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阻断B7/CD28结合对同种异体小鼠移植心脏存活的影响

胡湘明;郑祥光;曾仁海;杨周灼

关键词:心脏移植, 小鼠
摘要:目的:研究CTLA4Ig阻断B7/CD28结合对同种异体小鼠移植心脏存活的影响.方法:建立同种异体小鼠移植心脏模型,将28只受体鼠随机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n=8),B组为CTLA4Ig注射组(n=10),C组为供体脾细胞输注+CTLA4Ig注射组(n=10).观察小鼠移植的心脏存活天数和心脏病理改变.结果: 与A组相比,B组和C组的心脏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01), C组心脏存活时间较B组也明显延长(P<0.001).组织学改变:A组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组织充血水肿,心肌变性、坏死,出血,病理分级为Ⅳ级.术后7 d,B组和C组则改变较轻,但仍可见多处片灶状炎细胞浸润病灶和心肌变性,病理分级为Ⅰ~Ⅱ级.结论:CTLA4Ig可明显延长小鼠移植心脏的存活,而供体脾细胞注射能使CTLA4Ig的作用增强.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马洛里-韦斯氏综合征32例分析

    马洛里-韦斯氏综合征(Mallory-Weiss syndrome, MWS)是由各种原因导致腹内压力或胃内压力骤然升高,使贲门与食管远端交界处的黏膜和黏膜下层撕裂所致的急性出血性病变.近年来本征的发现率明显提高,患病率也有上升的趋势,现就我院1994年6月~ 2002年 6月收治的32例分析如下.

    作者:黄仕洲;李明;甘少光;严衍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138例疗效观察

    我们自1994年1月~1998年12月,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13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其初步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谢晓燕;许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带旋髂深血管联合髂骨膜瓣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科常见且病残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从1995年2月~2002年6月,我们应用带旋髂深血管蒂联合髂骨膜瓣植入的方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4例18髋,疗效尚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杨烈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手术方式与甲状腺切除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与原发病、手术方式之间关系.方法:通过治疗1 432例甲状腺病的回顾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共发生喉返神经损伤16例,永久性损伤2例,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1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结论:了解原发病及采用相宜的手术方式、手术者的经验和手术技巧对减少喉返神经损伤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作者:黄常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28 663例体检人群的超声检查分析

    二维超声检查由于其方便、无创伤、准确、价格合理,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普通民众的常规体检.本文总结了我院体检中心自2000~2002年的两年间应用B超进行体检的情况,并探讨无症状疾病的发病情况和在B超的检出率.

    作者:陈青;陈洁玲;招小丽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炎症性肠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反复发作性肠道非特异炎症性疾病,包含了两个独立的疾病,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 CD),二者在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方面各有特点.

    作者:邓长生;陈志芬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应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方法快速诊断下呼吸道厌氧菌感染

    目的:应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SPME/GC)技术测定厌氧菌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SCFA),建立快速诊断呼吸道厌氧菌感染的方法.方法: 临床下呼吸道标本186份,整夜痰66例,晨一口痰80例,纤维支气管镜吸取液40例,直接应用SPME/GC法检测SCFA,并与液-液萃取法/气相色谱和厌氧菌培养法比较,同时测定80例含嗽口水作为对照.结果: 样品中检出SCFA(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异己酸、己酸)两种以上者,可在1 h内判断有无厌氧菌感染,厌氧菌培养、SPME/GC法、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痰液标本阳性率分别为97.5%、63.75%和18.75%,而含嗽水标本阳性率分别为100%、0.0%和0.0%.结论:厌氧菌培养法假阳性高,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灵敏度低,而SPME/GC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SPME/GC法明显优于厌氧菌培养法和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是目前快速、简便诊断下呼吸道厌氧菌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模荣;薛存宽;杨荣时;曾昭睿;蒋鹏;袁彬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曲马多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调查剖宫产术后曲马多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患者随机等分为3组.A组:负荷量为吗啡2 mg+0.25%布比卡因,维持用药为0.125%布比卡因+吗啡50 μg/mL;B组:负荷量为曲马多100 mg+0.25%布比卡因,维持药为0.125%布比卡因+曲马多4 mg/mL;C组:负荷量同B组,维持用药为0.125%布比卡因+曲马多8 mg/mL.PCEA参数设定:负荷量均为6 mL,单次剂量3 mL,维持剂量2 mL/h锁定时间均为15 min.术后记录24 h安静下VAS(RVAS),24 h以后卧床活动、下床活动时VAS(C-VAS).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A组与C组病人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B、C两组术后副作用明显少于A组(P<0.05).B、C两组搔痒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采用较大剂量的曲马多(浓度达8 mg/mL)行PCEA,镇痛效能与持续应用吗啡复合局麻药的传统配方相当,但可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作者:王丹红;逄博;刘建;王喜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亚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目的:观察总结三氧化二坤(As2O3)、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化疗联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对52例初治或复发APL患者分别采用ATRA、化疗和As2O3诱导缓解,完全缓解(CR)后采用化疗和As2O3序贯维持治疗.结果:33例初治患者CR率100%,19例复发患者CR率78.95%,3年生存率81.82%.结论:APL患者CR后采用As2O3与化疗序贯性维持治疗疗效好,长期生存率高.复发患者As2O3诱导疗程需相应延长.

    作者:游伟文;汪明春;蔡云;卓家才;陈俊雄;张锐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食管癌手术中脾损伤23例原因分析

    1992年1月~2002年1月我院对中上段食管癌采用经右胸、上腹和左颈部(三切口)及右胸、上腹切除术共510例,术中发生脾损伤23例(4.5%),分析原因如下.

    作者:王峻峰;陈淑章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巨大肝囊肿的介入治疗

    CT引导经皮腹部液体积聚引流术,初作为无法耐受手术患者的替代疗法,随着临床经验积累,发现此项技术操作简便,创伤小,疗效确定,80%患者经治疗可避免外科手术,目前国内外许多医疗机构已将其列为首选治疗手段[1].我科2001年将CT引导经皮穿刺肝囊肿抽吸术结合置管引流及间断抽吸注射硬化剂无水酒精技术用于治疗5例巨大肝囊肿,获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升;杨维竹;江娜;郑曲彬;黄兢姚;黄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糖尿病烧伤患者2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烧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6例糖尿病烧伤患者并经饮食控制,降糖药物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对深度烧伤创面行削(切)痂及自体皮移植,控制并发症等.结果:糖尿病组除一例病情较重并发多器官衰竭(MODS)死亡外,其余均治愈,其中19例经手术治愈,6例未手术创面自行愈合.结论:加强血糖控制,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创面早期处理,重视围手术期,防治多种并发症,是治疗糖尿病烧伤患者成败的关键.

    作者:吴祖煌;刘敏;占新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直肠癌Miles术后36例局部复发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直肠癌Miles术后局部复发形式、原因,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十年间诊治的术后局部复发病例的复发形式,发生的原因.结果:本组局部复发形式中,以会阴部和盆腔侧壁为主(28例),占77.8%,复发时间以术后2年为多(24例)占66.7%.Dukes′C(25例),占69.4%,复发是由于直肠癌肿病期晚,原发灶周围组织清除不足,会阴部组织切除不足及淋巴结切除范围不足所致.结论:欲减少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提高生存率,必须按根治原则切除原发灶及其周围组织并彻底清除淋巴结.对于术后病例,初2年应视为复发的高危险期,进行有计划的复查.

    作者:徐云峰;尚贤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调查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特点,探讨其发生的规律.方法: 对1997年10月~2002年12月192例重肝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发病诱因,病原菌分布,抗菌治疗与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率为38.54%.感染多发生在住院40~60d,感染部位以腹腔为主(42.58%),其次为下呼吸道感染(5.00% ).导致感染主要原因是肝功能损害,免疫功能低下;其次为医源性因素,包括侵袭性操作,不合理使用抗菌素等.结论:抵抗力低下,住院时间长,基础疾病严重,大量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等是造成医院感染和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故临床要重视提高患者免疫力,加强支持治疗以减少医院感染.

    作者:何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炎症性肠病的内科治疗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炎症状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在西方国家相当常见,国内发病率亦呈增加趋势.UC特征为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层,偶尔累及黏膜下层的反复发作的炎症.CD则可累及从口至肛周的整个消化道,并呈透壁性的炎症的特点.

    作者:何瑶;陈旻湖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加强对炎症性肠病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及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该病在欧美国家较常见,UC及CD患病率分别为50/10万~80/10万及20/10万~100/10万,发病率分别为3/10万~10/10万及1/10万~10/10万,亚洲国家较少见.近年来我国不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感觉到临床诊断IBD的病例数似有增多的趋势.究竟是IBD发病率真的有所上升,还是与广大医生对IBD的认识有所提高,加上临床诊断手段(如大肠镜)的普及使确诊的病例数增多有关,目前还无法下结论,我国尚未有IBD流行病学的研究报告.

    作者:陈旻湖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本组晚期大肠癌患者共38例,以奥沙利铂85 mg/m2静脉点滴2 h第1天,甲酰四氢叶酸(CF)200 mg/m2静脉点滴第1、2天,5-氟尿嘧啶(5-FU)400 mg/m2静脉推注第1、2天, 5-FU 600 mg/m2静脉点滴22 h,第1、2天.每2周重复,4周期后评定疗效.结果:38例中CR 2例,PR 14例,SD16例,PD 6例,总有效率(CR+PR)42%.主要毒副反应为神经系统毒性、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黏膜炎等.除2例出现Ⅲ度神经系统毒性外,其余毒副反应均为Ⅰ~Ⅱ度.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轻,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郑瑾;白桦;许瑞莲;郑涛;陈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股骨髁上骨折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们自1994年7月~2002年6月, 采用切开复位,95°角钢板、动力髁钢板(DCS) 或髁部支撑钢板等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26例.根据Rockwood 分类,A型 3 例,B 型6 例, C型10 例, D型7 例.结果: 2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8年,根据Bstman 评分标准,优 13例,良9例,差4例.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理想选择.

    作者:朱文雄;李健;肖祥池;曾勉东;吕玉明;程立明;潘永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自体筋膜固定腰椎失稳的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自体筋膜的生物力学特征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使用18具新鲜猪脊柱标本(L4~L5)分成3组:正常组、失稳的退行性腰椎滑脱组、经椎弓根用自体筋膜固定L4,5组.按顺序进行两种试验:用脊柱三维空间分析系统对比观察各组标本在4.0N*m力矩下屈伸活动的水平位移,然后再用双轴液压伺服生物材料测试系统(MTS)进行载荷下屈伸试验,将首次载荷循环时及其后1 500次循环中每间隔250次循环时所测得的运动范围和初始刚度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滑脱组水平位移大于正常组和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循环载荷下,滑脱组活动范围大于正常组和固定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屈、伸初始刚度均小于正常组及固定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第1 500次循环载荷下,固定组初始刚度仍高于正常组.结论: 自体筋膜固定方法对各种原因如退行性脊柱、椎间盘病变伴或不伴有滑脱或广泛椎板切除术后所致的腰椎失稳有稳定和固定作用,并可能防止固定节段上下相邻脊柱的退行性变.

    作者:叶淦湖;梁伟雄;赵卫东;欧阳均;钟世镇;黄文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COPD机械通气患者120例痰培养和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时气道细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对120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测定.结果: 120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痰标本分布为:革兰氏阴性菌占78.85%,其中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22.12%,鲍曼不动杆菌19.71%,肠杆菌13.95%;革兰氏阳性菌占9.61%;真菌占11.54%.药物敏感试验显示,革兰氏阴性菌对广谱抗生素产生耐药.结论: 临床上应重视下呼吸道感染的耐药问题,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积极改善患者全身营养状况,减少有创机械通气时间.

    作者:冷蓓峥;邓星奇;高育瑶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