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体筋膜固定腰椎失稳的实验研究

叶淦湖;梁伟雄;赵卫东;欧阳均;钟世镇;黄文华

关键词:生物力学, 腰椎, 筋膜
摘要:目的:评价自体筋膜的生物力学特征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使用18具新鲜猪脊柱标本(L4~L5)分成3组:正常组、失稳的退行性腰椎滑脱组、经椎弓根用自体筋膜固定L4,5组.按顺序进行两种试验:用脊柱三维空间分析系统对比观察各组标本在4.0N*m力矩下屈伸活动的水平位移,然后再用双轴液压伺服生物材料测试系统(MTS)进行载荷下屈伸试验,将首次载荷循环时及其后1 500次循环中每间隔250次循环时所测得的运动范围和初始刚度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滑脱组水平位移大于正常组和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循环载荷下,滑脱组活动范围大于正常组和固定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屈、伸初始刚度均小于正常组及固定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第1 500次循环载荷下,固定组初始刚度仍高于正常组.结论: 自体筋膜固定方法对各种原因如退行性脊柱、椎间盘病变伴或不伴有滑脱或广泛椎板切除术后所致的腰椎失稳有稳定和固定作用,并可能防止固定节段上下相邻脊柱的退行性变.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核因子-κB活化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 (NF-κB) 活化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肺损伤中的作用和NF-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的作用. 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ANP组,PDTC组,然后逆行性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作ANP模型.观察血清淀粉酶、动脉血氧分压(PaO2)、胰腺、肺组织病理变化、NF-κB抑制蛋白IκBα及NF-κB p65 mRNA在肺组织的表达.结果: 应用PDTC后,PDTC组与ANP组比较,血清淀粉酶明显下降,由(8 231.20±848.70)U/L降至(4 205.20±1 611.49)U/L;PaO2升高,由(80.70±8.05)mmHg升至(86.80±3.58)mmHg;胰腺、肺组织损伤减轻;NF-κB迅速活化,肺组织中IκBα表达升高,NF-κB p65 mRNA表达下降.结论: NF-κB活化在ANP肺损伤发病机制中起作用,抑制NF-κB活化可改善大鼠ANP肺损伤.

    作者:左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尿道损伤117例早期处理的体会

    尿道损伤是泌尿系常见的外伤性疾病,早期正确的定位和恰当的处理,直接影响疗效及预后.我院自1988~2001年收治尿道损伤117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任福锦;姚吉;邹福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瓣环成形术在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中的应用

    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绝大多数继发于左心瓣膜病变.因肺循环高压,引起右心室压力负荷过重,而导致心室扩大与心肌肥厚;同时由于三尖瓣环的结构较薄弱,瓣叶的接触面较少,且瓣环在前瓣和后瓣的附着部均为右心室的游离壁;当右心室扩大时前后瓣环也随之扩张,致使三尖瓣叶对合不良,引起功能性反流,长期发展可导致右心室功能不可逆性的损害.因其主要病变在瓣环的扩大,瓣膜本身并无病变.近年来,多数学者主张在行左心瓣膜置换的同时,行三尖瓣环成形术,以改善术后右心功能,提高手术疗效.随着近年各种瓣环成形方法的不断改进,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心功能恢复程度大大提高.本文就当前瓣环成形术在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中的应用现况作一综述.

    作者:陈天博;蓝斌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手术方式与甲状腺切除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与原发病、手术方式之间关系.方法:通过治疗1 432例甲状腺病的回顾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共发生喉返神经损伤16例,永久性损伤2例,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1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结论:了解原发病及采用相宜的手术方式、手术者的经验和手术技巧对减少喉返神经损伤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作者:黄常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CT影像发展对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影响

    目的:探讨采用全新CT检查垂体腺瘤病人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本组病人全部采用新的螺旋CT扫描,获得多种垂体腺瘤及蝶鞍、蝶窦影像,全组病人采用经蝶入路手术切除肿瘤.结果:58例病人中,24例大腺瘤病人14例全切除,5例大部切除.34例微腺瘤病人中全切除28例,次全切除1例,肿瘤全切除率28/34(82.4%),激素水平恢复正常25例(73.5%).结论:较之以往,新一代CT使手术治疗获得更大的影像学支持,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赖睿佳;陈善成;张建;项永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糖尿病烧伤患者2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烧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6例糖尿病烧伤患者并经饮食控制,降糖药物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对深度烧伤创面行削(切)痂及自体皮移植,控制并发症等.结果:糖尿病组除一例病情较重并发多器官衰竭(MODS)死亡外,其余均治愈,其中19例经手术治愈,6例未手术创面自行愈合.结论:加强血糖控制,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创面早期处理,重视围手术期,防治多种并发症,是治疗糖尿病烧伤患者成败的关键.

    作者:吴祖煌;刘敏;占新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研究围绝经期妇女与同龄男性及性成熟女性的骨密度变化情况.方法:采用超声骨密度测量仪.通过对全部受检者脚跟的定位、软组织的测量,脚跟骨探测计算出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高于同龄男性组(对照A组)、性成熟女性组(对照B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P均<0.01.结论:开展此项研究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预防性治疗,防止或减少骨量的丢失及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有重要的临床现实意义.

    作者:毛晓坪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肝内外胆道结石手术治疗176例临床体会

    目的:总结12年来对176例肝内外胆道结石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本组患者经肝门部Ⅰ~Ⅲ级胆管切开取石、狭窄整形、肝胆管空肠盘式吻合136例(其中28例同时行不规则肝叶切除);经肝门部胆管及经肝表面联合切开取石40例.结果:4例死于严重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围手术期再手术5例,术后残石7例,术后胆道感染13例,其余病人全部治愈,成功率达83.5%.结论:只要注意术前综合判断、术中正确处理、术后综合治疗即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杨则安;陈孝实;邱招涨;林金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带旋髂深血管联合髂骨膜瓣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科常见且病残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从1995年2月~2002年6月,我们应用带旋髂深血管蒂联合髂骨膜瓣植入的方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4例18髋,疗效尚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杨烈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28 663例体检人群的超声检查分析

    二维超声检查由于其方便、无创伤、准确、价格合理,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普通民众的常规体检.本文总结了我院体检中心自2000~2002年的两年间应用B超进行体检的情况,并探讨无症状疾病的发病情况和在B超的检出率.

    作者:陈青;陈洁玲;招小丽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抗脑衰胶囊治疗失眠症10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抗脑衰胶囊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治疗100例失眠症,疗程4周,以入睡时间、总睡眠时间及夜间觉醒次数等评价临床疗效.并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结果: 治疗1周后,总睡眠时间延长的患者显著增多;治疗2周后,入睡时间及觉醒次数减少的患者显著增多.SCL-90评定发现,患者在治疗前有明显的躯体化、抑郁及焦虑等倾向,治疗后亦得到显著改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抗脑衰胶囊对失眠症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黄远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不同营养途径在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的比较

    目的:寻找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早期营养的理想途径.方法:对184例食管贲门癌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肠内营养组(EN)、肠外营养组(PN),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当天及术后第7天的体重、上臂中点周径、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氮平衡及营养总费用,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EN组营养费用明显低于PN组(P<0.01)、其它指标差异不明显.EN组肠蠕动恢复较快,避免了PN相关的并发症.结论:EN更符合生理,经济适用,符合我国国情.建议对食管贲门癌患者术中行空肠置管,术后早期肠内营养.

    作者:李明秋;荣晓松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直肠癌Miles术后36例局部复发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直肠癌Miles术后局部复发形式、原因,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十年间诊治的术后局部复发病例的复发形式,发生的原因.结果:本组局部复发形式中,以会阴部和盆腔侧壁为主(28例),占77.8%,复发时间以术后2年为多(24例)占66.7%.Dukes′C(25例),占69.4%,复发是由于直肠癌肿病期晚,原发灶周围组织清除不足,会阴部组织切除不足及淋巴结切除范围不足所致.结论:欲减少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提高生存率,必须按根治原则切除原发灶及其周围组织并彻底清除淋巴结.对于术后病例,初2年应视为复发的高危险期,进行有计划的复查.

    作者:徐云峰;尚贤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曲马多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调查剖宫产术后曲马多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患者随机等分为3组.A组:负荷量为吗啡2 mg+0.25%布比卡因,维持用药为0.125%布比卡因+吗啡50 μg/mL;B组:负荷量为曲马多100 mg+0.25%布比卡因,维持药为0.125%布比卡因+曲马多4 mg/mL;C组:负荷量同B组,维持用药为0.125%布比卡因+曲马多8 mg/mL.PCEA参数设定:负荷量均为6 mL,单次剂量3 mL,维持剂量2 mL/h锁定时间均为15 min.术后记录24 h安静下VAS(RVAS),24 h以后卧床活动、下床活动时VAS(C-VAS).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A组与C组病人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B、C两组术后副作用明显少于A组(P<0.05).B、C两组搔痒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采用较大剂量的曲马多(浓度达8 mg/mL)行PCEA,镇痛效能与持续应用吗啡复合局麻药的传统配方相当,但可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作者:王丹红;逄博;刘建;王喜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穿琥宁和病毒唑静脉及雾化吸入联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穿琥宁与病毒唑静脉及雾化吸入联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小儿毛细支气管炎121例,分为穿琥宁治疗组(64例)和病毒唑治疗组(57例),分别给与注射用穿琥宁和病毒唑各10 mg*kg-1*d-1静滴,每日1次,及穿琥宁和病毒唑各100 mg 雾化吸入,每日2次,7 d为1疗程.两组均采用常规抗炎、化痰、止咳等对症支持治疗. 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意义(χ(2)/()=0.35,P>0.5),但穿琥宁治疗组显效率、平均退热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较病毒唑治疗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结论:穿琥宁静脉及雾化吸入联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优于病毒唑.

    作者:夏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放置吉妮宫内节育器215例临床观察

    我所自2000年3月~2002年3月放置吉妮宫内节育器(IUD),并进行观察、随访,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筠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美施康定片塞肛、氟芬合剂静脉PCA、度冷丁肌注用于腹部手术后镇痛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美施康定片塞肛、氟芬合剂微泵静脉PCA、度冷丁肌注用于腹部手术后镇痛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比较我院普外科1998~2002年间腹部手术后应用美施康定片塞肛组(M组)、芬太尼针+氟哌利多针微泵静脉注射PCA组(F组)、度冷丁肌注组(D组)间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和费用支出情况.采用WHO推荐的四级评定标准评定用药后的镇痛效果.结果: 术后8 h 3组病例镇痛满意度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6、24、72 h镇痛满意度M组与F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明显优于D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但M组费用明显低于F组.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美施康定片塞肛用于腹部手术后镇痛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轻,费用低廉,应用方便,病人易于接受等优点,是一种有价值的术后镇痛方法.

    作者:王剑;丁海阳;孙终霞;夏旭霞;李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应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方法快速诊断下呼吸道厌氧菌感染

    目的:应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SPME/GC)技术测定厌氧菌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SCFA),建立快速诊断呼吸道厌氧菌感染的方法.方法: 临床下呼吸道标本186份,整夜痰66例,晨一口痰80例,纤维支气管镜吸取液40例,直接应用SPME/GC法检测SCFA,并与液-液萃取法/气相色谱和厌氧菌培养法比较,同时测定80例含嗽口水作为对照.结果: 样品中检出SCFA(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异己酸、己酸)两种以上者,可在1 h内判断有无厌氧菌感染,厌氧菌培养、SPME/GC法、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痰液标本阳性率分别为97.5%、63.75%和18.75%,而含嗽水标本阳性率分别为100%、0.0%和0.0%.结论:厌氧菌培养法假阳性高,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灵敏度低,而SPME/GC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SPME/GC法明显优于厌氧菌培养法和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是目前快速、简便诊断下呼吸道厌氧菌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模荣;薛存宽;杨荣时;曾昭睿;蒋鹏;袁彬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妇科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护理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原因很多,是由于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所致,是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以下肢静脉多见.近年来有关文献报道妇科肿瘤术后DVT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由于血栓脱落引起栓塞致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亦升高.因此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DVT的预防治疗、护理不容忽视.现将我科2001年~2002年1月收治10例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刘静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聚丙烯填补片在腹股沟疝修补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聚丙烯填补片在腹股沟疝修补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聚丙烯填补片(Bard Mesh)修补腹股沟疝53例,并与传统疝修补术45例比较.结果:(1)传统疝修补手术组手术时间为(45.69±10.05) min,Bard Mesh修补组为(28.36±6.28) min,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两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者的切口均为甲级,愈合良好;(4)传统疝修补手术组术后并发症2例,占4.44%,Bard Mesh修补组无并发症,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8;5.传统疝修补手术组6个月内复发率为8.89%,Bard Mesh修补组无复发,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聚丙烯填补片修补法是符合人体生理解剖结构的治疗技术,有着传统手术不具备的优点,有广阔的前景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榕生;段光明;汪邵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