎弓根用自体筋膜固定L4,5组.按顺序进行两种试验:用脊柱三维空间分析系统对比观察各组标本在4.0N*m力矩下屈伸活动的水平位移,然后再用双轴液压伺服生物材料测试系统(MTS)进行载荷下屈伸试验,将首次载荷循环时及其后1 500次循环中每间隔250次循环时所测得的运动范围和初始刚度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滑脱组水平位移大于正常组和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循环载荷下,滑脱组活动范围大于正常组和固定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屈、伸初始刚度均小于正常组及固定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第1 500次循环载荷下,固定组初始刚度仍高于正常组.结论: 自体筋膜固定方法对各种原因如退行性脊柱、椎间盘病变伴或不伴有滑脱或广泛椎板切除术后所致的腰椎失稳有稳定和固定作用,并可能防止固定节段上下相邻脊柱的退行性变.
作者:叶淦湖;梁伟雄;赵卫东;欧阳均;钟世镇;黄文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良性卵巢囊肿穿刺放液剥出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妇科手术治疗的190例良性卵巢囊肿患者分为穿刺放液剥出组(观察组)100例和常规娩出剥出组(对照组)90例,对两组患者的特征及术中术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较对照组短(P<0.01)、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也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良性卵巢囊肿穿刺放液剥出术优于常规娩出剥出术.
作者:张珍;高慧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评价聚丙烯填补片在腹股沟疝修补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聚丙烯填补片(Bard Mesh)修补腹股沟疝53例,并与传统疝修补术45例比较.结果:(1)传统疝修补手术组手术时间为(45.69±10.05) min,Bard Mesh修补组为(28.36±6.28) min,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两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者的切口均为甲级,愈合良好;(4)传统疝修补手术组术后并发症2例,占4.44%,Bard Mesh修补组无并发症,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8;5.传统疝修补手术组6个月内复发率为8.89%,Bard Mesh修补组无复发,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聚丙烯填补片修补法是符合人体生理解剖结构的治疗技术,有着传统手术不具备的优点,有广阔的前景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榕生;段光明;汪邵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