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炎症性肠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邓长生;陈志芬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 临床表现, 溃疡性结肠炎, 炎症性疾病, 反复发作性, 鉴别诊断, 克罗恩病, 病因不明, 肠道
摘要: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反复发作性肠道非特异炎症性疾病,包含了两个独立的疾病,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 CD),二者在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方面各有特点.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方式与甲状腺切除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与原发病、手术方式之间关系.方法:通过治疗1 432例甲状腺病的回顾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共发生喉返神经损伤16例,永久性损伤2例,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1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结论:了解原发病及采用相宜的手术方式、手术者的经验和手术技巧对减少喉返神经损伤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作者:黄常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妇科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护理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原因很多,是由于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所致,是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以下肢静脉多见.近年来有关文献报道妇科肿瘤术后DVT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由于血栓脱落引起栓塞致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亦升高.因此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DVT的预防治疗、护理不容忽视.现将我科2001年~2002年1月收治10例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刘静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加强对炎症性肠病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及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该病在欧美国家较常见,UC及CD患病率分别为50/10万~80/10万及20/10万~100/10万,发病率分别为3/10万~10/10万及1/10万~10/10万,亚洲国家较少见.近年来我国不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感觉到临床诊断IBD的病例数似有增多的趋势.究竟是IBD发病率真的有所上升,还是与广大医生对IBD的认识有所提高,加上临床诊断手段(如大肠镜)的普及使确诊的病例数增多有关,目前还无法下结论,我国尚未有IBD流行病学的研究报告.

    作者:陈旻湖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阻断B7/CD28结合对同种异体小鼠移植心脏存活的影响

    目的:研究CTLA4Ig阻断B7/CD28结合对同种异体小鼠移植心脏存活的影响.方法:建立同种异体小鼠移植心脏模型,将28只受体鼠随机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n=8),B组为CTLA4Ig注射组(n=10),C组为供体脾细胞输注+CTLA4Ig注射组(n=10).观察小鼠移植的心脏存活天数和心脏病理改变.结果: 与A组相比,B组和C组的心脏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01), C组心脏存活时间较B组也明显延长(P<0.001).组织学改变:A组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组织充血水肿,心肌变性、坏死,出血,病理分级为Ⅳ级.术后7 d,B组和C组则改变较轻,但仍可见多处片灶状炎细胞浸润病灶和心肌变性,病理分级为Ⅰ~Ⅱ级.结论:CTLA4Ig可明显延长小鼠移植心脏的存活,而供体脾细胞注射能使CTLA4Ig的作用增强.

    作者:胡湘明;郑祥光;曾仁海;杨周灼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胸部肿瘤切除术后心律失常75例分析

    胸部肿瘤切除术后,由于开胸手术的创伤、手术操作的直接刺激,以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衡,患者可发生心律失常,严重者可明显影响循环功能,甚至导致低血压,心搏骤停等.而某些术后严重并发症,也常以持久不易纠正的心律失常为早期表现[1].因此,正确及时地处理术后心律失常十分重要.我科1995年2月~2001年3月,对175例胸部肿瘤切除术后患者进行连续心电监护,发现心律失常7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壮荣;章海波;沙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急诊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3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诊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急腹症的经过和结局. 方法: 35例诊断为输卵管妊娠并急腹症的病例,其中5例伴有休克,行急诊腹腔镜手术,采取全身麻醉.已生育者及输卵管病变严重者切除患侧输卵管,对有生育要求、无禁忌证者行输卵管保守手术治疗. 结果: 35例病人全部治疗成功,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无并发症出现;腹腔出血200~1 200 mL;切除病变输卵管29例;手术时间平均69 min;住院时间平均3.2 d;全部病人无需输血. 结论: 腹腔镜手术是治疗输卵管妊娠急腹症的首选方式.当伴低血容量性休克时,在抗休克同时行腹腔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术后病人恢复快.但腹腔镜治疗休克型输卵管妊娠的经验还需总结及提高.

    作者:杜玉琴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食管癌手术中脾损伤23例原因分析

    1992年1月~2002年1月我院对中上段食管癌采用经右胸、上腹和左颈部(三切口)及右胸、上腹切除术共510例,术中发生脾损伤23例(4.5%),分析原因如下.

    作者:王峻峰;陈淑章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本组晚期大肠癌患者共38例,以奥沙利铂85 mg/m2静脉点滴2 h第1天,甲酰四氢叶酸(CF)200 mg/m2静脉点滴第1、2天,5-氟尿嘧啶(5-FU)400 mg/m2静脉推注第1、2天, 5-FU 600 mg/m2静脉点滴22 h,第1、2天.每2周重复,4周期后评定疗效.结果:38例中CR 2例,PR 14例,SD16例,PD 6例,总有效率(CR+PR)42%.主要毒副反应为神经系统毒性、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黏膜炎等.除2例出现Ⅲ度神经系统毒性外,其余毒副反应均为Ⅰ~Ⅱ度.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轻,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郑瑾;白桦;许瑞莲;郑涛;陈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炎症性肠病的外科治疗

    炎症性肠道疾病的外科治疗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虽然Crohn病和溃疡性结肠炎被归为同一类疾病,但二者在外科治疗原则和方法上截然不同.如果治疗原则应用不当,不但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而且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在进行外科治疗之前,应尽可能明确诊断,并了解病变的范围和程度,以便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但有时诊断的确立十分困难,甚至在手术数年方得以明确,这就需要对病人进行积极的随访,根据病情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作者:朱维铭;李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机械通气在重症哮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治疗重症哮喘的效果.方法:19例重症哮喘患者使用了小潮气量、低气道压的允许性高碳酸血症机械通气(PHV)治疗,动态监测动脉血气、心率、血压.结果:19例患者除1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18例患者PHV治疗2 h后PaO2、SO2明显提高,pH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aCO2逐渐下降,PHV治疗3~7 d,无一例发生低血压和肺损伤.结论:采用PHV治疗重症哮喘安全有效.

    作者:李明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上颌窦冲洗的护理体会

    上颌窦穿刺术一直是临床上诊断和治疗上颌窦疾病常用而有效的方法.通过上颌窦穿刺,可以了解窦腔内脓液的量及性质,并可作细菌培养和药物试验,据此推断窦内变化的情况,并制定治疗方案.由于此方法简单易行,适宜于门诊常规开展,我们对206例病人进行上颌窦穿刺冲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黄苇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聚丙烯填补片在腹股沟疝修补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聚丙烯填补片在腹股沟疝修补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聚丙烯填补片(Bard Mesh)修补腹股沟疝53例,并与传统疝修补术45例比较.结果:(1)传统疝修补手术组手术时间为(45.69±10.05) min,Bard Mesh修补组为(28.36±6.28) min,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两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者的切口均为甲级,愈合良好;(4)传统疝修补手术组术后并发症2例,占4.44%,Bard Mesh修补组无并发症,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8;5.传统疝修补手术组6个月内复发率为8.89%,Bard Mesh修补组无复发,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聚丙烯填补片修补法是符合人体生理解剖结构的治疗技术,有着传统手术不具备的优点,有广阔的前景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榕生;段光明;汪邵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炎症性肠病的内科治疗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炎症状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在西方国家相当常见,国内发病率亦呈增加趋势.UC特征为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层,偶尔累及黏膜下层的反复发作的炎症.CD则可累及从口至肛周的整个消化道,并呈透壁性的炎症的特点.

    作者:何瑶;陈旻湖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股骨髁上骨折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们自1994年7月~2002年6月, 采用切开复位,95°角钢板、动力髁钢板(DCS) 或髁部支撑钢板等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26例.根据Rockwood 分类,A型 3 例,B 型6 例, C型10 例, D型7 例.结果: 2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8年,根据Bstman 评分标准,优 13例,良9例,差4例.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理想选择.

    作者:朱文雄;李健;肖祥池;曾勉东;吕玉明;程立明;潘永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穿琥宁和病毒唑静脉及雾化吸入联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穿琥宁与病毒唑静脉及雾化吸入联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小儿毛细支气管炎121例,分为穿琥宁治疗组(64例)和病毒唑治疗组(57例),分别给与注射用穿琥宁和病毒唑各10 mg*kg-1*d-1静滴,每日1次,及穿琥宁和病毒唑各100 mg 雾化吸入,每日2次,7 d为1疗程.两组均采用常规抗炎、化痰、止咳等对症支持治疗. 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意义(χ(2)/()=0.35,P>0.5),但穿琥宁治疗组显效率、平均退热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较病毒唑治疗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结论:穿琥宁静脉及雾化吸入联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优于病毒唑.

    作者:夏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针刺太冲穴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针刺太冲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用28号毫针快速进针太冲穴,直刺0.5~0.8寸后行泻法治疗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与70例针刺太冲穴旁开0.5寸组比较.结果:经χ(2)/()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通过针刺太冲穴,可有效地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症状.

    作者:王侠;邹旭;李琼;李松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瓣环成形术在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中的应用

    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绝大多数继发于左心瓣膜病变.因肺循环高压,引起右心室压力负荷过重,而导致心室扩大与心肌肥厚;同时由于三尖瓣环的结构较薄弱,瓣叶的接触面较少,且瓣环在前瓣和后瓣的附着部均为右心室的游离壁;当右心室扩大时前后瓣环也随之扩张,致使三尖瓣叶对合不良,引起功能性反流,长期发展可导致右心室功能不可逆性的损害.因其主要病变在瓣环的扩大,瓣膜本身并无病变.近年来,多数学者主张在行左心瓣膜置换的同时,行三尖瓣环成形术,以改善术后右心功能,提高手术疗效.随着近年各种瓣环成形方法的不断改进,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心功能恢复程度大大提高.本文就当前瓣环成形术在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中的应用现况作一综述.

    作者:陈天博;蓝斌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阑尾系膜囊肿致肠梗阻1例

    患者,女性,48岁.1年前发现右下腹包块,因无任何不适当时未予治疗.2个月前出现间断性腹胀、右下腹隐痛,时有呕吐,且发现包块增大,按压时疼痛.

    作者:康彦飞;王锦波;汪中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怎样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一项常用的诊疗技术,是儿科护士的一项基本功,也是医院治疗抢救病人的一个重要手段.本人通过20多年的儿科临床实践,对几千例患儿实施头皮静脉穿刺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胡娅丽;刘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良性卵巢囊肿穿刺放液剥出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良性卵巢囊肿穿刺放液剥出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妇科手术治疗的190例良性卵巢囊肿患者分为穿刺放液剥出组(观察组)100例和常规娩出剥出组(对照组)90例,对两组患者的特征及术中术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较对照组短(P<0.01)、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也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良性卵巢囊肿穿刺放液剥出术优于常规娩出剥出术.

    作者:张珍;高慧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