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管癌手术中脾损伤23例原因分析

王峻峰;陈淑章

关键词:食管癌手术, 脾损伤, 中上段食管癌, 经右胸, 左颈部, 三切口, 切除术
摘要:1992年1月~2002年1月我院对中上段食管癌采用经右胸、上腹和左颈部(三切口)及右胸、上腹切除术共510例,术中发生脾损伤23例(4.5%),分析原因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肾炎并高血压脑病脑电图观察

    急性肾炎并高血压脑病引起脑电图改变的报道不多,为了明确急性肾炎合并高血压脑病与EEG变化的关系,了解EEG恢复的特点,判断预后.现将我科收治的32例患儿的EEG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梅绍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炎症性肠病的外科治疗

    炎症性肠道疾病的外科治疗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虽然Crohn病和溃疡性结肠炎被归为同一类疾病,但二者在外科治疗原则和方法上截然不同.如果治疗原则应用不当,不但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而且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在进行外科治疗之前,应尽可能明确诊断,并了解病变的范围和程度,以便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但有时诊断的确立十分困难,甚至在手术数年方得以明确,这就需要对病人进行积极的随访,根据病情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作者:朱维铭;李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8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 对18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病原学检查确诊.结果: 18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均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常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初次脑脊液镜检确诊仅7例,需反复腰穿取脑脊液涂片及培养确诊11例.未经抗真菌治疗4例均死亡,抗真菌治疗14例、治愈7例、好转3例、死亡4例.其中二性霉素B与氟康唑联合治疗4例、治愈3例、好转1例.结论: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常易误漏诊,反复行脑脊液涂片以及同时行真菌培养可提高诊断率.二性霉素B鞘内及静脉同时给药联合氟康唑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杨职;袁莉;江先娣;陈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3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右室梗死(ARVI)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38例ARVI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进行分析,按血流动力学特征性改变进行治疗.结果: 大部分ARVI表现为低心排状态,低血压合并缓慢心律失常,小部分出现心衰、心源性休克.结论: ARVI主要的急救措施是再灌注治疗并注意补足血容量.

    作者:徐念军;李瑜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老年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6例误诊分析

    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常与老年人常见病相混淆而导致误诊.现将我院近年收治的26例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何阳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丝裂霉素C在眼翼状胬肉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在翼状胬肉术中的防治效果. 方法: 回顾1998年1月~2001年1月32例38眼翼状胬肉患者施行翼状胬肉切除带蒂结膜瓣移植联合术中一次应用0.2g/L丝裂霉素C棉片5min的预防复发情况.结果: 32例38眼术后随访6~12个月,有2眼复发,复发率5.3%,术中、术后及随访期间未发现严重的眼部并发症及全身毒性反应.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带蒂结膜瓣移植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经济,减少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邓正凤;韩爱荣;黎春连;韩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干扰素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体会

    宫颈糜烂是妇女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积极防治宫颈糜烂对提高妇女的健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HPV作为引起宫颈癌发生的首要因素已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作者:郭玉娜;李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老年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体会

    目的:了解老年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常用方法及药物.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228例NYHA心功能Ⅱ~Ⅳ级,年龄≥65岁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了解常用药物及使用原因.结果:在洋地黄、利尿剂、硝酸酯等传统治疗的基础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分别占73.6%、65.8%、68.4%,并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老年性心力衰竭是一综合治疗过程,应在心力衰竭治疗指南指导下行个体化治疗.

    作者:黎励文;周颖玲;冯颖青;李河;黄文晖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尿道损伤117例早期处理的体会

    尿道损伤是泌尿系常见的外伤性疾病,早期正确的定位和恰当的处理,直接影响疗效及预后.我院自1988~2001年收治尿道损伤117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任福锦;姚吉;邹福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急性氯气中毒血浆APTT改变临床意义

    我院对近期集中收住的56例急性氯气中毒病人血浆均作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旨在探讨急性氯气中毒病人与血液凝血功能之间关系.

    作者:吕亚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28 663例体检人群的超声检查分析

    二维超声检查由于其方便、无创伤、准确、价格合理,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普通民众的常规体检.本文总结了我院体检中心自2000~2002年的两年间应用B超进行体检的情况,并探讨无症状疾病的发病情况和在B超的检出率.

    作者:陈青;陈洁玲;招小丽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检测HBV G1896A变异的缺陷和改进

    目的:探讨AS-PCR检测HBV DNA前C区点突变(G1896A)的缺陷和改进方法.方法: 采用单管双复性温度方案进行AS-PCR检测.以不同浓度的HBV野生型和G1896A突变型重组质粒DNA为模板和不同扩增条件分析AS-PCR的缺陷.收集100例HBsAg阳性/HBeAg阴性患者和60例HBsAg阳性/HBeAg阳性患者的血清,根据荧光定量PCR的检测结果,调整血清中的HBV DNA含量,采用AS-PCR比较检测调整前后的差异,探讨AS-PCR的改进办法.结果: AS-PCR检测质粒DNA时显示,野生模板数量较大和特异性扩增循环次数过多时易出现假阳性,而特异性扩增循环次数过少时检测的敏感性下降.在检测血清标本时,HBeAg阳性患者和血清HBV DNA含量高的HBeAg阴性患者易出现假阳性.调整HBV DNA含量后,AS-PCR的这种假阳性可以消除.改进AS-PCR检测血清标本显示,在HBeAg阴性患者中,血清HBV DNA含量高的G1896A变异检出率显著低于HBV DNA含量较低患者(P=0.019 2).结论: AS-PCR存在其特异性受野生型原始模板数量影响的缺陷,不适用于检测原始模板数量未知、非均一、且波动较大的临床标本.调整标本中的原始模板数量可提高AS-PCR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 G1896A变异的特异性.G1896A变异不是HBsAg阳性/HBeAg阴性患者出现HBV高复制的主要发生机制.

    作者:彭晓谋;顾琳;陈雪娟;黄仰甦;高志良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经尿道双极气化切割治疗前列腺增生症280例

    目的:探讨双极气化切割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效果.方法:应用英国嘉乐双极气化切割襻对280例BPH行经尿道前列腺气化切除.结果:前列腺平均重量72 g;平均手术时间38 min;平均出血90 mL;平均留置尿管时间48 h;术后平均住院3.5 d.大尿流率由术前5.5 mL/s上升至术后3个月的20.2 mL/s;I-PSS症状评分术前22.3分,术后3个月降至4.6分(P<0.001).结论:经尿道前列腺双极气化切割出血少,手术安全,治疗效果明显,是治疗BPH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邓交;周兴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炎症性肠病的内科治疗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炎症状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在西方国家相当常见,国内发病率亦呈增加趋势.UC特征为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层,偶尔累及黏膜下层的反复发作的炎症.CD则可累及从口至肛周的整个消化道,并呈透壁性的炎症的特点.

    作者:何瑶;陈旻湖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核因子-κB活化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 (NF-κB) 活化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肺损伤中的作用和NF-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的作用. 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ANP组,PDTC组,然后逆行性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作ANP模型.观察血清淀粉酶、动脉血氧分压(PaO2)、胰腺、肺组织病理变化、NF-κB抑制蛋白IκBα及NF-κB p65 mRNA在肺组织的表达.结果: 应用PDTC后,PDTC组与ANP组比较,血清淀粉酶明显下降,由(8 231.20±848.70)U/L降至(4 205.20±1 611.49)U/L;PaO2升高,由(80.70±8.05)mmHg升至(86.80±3.58)mmHg;胰腺、肺组织损伤减轻;NF-κB迅速活化,肺组织中IκBα表达升高,NF-κB p65 mRNA表达下降.结论: NF-κB活化在ANP肺损伤发病机制中起作用,抑制NF-κB活化可改善大鼠ANP肺损伤.

    作者:左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加强对炎症性肠病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及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该病在欧美国家较常见,UC及CD患病率分别为50/10万~80/10万及20/10万~100/10万,发病率分别为3/10万~10/10万及1/10万~10/10万,亚洲国家较少见.近年来我国不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感觉到临床诊断IBD的病例数似有增多的趋势.究竟是IBD发病率真的有所上升,还是与广大医生对IBD的认识有所提高,加上临床诊断手段(如大肠镜)的普及使确诊的病例数增多有关,目前还无法下结论,我国尚未有IBD流行病学的研究报告.

    作者:陈旻湖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12种抗生素对不动杆菌体外抗菌活性分析

    目的:了解不动杆菌引起感染疾病的特点及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的监测.方法: 采用美国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药敏采用Etest药敏纸条MIC法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58株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替卡西林/棒酸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高达96.6%、96%、88%、88%、84.5%,对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头孢他定敏感率分别为79%、77.6%、67.2%,对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头孢呋新、头孢哌酮敏感率较低,分别为63.8%、60.3%、58.6%、55.2%.结论: 不动杆菌对加酶抑制剂药物和亚胺培南的敏感性较高,对不含酶抑制剂的药物(如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呋新等)敏感率较低.

    作者:王媚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炎症性肠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反复发作性肠道非特异炎症性疾病,包含了两个独立的疾病,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 CD),二者在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方面各有特点.

    作者:邓长生;陈志芬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四色法流式细胞术分析正常人T细胞亚群中IFN-γ和IL-4的表达

    目的:研究IFN-γ和IL-4在正常人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表达情况. 方法: 5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在PMA、ionomycin和BFA存在的条件下在体外短期培养,进行细胞膜表面抗原和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再用流式细胞仪对CD3+、CD3+CD8+、CD3+CD8-细胞内的IFN-γ和IL-4进行测定.并对分析方法中的一些测定条件进行了探讨. 结果: 正常人9.89%~33.39%的CD3+CD8-细胞为Th1细胞,0.64%~6.87%为Th2细胞,14.00%~63.76%的CD3+CD8+细胞为Tc1细胞,0.92%~5.44%为Tc2细胞;Th1、Tc1细胞百分比明显多于Th2、Tc2细胞,并且Tc1细胞百分比比Th1细胞多,而同时分泌两种细胞因子的Th0、Tc0细胞均较少. 结论: T淋巴细胞各个亚群产生IFN-γ和IL-4的能力明显不同且正常人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作者:周茂华;王丁;张建军;李珩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格拉司琼加地塞米松联合治疗肺癌化疗呕吐44例观察

    对我院2001年1月~2002年6月确诊肺癌行首次化疗的44例病人,予格拉司琼加地塞米松止吐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乔丽华;樊亚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