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股骨髁上骨折的外科治疗

朱文雄;李健;肖祥池;曾勉东;吕玉明;程立明;潘永谦

关键词: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
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们自1994年7月~2002年6月, 采用切开复位,95°角钢板、动力髁钢板(DCS) 或髁部支撑钢板等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26例.根据Rockwood 分类,A型 3 例,B 型6 例, C型10 例, D型7 例.结果: 2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8年,根据Bstman 评分标准,优 13例,良9例,差4例.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理想选择.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格拉司琼加地塞米松联合治疗肺癌化疗呕吐44例观察

    对我院2001年1月~2002年6月确诊肺癌行首次化疗的44例病人,予格拉司琼加地塞米松止吐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乔丽华;樊亚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妇科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护理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原因很多,是由于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所致,是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以下肢静脉多见.近年来有关文献报道妇科肿瘤术后DVT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由于血栓脱落引起栓塞致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亦升高.因此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DVT的预防治疗、护理不容忽视.现将我科2001年~2002年1月收治10例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刘静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马洛里-韦斯氏综合征32例分析

    马洛里-韦斯氏综合征(Mallory-Weiss syndrome, MWS)是由各种原因导致腹内压力或胃内压力骤然升高,使贲门与食管远端交界处的黏膜和黏膜下层撕裂所致的急性出血性病变.近年来本征的发现率明显提高,患病率也有上升的趋势,现就我院1994年6月~ 2002年 6月收治的32例分析如下.

    作者:黄仕洲;李明;甘少光;严衍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自体筋膜固定腰椎失稳的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自体筋膜的生物力学特征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使用18具新鲜猪脊柱标本(L4~L5)分成3组:正常组、失稳的退行性腰椎滑脱组、经椎弓根用自体筋膜固定L4,5组.按顺序进行两种试验:用脊柱三维空间分析系统对比观察各组标本在4.0N*m力矩下屈伸活动的水平位移,然后再用双轴液压伺服生物材料测试系统(MTS)进行载荷下屈伸试验,将首次载荷循环时及其后1 500次循环中每间隔250次循环时所测得的运动范围和初始刚度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滑脱组水平位移大于正常组和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循环载荷下,滑脱组活动范围大于正常组和固定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屈、伸初始刚度均小于正常组及固定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第1 500次循环载荷下,固定组初始刚度仍高于正常组.结论: 自体筋膜固定方法对各种原因如退行性脊柱、椎间盘病变伴或不伴有滑脱或广泛椎板切除术后所致的腰椎失稳有稳定和固定作用,并可能防止固定节段上下相邻脊柱的退行性变.

    作者:叶淦湖;梁伟雄;赵卫东;欧阳均;钟世镇;黄文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聚丙烯填补片在腹股沟疝修补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聚丙烯填补片在腹股沟疝修补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聚丙烯填补片(Bard Mesh)修补腹股沟疝53例,并与传统疝修补术45例比较.结果:(1)传统疝修补手术组手术时间为(45.69±10.05) min,Bard Mesh修补组为(28.36±6.28) min,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两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者的切口均为甲级,愈合良好;(4)传统疝修补手术组术后并发症2例,占4.44%,Bard Mesh修补组无并发症,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8;5.传统疝修补手术组6个月内复发率为8.89%,Bard Mesh修补组无复发,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聚丙烯填补片修补法是符合人体生理解剖结构的治疗技术,有着传统手术不具备的优点,有广阔的前景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榕生;段光明;汪邵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近年发病率有升高趋势,据报道[1]甲亢在女性人群中患病率约2%,年发生率达2.0‰~3.0‰.目前,甲亢的治疗主要有内科抗甲亢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放射性碘(131I)治疗,3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临床应用中如何制定治疗方案,主要取决于患者病情和医生的选择.本文主要介绍131I治疗甲亢的情况.

    作者:蒋宁一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CT影像发展对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影响

    目的:探讨采用全新CT检查垂体腺瘤病人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本组病人全部采用新的螺旋CT扫描,获得多种垂体腺瘤及蝶鞍、蝶窦影像,全组病人采用经蝶入路手术切除肿瘤.结果:58例病人中,24例大腺瘤病人14例全切除,5例大部切除.34例微腺瘤病人中全切除28例,次全切除1例,肿瘤全切除率28/34(82.4%),激素水平恢复正常25例(73.5%).结论:较之以往,新一代CT使手术治疗获得更大的影像学支持,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赖睿佳;陈善成;张建;项永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肝内外胆道结石手术治疗176例临床体会

    目的:总结12年来对176例肝内外胆道结石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本组患者经肝门部Ⅰ~Ⅲ级胆管切开取石、狭窄整形、肝胆管空肠盘式吻合136例(其中28例同时行不规则肝叶切除);经肝门部胆管及经肝表面联合切开取石40例.结果:4例死于严重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围手术期再手术5例,术后残石7例,术后胆道感染13例,其余病人全部治愈,成功率达83.5%.结论:只要注意术前综合判断、术中正确处理、术后综合治疗即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杨则安;陈孝实;邱招涨;林金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检测HBV G1896A变异的缺陷和改进

    目的:探讨AS-PCR检测HBV DNA前C区点突变(G1896A)的缺陷和改进方法.方法: 采用单管双复性温度方案进行AS-PCR检测.以不同浓度的HBV野生型和G1896A突变型重组质粒DNA为模板和不同扩增条件分析AS-PCR的缺陷.收集100例HBsAg阳性/HBeAg阴性患者和60例HBsAg阳性/HBeAg阳性患者的血清,根据荧光定量PCR的检测结果,调整血清中的HBV DNA含量,采用AS-PCR比较检测调整前后的差异,探讨AS-PCR的改进办法.结果: AS-PCR检测质粒DNA时显示,野生模板数量较大和特异性扩增循环次数过多时易出现假阳性,而特异性扩增循环次数过少时检测的敏感性下降.在检测血清标本时,HBeAg阳性患者和血清HBV DNA含量高的HBeAg阴性患者易出现假阳性.调整HBV DNA含量后,AS-PCR的这种假阳性可以消除.改进AS-PCR检测血清标本显示,在HBeAg阴性患者中,血清HBV DNA含量高的G1896A变异检出率显著低于HBV DNA含量较低患者(P=0.019 2).结论: AS-PCR存在其特异性受野生型原始模板数量影响的缺陷,不适用于检测原始模板数量未知、非均一、且波动较大的临床标本.调整标本中的原始模板数量可提高AS-PCR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 G1896A变异的特异性.G1896A变异不是HBsAg阳性/HBeAg阴性患者出现HBV高复制的主要发生机制.

    作者:彭晓谋;顾琳;陈雪娟;黄仰甦;高志良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记忆金属支架治疗外伤性喉气管狭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放置记忆金属支架治疗外伤性喉气管狭窄的疗效.方法:1998~2000年我们用记忆金属支架治疗外伤性喉气管狭窄共7例病人,随访14~43个月,平均27.5个月.结果:7例病人,术后呼吸困难立即缓解,2~5 d拔除气管套管,拔管率100%,术后均无呼吸困难复发,无严重的合并症.有6例在术后2~3年接受纤维喉镜检查,见支架内层表面及支架相接处平滑,无肉芽生长,表层大部被不规则正常形态黏膜覆盖.结论:记忆金属支架治疗外伤性喉气管狭窄的疗效肯定,病人耐受性良好.

    作者:邓建华;莫宋平;杨蕴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曲马多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调查剖宫产术后曲马多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患者随机等分为3组.A组:负荷量为吗啡2 mg+0.25%布比卡因,维持用药为0.125%布比卡因+吗啡50 μg/mL;B组:负荷量为曲马多100 mg+0.25%布比卡因,维持药为0.125%布比卡因+曲马多4 mg/mL;C组:负荷量同B组,维持用药为0.125%布比卡因+曲马多8 mg/mL.PCEA参数设定:负荷量均为6 mL,单次剂量3 mL,维持剂量2 mL/h锁定时间均为15 min.术后记录24 h安静下VAS(RVAS),24 h以后卧床活动、下床活动时VAS(C-VAS).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A组与C组病人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B、C两组术后副作用明显少于A组(P<0.05).B、C两组搔痒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采用较大剂量的曲马多(浓度达8 mg/mL)行PCEA,镇痛效能与持续应用吗啡复合局麻药的传统配方相当,但可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作者:王丹红;逄博;刘建;王喜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研究围绝经期妇女与同龄男性及性成熟女性的骨密度变化情况.方法:采用超声骨密度测量仪.通过对全部受检者脚跟的定位、软组织的测量,脚跟骨探测计算出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高于同龄男性组(对照A组)、性成熟女性组(对照B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P均<0.01.结论:开展此项研究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预防性治疗,防止或减少骨量的丢失及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有重要的临床现实意义.

    作者:毛晓坪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机械通气在重症哮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治疗重症哮喘的效果.方法:19例重症哮喘患者使用了小潮气量、低气道压的允许性高碳酸血症机械通气(PHV)治疗,动态监测动脉血气、心率、血压.结果:19例患者除1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18例患者PHV治疗2 h后PaO2、SO2明显提高,pH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aCO2逐渐下降,PHV治疗3~7 d,无一例发生低血压和肺损伤.结论:采用PHV治疗重症哮喘安全有效.

    作者:李明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109例临床病理与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与预后.方法:对10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存档资料进行回顾性的随访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预后与性别、年龄、肿瘤范围及手术方式有关.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男性的预后比女性差;乳头状微癌与包裹型乳头状癌预后较好,腺外型乳头状癌预后差;单纯肿瘤切除预后差,腺叶扩大切除与颈淋巴结清扫二者预后良好.

    作者:林建龙;刘培锋;杨清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改进鼻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46例报告

    传统的鼻中隔矫正术需切除大部分鼻中隔软骨,不但破坏了鼻中隔的生理解剖结构而且还易造成鼻中隔软弱、鼻中隔穿孔及鼻外形改变等并发症.1999年以来,我们对鼻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作了几点改进,现将资料完整的46例报告如下.

    作者:雷冬梅;郭九海;刘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阑尾系膜囊肿致肠梗阻1例

    患者,女性,48岁.1年前发现右下腹包块,因无任何不适当时未予治疗.2个月前出现间断性腹胀、右下腹隐痛,时有呕吐,且发现包块增大,按压时疼痛.

    作者:康彦飞;王锦波;汪中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肥厚型心肌病72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临床、心电图、影像学检查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探讨HCM的治疗现状.方法:对72例HCM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室造影、心导管、磁共振成像等检查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HCM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心电图87.5%表现异常,主要表现为ST-T改变(73.6%),左室肥厚或左室高电压(50%),异常Q波(33.3%).超声检查阳性率91.6%,磁共振成像阳性率达100%.80%以上患者经内科治疗症状缓解,3例DDD起搏治疗患者术后流出道压力阶差减少50%以上,左室功能及症状改善.3例接受外科手术患者中死亡1例. 结论:HCM临床表现及体征无特异性,心电图的改变具有提示性,应重视和警惕;诊断主要依靠超声心动图,必要时结合磁共振成像,心血管造影及心导管检查是辅助及鉴别诊断的手段.HCM的治疗包括内科、介入及外科手术治疗,但各有一定的局限性.

    作者:徐验;王涓;衣为民;龙娟;张治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阻断B7/CD28结合对同种异体小鼠移植心脏存活的影响

    目的:研究CTLA4Ig阻断B7/CD28结合对同种异体小鼠移植心脏存活的影响.方法:建立同种异体小鼠移植心脏模型,将28只受体鼠随机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n=8),B组为CTLA4Ig注射组(n=10),C组为供体脾细胞输注+CTLA4Ig注射组(n=10).观察小鼠移植的心脏存活天数和心脏病理改变.结果: 与A组相比,B组和C组的心脏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01), C组心脏存活时间较B组也明显延长(P<0.001).组织学改变:A组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组织充血水肿,心肌变性、坏死,出血,病理分级为Ⅳ级.术后7 d,B组和C组则改变较轻,但仍可见多处片灶状炎细胞浸润病灶和心肌变性,病理分级为Ⅰ~Ⅱ级.结论:CTLA4Ig可明显延长小鼠移植心脏的存活,而供体脾细胞注射能使CTLA4Ig的作用增强.

    作者:胡湘明;郑祥光;曾仁海;杨周灼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经尿道双极气化切割治疗前列腺增生症280例

    目的:探讨双极气化切割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效果.方法:应用英国嘉乐双极气化切割襻对280例BPH行经尿道前列腺气化切除.结果:前列腺平均重量72 g;平均手术时间38 min;平均出血90 mL;平均留置尿管时间48 h;术后平均住院3.5 d.大尿流率由术前5.5 mL/s上升至术后3个月的20.2 mL/s;I-PSS症状评分术前22.3分,术后3个月降至4.6分(P<0.001).结论:经尿道前列腺双极气化切割出血少,手术安全,治疗效果明显,是治疗BPH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邓交;周兴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美施康定片塞肛、氟芬合剂静脉PCA、度冷丁肌注用于腹部手术后镇痛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美施康定片塞肛、氟芬合剂微泵静脉PCA、度冷丁肌注用于腹部手术后镇痛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比较我院普外科1998~2002年间腹部手术后应用美施康定片塞肛组(M组)、芬太尼针+氟哌利多针微泵静脉注射PCA组(F组)、度冷丁肌注组(D组)间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和费用支出情况.采用WHO推荐的四级评定标准评定用药后的镇痛效果.结果: 术后8 h 3组病例镇痛满意度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6、24、72 h镇痛满意度M组与F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明显优于D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但M组费用明显低于F组.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美施康定片塞肛用于腹部手术后镇痛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轻,费用低廉,应用方便,病人易于接受等优点,是一种有价值的术后镇痛方法.

    作者:王剑;丁海阳;孙终霞;夏旭霞;李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