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老年肺科手术影响的临床观察

黄云光;刘绍林;何淑华

关键词:老年人, 肺切除术, 血液稀释, 凝血酶原时间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稀释技术应用于老年肺科手术患者对减少库存血液制品使用量的意义及其对术中凝血功能和术后恢复有无不良影响.方法:(1)57例择期肺科手术病人,年龄60~73岁,出血量460~1 300 mL,随机分为试验组(H组)和对照组(R组).H组用6%羟乙基淀粉(HES)急性等容血液稀释,Hb<100 g/L,Hct<30%时补充浓缩红细胞,R组输入等量的红细胞.(2)两组输入前和输入后1 h分别采集静脉血测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3)观察两组术毕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胸腔引流总量和ICU停留时间.结果:H组输注6%羟乙基淀粉溶液(833±360) mL,失血量(800±200) mL,H组(300±100) 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其余指标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H组仅PT延长,但与R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液中度稀释在老年肺科手术患者是安全可行的.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自体筋膜固定腰椎失稳的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自体筋膜的生物力学特征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使用18具新鲜猪脊柱标本(L4~L5)分成3组:正常组、失稳的退行性腰椎滑脱组、经椎弓根用自体筋膜固定L4,5组.按顺序进行两种试验:用脊柱三维空间分析系统对比观察各组标本在4.0N*m力矩下屈伸活动的水平位移,然后再用双轴液压伺服生物材料测试系统(MTS)进行载荷下屈伸试验,将首次载荷循环时及其后1 500次循环中每间隔250次循环时所测得的运动范围和初始刚度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滑脱组水平位移大于正常组和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循环载荷下,滑脱组活动范围大于正常组和固定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屈、伸初始刚度均小于正常组及固定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第1 500次循环载荷下,固定组初始刚度仍高于正常组.结论: 自体筋膜固定方法对各种原因如退行性脊柱、椎间盘病变伴或不伴有滑脱或广泛椎板切除术后所致的腰椎失稳有稳定和固定作用,并可能防止固定节段上下相邻脊柱的退行性变.

    作者:叶淦湖;梁伟雄;赵卫东;欧阳均;钟世镇;黄文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股骨髁上骨折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们自1994年7月~2002年6月, 采用切开复位,95°角钢板、动力髁钢板(DCS) 或髁部支撑钢板等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26例.根据Rockwood 分类,A型 3 例,B 型6 例, C型10 例, D型7 例.结果: 2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8年,根据Bstman 评分标准,优 13例,良9例,差4例.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理想选择.

    作者:朱文雄;李健;肖祥池;曾勉东;吕玉明;程立明;潘永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肥厚型心肌病72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临床、心电图、影像学检查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探讨HCM的治疗现状.方法:对72例HCM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室造影、心导管、磁共振成像等检查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HCM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心电图87.5%表现异常,主要表现为ST-T改变(73.6%),左室肥厚或左室高电压(50%),异常Q波(33.3%).超声检查阳性率91.6%,磁共振成像阳性率达100%.80%以上患者经内科治疗症状缓解,3例DDD起搏治疗患者术后流出道压力阶差减少50%以上,左室功能及症状改善.3例接受外科手术患者中死亡1例. 结论:HCM临床表现及体征无特异性,心电图的改变具有提示性,应重视和警惕;诊断主要依靠超声心动图,必要时结合磁共振成像,心血管造影及心导管检查是辅助及鉴别诊断的手段.HCM的治疗包括内科、介入及外科手术治疗,但各有一定的局限性.

    作者:徐验;王涓;衣为民;龙娟;张治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经尿道双极气化切割治疗前列腺增生症280例

    目的:探讨双极气化切割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效果.方法:应用英国嘉乐双极气化切割襻对280例BPH行经尿道前列腺气化切除.结果:前列腺平均重量72 g;平均手术时间38 min;平均出血90 mL;平均留置尿管时间48 h;术后平均住院3.5 d.大尿流率由术前5.5 mL/s上升至术后3个月的20.2 mL/s;I-PSS症状评分术前22.3分,术后3个月降至4.6分(P<0.001).结论:经尿道前列腺双极气化切割出血少,手术安全,治疗效果明显,是治疗BPH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邓交;周兴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鼻内镜手术388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ESS)治疗鼻窦炎的疗效.方法: 对1999年1月~2002年5月间实施鼻内镜手术并完成术后随访的388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了疗效分析.结果: 388例中总的治愈好转率为86.86%,其中Ⅰ型1、2、3期分别为100%、100%、94.59%,Ⅱ型1、2、3期分别为100%、93.02%、76.47%,Ⅲ型为64.29%.结论: 在手术成功的基础上加强术后随访和综合治疗是提高治愈好转率的关键.

    作者:景雅曼;卢永田;黄志忠;聂国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曲马多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调查剖宫产术后曲马多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患者随机等分为3组.A组:负荷量为吗啡2 mg+0.25%布比卡因,维持用药为0.125%布比卡因+吗啡50 μg/mL;B组:负荷量为曲马多100 mg+0.25%布比卡因,维持药为0.125%布比卡因+曲马多4 mg/mL;C组:负荷量同B组,维持用药为0.125%布比卡因+曲马多8 mg/mL.PCEA参数设定:负荷量均为6 mL,单次剂量3 mL,维持剂量2 mL/h锁定时间均为15 min.术后记录24 h安静下VAS(RVAS),24 h以后卧床活动、下床活动时VAS(C-VAS).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A组与C组病人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B、C两组术后副作用明显少于A组(P<0.05).B、C两组搔痒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采用较大剂量的曲马多(浓度达8 mg/mL)行PCEA,镇痛效能与持续应用吗啡复合局麻药的传统配方相当,但可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作者:王丹红;逄博;刘建;王喜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炎症性肠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反复发作性肠道非特异炎症性疾病,包含了两个独立的疾病,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 CD),二者在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方面各有特点.

    作者:邓长生;陈志芬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炎症性肠病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1 克隆病(Crohn's disease,CD)克隆病病变主要累及回肠末端和近段结肠,其次为远段结肠、近端回肠和空肠等处,直肠常不受累.另外还可以累及消化管的任何部位.统计分析提示,约40%的病例病变仅累及小肠,30%病变限于结肠,30%的病例病变同时见于小肠和结肠.典型的病例病变呈节段性,故又有局限性肠炎之称.

    作者:梅开勇;林汉良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丝裂霉素C在眼翼状胬肉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在翼状胬肉术中的防治效果. 方法: 回顾1998年1月~2001年1月32例38眼翼状胬肉患者施行翼状胬肉切除带蒂结膜瓣移植联合术中一次应用0.2g/L丝裂霉素C棉片5min的预防复发情况.结果: 32例38眼术后随访6~12个月,有2眼复发,复发率5.3%,术中、术后及随访期间未发现严重的眼部并发症及全身毒性反应.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带蒂结膜瓣移植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经济,减少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邓正凤;韩爱荣;黎春连;韩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妇科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护理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原因很多,是由于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所致,是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以下肢静脉多见.近年来有关文献报道妇科肿瘤术后DVT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由于血栓脱落引起栓塞致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亦升高.因此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DVT的预防治疗、护理不容忽视.现将我科2001年~2002年1月收治10例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刘静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西脉环抱式接骨板治疗右尺骨上段陈旧性骨折伴桡骨小头半脱位1例

    患者男,29岁.因右前臂骨折伴活动障碍4个月余于2002年9月17日入院.患者4个月前不慎摔倒,右手撑地,当时感右前臂剧痛,不能活动,到当地医院摄片示:右尺骨上段骨折,予右前臂管形石膏外固定,2个月后拆石膏,见右前臂畸形肿胀,活动时疼痛.查体:右前臂尺侧上段畸形明显,压痛(+),右肘外侧向外突出 ,按压桡骨小头可将其复位,松手即弹回,右前臂活动受限.X线片示:右尺骨上段骨折成角畸形,骨折断端移位明显,似有少许骨痂生长,右桡骨小头半脱位.初步诊断:右尺骨上段陈旧性骨折;右桡骨小头半脱位.

    作者:周海龙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手术方式与甲状腺切除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与原发病、手术方式之间关系.方法:通过治疗1 432例甲状腺病的回顾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共发生喉返神经损伤16例,永久性损伤2例,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1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结论:了解原发病及采用相宜的手术方式、手术者的经验和手术技巧对减少喉返神经损伤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作者:黄常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核因子-κB活化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 (NF-κB) 活化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肺损伤中的作用和NF-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的作用. 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ANP组,PDTC组,然后逆行性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作ANP模型.观察血清淀粉酶、动脉血氧分压(PaO2)、胰腺、肺组织病理变化、NF-κB抑制蛋白IκBα及NF-κB p65 mRNA在肺组织的表达.结果: 应用PDTC后,PDTC组与ANP组比较,血清淀粉酶明显下降,由(8 231.20±848.70)U/L降至(4 205.20±1 611.49)U/L;PaO2升高,由(80.70±8.05)mmHg升至(86.80±3.58)mmHg;胰腺、肺组织损伤减轻;NF-κB迅速活化,肺组织中IκBα表达升高,NF-κB p65 mRNA表达下降.结论: NF-κB活化在ANP肺损伤发病机制中起作用,抑制NF-κB活化可改善大鼠ANP肺损伤.

    作者:左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炎症性肠病的外科治疗

    炎症性肠道疾病的外科治疗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虽然Crohn病和溃疡性结肠炎被归为同一类疾病,但二者在外科治疗原则和方法上截然不同.如果治疗原则应用不当,不但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而且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在进行外科治疗之前,应尽可能明确诊断,并了解病变的范围和程度,以便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但有时诊断的确立十分困难,甚至在手术数年方得以明确,这就需要对病人进行积极的随访,根据病情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作者:朱维铭;李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登革热病人住院期间的防护

    2002年9~10月我院收治21例登革热病人,现就我们对登革热采取的防护措施及防止疫情扩散的效果进行回顾性总结.

    作者:高明凤;刘晓芸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3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右室梗死(ARVI)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38例ARVI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进行分析,按血流动力学特征性改变进行治疗.结果: 大部分ARVI表现为低心排状态,低血压合并缓慢心律失常,小部分出现心衰、心源性休克.结论: ARVI主要的急救措施是再灌注治疗并注意补足血容量.

    作者:徐念军;李瑜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针刺太冲穴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针刺太冲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用28号毫针快速进针太冲穴,直刺0.5~0.8寸后行泻法治疗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与70例针刺太冲穴旁开0.5寸组比较.结果:经χ(2)/()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通过针刺太冲穴,可有效地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症状.

    作者:王侠;邹旭;李琼;李松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聚丙烯填补片在腹股沟疝修补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聚丙烯填补片在腹股沟疝修补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聚丙烯填补片(Bard Mesh)修补腹股沟疝53例,并与传统疝修补术45例比较.结果:(1)传统疝修补手术组手术时间为(45.69±10.05) min,Bard Mesh修补组为(28.36±6.28) min,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两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者的切口均为甲级,愈合良好;(4)传统疝修补手术组术后并发症2例,占4.44%,Bard Mesh修补组无并发症,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8;5.传统疝修补手术组6个月内复发率为8.89%,Bard Mesh修补组无复发,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聚丙烯填补片修补法是符合人体生理解剖结构的治疗技术,有着传统手术不具备的优点,有广阔的前景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榕生;段光明;汪邵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上颌窦冲洗的护理体会

    上颌窦穿刺术一直是临床上诊断和治疗上颌窦疾病常用而有效的方法.通过上颌窦穿刺,可以了解窦腔内脓液的量及性质,并可作细菌培养和药物试验,据此推断窦内变化的情况,并制定治疗方案.由于此方法简单易行,适宜于门诊常规开展,我们对206例病人进行上颌窦穿刺冲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黄苇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检测HBV G1896A变异的缺陷和改进

    目的:探讨AS-PCR检测HBV DNA前C区点突变(G1896A)的缺陷和改进方法.方法: 采用单管双复性温度方案进行AS-PCR检测.以不同浓度的HBV野生型和G1896A突变型重组质粒DNA为模板和不同扩增条件分析AS-PCR的缺陷.收集100例HBsAg阳性/HBeAg阴性患者和60例HBsAg阳性/HBeAg阳性患者的血清,根据荧光定量PCR的检测结果,调整血清中的HBV DNA含量,采用AS-PCR比较检测调整前后的差异,探讨AS-PCR的改进办法.结果: AS-PCR检测质粒DNA时显示,野生模板数量较大和特异性扩增循环次数过多时易出现假阳性,而特异性扩增循环次数过少时检测的敏感性下降.在检测血清标本时,HBeAg阳性患者和血清HBV DNA含量高的HBeAg阴性患者易出现假阳性.调整HBV DNA含量后,AS-PCR的这种假阳性可以消除.改进AS-PCR检测血清标本显示,在HBeAg阴性患者中,血清HBV DNA含量高的G1896A变异检出率显著低于HBV DNA含量较低患者(P=0.019 2).结论: AS-PCR存在其特异性受野生型原始模板数量影响的缺陷,不适用于检测原始模板数量未知、非均一、且波动较大的临床标本.调整标本中的原始模板数量可提高AS-PCR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 G1896A变异的特异性.G1896A变异不是HBsAg阳性/HBeAg阴性患者出现HBV高复制的主要发生机制.

    作者:彭晓谋;顾琳;陈雪娟;黄仰甦;高志良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